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97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庚日释义:用干支来纪日时,有天干第七位“庚”字的日子。夏至三庚数伏,就是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初伏。 “三庚”就是从夏至起遇上3个“庚”字,到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幼学琼林》中说:“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分为初伏、中伏、末伏。这是因为春分以后昼长夜短,至夏至时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短夜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人们常用“热在三伏”这句话来形容盛夏的气候特点。这种说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代,就把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做伏天了。 庚日怎么计算 冬至当日九,夏至三庚伏。意思是说:冬至的当天就算入九,而夏至再过三庚才入伏。 “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日,从第三个“庚”字日起便是入伏,到第四个庚日共10天为初伏。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为一个循环,故称60花甲子。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夏至开始,数到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由于夏至与第一个庚日之间的天数每年都不一样(每年的天数都不是10的倍数,所以,庚日并不是固定的日期),故“三庚”的天数也不是固定的,为20~29天之间(假如某年的夏至日是辛日,也就是庚日的第二天,那么要过29天才到第3个庚日,而假如某年的夏至日就是庚日,那么只需再过20天就到第3个庚日了)。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暑伏天里中伏最热,要格外注意防暑降温;“头伏饺子二伏面”,中伏到来,吃面成为很多人的首选;饮食应以消暑去火为原则,同时要防“空调病”,不要过度贪凉。夏日炎热,注意防暑哦。 吃三肉三瓜三叶 吃三肉 1.羊肉:逼走体内寒气 把羊肉这种常见的冬令补品放在三伏天来吃,其实是很有“讲究”的。 现在人们贪凉,冷饮一杯接一杯,空调一吹一整天。这时疾病也来了,这个时候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 2.鸡肉:补充恢复体力 人在三伏天时,体力消耗增大,适当吃些鸡肉等高蛋白的食物,有助补充体力,挺过这段难熬的日子。鸡肉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的,非常适宜人体消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帮助恢复体力! 3.猪蹄:丰富的维他命 三伏天出汗多,人体中各种维生素(维他命)损失也多,这时候吃点猪蹄,可以很好地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猪蹄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并含有钙、磷、镁、铁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有益成分。 吃三瓜 1.吃苦瓜:祛痱子 苦瓜的“苦”,才是营养的关键和精髓!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有清热解暑、清心除烦、健脾开胃、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 如果发现自己身上长痱子,可以在餐桌上加入苦瓜。 苦味食物虽然可以清热,但食苦过度也会伤脾胃。在吃苦瓜苦菊等苦味食物的同时,可以吃一些味辛的食物,如葱、姜、香菜、荠菜、胡椒等。 2.吃丝瓜:平痰喘 丝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植物黏液、木糖胶等物质,全身都可入药。而且丝瓜可谓是三伏天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好帮手”。 丝瓜性寒,具有消暑利肠、祛风化痰、凉血解毒的功效。如果出现痰喘咳嗽、热病烦渴等也不妨试试吃点丝瓜来缓解。 3.吃冬瓜:增食欲 “冬瓜”,听名字就知道非常适合炎热的三伏天食用。冬瓜能清热化痰,除烦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肿。而且冬瓜含水量较多,还可以起到增进食欲的作用。 由于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较低,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人群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吃三叶 1.薄荷叶:清凉又解暑 高温天可以适当吃点薄荷叶,比如煮绿豆汤的时候加点薄荷叶,这样熬出来的绿豆汤,喝起来真的沁人心脾。 另外,可以把薄荷熬水放冰箱备用,然后榨果汁的时候,添加点薄荷水。 2.藿香叶:有效防中暑 夏季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藿香正气水了。其实可以把藿香作为香料来使用。平时在烧菜时,加点藿香叶,可以有效预防中暑,又增加了卤菜的香味,一举两得。 3.荷叶:消暑增食欲 荷叶的清香,非常诱人,伏天食用可以增加食欲。也可以用来做绿豆汤,跟薄荷叶一样,煮绿豆汤时放一点,增强消暑功能。

