标签 : 309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正月农历时间 农历一月,也称为正月,端月,是一年的开始。正月是几月想必大部分人都知道,也就是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了。正月的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节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正月处于北方的农闲季节,也是庆祝新年到来的一个月,在习俗中我们通常把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称为年节。 正月是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又称孟春、端月、开岁等,但是在古代正月一开始并不是指夏历一年的第一个月,在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殷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周历以建子之月为正月。自汉武帝以来仅指夏历一年的第一个月。《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杜预注:“隐公之始年,周王之正月也。 农历正月都有什么别称 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首岁、华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发岁、初阳、孟阳、新阳、春阳、正阳、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月、正月、月正、新正、初月、早月、太月、十三月。 正月传统习俗 01、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02、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03、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04、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05、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06、大年初六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07、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08、大年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09、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10、大年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11、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12、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13、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 14、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三九天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冷 一般说冷在三九,三九天是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是数九天里面最冷的九天。 不过因为地域的差异,南北方最冷的时间也是有区别的,北方是冷在三九,但南方地区是冷在四九。 如果说“一九二九”拉开了“冷”的帷幕,那“三九四九”就是“冷”正式登台亮相。这个时段往往与小寒、大寒节气重叠,寒冷段位不断升级,南北气温跌至谷底。 统计显示,我国北方普遍“三九”气温最低,南方多地却冷在“四九”。这和太阳辐射有直接关系,到了冬至这一天,北半球所接收的热量达到最少,但此时地面热量还有存货。过了这一天,储存的热一天比一天少,到“三九四九”,北半球热的储存达到最少,气温也就降到最低。 三九天到底有多冷 我国民间将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为9天,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据专家介绍,从天文学的角度说,一个地方的冷暖程度与太阳在正午时的高度角相关。在冬至的这一天,太阳的高度角最低,在北京地区仅有26度。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程度大,穿过比较厚的大气层到达地面,很大一部分热量被大气吸收了。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京的白昼时间仅有9个小时。但是,这一天是数九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是有“积热”。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到了冬至二十几天以后的“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了。因此,“三九”天气最寒冷。 三九天艾灸的最佳时间 三九天灸是一种中医养生疗法,通常在三九天进行。三九天灸最佳时间是“三九天”,“三九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与夏治“三伏”中的“三伏灸”一样,属于中医治疗学中的“天灸”。常见的三九天灸穴位根据具体症状有如下几类。 1.防治颈腰痛:大椎、肾俞、命门、阿是穴。 2.防治慢性腹泻:中脘、天枢、胃俞、脾俞、大肠俞。 3.防治喘咳:风门、定喘、肺俞、天突穴。 4.防治过敏性鼻炎:大椎、风门、肺俞。 三九过后就会出九,出九之后天气就会变得暖和很多。

孩子有没有必要做三九天灸 冬季是阳气潜藏的时期,人体阳气也封藏体内。三九天灸,是在人体阳气最为匮乏的时候进行添补,属于雪中送炭。 如果能通过三九天灸帮孩子敛藏足够多的阳气,在第二年的春天阳气就能茁壮生发,抵御外邪的能力就更强,孩子的体质也会有明显的改善。 所以,小孩子也是可以进行三九天灸的。 有慢性疾病的孩子,适合三九天灸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易感体质等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3、体虚多病:多汗、盗汗、遗尿等 不过,天灸药方并没有专门针对小孩子的,而且具有一定刺激性。 每年不乏有不恰当进行三九天灸而导致皮肤灼伤的案例。所以,2岁以下的宝宝不建议做天灸。 以下情况,不适宜进行三九天灸 1、发热、咳嗽、咽痛、腹泻、腹痛等 2、急性传染病、心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 3、躯干皮疹明显、皮肤容易过敏 4、处于打疫苗的期间 三九天灸注意事项 1、天灸前穿深色、宽松的衣服,以免药膏弄脏衣服; 2、孩子敷贴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内,轻度灼热感、皮肤微微发红属于正常现象,如不适感强烈就要马上停止天灸并咨询医生; 3、敷贴后出现水泡,注意保护好创面,不要抓挠,适当涂一点烫伤膏,一般3~5天就可以恢复;出现局部大水泡或者溃烂,需尽快到医院治疗; 4、敷贴后2小时内不洗澡,当天不要受寒、淋雨; 5、天灸后1周建议清淡饮食,不要吃鸡、鸭、牛肉、羊肉、海鲜类等“发物”,辛辣、生冷的食物也不能吃。

