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感冒 勤增减衣物,出伏后,天气早晚凉爽,中午闷热,这个时期一定要做好防备,谨防感冒。要多调整、增减衣物,这些疾病很大程度上与贪凉有关,所以,要记得通风开窗,注意保暖,不可贪凉。夜晚入睡时,一定要盖上被子、毛巾被之类的被褥抵御夜凉侵袭。也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忌暴饮暴食。 二防肺燥 多喝润肺茶。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金秋养肺最为适宜。泡一杯尾参茶泡水,用鼻子对准茶杯吸入水蒸气,每次5分钟左右,然后饮茶即可,早晚各1次。(有气管炎者直接饮茶即可)尾参又叫玉竹,《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皆将其列为上品。男女老少皆宜,其补益作用可与人参、黄芪相比。是国家卫生部首批公开的30种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物品之一。 《中药大辞典》记载现代临床应用尾参强调其:“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养胃之功”。尾参具有“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之功效。有滋养镇静神经和强心的作用,对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舌燥和温热病后期,或因高烧耗伤津液而出现的津少口渴,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症具有效。 三防秋乏 晚上睡早点,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建议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标签 : 杏鑫注册免费 › 275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2020年一九至九九时间表 一九时间: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 万叶枯萎,鸿雁南飞 二九时间: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8日 单衣觉寒,群鸟夜投高宿,鲤鱼游入深潭 三九时间:2020年1月9日-2020年1月17日 朔风凛冽,荒原地冻,水面结冰犹如冰桥 四九时间:2020年1月18日-2020年1月26日 参星半夜落下,辰星早上升起 五九时间: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4日 白日渐长,太阳未时之后可照进堂屋 六九时间:2020年2月5日-2020年2月13日 春风拂面,百草萌动,单衣即可出门 七九时间:2020年2月14日-2020年2月22日 黄河冰水各半,鲤鱼游向滩头,喜鹊筑巢,鸿雁归来 八九时间:2020年2月23日-2020年3月2日 草木生长,阳气遍地,正是种谷深耕之时 九九时间:2020年3月3日-2020年3月11日 耧车播种,玉苗丛生,正是农家欢乐之时
2019年三伏天最后一天是哪一天:8月20日 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 2019年头伏:7月12日-7月21日 2019年中伏:7月22日-8月10日 2019年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三伏天过后还热吗 其实还是会热,但只是一段时间的。之后温度就开始彻底变凉。 1、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因此,“三伏天”的气候特点表现为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此时人体的感受自然是闷热难耐。 2、“热在三伏”,尤其在城市中,仿佛置身巨大的蒸笼。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3、出伏就代表着出了伏天,炎热渐消;而处暑节气更代表着暑气告一段落,天气应会越来越凉爽。不过在南方一些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也就是传说中的秋老虎。 出伏过后是什么节气:白露 1、三伏天过后是处暑,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当然也会有例外,但那毕竟是少数年份遇到的反常现象。 2、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3、天气会逐渐的转凉,尤其是今年出伏后,已经是立秋的半个月了,所以今年三伏天过后温度肯定会有所下降,天气逐渐的转凉。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达热的顶峰,之后就处于气温的下降趋势了,但是也不是说一下子温度就降下来了,只是相比三伏天的高温天气,温度有所降低,早晚温差会加大。 出伏吃什么 1.红枣 秋食红枣,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如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2.苦瓜 苦瓜有清热祛心火,解毒,明目,补气益精的作用。 3.山药 山药其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 4.马铃薯 马铃薯:除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果胶、维生素、纤维素及无机盐,故有“地下苹果”之美称。 土豆的矿物质含量也非常丰富,钙、磷、钾含量都很高,尤其是钾,在蔬菜类里更是名列前茅。钾离子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吃后可刺激肠道蠕动,同时它富含的膳食纤维能够吸收和保留水分,使粪便变得柔软,因此食用土豆可以起到缓解便秘的功效。若能搭配其他蔬菜一起食用,效果会更好。 