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入伏时间:7月16日 入伏,是指进入三伏天的意思。民谚“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初伏:7月16日-2021年7月25日,共10天 初伏第1天:2022年7月16日 初伏第2天:2022年7月17日 初伏第3天:2022年7月18日 初伏第4天:2022年7月19日 初伏第5天:2022年7月20日 初伏第6天:2022年7月21日 初伏第7天:2022年7月22日 初伏第8天:2022年7月23日 初伏第9天:2022年7月24日 初伏第10天:2022年7月25日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中伏第1天:2022年7月26日 中伏第2天:2022年7月27日 中伏第3天:2022年7月28日 中伏第4天:2022年7月29日 中伏第5天:2022年7月30日 中伏第6天:2022年7月31日 中伏第7天:2022年8月1日 中伏第8天:2022年8月2日 中伏第9天:2022年8月3日 中伏第10天:2022年8月4日 中伏第11天:2022年8月5日 中伏第12天:2022年8月6日 中伏第13天:2022年8月7日 中伏第14天:2022年8月8日 中伏第15天:2022年8月9日 中伏第16天:2022年8月10日 中伏第17天:2022年8月11日 中伏第18天:2022年8月12日 中伏第19天:2022年8月13日 中伏第20天:2022年8月14日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末伏第1天:2022年8月15日 末伏第2天:2022年8月16日 末伏第3天:2022年8月17日 末伏第4天:2022年8月18日 末伏第5天:2022年8月19日 末伏第6天:2022年8月20日 末伏第7天:2022年8月21日 末伏第8天:2022年8月22日 末伏第9天:2022年8月23日 末伏第10天:2022年8月24日
日期 : 2022 › 02 › 112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四九第一天:2022年1月17日 四九第二天:2022年1月18日 四九第三天:2022年1月19日 四九第四天:2022年1月20日(大寒) 四九第五天:2022年1月21日 四九第六天:2022年1月22日 四九第七天:2022年1月23日 四九第八天:2022年1月24日 四九第九天:2022年1月25日 四九是什么意思 数九后的第四个九天中,比如每年从阳历12月21日或者22日开始是冬至,这天开始数九,也就是以九天为一个时间段来标志天气的寒温变化,12月30日前为一九,四九就到了1月16号到1月25号间。 四九天养生指南 阳虚体质,冬令进补。阳虚体质是所有的体质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种,手脚发凉、怕冷是阳虚的基本征象。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人的机体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低下。 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对于阳虚体质的人来说,趁这个机会进行温补更是大有裨益,可以使营养物质更容易吸收蕴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日常饮食中,应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如蛋类、禽类、肉类,烹调的方法则应多采用烧、焖、炖等。还可适当吃一些“热性水果”,如荔枝、菠萝等。 其中,羊肉是最好的食品,中医认为,“人参补气,羊肉则善补形”。羊肉性温、味甘,但味甘不腻,性温不燥,能够补虚劳,祛寒冷,温补气血。老百姓们常吃的胡萝卜羊肉汤、羊蝎子火锅都是很好的滋补佳品。如果怕上火,可以在吃羊肉时搭配豆腐,起到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
回南天在2、3月份交替季节出现。回南天是一种天气返潮现象,主要出现在我国华南地区,好像地板、天花板、玻璃、墙面随时都能挤出水来,感觉头上随时能长出蘑菇,湿漉漉的感觉挺难受的,家中不管是什么东西都是潮湿的。 回南天产生的原理 每年这个时候,来自海上的暖湿气流开始增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导致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而此时南方经过一个冬季低温的影响,物体表里都冷透了,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所以,一般来说,回南天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长时间的低温;二是有天气突变,长时间低温后天气突然变暖,湿度增大,空气中的水分是比较多的。 回南天如何保持室内干燥 1、回南天用热水加盐拖地板。液体的挥发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挥发速度越快,用温水拖地地板自然干得快。而食盐里的氯化镁和氯化钙很吸水,它们在地板上干燥了之后又变成小颗粒,可以让地面保持干燥的时间延长。拖完地后,在家门口铺上一些废旧纸箱或报纸,减少鞋底把水分带入。 2、在转吹北风时打开门窗。80%以上的回南天是由于冷空气南下而消失的。如果天气预报说有冷空气南下时,当地风向转为偏北,就可以放心大开门窗通风了。 3、回南天到来时,利用抽湿机、空调或暖风机。目前市场上的除湿产品主要有空调、抽湿机、暖风机,一般家庭使用的空调都有除湿的功能。 4、厨房里的苏打粉可以吸收湿气,结块后可用作清洁剂,刷洗浴缸、洗手台、脸盆等,去油去污兼防霉,效果颇佳。可用布料或麻袋裹装生石灰或木炭后放置于室内各处,使空气保持干燥。
2022年回南天是2月-4月。但由于各地区的气候有所差异,所以具体的还得看你所在的地区,而造成回南天的原因是因为空气温度大,室内外的温差,使得室外的潮湿气流进入室内,造成室内会变得很潮湿,地板都是水,门窗也是。最怕的是衣服都不干,要不是有干衣机搞不好内裤都没得穿,每年这个时间段都是比较潮湿的。 回南天哪里最严重 每春季的时候大家都有的疑问,而依照往年的数据来看回南天现象在广西北海也比较严重,这与广西北海是海滨城市,空气湿润有关。一般情况下,广西北海出现回南天最严重的楼层是大多是在1-7层,因为1-7层容易被附近建筑物阻挡导致空气不流通和光照不足,受潮会比高层更严重。特别是靠近地面的一层住户,回南天时受潮情况是最严重的,因此要注意及时防潮,降低回南天影响,选择时候的降潮湿的措施,可以让室内是比较干燥的。面更加潮湿。另外也可以在家里的角落放一些干燥剂,生石灰等等,因为这些物质可以吸收室内的湿气,但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小孩子去触碰这些东西,不然就会造成安全的问题。 南方的回南天到什么时间结束 南方的回南天到什么时间结束并没具体答案,毕竟各地区出现回南天的时间都不一样,不过一般回南天出现3天左右就结束了,最多不超过半个月。 南方的回南天虽与梅雨季节很是类似,但是时间上去大不相同,回南天虽令人讨厌,但是持续的时间却很短,“回南天”一般可以持续3~5天,一般有冷空气回补的话,回南天会马上消失,如果一直温暖的话,持续3-5天的时间,长的话可超过半月。 南方哪个城市没有回南天 除了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剩下的区域就没有回南天,但由于气候变幻莫测,具体的还要依照实时情况来看。 众所周知南方地区的回南天常出现在2、3月份的交替季节,一般在4月份就结束了。如果要完全摆脱这样的天气,每年都是清明过后,因为每年的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节后春耕都是这样的天气,一般在4月15号,后可以摆脱这样的持续天气了。
