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6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这是因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伏天的定义 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合称。每年初伏、末伏各占10天,而中伏则为10天或20天不等。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每年三伏天时段长短不完全一样,如果中伏在立秋后结束,就是30天;如果中伏在立秋前结束,就是40天(中伏20天)。

1、中暑 在三伏天的持续高温作用下,人体失水速度会加快,体温调节功能受到影响,为此易诱发中暑。 对此,我们要注意身体降温,不要在室外停留太久,外出最好打伞。在室外工作的人,最好找阴凉的地方躲避紫外线长时间照射。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可以在水中加入少许的盐。 2、胃肠道疾病 由于空气潮湿,给各种病毒和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更舒适的温床,不少人因贪食,或直接从冰箱取出冷饮、水果、饭菜食用,很容易患上胃肠道疾病。 对此,要讲究食品卫生,食品存放要生熟分开,以免交叉感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存储在冰箱里,但存储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应该加热。尽量避免在路边的小摊就餐,尤其避免吃生拌的食物。 保持室内环境及食具清洁卫生,并经常通风,防止食品霉变。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夏季桶装水的饮用时间不宜超过一周。腹泻病人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家人最好不要与其共用餐具以防传染。 3、心脑血管疾病 三伏酷暑,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而且体内水分流失多促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所以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我们首先要防止情绪中暑,做到“心静自然凉”。天气炎热,人容易烦躁,就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避免外界不良情绪干扰,导致情绪激动失控、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三伏天时不宜大量运动,特别是喜欢晨练的老年人。有研究显示,70%-80%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于早晨6点到10点之间,这段时间也是晨练高峰,同时噎死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时间。 最好不用或少用空调,因为居室内外温差加大会导致许多患病者难以适应,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肌梗死或猝死。 有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的患者,夏日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淡,保证水分的充足摄入。 4、皮肤疾病 三伏天的酷热导致人出汗增多,人体油脂分泌旺盛、毛囊堵塞,为此易感染各种病菌。加上夏季衣衫单薄,暴露在外的部位多,皮肤容易被虫咬蚊叮,患各种皮肤病的几率也会大幅增加。 对此,最好常用温水洗澡,特别是大汗后要保持皮肤清洁,但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同时,洗澡不宜用肥皂,因为肥皂属碱性,会使皮脂流失更严重。 多喝水,多吃水果,少吃带刺激性的食物。注意空调温度,保持体内透达,防止风寒阻于表皮。三伏天工作、生活不要过度紧张,避免因神经紧张而诱发皮肤病。注意防止蚊虫叮咬。

头伏饺子二伏面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暑热当头,人们往往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不注意还会发生中暑,百姓说的“苦夏”就是这个意思。“三伏天”各地食俗很多,这其中颇有讲究。 在古代农业社会,入伏的时候,刚好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头伏要吃馄饨。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上海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 比起水饺,馄饨个小皮薄,煮熟后有透明感,另煮馄饨费时短,煮水饺过程则需多次加凉水,方保证熟透。另外还有一点,水饺重蘸料,馄饨重汤料,突出,鸡汤、肉骨头汤是汤底的首选。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其实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头伏火腿二伏鸡 杭州一带有“头伏火腿二伏鸡”。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为最佳。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 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相对来说,江西、湖南人三伏天养生吃鸡倒是很有几分科学根据。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炖鸡时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的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这样一来,可做到发散体内蕴寒,防止秋发寒病。 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 “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伏羊节”是徐州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徐州百姓集聚在各个酒店、饭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市民吃伏羊时,应多喝水避免排汗过量,还应多食用偏咸一点的食物以补充电解质。 总之,三伏天吃饭的众多讲究,都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为目的的食疗。这些讲究都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实践的结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宝贵的一页,值得我们弘扬和践行。

