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月的农历叫法 一月 一月: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正月:正阳之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赢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二月 二月: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 三月: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历三月,或阴历三月。 蚕月:夏历三月。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历三月。 四月 四月: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余月。 槐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 五月: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午节,许多人家悬挂菖蒲、艾叶于门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称“蒲月”。五月:五月榴花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 六月: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六月:六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 七月:巧月、瓜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七月:七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八月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竹春。 桂月、壮月、仲秋:农历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壮月,因居秋季之中,又叫“仲秋”。 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又将八月称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 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人们争相吟颂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实了。 九月 九月: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将九月称为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 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到了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杪秋:暮秋。 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十月 十月:阳月、阴月、小阳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开冬、冬、飞阴 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阴月:十月叫成“阴月”的理由据说是源自古代阴阳学说,十月要“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之。” 小阳春:指农历十月,现在还习惯称夏历十月为“小阳春”。 孟冬:初冬,指农历十月。 十一月 十一月:辜月、冬月、仲冬、中冬、畅月、葭月、龙潜月。 辜月:十一月叫“辜月”,有吐故纳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阴生,欲革故取新也。” 冬月:冬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十二月 十二月:腊月、季冬、严冬、残冬、冰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腊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梅花吐幽香,又称腊月。腊月是农历十二月,因在十二月里要摘腊祭,这种称呼在秦朝时就已经家喻户晓了。