据浙江天气微博最新消息,预计未来五天浙江多降雨天气,湿度增大,浙江将于今日(6月10日)入梅。浙江常年平均入梅时间是6月8日,平均梅雨长度是30天。 梅雨是指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一带每年6月中旬前后到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阴雨的气候现象。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梅雨期“三防” 梅雨期到来,做好梅雨期“三防范”很重要。一是关注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做好防御措施以应对恶劣天气,特别要预防持续降水带来的洪涝及次生灾害。二是室内做好防潮。可在家中潮湿处放置干燥剂,尽量关闭门窗,可打开空调除湿模式以降低湿度。三是预防食物霉变。忌一次性囤积过多食物,尽量做到一餐吃尽,注意菜要烧熟烧透,食物存放要保持通风干燥。 来源:浙江天气

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梅雨季节简介 梅雨开始的日子为“入梅”(或“立梅”),结束那天为“出梅”(或“断梅”)。梅雨开始的时间,大致上纬度越高则时间越晚。台湾地区大约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农历每年4月中旬入梅,5月上旬出梅。但具体各地有所差异,浙江地区是农历五月初入梅,具体是逢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入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梅。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不过,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 梅雨季节该如何防潮 1.偶尔使用空调(适用空间:客厅、卧室) 室内防潮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不时使用除湿机或开启空调机,避免室内空气太潮湿,防治家居特别是木制品、木地板受潮。 2.石灰吸潮(适用空间:厨房、卧室) 石灰是简单易得的吸潮剂,天气潮湿时,只要打开盖子,同时不要开太大的窗户,这样就能使室内空气保持干爽。 3.适时关窗(适用空间:客厅、卧室) 天气潮湿时,家中的窗户不宜多开,每天早晨和晚上的空气湿度比午间的高,所以要及时的关上窗户,避免水汽渗透到家中的每个角落。 4.报纸防霉(适用空间:卧室) 天气潮湿时刻利用报纸防霉,长期打开衣橱的门,可通风防霉,但这样灰尘也多。而在衣橱底部铺上报纸,甚至在橱门内侧贴上报纸,能吸收湿气,达到防霉效果;另外,报纸上的油墨味道还能驱虫。 5.使用干燥剂 适合放在沙发下、墙角处、卧室床下和橱柜下面,合理放置可以收到预防潮气的效果。

2021年初伏第一天是几月几号:7月11号 初伏一般称为头伏,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 2021年初伏具体时间 公历2021年7月11日(农历六月初二)—2021年7月20日(农历六月十一),共计10天。 2021年的三伏天具体时间 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食品推荐 饺子、馄饨、火腿、鸡肉、羊肉等。 我国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而南方则有:“头伏馄饨二伏茶”、“头伏火腿二伏鸡”、“头伏吃鸡二伏鸭”的说法。除此之外,在我国的有些城市有头伏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在我国彭城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在我国徐州头伏还过“伏羊节”。 总之,头伏是夏天的开始,进入夏天后人的体能消耗较多,吃以上这些热量较高的食物,易于人体发汗,可以将冬天人体积攒的湿毒排出,同时这些偏咸的食物还可以为身体补充电解质。

2021年初伏第一天是7月11号,农历六月初二,星期日。 初伏一般称为头伏,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 2021年的三伏天具体时间 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初伏吃什么蔬菜 1、苦瓜 苦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C、钙、铁等,苦瓜味苦,生则性寒,熟则性温。 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 苦瓜能泄去心中烦热,排除体内毒素。苦瓜最好的吃法还是凉拌,凉拌能够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 2、空心菜 “八月空心菜,胜过鸡腿肉”这个是广东潮汕地区的农家话,其中不乏透露者一定的养生哲学。 空心菜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及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胶浆及果胶组成的粗纤维素,经常食用空心菜,能够重整肠道环境,改善便秘,排出体内毒素。 3、莲子 入伏后多吃莲子可祛火,热天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易烦躁、伤心。 莲子芯的味道虽苦,但可清心火,还有降血压作用,适宜体质虚弱、心慌、失眠多梦的人食用。 但大便干结、腹胀者,最好少吃。 4、丝瓜 “丝瓜”对女人的身体、肌肤、美貌一直以来都有很大的益处,不仅有着清暑凉血、解毒通便、祛风化痰、润肌美容、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调理月经不顺等功效,还能用于治疗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漏带下、血淋、痔疮痈肿、产妇乳汁不下等病症。

