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南北方不同的习俗讲究 腊月二十三也叫小年,小年的日子不是固定的,南北相差一天,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北方过小年时,祭灶吃糖瓜、贴灶神画像、剪窗花、大扫除、放鞭炮、吃饺子、吃火烧样样少不了,而南方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家家户户吃年糕,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此外,海南的小年则在农历十五元宵节。海南民间有这么一句话:“年三十的烟火,正月十五的灯”。对于海南人来说,年未过正月十五,是不算结束的;元宵节这天如果你在文昌某个乡下过节,如果你晚上在谁家的菜地外面看到有人正在悄悄的采摘蔬菜,你可不要大呼小叫。其实,这是当地流传多年的元宵习俗“偷青”。他们采摘萝卜、黄瓜、青菜等一些新鲜的蔬菜,即使被菜园主人遇到了,也绝不会挨骂。有些菜地的主人还会帮你采摘分量更大的蔬菜以分给年轻人,还有一些会唱歌的主人还会送你祝福的文昌歌谣:“小姐姐,摘棵葱,保你聪明又伶俐;小哥哥,拔把芹,祝你勤劳又快活;小弟弟,来拿菜,愿你明朝发大财。青年将采摘的菜带回家,意味着新的一年中好运常有,万事顺意。” 小年的历史渊源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近代我国一些地方流传,小年“官三民四船五”,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其实,传统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祭灶是小年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据我国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宋代范成大所作的《祭灶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在清朝中期之前,祭灶日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说,乾隆一朝,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宁宫。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上行下效,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日期 : 2021 › 07 › 116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腊月初八出生的女孩好不好 腊八出生的女孩最好了,虽然早年可能会有波折,大钱没有小钱不断,但在30以后大富大贵。此月生人,前年三月受胎,小寒节后出生。此日生女孩,性格伶俐,为人心直口快,兄弟难靠。出外风光好。在中年的时候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但跟父母的缘分较浅,多半背井离乡,在外面打拼,出外逢贵,广交朋友,能够遇到自己的命中贵人,帮助自己成就一番大事。抱负甚大,志气恢宏,心贪易遭失败。初限有福,中年辛劳,晚景大吉。乃富贵荣华之命。 腊八节出生的女孩性格 不得不说,腊八节出生的女孩可以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管是性格方面还是财运方面都非常不错,是令人羡慕的,性格开朗但又不失稳重,而且聪明端庄,很有气质也很独立。 腊八出生命运解析 腊八出生的人整体大运 与父母亲的亲缘较为淡薄,因此少年时期很早便离开家庭到异地求学或发展。中年时,运势顺畅发达,可望在此时成就功名。事业发展上,赴外地工作容易受到贵人的协助与庇佑,而能顺利取得良机,事事如意亨通,是属于晚年荣华富裕的命格。 农历腊月初八出生的男孩:逢八很好,天佑之命,财运亨通,感情丰富,意气用事,办事往往不听劝阻。 农历腊月初八出生的女孩:性格伶俐,一生安乐,出外逢贵,乃富贵荣华之命。 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月二十三习俗,有哪些风俗习惯 一:祭灶 祭灶也就是祭灶神,也可以说“接神”,腊月二十三那天,相传是灶王爷回天上的日子,如果你能够诚心诚意,准备诸多祭品供奉灶神,那么灶神会高高兴兴的回到天上,然后禀告给玉帝你的优良事迹,还会多帮你美言几句,赐予你好的生活。 二:扫尘 祭灶神之后,就是人们开始准备过年的日子,过年前要把房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所以腊月二十三这天是扫尘的头一天,腊月二十三直到除夕的扫尘日子都是“扫尘日”,也叫做迎春日。扫尘就是把家里弄的亮亮堂堂,然后才好迎接新年的到来。 三:吃灶糖 灶糖是供奉灶王爷的祭品,相传灶糖能够让灶王爷尝到甜甜的味道,这样才好在玉帝面前说好话,而且人们吃过灶糖之后也能祈求来年的生活能够甜甜蜜蜜。 四:剪窗花 剪窗花是为了过年而做准备,窗花明艳美丽,能够为家里增添喜气,而且窗花图案多种多样,张贴起来好不漂亮。 