标签 : 杏鑫平台直属 › 26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腊月二十八出生啥命 十二月出生的人命运 十二月生人,前年三月受胎,小寒节后出生。为人心直口快,兄弟难靠。出外风光好。衣禄有足余。广交朋友,爱管闲事;抱负甚大,志气恢宏,心贪易遭失败。初限有福,中年辛劳,晚景大吉。有诗为证,诗曰:初限勤劳受苦辛,自然未后下求人。好运来时禄至,夫妇团圆寿百春。 二十八日出生的人命运 二十八日,此日生人,青年薄运,幼年病多,独立意志,认真作事,中年运到,积蓄金钱,自得良缘,亲朋难靠,早婚刑克,晚婚平静,求得温和,金运之命。 二十八日出生之人,婚姻运势多有波折,早婚者命中多有不吉,若能晚婚,则可获得平和温顺的夫妻生活。 腊八出生的人整体大运 与父母亲的亲缘较为淡薄,因此少年时期很早便离开家庭到异地求学或发展。中年时,运势顺畅发达,可望在此时成就功名。事业发展上,赴外地工作容易受到贵人的协助与庇佑,而能顺利取得良机,事事如意亨通,是属于晚年荣华富裕的命格。 农历腊月初八出生的男孩:逢八很好,天佑之命,财运亨通,感情丰富,意气用事,办事往往不听劝阻。 农历腊月初八出生的女孩:性格伶俐,一生安乐,出外逢贵,乃富贵荣华之命。
腊月是几月几日 腊月是农历十二月,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 相传早自周代我国一些地方便有在这个月举行“岁终之祭”,亦称“腊”。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腊月习俗 老年间,“春节”是专指立春而言,把农历元旦称作春节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明朝时,农历元旦叫“正旦节”,后来俗称新年,北京人叫“大年初一”,除夕叫“大年三十儿”。从筹备到结束这段时期叫“年关”,总称“过年”。 北京的数代都城,统治者又是不同的民族,因而过起年来,无论是形成内容还是风俗习惯,都比别的地方丰富得多,年关的时间也较长。一般说,进入腊月到了“腊八”就算进年关了。 一般年前的准备阶段有二十多天,自“腊八”至除夕,这些日子里北京人是很忙乎的,即所谓“家无虚丁,巷无浪辈”,街上的行人脚步似乎也加快了。[7] 腊月市 一进腊月,市面骤现繁荣,这是一年内的特有市场,叫腊月市。先是卖咸肉(即腊肉)和粥果的,为“腊八”做准备,如核桃、枣、柿饼、栗子、干菱角米等等,还有各色野味,大佛花等。过了初十,开始卖卫画门神、挂千、金银箔、烧纸、窗户眼、天地百分等等。二十日以后,以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草炒豆等物,是为“祭灶”准备的,二十五日以后,卖芝麻橘、松柏枝等物,为除夕之夜做准备,货物齐全,琳琅满目,价格也相对的涨高,京师谚语有“腊月水土贵三分”之说。[8] 唐花 腊月间进宫的鲜花是在暖房里培养出来的,也叫“薰花”,明代以牡丹为主,清代时又用金、铜等作为陪衬,红黄相间,更为艳丽。后来,不仅作为贡品,官宦之家亦互相馈赠。 隆冬腊月花农甚为辛苦,需昼夜不停地摊火,保持温气,培养诸花,据说此法始于汉代。后来除花之外,又增加了青韭、蒜黄、冬葱等鲜嫩蔬菜。可笑的是起初皇宫内不许用这类鲜菜进贡,更不许用来供佛,说这些是“不时之物”有伤于人。 窖冰 腊八那天,京城各河开始打冰,内城御河所起之冰贮藏在“内窑”。太液池所起之冰,贮存在“雪池冰窖”。各护城河之冰,都在就近河边土窑存放。待夏季出售。 晚清时打冰已不限于腊八,一般冬至“三九”期间即可。据记载,打冰之俗起于周代。“周成王命凌人(打冰人)斩冰”,纳于凌阴(冰窖)。可见此俗历史悠久。上世纪五十年代,什刹海边上依然能见到打冰的。打得整整齐齐的大冰块,从岸边坡路上拉走装车,送往冰窖。 春联 在祭灶的这几天中,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职业——写春联。文人墨客在街边巷口放一小台售卖春联,旧称桃符。一般都当场书写,以图润笔,春联的内容基本上是送旧迎新之意。 春联,一般都用红纸,唯有内廷及宗室王公府邸,照例使用白纸,再圈上红边蓝边。 门神 北京居民的大门口,除了门框上贴春联之外,还要在门扇上贴门神。门神有两位,一位白脸,一位黑脸,都是甲胄执戈,悬弓佩剑,威武非凡。有人说这两位是神荼和郁垒,有人说这是秦琼和尉迟敬德。其实谁也不是,只是“门神”罢了。 记得,每逢大年三十下晚,我和街坊小伙伴从杂货铺取20张财神爷画,挨门挨户喊:“送财神爷来喽!”各家各户有给钱的,有给棒子面豆馅饽饽的,有给馒头的,有给块肉的,给人家一张财神爷,拿走钱或物,再去下边门户。有时喊半天,人家也不开门,也不理我们,我们气急了,喊声:“送火神爷来了!”喊完立马就跑了。 卫画 杨柳青的年画很有名气,由于地属天津,所以北京人称它为“卫画”。一进腊月,各繁华地区就支棚搭席,如东四、西单、鼓楼前摆摊卖年画。还有一种串街卖画的,用大包袱一背,沿街唱卖,唱得好听悦耳清晰喜人。 腊八儿 明代时,于“腊八”之前数日,就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早晨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等煮粥,叫“腊八粥”。粥熟后,供在先祖面前及门窗、圆树、井灶之上,然后全家皆食和馈送亲友。有地位的人家,熬粥用米是皇宫内赏赐的,因而这天也叫“王侯腊”。到清朝又有所发展,还要用百果雕刻出人物等等,以显其巧。到了晚清,更是花样繁多,除了熬粥更加精致以外,还用染了色的桃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白糖和红糖、葡萄干等把粥的外观恣意点缀,使其更加华丽。但是不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等,说是用了以后会伤口味。初七夜开始制作,天亮时粥就熟了,供先祖馈友不得过午。 后来的雍和宫熬粥很出名,因为它是用一个能容纳数石米罕见的大锅熬粥,并且皇室还特派大臣前往监制。 传统民间互送腊八粥的同时,还送“激白菜”。这是刚入冬时腌制的。 各家于这天腌制“腊八蒜”,剥蒜浸入醋中,到年三十吃饺子时食用,醋香蒜碧,别具风格。
