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84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2023年入伏从7月11日开始,8月20日出伏,今年三伏天一共40天。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入伏要做的事情 躲伏 古书《后汉书》中注引《汉霄旧仪》说:“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门,不干它事”。这个闭门不干其它的事,意思就是要告诉大家要躲伏,进入三伏天,气温高,人流汗比较多,非常的容易中暑,所以要记得躲伏。 躲伏的方法颇为简单,就是在阴凉的地方休息,不要过度的劳累,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可不要对着空调吹,虽然躲伏是成功了,但是很容易头疼头晕。 伏补 “夏补三伏,冬补三九”,进入伏天,要注意进补,至于怎么补,南北方都不太一样,比如北方,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意思就是进入伏天要吃饺子进补,到了南方尤其是湖南江西等地,这个就变成了头伏鸭子,二伏鸡,指的是头伏要吃鸭子。 所以按照南北方的习俗来看,北方人更爱吃面食一些,南方人则是吃肉,所以入伏以后,我们不妨按照自己所处的地方,入风随俗,北方就吃饺子,南方就吃鸭子,倒是显得颇为合适。 扶阳 入伏以后,不要看着天气比较热,就觉得阳气很旺盛,老人说要”扶阳”,它是有道理的,夏天阳气散于表,内在是虚的,再加上本身天气比较的炎热,人体流汗也比较多,这无疑也会导致,营养的流失。 “扶阳”的方法,其实也比较的简单,就是通过饮食来改变结构,比如多吃一些适合进补的食物,刚才我们提到的伏补要吃鸡,其实也是比较吻合这一点的。

2023年是6月7号左右入梅 入梅亦称”入霉”、”进梅”。指初入梅雨期的日子。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各地气候时节不同,入梅期也各不同。不能凭日历上的入梅、出梅来指导生产和生活,而要听取气象台发表的梅雨预报。 如何确定入梅和出梅日期 传统的入梅和出梅与天干和地支有关。气象意义的入梅有特定的指标。 我国传统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确定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按照历法规定,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逢第一个未日为出梅。如果芒种当天的天干为丙,则将该日定为入梅,小暑当日地支为未,则将该日定为出梅。 气象意义的入梅 梅雨的定义: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一狭长区域内往往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段,出现频繁的降水过程,常有大到暴雨。这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梅雨”。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生动地描绘了当地梅雨季节的自然景象。因为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因此也有称之为“霉雨”的。除了我国以外,朝鲜最南部、日本中南部也都有梅雨季节,但世界同纬度其它地区却没有,因此,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我国梅雨区的范围,北起淮河,南至闽、赣、湘三省中部,大致在110°E以东的27—34°N之间。梅雨期长度以梅雨区中部最长,上海平均6月15日入梅,7月9日出梅,长25天。梅雨区南北界附近一般只有20天左右。但这是气候平均情况,每年可以相差很大。例如,入梅期迟早可以相差40天,出梅期可相差45天;最长梅雨期可以长达60天甚至更长,而有些年份甚至更长,而有些年份基本上没有梅雨,称为“空梅”。梅雨期雨量最多的年份要数1954年,该年梅雨期总雨量超过多年平均值的两倍以上。梅雨的划分划定梅雨期以大气环流季节性的转折、调整为主要依据。在分析环流调整时,以暖湿气流的稳定北上,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东经120度处脊线的北移位置为主,以西风带环流的调整为辅。根据以上原则,先确定入、出梅的环流调整日,然后再结合大范围降水现象的起始和终止日期,具体划分梅期。

