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出伏时间是8月25日,农历七月廿八,星期四。 一般来讲,出伏就代表着出了伏天,炎热渐消;而处暑节气更代表着暑气告一段落,天气应会越来越凉爽。不过在南方一些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也就是传说中的秋老虎。 出了末伏还热吗 应该是还会的,但主要是大白天还是十分的炎热,晚上就比较的凉爽了,昼夜温差比较的大,要注意不要感冒了。空调病也是十分严重的一个问题,晚上其实开着窗吹着风扇就行了,不会那么热了。 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秋老虎一般最高气温在33℃以上,并持续几天。 上午10时后到下午4时前,是“三伏天”里最热时段。特别是烈日当空期间,应尽量避免外出劳作、游玩,老弱病者、婴幼儿及孕妇更应如此。外出最好戴上遮阳帽,或带上一把遮阳伞。 出伏当天吃什么 南方人伏天饮食习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异:上海人讲究“头伏馄饨二伏茶”;杭州人讲究的是“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吃个金银蹄”;南昌人讲究“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讲究头伏吃鸡,认为“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而对于北方人来说,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特别在意三伏天吃什么,他们讲究的是“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标签 : 杏鑫有主管吗 › 297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2022年初伏时间表:7月16号(星期六)~7月25号(星期一),总共为十天; 2022年中伏时间表:7月26号(星期二)~8月14号(星期日),总共为二十天; 2022年末伏时间表:8月15号(星期一)~8月25号(星期四)出伏,总共为十天。 所以从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上可以知道8月25日出伏。 末伏期间护好心脏 虽然已过立秋节气,但目前仍处在伏天内。天气热时人们容易产生焦躁、烦躁等情绪,出现“情绪中暑”。中医认为,情绪变化直接影响血气运行,心情不畅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末伏期间保护心脏要先做到这四点: ①规律生活 按时就餐对血管健康非常重要,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吃肥甘厚味,可以多吃些富含叶酸的绿叶菜以及豆类、燕麦等。 ②保证睡眠 为了确保良好的睡眠,建议最好午睡一会儿,时间不宜过长,20分钟~30分钟即可。 ③少吃生冷 虽然仍在伏天,但是要逐渐减少吃凉的食物,保护胃肠的同时也在保护血管。 ④极泉穴——理气护心 极泉穴可以缓解心痛、胸闷等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的不适感,经常弹拨“极泉”能调畅气血,进而宽胸理气,养护心肺。 方法: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第一要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弹拨时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一般弹拨10次左右。 保护脾胃清补饮食 立秋后应少吃辛味食物,辛味通肺、助长肺气,若摄入过多,易造成肺气太盛,出现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状。适当多吃酸,可收敛肺气、防秋燥。适当补充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注意:吃扁豆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再翠绿为止,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
2022年一九时间:2022年12月22日-2022年12月30日 2022年二九时间: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8日 2023年三九时间: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 2023年四九时间:2023年1月18日-2023年1月26日 2023年五九时间:2023年1月27日-2023年2月4日 2023年六九时间:2023年2月5日-2023年2月13日 2023年七九时间:2023年2月14日-2023年2月22日 2023年八九时间:2023年2月23日-2023年3月3日 2023年九九时间:2023年3月4日-2023年3月12日 一九:2022年12月22日-12月30日 第一天 2022年12月22日 第二天 2022年12月23日 第三天 2022年12月24日 第四天 2022年12月25日 第五天 2022年12月26日 第六天 2022年12月27日 第七天 2022年12月28日 第八天 2022年12月29日 第九天 2022年12月30日 二九: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8日 第一天 2022年12月31日 第二天 2023年1月1日 第三天 2023年1月2日 第四天 2023年1月3日 第五天 2023年1月4日 第六天 2023年1月5日 第七天 2023年1月6日 第八天 2023年1月7日 第九天 2023年1月8日 三九:2023年1月9日-1月17日 第一天 2023年1月9日 第二天 2023年1月10日 第三天 2023年1月11日 第四天 2023年1月12日 第五天 2023年1月13日 第六天 2023年1月14日 第七天 2023年1月15日 第八天 2023年1月16日 第九天 2023年1月17日 四九:2023年1月18日-1月26日 第一天 2023年1月18日 第二天 2023年1月19日 第三天 2023年1月20日 第四天 2023年1月21日 第五天 2023年1月22日 第六天 2023年1月23日 第七天 2023年1月24日 第八天 2023年1月25日 第九天 2023年1月26日 五九:2023年1月27日-2月4日 第一天 2023年1月27日 第二天 2023年1月28日 第三天 2023年1月29日 第四天 2023年1月30日 第五天 2023年1月31日 第六天 2023年2月1日 第七天 2023年2月2日 第八天 2023年2月3日 第九天 2023年2月4日 六九:2023年2月5日-2月13日 第一天 2023年2月5日 第二天 2023年2月6日 第三天 2023年2月7日 第四天 2023年2月8日 第五天 2023年2月9日 第六天 2023年2月10日 第七天 2023年2月11日 第八天 …
2006:闰七月小、2009:闰五月小、2012:闰四月小、2014:闰九月小、2017:闰六月大、2020:闰四月小、2023:闰二月小、2025:闰六月小、2028:闰五月小、2031:闰三月小、2033:闰冬月小、2036:闰六月大、2039:闰五月小、2042:闰二月小、2044:闰七月小、2047:闰五月小、2050:闰三月大、2052:闰八月小。 双春年是什么意思 双春年,即是指在一年之内出现了两个立春节气。双春年是中国纪年历法中出现的独特现象,其实是阳历和阴历之间的“阴差阳错”造成的。阳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地球公转1周为1年,分12个月,算做365天。阴历是按月亮盈亏变化的规律制定的,以月球绕行地球1周为1月,一年为12个月的一种历法,实际天数为354天。 中国的历法就是结合太阳和月亮运行的周期制定的。这样,在阴历和阳历之间就出现了11天的偏差,于是在阴历中出现了“闰月”,来解决阴阳历中出现的时间差问题。 俗语有云: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中国民间还有说法:两次立春有二度春的含义,不宜结婚。其实“双春”和“无春”都是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置正”安排的结果。而“无春”或者“双春”也是人为安排的结果,与运势什么都无关。