出伏养生注意事项 平润的食物最好 例如梨(生吃或蒸熟再吃均可)、百合、玉竹、沙参、石斛、荸荠、枸杞等,可以润心肺、养胃阴。而带有胶质或是质地黏稠的食物也有“润”的效用,例如银耳、海带、山药、莲藕、秋葵、菇类、海参、海蜇皮等。 老中医说吃猪脚养生,就是因为猪皮富含胶质可润燥,但若是平常较少运动的人,怕吃猪脚太油,可以改摄取植物胶质。 另外,含有油脂的坚果类,例如芝麻、杏仁、煮熟的花生等,也可以达到滋润、润肠消便秘的功效。至于炸烤、辛辣等燥热的食物则应尽量避免,以免耗伤津液、加重秋燥症状。 多喝蜂蜜水 另外,中医还有一个补水小秘方,那就是喝蜂蜜水。蜂蜜可以润燥、清热,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滋润肌肤的功效,与水调和喝下,既可补充水分,又可以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许多甘燥症状,还能抗衰老,是秋季养生的简单良方。 不过,由于蜂蜜内可能含有某些厌氧菌,婴幼儿、肠胃道过于敏感,或是吃甜食容易泛胃酸的人应避免食用。 喜欢喝茶的人,秋天可以用杭白菊泡茶,半发酵的乌龙茶也是不错的选择,适度饮用有助于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
贴秋膘,吃肉 中医有言:“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于是便有了秋风起“贴秋膘”的习俗!一来弥补苦夏时胃口不佳失去的体重,二来又为之后的寒冬积累能量。贴秋膘,当然离不开各种肉。 许多地方到了“立秋”的时候都有“贴秋膘”的习俗,到了这一天很多家都要做许多肉,意思是吃些滋补的肉食补贴一下身体在炎炎夏日里的损失。但是,孕妈在“贴秋膘”的日子里也不宜大鱼大肉,还应荤素搭配,营养膳食。 贴秋膘的三要点 饮食过于油腻对孕妇不好 孕妇,特别是刚刚怀孕不久的孕妇一般胃口都不太好,过于油腻的食物会让孕妇反胃,即便吃下去也会出现消化不良,而且油腻食物容易令人产生饱腹感,影响吃其他食物,影响孕期营养全面吸收。 另外,孕妇如果吃得过于油腻也容易增加自身体重,影响健康。 夏日脾胃虚弱,立秋不宜大量进补 其实不仅是孕妇不宜在刚刚立秋的时候大量进补,普通人也要注意。 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容易让人茶饭不思,食物偏于清淡,脾胃相对虚弱,突然进补大量不易消化的肉食,容易增加胃肠负担,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随着季节的变换,饮食也需要一个慢慢调理的过程,不宜突然大量进补。 气候日益干燥,宜多食用蔬菜水果 立秋之后雨水减少,人们会感到秋高气爽,但气候会越来越干燥。 我们知道很多孕妇由于怀孕会造成便秘,再加上干燥的天气也容易加重便秘,另外皮肤也日益干燥,容易出现妊娠纹等。 所以,立秋以后更应当注意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增加纤维和水分,此时不宜以肉食为主,即便“贴秋膘”也要注意荤素营养搭配。 秋季推荐水果 秋梨 吃秋梨可以清热降压。其性甘寒微酸,有清热利尿、润喉降压、清心润肺、镇咳怯痰、止渴生津的作用,可治疗妊娠水肿及妊娠高血压。 苹果 苹果素有“益智果”与“记忆果”之美称,而且还有“一天吃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的谚语。 苹果有利于胎儿大脑皮层边缘部海马区的发育,有助于胎儿后天的记忆力。 而且在怀孕期间多吃苹果的孕妇,其孩子患上哮喘的机会较少,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可能是苹果含有特殊的植物化学成分,比如类黄酮等。 无花果 无花果的果实无论鲜品还是干品均味美可口。它富含多种氨基酸、有机酸、镁、锰、铜、锌、硼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它不仅是营养价值高的水果,而且是一味良药。它性甘味酸平,有清热解毒、止泻通乳之功效,尤其对于痔疮便血、脾虚腹泻、咽喉疼痛、乳汁干枯等疗效显着。 孕妇最容易患痔疮。预防痔疮必须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饮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同时,孕妇宜常吃适量的无花果。因为无花果不仅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能够治疗痔疮及通乳。
2020年三九贴敷时间表 预贴:2019年12月12日-2019年12月21日 一九贴: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 二九贴: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8日 三九贴:2020年1月9日-2020年1月17日 加强贴:2020年1月18日-2020年1月27日 三九贴是什么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九贴疗法正是在这种整体观念的理论指导下,通过穴位的刺激作用和特定部位的药物吸收作用来达到治病目的的。三九贴主要作用是温经通络,化痰平喘等,作用相对平缓。 三九敷贴是指在每年三九天用中药外敷特定的穴位,已达到祛除和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冬季用药物敷贴穴位不仅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敷贴的效果,还能控制疾病的发作,达到冬夏皆治,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主要治疗: 孩子和成人的过敏性鼻炎、咳喘、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疾病,都可以通过贴敷三伏贴、三九贴来治疗和预防。但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烧期间不能贴敷;皮肤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不宜贴敷;特殊体质的也不可使用。