寒冬腊月的意思 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寒冬腊月。从1月15日开始,就进入中国民间常说的腊月了。所谓腊月,即是农历十二月。在古代,腊本是一种祭礼。尤其是到了商代,每年人们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称为“腊祭”。因此,人们就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人们在这一天往往要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寒冬腊月造句 1、寒冬腊月,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也悄然离开了;那世人甚爱的牡丹也失去了原来的娇艳;那称为“花之隐逸者也”的菊花也失去了原来的风采;惟有梅不畏严寒的生长在冬季,有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美称。 2、水仙花是一种美丽动人的花朵,它总是在寒冬腊月中展开它那素雅的双臂,发出一阵又一阵那略带寒气的清香。也正是这种清香,让我对它情有独钟。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寒冬腊月时,百花凋零,唯有梅花还孤傲地怒放于冰雪之中,这不禁令我们感到赞叹。我俯下身子,用一双冰凉的小手轻轻地抚摸着梅花,细细体味着梅花不畏严寒的高尚品质。 4、寒冬腊月,友谊就是一朵朵迎雪而立的梅花,绽放开来,温暖着你我的心田。 5、寒冬腊月,边防战士的手脚都冻麻木了。 6、我们就是要在寒冬腊月里面锻炼自己的耐心。 7、就是到寒冬腊月,邓小平也坚持洗冷水澡,这是他几十年的习惯了。 8、你说,待到寒冬腊月时,就陪我去看那场飞天雪地吧。 9、就算是寒冬腊月的夜晚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 10、记住在我们的队里面没有严寒酷暑,更没有寒冬腊月。 11、她开始勇敢地面对着生活,就像美丽花儿一样,无论寒冬腊月,它都不会错过春天的绽放。 12、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13、新年到了,虽然是寒冬腊月,但到处一派生机,瞧,大年初一,街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敲锣打鼓声震耳欲聋,怦的一声,一束礼花射向天空。 14、寒冬腊月,梅花扬眉吐气,绽开淡雅的花蕾,凌寒怒放,散一缕幽香,展一番神韵。 15、寒冬腊月的,你在外面要多穿一点衣服。
腊月不搬家是阴历还是阳历:阴历 腊月不搬家的腊月特指的是阴历腊月。“腊月不搬家”其实有很多原因的,首先从天气方面考虑,腊月里往往天气寒冷,搬家少不了到处走动,寒冬腊月人在外面跑来跑去,很容易感冒生病的,尤其是老人,要是搬家磕到连年都过不好;其次关于“腊月不搬家”还有一种原因,是人们觉得不吉利,俗话说“人搬穷,火搬熄”,因为即将过年,家中的祖先或者灶王爷可能会对新家不太熟,会对家庭的福运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腊月到了,也就意味着马上要过年了,人们要进行春节大扫除,置办年货,祭祀神明与祖先,整个月都是很忙碌的。在腊月里搬家是很繁琐的事,搬到新家还要收拾很长的时间,为了不耽误过年,人们通常会过年后空闲了再搬家。 腊月不搬家有什么说法 迁居忌太岁 “人搬三道空,火搬三道熄”,传统的中国人就如这道俗语所说,是不喜欢搬家的。除非遇到洪涝灾害,疫病死亡等特殊情况,否则中国人不会轻易搬家。中国人搬家时有忌太岁的说法。“徙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面对太岁所在方位和背向太岁所在方位搬家都是大凶之兆,所以民间为了稳妥起见,迁居时必须避开太岁。 风水影响气运 在古代,讲究风水。按风水学,阳气旺人,阴气伤人,腊月里天气寒冷,如果在这个时候搬入新家的话,寒冷的气氛会阻隔家中的兴旺之气,所以腊月搬家被视为不吉利之事。从生活角度看,腊月寒冷的天气影响人的活动,如果在腊月里搬进新家,不仅人住进去会手脚冰冷,影响自身身体健康,还会破坏自身的气运,来年运势会下降。 准备过年没空闲 腊月到了,也就意味着马上要过年了,人们要进行春节大扫除,置办年货,祭祀神明与祖先,整个月都是很忙碌的。在腊月里搬家是很繁琐的事,搬到新家还要收拾很长的时间,为了不耽误过年,人们通常会过年后空闲了再搬家,于是就有了腊月不搬家的说法。这个说法流传下来,人们一直遵循着,渐渐就演变成了约定俗成的事。
