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是在什么时候? 腊月初就是刚进入腊月的时候,农历的最后一个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所以腊月初也是农历最后一个月初旬。在腊月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很多。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汉代应劭的作品《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都要举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腊月的风俗 腊月初八 腊月初八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因此也叫腊八节。随着时代的演变,很多地方不过腊八节,在北方这个节日比较盛行。这天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喝腊八粥,同时也会拜祭先祖。 腊月二十三,拜灶王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这天是“灶王爷”向玉帝禀报此家人的善恶。 腊月二十四,须扫尘 为了明天迎接玉帝,家人必须在这天把房屋打扫干净,因此也叫扫尘日。 腊月二十五,迎玉帝 二十五是迎接玉帝的日子,这天起居、言语都必须注意,不宜与任何人发生争吵。 腊月二十六,备肉食 准备过年的肉食的活动,也就是说这天要杀猪、鸭、鸡。 腊月二十六,要洗浴 这天是家长为孩子准备新衣服,新被子的日子。不论多大年龄的人,一律要沐浴理发。 腊月二十八,发面食 这天是准备过年的面食,如面条、水饺等等。有些地方需要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贴年画 这天是除夕夜的前一天,所做的事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腊月三十,除夕夜 这天是除夕夜,一家人要团圆在一起吃年夜饭。
日期 : 2022 › 09 › 12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腊月不搬家是阴历还是阳历:阴历 腊月不搬家的腊月特指的是阴历腊月。“腊月不搬家”其实有很多原因的,首先从天气方面考虑,腊月里往往天气寒冷,搬家少不了到处走动,寒冬腊月人在外面跑来跑去,很容易感冒生病的,尤其是老人,要是搬家磕到连年都过不好;其次关于“腊月不搬家”还有一种原因,是人们觉得不吉利,俗话说“人搬穷,火搬熄”,因为即将过年,家中的祖先或者灶王爷可能会对新家不太熟,会对家庭的福运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腊月到了,也就意味着马上要过年了,人们要进行春节大扫除,置办年货,祭祀神明与祖先,整个月都是很忙碌的。在腊月里搬家是很繁琐的事,搬到新家还要收拾很长的时间,为了不耽误过年,人们通常会过年后空闲了再搬家。 腊月不搬家有什么说法 迁居忌太岁 “人搬三道空,火搬三道熄”,传统的中国人就如这道俗语所说,是不喜欢搬家的。除非遇到洪涝灾害,疫病死亡等特殊情况,否则中国人不会轻易搬家。中国人搬家时有忌太岁的说法。“徙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面对太岁所在方位和背向太岁所在方位搬家都是大凶之兆,所以民间为了稳妥起见,迁居时必须避开太岁。 风水影响气运 在古代,讲究风水。按风水学,阳气旺人,阴气伤人,腊月里天气寒冷,如果在这个时候搬入新家的话,寒冷的气氛会阻隔家中的兴旺之气,所以腊月搬家被视为不吉利之事。从生活角度看,腊月寒冷的天气影响人的活动,如果在腊月里搬进新家,不仅人住进去会手脚冰冷,影响自身身体健康,还会破坏自身的气运,来年运势会下降。 准备过年没空闲 腊月到了,也就意味着马上要过年了,人们要进行春节大扫除,置办年货,祭祀神明与祖先,整个月都是很忙碌的。在腊月里搬家是很繁琐的事,搬到新家还要收拾很长的时间,为了不耽误过年,人们通常会过年后空闲了再搬家,于是就有了腊月不搬家的说法。这个说法流传下来,人们一直遵循着,渐渐就演变成了约定俗成的事。
腊月三十出生女孩子是什么命 在除夕这一天出生的女孩子属于好运命格,所以大家不要听信谣言说大年三十出生的孩子都是命苦的。如果女孩子在除夕出生,将代表着早年成长环境非常的优渥,婚姻生活十分的幸福美满。前半生的昌顺运势为其后半生的美好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三十出生的女孩晚年时身体康健、生活顺遂,并且逐渐生出百岁之相。 腊月三十出生的人的命运性格 而正月十五是文曲星投胎转世的日子,所以这一天出生的男孩就会文采骏驰、官运亨通。但是由于人们经常把除夕和春节弄混,所以久而久之民间就逐渐流传出“大年三十生的是娘娘命”的说法,其实大年三十出生的女孩真正的命格是财神命。 三十日出生者,天生运势强盛,少年时期学业表现良好,日常生活上也少有烦忧;中年之时运势持续上涨,事业发展稳当且少有烦忧困扰;晚年以后运势更见昌隆兴盛,财利及事业声名辉煌,而能享有名利双收的晚年生活,可以说是属于兴盛大旺的命格。 此日生人,性情刚果。不眼他人,造成怨城,受人攻击,与人和柔,幸运循来,少年薄运,多劳不乐。愁眉不展,至中年,运气一新,兴隆之命。 三十日出生之人,天资聪明伶俐,个性正直不偏倚,为人向来以活泼开朗着称。处事方面,态度明快爽利,常为帮助他人而牺牲自己的权益,因此被人视为好好先生。。 腊月三十出生的人取名 腊月三十是除夕,除夕出生的宝宝取名 泽夕 洛夕 夕颜 夕梦 晨曦 夕诺 夕晓 夕煊 乐仪 星野 松德 煜城 冠霖 帆影 昊然 明轩 智宸 金福 昊天 彤彤 天佑 云舟 圣杰 煜祺 健柏 昊强 雪松 国龙 秀杰 韵舟 鸿涛 晓然 翰思 睿渊 敬轩 除夕 夕夜 夕见 夕誉 夕赐 夕庚 起超 立国 佳明 佳伟 夕孝 家腾 轩明 世勋 汐煜 忆夕 夕羽 语嫣 雨燕 鑫涵 念湖 恋年 子夕 子瑞 子汐 雨洁 梦凌 婷苑