腊月二十三吃什么 1、北方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2、吃面花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3、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4、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5、吃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6、吃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7、吃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杏鑫4注册登录网_今年什么时候入梅出梅2021

今年6月8号左右入梅7月9号左右出梅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入梅: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有4天为雨天才算是入梅; 出梅:反之,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30℃,且不下雨,就代表着出梅了。 所以梅雨季节出入梅也要看天气情况,而没有具体的时间设定。 入梅出梅时间表 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梅雨期天气特征 阴雨持续连绵、高温高湿。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梅雨季节是什么意思 梅雨开始的日子为“入梅”(或“立梅”),结束那天为“出梅”(或“断梅”)。梅雨开始的时间,大致上纬度越高则时间越晚。台湾地区大约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农历每年4月中旬入梅,5月上旬出梅。但具体各地有所差异,浙江地区是农历五月初入梅,具体是逢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入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梅。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不过,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

杏鑫登录_2021年黄梅天是什么时候,黄梅天是几号到几号

2021年黄梅天是在2021年6月7日开始2021年7月10日结束之间。 梅雨期一般在两个节气,即谷物播种和淡季。古人对梅雨期的计算方法是谷种节气后的第一个“第三天”是进入梅花的时间,夏节气后的第一个“非日”是离开梅花的时间。因此,2021年梅雨季节将从2021年6月7日左右至2021年7月10日左右。 不同地区的入梅和出梅时间 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梅雨季节成因 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4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梅雨季节要持续多久 常梅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早梅雨 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早梅雨的出现机会,大致上是十年一遇。这种早梅雨往往呈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开始早,结束迟,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结束,雨期长达四、五十天,个别年份长达二个月。另一种是开始早,结束也早,到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就进入了盛夏,由于盛夏提前到来,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伏旱。 迟梅雨 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人们也把这种黄梅雨称为“阵头黄梅”。迟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不过,这种梅雨的降雨量有时却相当集中。

杏鑫娱乐怎么样304724_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2021

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天结束,历时40天。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2021年夏至时间是6月21日庚子日,夏至之后的第二个庚日是7月1日庚戌日,第三个庚日7月11日庚申日,所以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计算。 2021年三伏天时间表 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 ,共20天; 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为什么热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如何降暑 1、三花饮 顾名思义就是三种花朵做茶饮。野菊花、荷花各10克,茉莉花3克,洗净后以沸水冲泡,加盖稍冷后当茶饮。 野菊花能疏风清热、解毒明目;荷花消渴止烦;茉莉花清热解表、利湿开郁。 以这三种花的花朵代茶饮,有消暑解热、芳香开窍,去心胸烦热的作用。 需注意,野菊以色黄无梗、完整、气香、花未全开者为佳。 2、三鲜饮 取新鲜竹叶、荷叶、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10分钟后取汁,加入适量蜂蜜代茶饮即可。 薄荷叶中含有薄荷油,用水冲泡后,是天然的降温饮品,能够提神醒脑、清心明目;新鲜竹叶是一味清热的中药,生津利尿;荷叶主治暑热烦渴,二者都是解暑佳品。 这道饮品所需的都是新鲜叶子,故名三鲜饮。 做法上,别煮太久,一天喝一小杯,可解暑降火,还能除烦止渴。此外,夏天吃荤腥食物时,将食材用荷叶包裹,不但营养不会流失,荷叶中的生物碱还能调和油腻感。 3、三仙饮 取金银花10克,土茯苓20克,生蚕豆30克,加水煎煮,一般以蚕豆煮烂为度,饮汁食豆。 土茯苓能够清热解毒以除湿;金银花清热解毒以消肿;蚕豆利湿排毒。 这道饮品尤其适用于伏天好生痱子、疮疖者。但购买金银花时一定到正规药店,切勿买到山寨版的山银花,以免因一字之差,降火变上火。蚕豆用热水泡发以后更易煮烂。