五:写春联 写春联也是腊月二十三的习俗之一,春联是春节必贴的东西之一,多为福禄吉祥等寓意,张贴春联是表达对新的一年能够财源广进,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望。 六: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七:婚嫁 过了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腊月二十三简介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腊月初八是什么星座:水瓶座 水瓶座星座特征 冬天生辰在水瓶座的人,一般来说,内心像寒冬一样冰冷,是神秘主义者。富于研究精神,喜爱一切新奇、新鲜的事物,乐于接受新的发现,去上方得福。具有好的观察能力及建立理论的能力,常常造成哲学家、科学家或成为一位人类行为研究者。 水瓶座的人不容易改变自己的意见或主张墨染,但另一方面却又极端厌倦和别人争执。有时在要跟别人起正面冲突时,他们会装做完全听不到众多指责声音的样子,而只按自己的想法行事。 崇尚自由的水瓶座人,外表上呈现冷漠与热情的交替多变型态。你不会觉得他们是个完全冷漠的人,也不会认定他们是个拥有热情的人,总是感到他们的天真与世故不断地交错运作。这完全肇因于他们的多变性格。以保守性格追求自由、开放与前进,让人陷于水瓶座的温情主义的泥沼中,易如反掌。但也因为性格内、外的背道而驰,使得他们对自我的认知感到模糊、缺乏方向,令人难以捉摸。 水瓶座的人,不愿意接受情感上的丝毫束缚。你时而异想天开,幽默过人,时而又冷若冰霜,令人费解,这常常是一个不易相处的人。有优秀的推理力和求知精神,客观、冷静,善于思考,讲求科学、逻辑和概念,价值观很强。是一个只忠于自己的信念,又令人难以捉摸的星座。 水瓶座的人善于重新组织自己的精神生活,但由于自我内在的摇摆不定,也经常会选择错误的方向。是新思想的开拓者。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水瓶星座的生活态度,但他们又会偏向顽固的一面,令周围的人难以接纳。注重个人主义的水瓶座重视私人隐私,不希望别人知道其私生活的一面,这一切一切皆由掌管水瓶座的天王星影响。自由、多变、独立的水瓶座,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其实他们是自我很矛盾的一类人,不单外人看他们如是,连他们自己也感受到自己的矛盾。 当你初认识一个水瓶座的人,很容易觉得和他很容易沟通,因为水瓶座绝对是个交际之星,他喜欢和每一类人做朋友,但事实往往是三分钟热度,走近之后,便可以更清楚的感受到水瓶座的阴晴不定。要和水瓶座的人做到知心朋友,相信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同时,认识你之初,在他们心中就早已为你订下了一个分数,但他们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不会表达出来。不爱受约束,个人主义色彩浓厚,他们较着重于精神层次的提升,是很好的启发对象。 水瓶座不喜欢受束缚,所以也不喜欢别人介入他们的私生活。他们的确是开放大胆的博爱主义者,无论男女,和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朋友,但无所不谈的知心朋友却很少。如果给他们以完全的行动自由,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去思考和决定,那么他们会表现出交际才能。他们是创新者,层出不穷地念头和突如其来的直觉,使他能幻想或预知未来。 水瓶座优缺点 优点 乐于发掘真相 博学多思 谦和 拥有理性的智慧 独立,有个人风格 创意十足 好奇心强、有前瞻性 崇尚自由、乐于助人 缺点 不按常理出牌 喜欢多管闲事 想法过于理想化 打破砂锅问到底 太相信自己的判断 思想多变,缺乏恒心 缺乏热情、我行我素 过于强调生活的自主权
腊月的农历时间是什么时候?农历的最后一个月 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在腊月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很多。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汉代应劭的作品《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都要举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腊月习俗 唐花 腊月间进宫的鲜花是在暖房里培养出来的,也叫“薰花”,明代以牡丹为主,清代时又用金、铜等作为陪衬,红黄相间,更为艳丽。后来,不仅作为贡品,官宦之家亦互相馈赠。 隆冬腊月花农甚为辛苦,需昼夜不停地摊火,保持温气,培养诸花,据说此法始于汉代。后来除花之外,又增加了青韭、蒜黄、冬葱等鲜嫩蔬菜。可笑的是起初皇宫内不许用这类鲜菜进贡,更不许用来供佛,说这些是“不时之物”有伤于人。 窖冰 腊八那天,京城各河开始打冰,内城御河所起之冰贮藏在“内窑”。太液池所起之冰,贮存在“雪池冰窖”。各护城河之冰,都在就近河边土窑存放。待夏季出售。 晚清时打冰已不限于腊八,一般冬至“三九”期间即可。据记载,打冰之俗起于周代。“周成王命凌人(打冰人)斩冰”,纳于凌阴(冰窖)。可见此俗历史悠久。