阴历腊月是几月:阴历十二月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也叫腊月,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传统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腊日”。 腊月的传承与发展 腊月在一年的末尾,天气十分寒冷,古时候的人们每到这时候,农事告竣,进入农闲时期,所以有“冬闲”之说。他们会用这个时期来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从腊月初八开始,喝腊八粥,然后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内容丰富多彩。古时候的人们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一直要过到元宵节才算结束。 到了现在,虽然很多习俗都被简化了,但人们依然遵循着过去的传统庆祝腊月。中国人会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为春节做准备。在这一个月中,人们要结算一年的往来账目,给自己一年的生活做个总结;还要慰问亲戚、邻友、同僚,以便今后能更好地相处;更重要的是要准备好年货,对保佑、赐福于他们的神祇、祖先有个交待。 腊月传统 自周代以来,岁末的腊祭世代相沿,直至当代。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及以此为蓝本改编的戏曲影视中,鲁四老爷家每在年底都要祝福,这祝福实际上就是腊祭,祭祀祖先诸神,供物丰盛,场面隆重,气氛肃穆,祈祷虔诚,名副其实“一年之大祭”。 《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月里的传统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或者只是趣味罢了。
今天是三九天的第几天2022:2022年1月8日-1月16日 第一天 2022年1月8日 第二天 2022年1月9日 第三天 2022年1月10日 第四天 2022年1月11日 第五天 2022年1月12日 第六天 2022年1月13日 第七天 2022年1月14日 第八天 2022年1月15日 第九天 2022年1月16日 三九天是什么意思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间,它和三伏天恰恰相反,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比较大,并非全国各地都有三九天。像我国南方地区的广东、福建、广西、云南等地在三九天天气不会很寒冷。而北方地区的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三九天天气就会比较寒冷。 三九天适合吃什么 肉类食物 肉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三九天温度较低,食用高蛋白食物可以为身体补充能量,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长期食用还可以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强健体魄。 三九天推荐的肉类食物有:鸡鸭鱼肉、羊肉、牛肉、猪肉、鹅肉、兔肉、虾仁等。 新鲜蔬菜 三九天的温度比较低,寒冷的温度会让身体能量快速流失,也会加速维生素的代谢,日常饮食中要及时补充维生素的摄取量,维生素摄入后可以增加身体的耐寒能力、增强身体免疫力。 三九天推荐的新鲜蔬菜有:大白菜、小白菜、白萝卜、红萝卜、茼蒿、冬瓜、南瓜、菜薹等。 时令水果 三九天时气温较低,空气也十分的干燥,南方天气湿冷、北方天气干冷,日常需要多摄取水分,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还含有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食用后对身体有养护作用。 三九天推荐的时令水果有:马蹄、雪梨、山楂、猕猴桃、雪莲果、甘蔗、柑橘、苹果等。
一九:2021年12月21日-12月29日 第一天 2021年12月21日 第二天 2021年12月22日 第三天 2021年12月23日 第四天 2021年12月24日 第五天 2021年12月25日 第六天 2021年12月26日 第七天 2021年12月27日 第八天 2021年12月28日 第九天 2021年12月29日 二九:2021年12月30日-2022年1月7日 第一天 2021年12月30日 第二天 2021年12月31日 第三天 2022年1月1日 第四天 2022年1月2日 第五天 2022年1月3日 第六天 2022年1月4日 第七天 2022年1月5日 第八天 2022年1月6日 第九天 2022年1月7日 三九:2022年1月8日-1月16日 第一天 2022年1月8日 第二天 2022年1月9日 第三天 