阴历腊月是几月:阴历十二月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也叫腊月,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传统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腊日”。 腊月的传承与发展 腊月在一年的末尾,天气十分寒冷,古时候的人们每到这时候,农事告竣,进入农闲时期,所以有“冬闲”之说。他们会用这个时期来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从腊月初八开始,喝腊八粥,然后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内容丰富多彩。古时候的人们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一直要过到元宵节才算结束。 到了现在,虽然很多习俗都被简化了,但人们依然遵循着过去的传统庆祝腊月。中国人会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为春节做准备。在这一个月中,人们要结算一年的往来账目,给自己一年的生活做个总结;还要慰问亲戚、邻友、同僚,以便今后能更好地相处;更重要的是要准备好年货,对保佑、赐福于他们的神祇、祖先有个交待。 腊月传统 自周代以来,岁末的腊祭世代相沿,直至当代。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及以此为蓝本改编的戏曲影视中,鲁四老爷家每在年底都要祝福,这祝福实际上就是腊祭,祭祀祖先诸神,供物丰盛,场面隆重,气氛肃穆,祈祷虔诚,名副其实“一年之大祭”。 《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月里的传统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或者只是趣味罢了。
腊月三十的晚上叫做什么?除夕 腊月三十是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也叫除夕。过了这天就是正月初一春节时间,所以除夕对于我们来说很是重要。腊月三十除夕有除旧迎新的意思,其中除就是除去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夕是夜晚的意思,除夕就是说在旧的一年夜晚里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三十民俗 除夕这天还有重要的民俗活动,如贴门神、放爆竹、吃年夜饭、守岁等。 贴门神:门神是我国自古就流传的神话人物,都传说只要贴了门神神荼和郁垒,就能庇护一家平安,吉星高照。门神像一般是分两张各贴在大门两侧,门神像有很多,但主要还是贴神荼、郁垒兄弟比较多,因为它俩是专门管鬼的,所以大鬼小鬼都不敢入门为害,因此你的家宅才能平安顺利。 放爆竹:放爆竹在我国是一种表达喜庆的庆祝方式,当新年来临之际,各家各户都要鸣放爆竹,是响声来迎接新年的到来虽然现在很多城市严禁燃放爆竹,但人们还有很多方式来制造爆竹声响,因为只有听着爆竹声,才有过年热闹的感觉和氛围。 吃年夜饭:当丰富的食物摆满餐桌,一家子团团坐在一起吃饭把酒言欢,这时过年的热闹气氛才会升至到最高点,一起吃年夜饭还能感受到一家人的温馨快乐,而每年除夕吃年夜饭也成了家家户户团聚的象征。 守岁:守岁就是人们不入睡,等待除夕夜跨越到春节零点那一刻,正式鸣放爆竹迎接春节的到来。有些地方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垒”旺火”,以表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
腊月三十要干什么 贴门神 门神是我国自古就流传的神话人物,都传说只要贴了门神神荼和郁垒,就能庇护一家平安,吉星高照。门神像一般是分两张各贴在大门两侧,门神像有很多,但主要还是贴神荼、郁垒兄弟比较多,因为它俩是专门管鬼的,所以大鬼小鬼都不敢入门为害,因此你的家宅才能平安顺利。 贴春联、贴福字 春联也叫对联、对子等,它以简介、对偶、工整的文字描绘抒发情感,美好愿望等,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春联贴在门上,这样可以烘托节日气氛。除了贴春联还要贴福字,福是幸福、福气、福运之意,在墙壁、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贴年画 年画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传统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传统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守岁 中国传统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放爆竹 放爆竹在我国是一种表达喜庆的庆祝方式,当新年来临之际,各家各户都要鸣放爆竹,是响声来迎接新年的到来虽然现在很多城市严禁燃放爆竹,但人们还有很多方式来制造爆竹声响,因为只有听着爆竹声,才有过年热闹的感觉和氛围。 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一起吃年夜饭还能感受到一家人的温馨快乐,而每年除夕吃年夜饭也成了家家户户团聚的象征。 包饺子 这天全家人大大小小的都要围在一起吃饺子。远在他乡的亲人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大家围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话说新春,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无比。饺子象征团聚、合欢,过年时吃饺子有招财进宝、吉祥之意。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传统民俗活动。