上世纪五十年代,什刹海边上依然能见到打冰的。打得整整齐齐的大冰块,从岸边坡路上拉走装车,送往冰窖。 春联 在祭灶的这几天中,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职业——写春联。文人墨客在街边巷口放一小台售卖春联,旧称桃符。一般都当场书写,以图润笔,春联的内容基本上是送旧迎新之意。 春联,一般都用红纸,唯有内廷及宗室王公府邸,照例使用白纸,再圈上红边蓝边。 门神 北京居民的大门口,除了门框上贴春联之外,还要在门扇上贴门神。门神有两位,一位白脸,一位黑脸,都是甲胄执戈,悬弓佩剑,威武非凡。有人说这两位是神荼和郁垒,有人说这是秦琼和尉迟敬德。其实谁也不是,只是“门神”罢了。 记得,每逢大年三十下晚,我和街坊小伙伴从杂货铺取20张财神爷画,挨门挨户喊:“送财神爷来喽!”各家各户有给钱的,有给棒子面豆馅饽饽的,有给馒头的,有给块肉的,给人家一张财神爷,拿走钱或物,再去下边门户。有时喊半天,人家也不开门,也不理我们,我们气急了,喊声:“送火神爷来了!”喊完立马就跑了。 卫画 杨柳青的年画很有名气,由于地属天津,所以北京人称它为“卫画”。一进腊月,各繁华地区就支棚搭席,如东四、西单、鼓楼前摆摊卖年画。还有一种串街卖画的,用大包袱一背,沿街唱卖,唱得好听悦耳清晰喜人。 腊八儿 明代时,于“腊八”之前数日,就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早晨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等煮粥,叫“腊八粥”。粥熟后,供在先祖面前及门窗、圆树、井灶之上,然后全家皆食和馈送亲友。有地位的人家,熬粥用米是皇宫内赏赐的,因而这天也叫“王侯腊”。到清朝又有所发展,还要用百果雕刻出人物等等,以显其巧。到了晚清,更是花样繁多,除了熬粥更加精致以外,还用染了色的桃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白糖和红糖、葡萄干等把粥的外观恣意点缀,使其更加华丽。但是不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等,说是用了以后会伤口味。初七夜开始制作,天亮时粥就熟了,供先祖馈友不得过午。
2021年腊月初八是几月几号:2021年01月20日,星期三,农历腊月初八 腊八节,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是宗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节的习俗 1、吃腊八粥 关于腊八,大家最为熟悉的风俗就是吃粥了,因为传说的缘故,大家会用八种谷物混合在一起熬粥,比如大米、绿豆、红豆等等。而且熬好的粥,最好能在中午之前分给周围的邻居。在古代有些富裕人家,还会熬腊八粥施舍给周围的群人,以此来积德行善,期望将来能够有的好的回报。 2、吃腊八面 我国南北庆祝腊八的方式不一样,南方人比较讲究,吃的都是精致的谷物。而北方的大米比较少,并且主要以面食为主。所以人们就会用面粉加上各种蔬菜,以及果品做成腊八面,到了节日这一天给全家人吃,寓意着来年食物丰富不用忍饥受饿。 3、腊八吃冰块 在北方的有些地区,腊八还有吃冰块的习俗。人们会在腊八的前一天,装一碗干净的水放置,到了第二天碗里的水就会结冰,家人们将这碗冰吃下去。这个习俗的由来也是有说法的,从前的人们认为腊八这一天如果吃冰,将来一整年肚子都不会疼。当然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甚至有些不合理,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古人为了让后人记住粮食的重要性,督促人们要努力勤劳,否则就只能吃冰。 4、腌制腊八蒜 有些地方还有腌制腊八蒜的习俗,也会在这一天吃泡蒜。这个习俗的由来,是因为古时候催债的大多在年底上门,腊八也就到了快被讨债的日子。“腊八蒜”谐音“腊八算”,意指有外债被欠的人应该上门去讨债,而欠债的人则应该准备好如何与债主算钱。不过现在这个习俗已经逐渐被人们忘记,对于腊八,大部分人的印象也只停留在吃腊八粥上。 腊八节为什么吃腊八面 我国自汉朝起,每年农历十二月要举行年终腊祭,故此农历十二月叫做腊月,十二月初八又叫腊八。也许还因为腊月初五才煮了“五豆粥”,初八又煮便显得重复,为调节、变换口味,农历腊月八这天,关中地区尤其是陕西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一带,都要在早上吃一顿面条,俗称“腊八面”。 每天总吃粗粮“忆苦思甜”也不是办法,借给佛献礼,自己也跟着吃点好的,也算沾了佛的光吧。因为关中人一向认为豆类、包谷均是粗粮杂粮、而小麦面粉是细粮,营养高、且好吃,村人向往的好日子也就是“白面馍馍干捞面,油泼辣子调一碗”。据说,人吃了“腊八面”,福寿、康乐,平安;鸡吃了,爱下蛋;羊吃了,爱下羔;牛吃了,一胎能生两个牛犊子……因而,庄稼人特别敬重腊八节的“腊八面”。