中伏热还是闰中伏热:中伏热 是的,三伏天里,中伏是最最热的时候。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又湿又热,典型的“桑拿”天气,让人想喘口气都觉得难受。 中伏为什么最热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慢慢到了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加之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2019年中伏有多少天:20天 2019年初伏时间:7月12日-7月21日,为初伏,10天 2019年中伏时间:7月22日-8月10日,为中伏,20天 2019年末伏时间:8月11日-8月20日,为末伏,10天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中伏是什么意思 中伏又称二伏:通常指的是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五个庚日,则中伏为10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六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20天,今年是2018年,中伏大约就为20天。 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尤其是到了三伏这些天,太阳日晒足,热量比较集中,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所以说夏季就是有些闷热的,大家还是要注意防晒防暑为好。

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尽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比较麻烦。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夏至(6月21日或22日)到立秋(8月7-9日之间),出现极限情况才会达到50天,所以出现5个庚日的可能性小于出现4个庚日,那么中伏10天的年份比较多。 2012年中伏共10天 中伏第1天:2012年7月28日 中伏第2天:2012年7月29日 中伏第3天:2012年7月30日 中伏第4天:2012年7月31日 中伏第5天:2012年8月1日 中伏第6天:2012年8月2日 中伏第7天:2012年8月3日 中伏第8天:2012年8月4日 中伏第9天:2012年8月5日 中伏第10天:2012年8月6日 2014年中伏共10天 中伏第1天:2014年7月28日 中伏第2天:2014年7月29日 中伏第3天:2014年7月30日 中伏第4天:2014年7月31日 中伏第5天:2014年8月1日 中伏第6天:2014年8月2日 中伏第7天:2014年8月3日 中伏第8天:2014年8月4日 中伏第9天:2014年8月5日 中伏第10天:2014年8月6日

为什么”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因为地球自转轴以一定角度倾斜,绕太阳公转时便有了冷热更迭的四季变化。但是,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全年最冷、最热的时段,不是全年太阳高度最低(太阳辐射最弱)和最高(太阳辐射最强)的冬至和夏至,而往往会后延,也就是谚语所说的“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为什么全年最冷、最热的时段会后延到“三九”和“三伏”?因为气温的升降变化,不仅取决于热量的收入,还要取决于地面向太空辐射热量的支出。当两者达到平衡后,气温才能掉头上升或降低。虽然夏至后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开始减少,但仍大于支出,直到收支达到平衡(“三伏”)之前,气温仍然保持上升。同样,冬至到“三九”之间,气温也因地面热量仍支出大于收入而继续下降,直到“三九”后才开始上升。 三伏三九是什么意思 三伏 “三伏”指的是夏季的初伏、中伏和末伏。从夏至日后数到第三个庚日属于初伏,大约是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伏”可称“长夏”,“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安排,其中“伏”为“土”。“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但是由夏到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就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 夏令三伏,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汗液增多,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这个时节气温最高,而且潮湿、闷热,暑热暑湿是我们防范的重点。 三九 中国俗语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之说法。与三伏对应的是三九。中国有“数九寒冬”的说法,从冬至开始数“九”以计算时令。“三九”指的是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冬至后第三个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是“三九”和“四九”相交之日,并非“三九”,即“三九”是九天而非一天。 人们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一般出现在冬至到惊蛰。

2019年末伏热吗:中伏较热 2019年末伏时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共10天。 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1、说到三伏天中哪一伏最热,就要提起民间一句俗话“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末伏过后天气渐渐凉爽。 2、首先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3、另外,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 4、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5、而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