另外,2岁以下的孩子、孕妇、对胶布过敏者要慎用。 三九贴贴的位置 常见的三九贴穴位根据具体症状有如下几类,但不做指导治疗,仅供参考,具体情况以医师的实际贴敷穴位为准。 1、防治颈腰痛:大椎、肾俞、命门、阿是穴。 2、防治慢性腹泻:中脘、天枢、胃俞、脾俞、大肠俞。 3、防治喘咳:风门、定喘、肺俞、天突穴。 4、防治过敏性鼻炎:大椎、风门、肺俞。 5、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身柱、肺俞、定喘、风门。 6、防治肩周炎:肩颈穴、肩颥。 7、防治强直性脊柱炎:大柱、大椎、命门、夹脊穴。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进入一年之中最热的阶段。 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时间: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时间: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时间: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共10天。 为什么是加长版的三伏天?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而今年的伏天就是加长版的40天。 中国有一句俗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句话不仅仅对练武人士来说,更是对寒暑假期的学生们说的。往往在寒暑假依旧不放弃学习的人,才能最终成为“一代宗师”。不过三伏天由于天气湿热很容易中暑,所以日常学习的同时,日常活动和饮食以及生活习惯都要适当的进行调整。 防暑小知识 一、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二、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三、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四、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五、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六、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七、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八、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九、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 十、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据民间流传,逢九年大多数都属于凶害之年,被广大人们认为是人生的转折年或者是交运年,每个人到了逢九年的时候,若是这一年过得顺畅,那么往后的八年生活将会比较理想如意,反之,若是这一年比较动荡不安,那么往后的八年也将会是多灾多难的。 有位比较出名的风水大师曾断言,人若是逢九,尤其又是属于暗九年的话,则必会多灾多难,因此在这一年里,凡事更要加倍小心谨慎,勿与人有口舌之争,同时也尽量少去做一些危险之事,流年以自己的人身安全为首要重点。
2020入梅和出梅时间 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梅雨期天气特征 阴雨持续连绵、高温高湿。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2020年闰月鞋什么时候穿 民间传说:闰月鞋要在闰月前一个月穿才会灵验, (1)闰月鞋,是中国地区的民间习俗,逢农历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以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 (2)有的地区是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买双鞋。 (3)闰月鞋一定要在前一个月穿上才灵验。 (4)按照民间说法,逢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以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 送闰月鞋简介:表示孝心、传统习俗、保佑父母健康平安 送闰月鞋是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传统,过去人穷无鞋,光脚劳作,导致脚破流血,异乡游子闰年闰月回家团聚,就为老人买双布鞋以示孝心。“闰月年,留娘年”,闰月鞋一定要在前一个月穿上才灵验。
今年闰四月有什么说法吗 这是我国农历的一种历法现象,无特殊的吉凶意义。我国农历历法中,有闰年和闰月的说法,2020年是闰年,闰的是4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农历和公历之间不冲突,按照正常流程进行生产和生活即可。 闰四月是什么意思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月年。农历年一般为12个月,354或355天,仅有极少数的年份只有353天(例如1965年)。闰月年则为13个月,一般为384天,有些个别年份也长达383天,还有极少数的年份能长达385天(例如2006年)。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3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在21世纪前后,闰四月属于常见闰月,一般相隔8年或11年出现一次,最长相隔38年出现一次,频率仅次于闰五月。不过,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间向后推移,闰四月的频率在逐渐下降。 此外,端午节最晚的年份一般也在闰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