春节习俗介绍之腊月二十三 习俗一:祭灶 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民间传说,每年小年这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习俗二:扫尘土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习俗三:吃灶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习俗四: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习俗五:婚嫁 过了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腊月初八宜婚嫁吗 腊八节这天是可以结婚的,在过去,腊八这天老北京还有个不成文的习俗,那就是聘闺女、娶媳妇。当时的老百姓认为腊月是大喜临门的季节,俗称为吉腊月,而腊月初八又是最喜庆吉祥的好日子,所以百姓家多在这一天办喜事,或选择这天为订婚日以示吉庆。每到这天,老北京的街巷里常有吹打着吉庆乐曲的婚嫁仪仗队伍在人群中穿行,孩子们一边跑着跳着,一边唱着这句歌谣:“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所以腊八节这天是喜庆的,还是很适合结婚的一个吉日。 结婚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要说腊八节能不能结婚,虽说腊八节是喜庆的节日,但是主要还是要看黄历的,一般来说是可以选择的。农历二零一八年的腊八节就是一个很适合结婚的日子。 腊月初八历史渊源 由来 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相关 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已有与“腊”相关的腊祭的习俗,节期在腊月,具体日期并不固定,该腊祭习俗被后人视作“腊八节”的来源之一。据西汉戴圣所编的《礼记·郊特牲》辑录,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汉应劭《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习俗,祈求丰收和吉祥。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还有一种说法,即“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因“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汉代之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不过在这天并不喝腊八粥。
腊月是农历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2020年腊月具体时间 腊月是农历十二月初一到除夕的夜里。 2020年腊月的具体时间:2021年1月13日至2021年2月11日。 腊月简介 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在腊月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很多。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汉代应劭的作品《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都要举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腊月习俗顺口溜: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初八是佛教什么节 腊月初八是佛教腊八节,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日子,非常殊胜的日子。 相关记载 文献记载与“腊”相关的古俗。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腊祭的习俗,腊祭的对象,则是祖先以及五位家神(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 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先秦时腊祭日期并不固定,汉后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据说在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佛教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年轻时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他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后来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奶与谷物共煮而成)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所以说腊八节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腊八也就成了佛祖的成道日。 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