数九天最冷是几九:三九 民间俗语有云:“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燕京岁时记》中说:“冬至三九则冰坚。”意思是,从三九起就进入数九寒天中最冷的阶段了。因此冬天的时候三九四九这个阶段是最冷的,此时也正好接近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每年1月20日前后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三九最冷还是四九最冷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九”“四九”的概念。“四九”在“三九”结束之后,也就是冬至后的第二十八天到第三十六天,而“三九”是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之间。通常人们认为“三九”是最冷的,因为这个时候体感上最为寒冷。就气候上来看,这个时候东北地区一般在零下20度左右,这个温度和那句“三九四九冰上走”正好吻合。而华东、西南等地区的寒冷也到最高值,湿冷彻骨说的就是这个时候了。即便是在华南地区,人们也会穿上棉袄了,个别地区除外。 为什么三九天是最冷的呢?我们可以从天文上来分析一下:冬至之后,太阳高度角会达到最低值,也就是光照时间最短,光照时间减少了,那么地表热量自然也少了。虽然冬至之后太阳高度角会逐渐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非常小,在春季到来之前,这日照的时长是永远不足够夜晚散热的,因为昼夜的时长都大于白天的时长。况且在冬季,阴天比较多,即便是白天也不一定得到足够的日照热量。所以,数九之后的天气会越来越冷。 有人就疑惑了:照上述这种推论,那么应该是冬至当天黑夜达到最长的时候最冷啊?为什么是越往后才越来越冷呢?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在冬至之前,太阳高度角第由大逐渐变小的,也就是说,太阳热度是由多变少,前一天的热量是比第二天的热量要高的,一直到冬至之前,热量都是可能足够夜晚散热的。但是冬至之后就不同了,这个时候太阳高度角是从小变到大,这说明前一天的热量都是不足的,所以,直到日照时间足够长的时候,热量充足的时候,我们才会感到暖和,不然会觉得越来越冷。 三九天达到最冷除了日照热量不足的原因,还因为这个时候西伯利亚的冷达到巅峰值,也就是说,这个此时下来的冷空气一定是非常寒冷的,这一轮下来,肯定是冻成狗。而且,这个时候的冷空气活跃度非常之高。这个时候不冷哪个时候冷? 也有人们反映:“‘四九’好像比三九还冷啊?”,那么到底“三九”和“四九”哪一个时间段更冷呢?从很多谚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词经常是一起出现的,例如“三九四九冻死老狗”“三九四九冰上走”等。这么说来,“四九”的冷应该和“三九”是同一个等级的,同样可以冻死狗,同样可以在冰上走。但是,有些地区会觉得“四九”暖和一些,有些地区又觉的“四九”更冷一些。这是因为我国各地气候有所不同,有些地区“四九”气温会相对于“三九”要高出几度,有些地区冷空气在“四九”更加频繁猛烈。这也导致各地对这两段时间的冷有不同见解。不过整体上,三九会更冷一些。