2021-2022年数九从2021年12月21日开始到2022年3月11日结束,共81天。 一般来说是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开始,数足九九八十一天就可以了。例如今年的数九是从2021年12月11日为开头,因为那一天是冬至,然后每九天为一个九,以此类推,数完81天,对照一下日历就会发现,结束日期就在2022年3月11日。 2021-2022年数九日历表 2021年一九时间:2021年12月21日-2021年12月29日; 2021年二九时间:2021年12月30日-2022年1月7日; 2022年三九时间:2022年1月8日-2022年1月16日; 2022年四九时间:2022年1月17日-2022年1月25日; 2022年五九时间:2022年1月26日-2022年2月3日; 2022年六九时间: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12日; 2022年七九时间:2022年2月13日-2022年2月21日; 2022年八九时间:2022年2月22日-2022年3月2日; 2022年九九时间:2022年3月3日-2022年3月11日。 数九相关习俗 1、九九歌 数九的中国传统习俗很多,以“九九歌”最为广泛和悠久。这些歌谣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现象,生动反映九九中的天气变化规律。就我国多数地区而言,从一九到二九,天气并非最冷,而只是“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和四九大部分时间属于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五九以后,大地渐渐回暖。到了九九,已是“惊蛰或春分”节气,所以“九九闻雷,响声持久。 2、画九 明代一些地方出现了“画九”的习俗。所谓的画,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此外,清代还有“九九消寒诗图”,每九天四句,共三十六句,内容从远古时代的“三皇治世”到本朝代的“金銮大清坐”,称得上是一部富有雅趣的历史“大事记”。 3、写九 写九清代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写九”的习俗。“写九”的文化味也是很浓的,往往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或“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九字(当然是繁体),先双钩成幅,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写(类似书法练习中的“描红”)。用粗毛笔着黑色,每字九笔,每笔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有意思的是,每天填完一笔后,还要用细毛笔着白色在笔画上记录当日天气情况,所以,一行“写九”字幅,也是九九天里较详细的气象资料。
2022年三九天气从1月8日开始算的 三九天,是指从冬至节气开始算起的第3个寒天,其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时间。具体计算方法是,以冬至为起点,每“九天”算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年中最冷的时段便在”三九、四九天”。 2021年-2022年数九天时间表 2021年一九时间:2021年12月21日-2021年12月29日; 2021年二九时间:2021年12月30日-2022年1月7日; 2022年三九时间:2022年1月8日-2022年1月16日; 2022年四九时间:2022年1月17日-2022年1月25日; 2022年五九时间:2022年1月26日-2022年2月3日; 2022年六九时间: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12日; 2022年七九时间:2022年2月13日-2022年2月21日; 2022年八九时间:2022年2月22日-2022年3月2日; 2022年九九时间:2022年3月3日-2022年3月11日。 产生的机理 冬季最寒冷的一段时间一般是出现在冬至之后。立冬后,表示进入了冬季,并不是进入冬季就意味着开始寒冷,因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还不很冷。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一说,“十月小阳春”即是指在孟冬期间出现的风和日丽、温暖舒适“小阳春”天气,所以,实际上初冬(孟冬)这时期一般不会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在冬天季节,所谓“冷在三九与四九”,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寒冷是在冬至之后,尤其是“三九天、“四九天”。 数九歌 广泛流传的“九九消寒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由于各地气候寒暖不一,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区别,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缘凌走;五九半,凌碴散;春打六九头,脱袄换个牛;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宽;八九不犁地,只待三五日;九九杨花开,以后九不来。”