腊月二十三小年吃什么食物 1、饺子 北方除夕夜,饺子是用来吃的,意思是送走灶神,“送走饺子迎风的一面”。上菜时,饺子应该放在桌子上。另外,民间有句话叫“饺子比好吃的好吃”。春节期间,饺子及时成为不可或缺的食物。 2、粘糕 山东鲁西地区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歌。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家家户户蒸、吃粘饼的日子,意思是粘在灶王的嘴上,让他说天上的好,说人间的不坏。粘糕是用黄米、红枣等做成的。他们甜而壮,入口软,意为“年年高”。此外,海南人还用椰子作为食材,制作椰子蛋糕供食用和祈祷,意思是“一年比一年高”。 3、年糕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也就是俗称的“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的人们都有制作年糕的习俗。年糕是以糯米粉为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为配料,放入模具中做成圆形,然后高温蒸熟而成。味道独特,有“圆圆”的意思。 4、杀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的莲花兰洞、西陵新河、观音滨水草堂都有过年杀猪的习俗。除夕夜(农历12月23日)过后,热闹的杀猪戏就要开演了。选择最好的肉,炒或炖,精心烹制,倒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分享第一块鲜肉——杀猪后的汤。 5、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6、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7、爆米花糖 静安县的乡亲们一直说“小的时候,爆的时候饭香”。在“小年”这一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做爆米花糖,象征着新年的巨大财富和甜蜜生活。 8、吃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9、吃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10、吃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小年的由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农历腊月可以搬家吗 腊月最好不要搬家。民间流传,灶王爷在腊月要上天言事,代表各路神仙也进入年终总结阶段了,所以如果在这时候搬家,灶王爷就不会再护佑于你,新家也就请不到灶王了。民间俗信,腊月本是一年尾,辛苦了一年,该好好休息享受一年的辛劳所得,腊月搬家,冒犯神明,也令人劳累,预示明年一年不得安宁。 搬家有什么讲究 1、提前规划制定好计划 搬家的讲究有很多,位理学上来讲,搬家得符合玄空卦理,这样能够减少令人反感的灾晦,也就是说搬家前你要制定好路线,不管是坐车还是走路最好是不要选择交通堵塞的路线,这样不吉利,而且搬家最好是在下午三点之前就要完成,所以要注意时间观念。 2、搬家要挑选吉日 选一个好日子是必须的,所谓吉地也要良辰催,是有道理的。就像嫁娶、丧葬一样,中国自古对良成吉日就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搬家也一样,日子要选对,搬家的时间别选火日,要选水日,阴日选择阳辰,阳日和银时配合。选择好日子的时候注意合一合家中每个人的八字生肖,避免相冲。 3、图个人气要闹房 搬家后的一周之内必须要闹房,这种习俗在各地都是有的,一来是搬家了请亲朋好友来热闹热闹。二来新家在入住,为它长点人气。一般我们可以请亲戚朋友、或者同事、邻居到家里热闹一下,聊聊天、聚个餐,越热闹越好! 4、搬家主人先进门 搬家的时候最好是家中主人先进门,说的就是家中的管事人、当家人。搬家当天要是你有很多家具、请了亲戚朋友帮忙的话不要让他们先进门,要自家人先进去在让他们进门,主次不能乱。 5、不可以当天再施工 没搬家前,可以去隔间、敲敲打打。一旦搬进去之后,尽量不要再施工了。如果非要做,搬进去数日后即可。 6、孕妇不参与搬家 搬家前,让孕妇先回娘家住一阵子,等搬好后再入新居,尽量不要让她参加搬家的整个过程。
腊月二十三的民俗 1、祭灶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民谣有“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民间早就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2、吃灶糖 祭灶神的贡品不需鸡鸭鱼肉,更不需牛羊三牲,只需祭上一些“糖瓜”,让灶神尝点儿甜头,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古语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灶糖是一种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 如今的现代人,更多的人用品尝糖瓜,来度过小年节令。此外,饺子、火烧也是小年的特色节令食品。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3、扫尘 祭灶之后,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春节前扫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 扫尘主要是将所有的房间彻底清扫一遍,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4、剪窗花 剪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5、写春联 写春联也是小年的民俗活动。春联是有讲究的,它能驱鬼避邪,保家家户户平安无事。据说,春联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是桃符(桃梗),上面刻着咒语,每到新年就弄一副挂在大门两旁。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6、理发、赶乱婚 按照北方习俗,小年当天大人小孩都要沐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正月里不理发的传统习俗,以及想美美地过个新年的想法,让市民们都养成了春节前理发美发的习惯。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2020年腊月三十是什么星座的:水瓶座 农历:二0二0年十二月三十日公历:2021年2月11日星期一 水瓶座:1月20日—2月18日所以,在这一天出生的宝宝是属于水瓶座的。 腊月三十是什么节日 今日为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腊月三十习俗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已到。 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