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末伏具体时间是8月10日-8月19日,共十天。 伏天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 2021年三伏天有多少天:40天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 末伏养生注意事项 末伏虽然没有中伏热了,但是依然要注意避暑养生,首先饮食要清淡,其次三伏天的反复贴或者三伏灸要注意对症。 饮食要清补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要特别注意的是,吃扁豆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再翠绿为止,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 艾灸穴位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 末伏时节养护脾胃,艾灸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莫贪寒凉物,免损脾胃阳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进入末伏时,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健康。此外,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 注意:进入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吹空调要把握好“度” 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群和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人士请注意:吹空调要把握好“度”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闷热难耐,这种前提下,大家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夏季空调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减少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
日期 : 2022 › 06 › 104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末伏还热。末伏属于三伏天期间,天气依旧炎热,三伏天后还有秋老虎,所以还要热上一两个月不等。 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当然也会有例外,但那毕竟是少数年份遇到的反常现象。 末伏时期注意事项 1、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2、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闷热难耐,这种前提下,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夏季空调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减少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 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群和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人士尤应注意。 3、处于夏秋更替时间段,还要注意提前预防咽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复发。同时,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梨、芝麻、藕、乌鸡、猪肺、豆浆、蜂蜜、龟肉、芝麻、核桃、蜂蜜、甘蔗等,以起到滋阴润肺和养血的效果。 4、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进入末伏时,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健康。此外,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需要注意的是,进入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 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当然也会有例外,但那毕竟是少数年份遇到的反常现象。 末伏吃什么传统食物 1、烙饼摊鸡蛋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进入末伏,难熬的伏天进入尾声,天气开始转凉,简单方便的烙饼成了受欢迎的食物。在饺子、面条、烙饼这三种面食当中,以烙饼的烹调方式最好。因为烙饼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过水,各种可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最小。 饼摊鸡蛋做法简单,把面糊摊成饼,受热均匀快成型时,将摊好的鸡蛋迅速倒在饼上。饼和鸡蛋固然不错,但缺乏膳食纤维,钾元素和维生素C也不足,要再加凉拌蔬菜来搭配,营养才平衡。所以,吃烙饼时,可以切几片酱牛肉,加些豆腐丝。还可以加点菜进去,放点应季野菜也不错。 2、鸭肉 秋初末伏,吃肉不仅让人觉得有些油腻,还容易上火气躁。因此,在肉类的选择上应首选性质偏凉,或性平的肉。俗话说“防苦夏吃吃鸭”。这是因为鸭肉性凉,具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 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鸭肉还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 3、黄瓜 老黄瓜可谓消暑热的一大“法宝”。老黄瓜指的是熟透了的黄瓜。黄瓜的瓜皮本来是青绿色,但成熟时间久后会逐渐变为黄色,故又称为老黄瓜。其清热消暑能力强,且寒凉性少,是中伏天应对暑热天气的良好食材。 吃黄瓜时一定不要把黄瓜把儿扔掉。因为黄瓜把儿含有较多苦味素,苦味成分为葫芦素C,是难得的排毒养颜食品。动物实验证实,这种物质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末伏还热。末伏属于三伏天期间,天气依旧炎热,三伏天后还有秋老虎,所以还要热上一两个月不等。 末伏——防秋老虎 此时已经入秋,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末伏重清补食疗祛湿邪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要特别注意的是,吃扁豆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再翠绿为止,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 末伏护脾胃循经按穴位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 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末伏时节养护脾胃,可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每天各按100次,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莫贪寒凉物,免损脾胃阳 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进入末伏时,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健康。 此外,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需要注意的是,进入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吹空调要把握好“度” 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闷热难耐,这种前提下,大家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夏季空调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减少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群和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人士尤应注意。
2021年今年末伏10天 2021年末伏时间表:8月10日-8月19日(10天) 末伏第1天:2021年8月10日 末伏第2天:2021年8月11日 末伏第3天:2021年8月12日 末伏第4天:2021年8月13日 末伏第5天:2021年8月14日 末伏第6天:2021年8月15日 末伏第7天:2021年8月16日 末伏第8天:2021年8月17日 末伏第9天:2021年8月18日 末伏第10天:2021年8月19日 末伏养生注意事项 末伏虽然没有中伏热了,但是依然要注意避暑养生,首先饮食要清淡,其次三伏天的反复贴或者三伏灸要注意对症。 饮食要清补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要特别注意的是,吃扁豆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再翠绿为止,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艾灸穴位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 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 末伏时节养护脾胃,可艾灸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莫贪寒凉物,免损脾胃阳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进入末伏时,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健康。此外,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注意!进入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吹空调要把握好“度” 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群和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人士。 请注意:吹空调要把握好“度”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闷热难耐,这种前提下,大家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夏季空调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减少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