2022年三伏天是7月到8月,具体时间如下: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三伏天计算方法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地支的数字是12个,“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中伏 俗话说热在中伏,2022年中伏从7月26日开始,总共20天。在这个三伏的40天里,一般来说,中伏的20天是最热的时候。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 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三伏天养生原则 1、起居调整 夏季的光照时间长,所以入睡时间会较晚些,但切记要早些起床。在早晨可以进行晨运,在安排锻炼的时候,要避开烈日之时,注重加强防护。午饭后,需要安排小憩,30分钟为宜。炎炎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有利于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 夏日容易受到风寒湿气入侵,睡觉时不宜扇类对着头部、脚部送风,不宜夜晚长时间露宿。在空调房里,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夏天出汗比较多,衣服要勤洗,常穿湿衣容易使人得病。 2、饮食调整 三伏天饮食要以清暑、益气、滋阴生津为主。应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夏天暑湿重,湿气容易困于脾。同时,在夏季人们容易吃冷饮雪糕之类的冷食,特别容易刺激肠胃,容易出现胃部疾病。所以,建议三伏天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例如薏米红豆粥、绿豆、百合等,都是容易消化吸收,是夏季很好的食品。 3、运动调整 夏天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比较凉快的时候。可以选择在公园、湖边、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可以选择慢跑、瑜伽、散步等一些有氧运动。当出汗过多的时候,可以选择饮用盐开水,切记不能运动后立即喝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直接洗澡,否则容易诱发寒湿麻痹症等一些疾病产生。 4、三伏天“冬病夏治” 在冬天落下的疾病,可以利用三伏天炎热的天气,加上食疗、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一些慢行疾病。冬季的疾病很多是因为阳虚盛引起的,而三伏天气,是人体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是调理身体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冬病夏治就不能吃任何寒凉食物,要以温补方式驱寒气。
2022年在7月16日这天进入伏天,农历六月十八,星期六。老话讲,“夏至三庚入伏”,意思就是夏至日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就入伏、进伏了,“庚日”的意思是说,干支纪日日期中含“庚”的日子。2022年夏至日是2022年06月21日,干支纪日日期是丙午月乙巳日,往后数第三个庚日是丁未月庚午日,即2022年7月16日,所以这天就是2022年三伏天开始的时间。 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三伏天计算方法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防暑常识 一、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二、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三、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四、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2022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8月24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初伏:7月16日-2021年7月25日,共10天 初伏第1天:2022年7月16日 初伏第2天:2022年7月17日 初伏第3天:2022年7月18日 初伏第4天:2022年7月19日 初伏第5天:2022年7月20日 初伏第6天:2022年7月21日 初伏第7天:2022年7月22日 初伏第8天:2022年7月23日 初伏第9天:2022年7月24日 初伏第10天:2022年7月25日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中伏第1天:2022年7月26日 中伏第2天:2022年7月27日 中伏第3天:2022年7月28日 中伏第4天:2022年7月29日 中伏第5天:2022年7月30日 中伏第6天:2022年7月31日 中伏第7天:2022年8月1日 中伏第8天:2022年8月2日 中伏第9天:2022年8月3日 中伏第10天:2022年8月4日 中伏第11天:2022年8月5日 中伏第12天:2022年8月6日 中伏第13天:2022年8月7日 中伏第14天:2022年8月8日 中伏第15天:2022年8月9日 中伏第16天:2022年8月10日 中伏第17天:2022年8月11日 中伏第18天:2022年8月12日 中伏第19天:2022年8月13日 中伏第20天:2022年8月14日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末伏第1天:2022年8月15日 末伏第2天:2022年8月16日 末伏第3天:2022年8月17日 末伏第4天:2022年8月18日 末伏第5天:2022年8月19日 末伏第6天:2022年8月20日 末伏第7天:2022年8月21日 末伏第8天:2022年8月22日 末伏第9天:2022年8月23日 末伏第10天:2022年8月24日
末伏吃鸭肉滋阴养胃 秋初末伏,吃肉不仅让人觉得有些油腻,还容易上火气躁。因此,在肉类的选择上应首选性质偏凉,或性平的肉。俗话说“防苦夏吃吃鸭”。这是因为鸭肉性凉,具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鸭肉还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 末伏吃黄瓜健脾开胃 暑热天气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水、排毒通便。黄瓜就是凉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钾低钠的特点,适合大量出汗后补充水分及流失的无机盐。 末伏吃绿豆粥消暑解渴 绿豆粥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消暑粥。绿豆可用以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水肿等。不过应注意,绿豆属于凉性药食之品,身体虚寒或脾胃虚寒者过量饮用,会出现腹痛腹泻,阴虚者也不宜大量饮用,否则会致虚火旺盛而出现口角糜烂、牙龈肿痛等症状。 末伏吃酸梅汤生津止渴 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可保健强身,是暑热天里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