三伏贴什么时候开始贴 在初伏或者初伏前10天开始进行贴敷。 三伏贴是传统中医理疗形式,可以激发人体阳气,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贴敷时,成人大概2-4个小时,因为三伏贴使用的药物,是对皮肤刺激较大的辛温走窜中药,贴的时间太长会使局部的皮肤起水泡;小朋友贴的话时间建议缩短一点,通常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够了。 2019年三伏贴时间 伏前:2019年7月02日—2019年7月11日 初伏: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 中伏:2019年7月22日——2019年7月31日 闰中伏:2019年8月1日——2019年8月10日 末伏: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 三伏贴真的有用吗 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慢性病、冬季经常发作的疾病具有疗效。 三伏贴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来进行疾病治疗,三伏贴主要针对的是在冬季易发、常发的疾病,三伏天做三伏贴有冬病夏治的说法,而此时身体新陈代谢旺盛,也可以用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 三伏贴什么时间贴最好:上午11点 三伏贴是传统中医疗法,顺应时间规律进行贴敷更佳,三伏天是全年温度最高的一段时期,上午11点是全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这时候贴三伏贴贴敷效果最好,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不妨在这个时候进行贴敷。 三伏贴每年时间一样吗:不一样 三伏贴是围绕着三伏天进行的,每年的三伏天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贴三伏贴的时间也就不一样,不过,也不用担心自己会不记得,在三伏天到来前,会有丰富的宣传活动,此时就可以开始准备三伏天贴敷了。

形容三伏天热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出处:白居易《观刈麦》 释义: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出处:李商隐《晚晴》 释义: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出处: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释义:初夏了,天气总算还清爽煦和,芳草也未尝因骄阳的淫威而枯萎。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出处:杜甫《夏夜叹》 释义:夏天天热难熬天长夜短,开门可以凉快好过些。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出处:戴复古《大热》 释义:农民在夏天的时候耕作,得到的粮食却不敢吃。 形容三伏天热的俗语 1.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2.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3.夏至无雨三伏热(川) 4.夏至无云三伏烧(陕) 5.夏至鸣雷旱三伏(桂) 6.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7.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8.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 9.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 10.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 11.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12.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 13.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14.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15.头伏萝卜,二伏荞麦 16.夏至三庚数头伏 17.立秋加一伏 18.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19.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20.人在屋里热得燥,稻在田里哈哈笑。 21.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22.六月连阴,遍地黄金。 23.伏里多雨,囤里多米。 24.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25.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 26.九里的雪,伏里的雨, 27.吃了麦子存了米。 28.伏天大雨下满塘,玉米高粱啪啪响。 29.伏天大雨下过头,秋季庄稼要减收。 30.遇到伏旱,赶快浇灌, 31.单靠老天,就要减产。 32.伏旱伏旱,并不少见。 33.要旱要旱未真旱,准收棉; 34.要涝要涝未真涝,粮丰产。

《苦行》 【唐】王维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王维的《苦行》描写了三伏天天气的炎热:赤日当空,草枯水干,再轻薄的衣服也觉得厚重,再浓密的树林中也觉得树阴不够遮挡烈日。连一向参禅礼佛,修身养性的王维也想遁出宇宙逃避,夏日的毒辣,可见一斑。 《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王令是北宋较有才华的诗人,深受王安石赞赏。这首七言律诗《暑旱苦热》是他的代表作。 王令这首诗力求生硬,写暑旱逼人,想象奇特而不怪谲,在宋人诗中比较少见,既有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济世拯民的思想。诗作驰骋想像,深得唐代“诗鬼”李贺之神髓。 《赤日炎炎似火烧》 【明】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走在乡村的田埂小道上,看到农人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不由想起《水浒传》里的这首诗。这是《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中的一个故事。 杨志押送“生辰纲”行至黄泥冈时,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所吟唱的诗作。描绘了夏日的酷热干旱,也透露了农民们焦急的心情。简朴直白,却直观贴切,炎热的场景跃然纸上。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唐】杜甫 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 这首诗写的是炎炎夏日作者不堪其苦的感受。不止在内容中有所体现,连写法上都满腹牢骚。 诗中挣脱了声律常规,开头就连用四个仄字,在第三、四、七、八句皆用拗语,大拗大救,束带发狂情态跃然纸上。读此诗,略可领会领略少陵“语不惊人死不休”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