2022年1月10日 第四天 2022年1月11日 第五天 2022年1月12日 第六天 2022年1月13日 第七天 2022年1月14日 第八天 2022年1月15日 第九天 2022年1月16日 四九:2022年1月17日-1月25日 第一天 2022年1月17日 第二天 2022年1月18日 第三天 2022年1月19日 第四天 2022年1月20日 第五天 2022年1月21日 第六天 2022年1月22日 第七天 2022年1月23日 第八天 2022年1月24日 第九天 2022年1月25日 五九:2022年1月26日-2月3日 第一天 2022年1月26日 第二天 2022年1月27日 第三天 2022年1月28日 第四天 2022年1月29日 第五天 2022年1月30日 第六天 2022年1月31日 第七天 2022年2月1日 第八天 2022年2月2日 第九天 2022年2月3日 六九:2022年2月4日-2月12日 第一天 2022年2月4日 第二天 2022年2月5日 第三天 2022年2月6日 第四天 2022年2月7日 第五天 2022年2月8日 第六天 2022年2月9日 第七天 2022年2月10日 第八天 2022年2月11日 第九天 2022年2月12日 七九:2022年2月13日-2月21日 第一天 2022年2月13日 第二天 2022年2月14日 第三天 …
一九:2021年12月21日-12月29日 第一天 2021年12月21日 第二天 2021年12月22日 第三天 2021年12月23日 第四天 2021年12月24日 第五天 2021年12月25日 第六天 2021年12月26日 第七天 2021年12月27日 第八天 2021年12月28日 第九天 2021年12月29日 二九:2021年12月30日-2022年1月7日 第一天 2021年12月30日 第二天 2021年12月31日 第三天 2022年1月1日 第四天 2022年1月2日 第五天 2022年1月3日 第六天 2022年1月4日 第七天 2022年1月5日 第八天 2022年1月6日 第九天 2022年1月7日 三九:2022年1月8日-1月16日 第一天 2022年1月8日 第二天 2022年1月9日 第三天 2022年1月10日 第四天 2022年1月11日 第五天 2022年1月12日 第六天 2022年1月13日 第七天 2022年1月14日 第八天 2022年1月15日 第九天 2022年1月16日 四九:2022年1月17日-1月25日 第一天 2022年1月17日 第二天 2022年1月18日 第三天 2022年1月19日 第四天 2022年1月20日 第五天 2022年1月21日 第六天 2022年1月22日 第七天 2022年1月23日 第八天 2022年1月24日 第九天 2022年1月25日 五九:2022年1月26日-2月3日 第一天 2022年1月26日 第二天 2022年1月27日 第三天 2022年1月28日 第四天 2022年1月29日 第五天 2022年1月30日 第六天 2022年1月31日 第七天 2022年2月1日 第八天 2022年2月2日 第九天 2022年2月3日 六九:2022年2月4日-2月12日 第一天 2022年2月4日 第二天 2022年2月5日 第三天 2022年2月6日 第四天 2022年2月7日 第五天 2022年2月8日 第六天 2022年2月9日 第七天 2022年2月10日 第八天 2022年2月11日 第九天 2022年2月12日 七九:2022年2月13日-2月21日 第一天 2022年2月13日 第二天 2022年2月14日 第三天 …
2022年四九天时间表,四九:2022年1月17日-1月25日 第一天 2022年1月17日 第二天 2022年1月18日 第三天 2022年1月19日 第四天 2022年1月20日 第五天 2022年1月21日 第六天 2022年1月22日 第七天 2022年1月23日 第八天 2022年1月24日 第九天 2022年1月25日 三九天和四九天哪个时间更冷? 三九最冷。 在冬至时期,白天最短,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最小,单位面积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强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 而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同时,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增加也很缓慢。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 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时节才达到最大值。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时节气温最低(当然,并非全国如此,年年如此,具体因地区、因年岁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