闰月两年或三年一次。闰月是阴阳合历中的历法概念,特指中国农历每2至3年增加的一个月。起源于公元前104年汉朝太初元年,最初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四季脱节的矛盾,清前采用十九年七闰等闰周法,现在采用冬至岁首无中气月置闰法。 闰月的由来 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所采取的传统农历是一种以阴历为基础,同时又融合阳历成分而形成的历法,即为阴阳合历。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的。阴历则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而制定,根据月相确定日期和月份。 一个阴历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与阳历回归年(约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的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因加入了阳历成分,故农历是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属阴阳合历。由于纯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农历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两者年总天数相适应。 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两年到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与上一个月相同的农历月份,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 置闰法的规则是依据与阳历回归年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来定的。一个回归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如果二十四节气从立春排到大寒,那么第奇数个就叫做节气,第偶数个叫中气。农历用十二个中气分别表征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气与中气之间的平均相隔相较一个阴历朔望月会多出近一天。长此以往,总会出现中气在月末的现象,那么接下去的一个月必然会没有中气而只剩节气了(也就是下一个中气位于之后第二个农历月的月初)。于是这个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就被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
1、北京版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解释: 第一句:冬至过后的一九二九天气已经比较冷了,手在外面会冷得受不了,甚至产生冻疮,所以会不由自主的揣在兜里,这就是“不出手”。 第二句: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河里结起了厚厚的结实冰层,行人可以安然无恙的在河面上行走。 第三句:最寒冷的时候过后,到了五九六九天气开始逐渐转暖的时候,栽种在河边的柳树枝条开始萌芽,万物逐渐复苏去除了冬季的萧条,人们也忍不住观赏起柳树来。 第四句:七九的时候冰雪开始融化,冰封的河面会慢慢解冻,又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到了八九天气更暖一点,燕子便会从南方飞回来筑巢,开始新一轮的忙碌和生生不息的循环。 第五句:九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天气已经比暖和了,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遍地都是耕牛劳作,忙碌不已,但也预示着新的希望和新的开始。 所谓的冬九九、九九歌是人们根据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编成的歌词。 数九歌,有多个版本,最常见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2、山西大同版 一九二九不算九、 三九四九押门叫狗。 五九六九开门大走, 七九八九河开看柳,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解释: 一提起数九,说明天气已经很冷了,但在山西大同地区来说一九二九,在人们心目还不怎么冷,所以不把怎一九二九来计算冷的天气,最冷的天气一般在三九四九这两九中,冷的喂狗的时候,只是押开门缝,把狗叫过来喂, 而不是把狗粮送到指定地点(另注:苏北鲁南地区叫”隔门唤狗”,意思是太冷了,床都不想下,小孩子在屋内床边就可以拉屎了,然后唤狗进来舔了之意)。等到五九六九基本天气变暖和了,可以出门串门了。基本到七九八九天气回暖,冰已融化。到九九以后,春种开始了。 3、 一九二九,怀中插手; 三九四九,冻死猪狗;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鸭子八九雁;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 九九八十一,耕田老汉田中立。 4、最早的进九顺口溜 禄《清嘉录》上记载有一首“数九歌”,十分风趣地描写了古代人们过冬的情形: 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手都因怕冷而缩在面袍里);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寒风刮在篱笆头上,像吹觱篥一般,觱篥:bìlì亦作觱栗,汉朝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以芦苇作嘴,以竹做管。);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睡在被窝里像睡在野地里一样); 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穷人衣薄,起舞取暖); 六九五十四,苍蝇垛屋茨(透露出一点暖意了); 七九六十三,布袖两肩摊(天暖,厚衣服可以披在肩上了); 八九七十二,猫狗躺凉地;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脚眠,蚊虫跳蚤出。
2022年交九是从2022年冬至日开始的,具体时间为:2022年12月22日。 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冬至开始,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 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2022-2023年数九时间表 2022年一九时间:2022年12月22日-2022年12月30日 2022年二九时间: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8日 2023年三九时间: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 2023年四九时间:2023年1月18日-2023年1月26日 2023年五九时间:2023年1月27日-2023年2月4日 2023年六九时间:2023年2月5日-2023年2月13日 2023年七九时间:2023年2月14日-2023年2月22日 2023年八九时间:2023年2月23日-2023年3月3日 2023年九九时间:2023年3月4日-2023年3月12日 什么是数九 汉族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是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古代汉族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了。 从农历节气冬至这一天人们开始数九,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 人说“冷在九、热在伏”,数九寒天,最冷的是三九、四九。我国地域辽阔,冬季南北温差大,但大部分地区较寒冷。北方地区尤为寒冷,在黑龙江有“三九四九,棒打不走”的俗语,在吉林”>吉林有“三九四九冻死狗”;中南地区则有所缓和,在黄河中下游以及长江中下游则有“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说法;就这些地方来说三九、四九天特别冷,出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告诫人们在此期间无论如何不要出远门。 正如《九九歌》中所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把田犁。”而在南方地区,三九四九就不那么冷了,如在江苏则有“三九四九拾粪老汉满街游”的说法。