2021数伏多少天:40天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2021年三伏天第一天是几号:7月11日开始 2021年三伏天是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 2021年三伏天具体时间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的计算方法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为什么热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入伏意思是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入伏要注意什么 1、忌不开窗通风 三伏天不少人怕热,闭窗室内吹空调。其实,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 2、忌只吃水果 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导致疾病。 建议:果蔬不能少:多吃点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香瓜、西红柿、南瓜、豆类、土豆及芹菜等。 3、忌冷风对着吹 空调冷风,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或者搭个披肩。 4、忌大口急喝水 大口大量喝水,水分会快速稀释血液,使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冠心病患者尤为危险。 建议:每次喝水别超200毫升左右,以温开水为佳,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而是少量多次补水为宜。 5、忌冷饮不离手 冰淇淋、冷饮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粘膜层变薄,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 建议:少喝冷饮,白开水才是解暑的最佳饮品。 6、忌直接冲冷水澡 炎热的夏季,不能用冷水洗澡。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对心脏、血压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运动完后,最好先休息30分钟,待身上热量散发后,或用毛巾擦拭,再洗澡。水温不要太高,以36~39℃为好。 7、忌整天不出汗 养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时就出汗,因为出汗既能排走体内毒素,又能调节体温。 建议:不要整天泡在空调房,微微出汗对身体好。 8、忌中午不休息 三伏时节应晚睡早起,但晚睡不是熬夜,也最好在24点前。因天气炎热,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建议:午睡以15-30分钟为宜,午睡后可以轻微活动,喝一杯水,以稀释血液黏稠度。 9、忌情绪激动 炎炎夏日,人难免会心浮气躁,但激动情绪伤身体。比如生气时,血压会上升,我们的脸会涨红,血管以及心脏部位所承受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高出3倍以上。过分激动,对心脏也是有伤害的。 建议:当情绪激动时,要理智消解,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消除怒气,使心情得以平静。

2021年暑伏天从7月11号开始,8月19号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2021年暑伏天时间表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初伏第1天:2021年7月11日 初伏第2天:2021年7月12日 初伏第3天:2021年7月13日 初伏第4天:2021年7月14日 初伏第5天:2021年7月15日 初伏第6天:2021年7月16日 初伏第7天:2021年7月17日 初伏第8天:2021年7月18日 初伏第9天:2021年7月19日 初伏第10天:2021年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中伏第1天:2021年7月21日 中伏第2天:2021年7月22日 中伏第3天:2021年7月23日 中伏第4天:2021年7月24日 中伏第5天:2021年7月25日 中伏第6天:2021年7月26日 中伏第7天:2021年7月27日 中伏第8天:2021年7月28日 中伏第9天:2021年7月29日 中伏第10天:2021年7月30日 中伏第11天:2021年7月31日 中伏第12天:2021年8月1日 中伏第13天:2021年8月2日 中伏第14天:2021年8月3日 中伏第15天:2021年8月4日 中伏第16天:2021年8月5日 中伏第17天:2021年8月6日 中伏第18天:2021年8月7日 中伏第19天:2021年8月8日 中伏第20天:2021年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末伏第1天:2021年8月10日 末伏第2天:2021年8月11日 末伏第3天:2021年8月12日 末伏第4天:2021年8月13日 末伏第5天:2021年8月14日 末伏第6天:2021年8月15日 末伏第7天:2021年8月16日 末伏第8天:2021年8月17日 末伏第9天:2021年8月18日 末伏第10天:2021年8月19日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三伏天为什么热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的计算方法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