出行躲避烈日 三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另外,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三伏天里,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保持充足睡眠 三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力措施。另外,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谨防情绪中暑 相关数据表明,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三伏天会发生“情绪中暑”。“情绪中暑”的表现有:特别粗心,如打翻热水瓶等引起烫伤意外;上班提不起精神,容易激动或情绪低落,不能静心思考;肝火也随着气温往上蹿,常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酿成祸端。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出现中暑情况怎么办 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中暑可分为轻症和重症中暑。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发生有人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抬放至通风阴凉处,用凉水降温,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高烧40℃左右持续不下的要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千万不可以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具体急救措施如下 轻者要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解开衣扣,腰带,敞开上衣。可服十滴水、仁丹等防治中暑的药品。 如果患者的体温持续上升时,有条件可以澡盆中用温水浸泡下半身,并用湿毛巾擦浴上半身。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或痉挛,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的同时,注意保证呼吸道畅通。
吃仙草 为了应对中伏带来的暑热,南方地区家家户户会在中伏这天吃一些仙草避暑,仙草是凉草粉的加工产品,具有消暑解凉的作用,市面上常见的烧仙草就是仙草加工产品。 吃荔枝 中伏时正逢荔枝成熟,在炎热的天气里,吃上一颗清甜可口的荔枝也是相当的解暑,而且当地人认为荔枝具有极佳的滋补作用,和东北地区的人参是一样的,在中伏的时候吃些荔枝可以保健身体。 吃凉菜 中伏的时候气温很高,一整天都是恹恹的,胃口奇差,吃一些凉菜可以改善胃口。 喝老鸭汤 中伏期间苦夏难挨,经常是大汗淋漓,所以人们信奉中伏的时候要吃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老鸭无疑是最佳的补品。老鸭长时间生活在水里,性质偏凉,有滋养五脏阳气的作用,可以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有句谚语是“中伏老鸭赛补药”,说的就是夏天喝老鸭汤的养生功效。 喝伏茶 中伏时气候非常炎热,很容易中暑,为了解暑,很多地区开始喝伏茶,伏茶的主要原料是当季的金银花、荷叶、夏枯草、甘草等食物,具有清凉消暑的作用。 中伏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小编提醒大家,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2021年末伏第一天是8月10日,最后一天是8月19日,此时已经进入夏末,天气没有中伏那么热了。代表着伏天的结束。在末伏,气温总体是向下走的,但是,还是有秋老虎存在,天气还是比较炎热,早晚温度会就比较低,中午温度会就比较高。根据天气预报显示,在末伏的时候,我国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大约在23℃—35℃之间,而我国北方的平均气温大约在20℃-30℃之间。 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进入末伏时,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健康。此外,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 1、末伏要防秋老虎 此时已经入秋,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2、末伏重清补食疗祛湿邪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要特别注意的是,吃扁豆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再翠绿为止,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 3、末伏护脾胃循经按穴位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 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末伏时节养护脾胃,可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每天各按100次,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4、莫贪寒凉物,免损脾胃阳 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进入末伏时,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健康。 此外,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需要注意的是,进入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5、吹空调要把握好“度” 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闷热难耐,这种前提下,大家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夏季空调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减少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群和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人士尤应注意。
2021年今年三伏天最后一天是8月19号,也就是三伏天的最后一天。末伏结束意味着这三伏天的结束。 2021年末伏是哪些天 末伏第1天:2017年8月10日 末伏第2天:2017年8月11日 末伏第3天:2017年8月12日 末伏第4天:2017年8月13日 末伏第5天:2017年8月14日 末伏第6天:2017年8月15日 末伏第7天:2017年8月16日 末伏第8天:2017年8月17日 末伏第9天:2017年8月18日 末伏第10天:2017年8月19日 三伏天注意事项 1、颈椎最怕吹 天气热自然很多家庭都长时间开着空调,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摄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 2、喝水最怕快 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体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贪凉,10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 3、眼睛最怕晒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专家提醒,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或打遮阳伞,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可以多吃点养眼的食物,比如桂圆、山药、胡萝卜、红枣等;夏天细菌繁殖快,尽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脸,可减少眼睛疾病。 4、晨练最怕早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园去晨练。清晨,植物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吸收氧气,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树木花草多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研究表明,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烧煤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产生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另外,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过多新鲜氧气,相反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健康不利。因此,夏季晨练时间不宜早于6点。 5、家里最怕灰 夏天闷热、湿度大,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进入人的皮肤和体内。由于肉眼很难发现,人们常常疏于清理,它们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建议夏天应增加清洁的次数,两三天打扫一次。 6、肠胃最怕凉 夏天冰淇淋、冷饮、冰冻水果,吃起来那叫个爽!但夏季也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专家建议,这个季节少吃太凉的东西,尤其早晨起床时和晚上临睡前。为了及时给“肠胃”保暖,吃凉拌食物时,不妨加点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杀菌。
末伏最后一天可以贴三伏贴,三伏贴一般都是在三伏天期间贴敷的,基本上是在每个伏天贴敷一次的,有些人需要贴加强贴,就需要在初伏前十天内贴一次,末伏后十天内贴一次,加上三伏天期间贴的三次,一共要贴五次三伏贴,这样更能发挥药效,起到很不错的保健效果。如果在末伏贴了一次,在末伏后也是可以加贴一次的。如果末伏忘了贴了,也可以在末伏后补贴一次,但是间隔时间不能太久,不然就不能发挥药效,一般两贴之间最好不要超过半个月。所以末伏结束之后还是可以贴三伏贴的。 末伏过了一周后贴三伏贴管用吗 一般都会有一定效果的。这里主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末伏贴了,末伏过了一周后再加贴一次,这种情况是可以发挥很不错的药效,可以起到一个巩固药效的作用,可以更好的发挥三伏贴的作用,而第二种情况是末伏忘了贴了,末伏过了一周才贴敷,这种情况可以起到一定的药效作用,但是,三伏贴的药效作用可能会有所降低,保健治疗效果也能可能会变差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