2019年数九天从什么时候开始:12月22日 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冬至开始,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古代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汉族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上天的威胁与惩罚,人们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地漫长,对天寒地冻的恐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情绪。 为了挨过漫长的严酷冬季,人们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而当时围着家眷数九亦被视为逍遥境界,后此俗一直流传至今。 一九时间: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 第一天:2019年12月22日(冬至) 第二天:2019年12月23日 第三天:2019年12月24日(平安夜) 第四天:2019年12月25日(圣诞节) 第五天:2019年12月26日 第六天:2019年12月27日 第七天:2019年12月28日 第八天:2019年12月29日 第九天:2019年12月30日 二九时间: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8日 第一天:2019年12月31日 第二天:2020年1月1日(元旦) 第三天:2020年1月2日(腊八节) 第四天:2020年1月3日 第五天:2020年1月4日 第六天:2020年1月5日 第七天:2020年1月6日(小寒) 第八天:2020年1月7日 第九天:2020年1月8日 三九时间:2020年1月9日-2020年1月17日 第一天:2020年1月9日 第二天:2020年1月10日 第三天:2020年1月11日 第四天:2020年1月12日 第五天:2020年1月13日 第六天:2020年1月14日 第七天:2020年1月15日 第八天:2020年1月16日 第九天:2020年1月17日 四九时间:2020年1月18日-2020年1月26日 第一天:2020年1月18日 第二天:2020年1月19日 第三天:2020年1月20日(大寒) 第四天:2020年1月21日 第五天:2020年1月22日 第六天:2020年1月23日 第七天:2020年1月24日(除夕) 第八天:2020年1月25日(春节) 第九天:2020年1月26日 五九时间: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4日 第一天:2020年1月27日 第二天:2020年1月28日 第三天:2020年1月29日 第四天:2020年1月30日 第五天:2020年1月31日 第六天:2020年2月1日 第七天:2020年2月2日 第八天:2020年2月3日 第九天:2020年2月4日(立春) 六九时间:2020年2月5日-2020年2月13日 第一天:2020年2月5日 第二天:2020年2月6日 第三天:2020年2月7日 第四天:2020年2月8日(元宵节) 第五天:2020年2月9日 第六天:2020年2月10日 第七天:2020年2月11日 第八天:2020年2月12日 第九天:2020年2月13日 七九时间:2020年2月14日-2020年2月22日 第一天:2020年2月14日(情人节) 第二天:2020年2月15日 第三天:2020年2月16日 第四天:2020年2月17日 第五天:2020年2月18日 第六天:2020年2月19日(雨水) 第七天:2020年2月20日 第八天:2020年2月21日 第九天:2020年2月22日 八九时间:2020年2月23日-2020年3月2日 第一天:2020年2月23日 第二天:2020年2月24日 第三天:2020年2月25日 第四天:2020年2月26日 第五天:2020年2月27日 第六天:2020年2月28日 第七天:2020年2月29日 第八天:2020年3月1日 第九天:2020年3月2日 九九时间:2020年3月3日-2020年3月11日 第一天:2020年3月3日 第二天:2020年3月4日 第三天:2020年3月5日(惊蛰) 第四天:2020年3月6日 第五天:2020年3月7日 第六天:2020年3月8日(妇女节) 第七天:2020年3月9日 第八天:2020年3月10日 第九天:2020年3月11日 数九歌谣 数九歌谣,南北方由于气候环境、耕作习惯差异,数九歌也不尽相同。 南方代表性歌谣: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袒胸露手,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田中立。 北方代表性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2020年什么时候入伏:7月16日 2020年三伏天7月16日开始入伏。一般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初伏: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 初伏第1天2020年7月16日 初伏第2天2020年7月17日 初伏第3天2020年7月18日 初伏第4天2020年7月19日 初伏第5天2020年7月20日 初伏第6天2020年7月21日 初伏第7天2020年7月22日 初伏第8天2020年7月23日 初伏第9天2020年7月24日 初伏第10天2020年7月25日 头伏食品推荐 饺子、馄饨、火腿、鸡肉、羊肉等。 我国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而南方则有:“头伏馄饨二伏茶”、“头伏火腿二伏鸡”、“头伏吃鸡二伏鸭”的说法。除此之外,在我国的有些城市有头伏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在我国彭城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在我国徐州头伏还过“伏羊节”。 总之,头伏是夏天的开始,进入夏天后人的体能消耗较多,吃以上这些热量较高的食物,易于人体发汗,可以将冬天人体积攒的湿毒排出,同时这些偏咸的食物还可以为身体补充电解质。 头伏注意事项有哪些 1、少吃冷饮 入伏后,天气越来越炎热,人体内阳气处于旺盛状态。有些人认为在夏天吃冷饮、喝冰冻饮料、多吹空调,就能把暑气压下去。而实际上这种习惯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夏季人体毛孔开泄,易受风寒而诱发感冒。这时湿气也容易入体,造成身体湿气重,引起一些疾病。 2、睡眠要注意 中医认为“春生夏长”,到了夏天,人体阳气处于旺盛状态,如果经常睡懒觉,就违背了人体阳气的季节变化规律,不仅得不到休息,反而觉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晚睡的睡眠时间也不要超过11点。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超过1小时则适得其反,可能干扰晚上睡眠。 3、三伏贴并不是人人合适 中医所指的虚寒性疾病都可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与痢疾、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等。三伏贴药性虽然温和,但有些情形下是不适用的。糖尿病、结核病、感染性疾病患者,3岁以下儿童、孕妇以及皮肤病、过敏体质患者要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