1、2023武汉进入梅雨季节时间:6月10日左右 2、2023武汉梅雨季节旺盛期:7月1日左右 3、2023武汉退出梅雨季节时间:7月15日左右 梅雨季节是什么 江南地区把每年春末夏初时节梅子成熟的一段时间称为黄梅季。在这段时间,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多连阴雨天气,把这段时间的雨称为黄梅雨。因雨天多,空气潮湿,衣物等容易发霉,故将黄梅雨又称为霉雨。黄梅天的开始日期称作“入梅”。 梅雨季节的成因 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确定入伏时间的依据是“夏至三庚”,意思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的时间(初伏的第一天)。以2023年为例,2023年夏至时间是6月21日庚戌日,夏至之后的第二个庚日是7月1日庚申日,第三个庚午日7月11日庚申日,所以2023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计算。 为什么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在这一天白昼时间最长,因此很多人认为夏至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夏至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白昼时长依然大于黑夜,地面所吸收的热量大于所散发的热量,地面吸收的热量还在不断积累,到了三伏天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大,因此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外,由于三伏天主要吹东南风和西南风,来自海洋的大量潮湿空气不断吹往陆地,地面会非常潮湿,水的比热容大,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这进一步提升了地面温度,因此人会感到很闷热。 入伏养生小常识 1、减少运动 尽量减少在温度高的时候出门或是大量的运动,尤其中午下午。这样身体水分的流失太快了,如果不能及时的补充水分很容易出现脱水中暑的情况,就非常危险了。 2、少喝饮料,适量饮茶 许多人在夏季稍出汗就会贪饮甜饮料,因为感觉很解渴。其实是错误的,很多饮料含有大量糖,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不但不解渴,反而会更渴。如果再不注意补充电解质,出汗量大时便可能会缺钠,缺钾。并且饮料中很多添加剂本身就经过肝肾代谢,更是增加了肝肾负担,如果过量,很有可能导致肝肾损害。尽量少喝甜饮料,多喝白开水或者矿物质水种。 3、防止感冒和消化道疾病 三伏天是感冒高发期,尤其是长时间吹空调或者电风扇,毛孔打开一冷一热,很快会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建议不要长时间在低温下滞留,尤其不要突然改变冷热环境,出汗时千万不要对着空调或风扇吹。

入伏从哪天算起: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 三庚,是中国农历中划定三伏天开始的标准。“夏至三庚便入伏”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 什么叫“三庚”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2023年入伏从哪天算起 2023年入伏是从7月11日开始。入伏,是指进入三伏天的意思。民谚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2023年入梅时间:6月7日左右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梅雨期天气特征 阴雨持续连绵、高温高湿。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正常梅雨和异常梅雨 平均状态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历时20多天。但是,对各具体年份来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使得有的年份梅雨明显,有的年份不明显,甚至产生空梅现象。 梅雨季节具体时间 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梅。入梅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梅总在7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梅雨开始的时间,大致上纬度越高则时间越晚。台湾大约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日本大约在5月下旬入梅,7月下旬出梅。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但具体各地有所差异,浙江地区是农历五月份入梅,具体是逢芒种后的壬日入梅,夏至后庚日出梅。

2023年梅雨季节的时间大概是在2023年6月7日左右开始2023年7月10日左右结束。 梅雨期一般在两个节气,即谷物播种和淡季。古人对梅雨期的计算方法是谷种节气后的第一个“第三天”是进入梅花的时间,夏节气后的第一个“非日”是离开梅花的时间。因此,2023年梅雨季节将从2023年6月7日左右至2021年7月10日左右。 不同地区的入梅和出梅时间 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梅雨季节成因 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4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梅雨季节要持续多久 常梅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早梅雨 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 迟梅雨 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人们也把这种黄梅雨称为“阵头黄梅”。迟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不过,这种梅雨的降雨量有时却相当集中。

2023年梅雨季节的时间大概是在2023年6月12日前后开始,2023年7月16日前后结束之间。 梅雨,亦作霉雨,黄梅雨 ,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不同地区的入梅和出梅时间 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梅雨季节成因 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4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2023年7月11日入伏,7月20日出了初伏,7月21日进入中伏,8月9日出了中伏,8月10日进入末伏,8月19日是末伏最后一天,8月20日出三伏天。 三伏天防暑建议 虽然我们现在有空调和电风扇这样子的现代电器,不用再像古人一样担心炎炎夏日。但是我们也需要做好防暑的基本工作,入伏后,空气的湿度增大,加上持续高温,容易中暑。这个时候最适合清补。 吃冷饮的话,会导致湿气入体,外湿入内,虽然刨冰和冰淇淋一类的凉饮很好吃,但还是要克制。 凉拌和清炒是夏天的最佳烹饪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保持蔬菜的营养,可以促进食欲和消化,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另外,夏天不提倡进行剧烈的室外活动,可以选择早晚慢跑和游泳,一样可以强身健体 空调室内温差不宜太大,即使天气再热也要注意空调的室内温度,不要太低,会导致温差大产生落差,容易中暑 不易佩戴,金属首饰。三伏天出汗量会特别大,而金属装饰品中的一些微量元素接触到皮肤可能会引起接触性皮炎。 出门一定要随身携带好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 另外生活要尽量规律,不要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可以预防中暑的。睡眠时注意不要直对着空调出风口。

2023年黄梅天气从什么时候开始:6月7日左右 梅雨期一般是在芒种和小暑这两个节气期间,古人对于梅雨期的推算方法是,芒种节气后的第一个“丙日”是进梅的时间,小暑节气后的第一个“未日”是出梅的时间。所以2023年梅雨季节的时间大概是在2023年6月7日~2023年7月10日之间。 不同地区的入梅和出梅时间 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梅雨季节成因 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4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