2022年进九是从12月22日开始。冬至是进九的第一天。冬至节气标志着数九寒天的开始,一九的第一天就是冬至节气当天,因此,到了冬至节气就开始数九了,冬至节气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开始进入到冬季气象中了,沿海地区的温度也会有小幅度的下降。 什么叫进九 进,有进入的意思;九,是指数九寒天,因此,进九的意思就是:进入到数九寒天。 传统二十四节气的“冬至”节气后,也就进入了一年中天气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数九期间,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以免受寒生病。 2022到2023年进九时间表 2022年一九时间:2022年12月22日-2022年12月30日 2022年二九时间: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8日 2023年三九时间: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 2023年四九时间:2023年1月18日-2023年1月26日 2023年五九时间:2023年1月27日-2023年2月4日 2023年六九时间:2023年2月5日-2023年2月13日 2023年七九时间:2023年2月14日-2023年2月22日 2023年八九时间:2023年2月23日-2023年3月3日 2023年九九时间:2023年3月4日-2023年3月12日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是近几年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以往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多少疑义,不是问题。因为在此之前,中国民俗学界或民间文化界一直在使用“民俗”、“民俗文化”、“民间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概念。突然出现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名称,而且这一名词变得十分时髦,许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纷纷改名,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有的提出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等。 其实在我看来,这是换汤不换药,贴时髦的标签。如同前些年,人类学热起来,许多学科紧跟形势,在学科前冠以人类学,如人类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等。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是什么学科呢?究竟是社会学、民族学、还是民俗学,有必要加人类学壮其门面吗。说到底我们从事这些学科研究的人有点心虚,缺乏自信,不敢承认民俗学或民间文化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我们以往熟悉和研究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民间文化”的概念是可以互相置换的。 传统节日民俗文化 春节: 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除吃元宵外,各地汉族民间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地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寒食节、清明节: 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四月八: 相传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多有庙会和朝山活动。 端午节: 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 亦称“晒虫节”,有“六月六,晒丝绸”的民谚。此日午间晾晒丝、绸、皮、毛等经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虫蛀。还有“翻经会”“晒袍会”等,陕西还有放捞河灯和汲水造酒的活动,有的地区还举行“六月场”活动,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表,掷花包形式,寻求恋爱对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瑶族的重大节日。 七巧节: 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 重阳节: 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十月一: 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焚化纸钱。 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汉族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汉族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 这天相传是释迦牟尼的成佛日,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不同民俗的传统节日。先民在几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创立了许多民俗节庆,既包括生产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饮食文化,也有礼仪文化,还有朴素神奇的科学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很值得我们去发扬和传承。
2019年9月1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9月2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9月3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9月4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9月5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9月6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9月7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9月8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9月9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9月10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9月11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9月12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9月13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9月14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9月15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9月16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9月17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9月18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9月19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9月20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9月21日财神方位:正东 2019年9月22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9月23日财神方位:正南 2019年9月24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9月25日财神方位:东北 2019年9月26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9月27日财神方位:西南 2019年9月28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9月29日财神方位:正北 2019年9月30日财神方位:正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