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头伏:7月16日–7月25日 共10天 “初伏”也称“头伏”或“入伏”,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这才是真正暑天的开始。 头伏第1天2020年7月16日 头伏第2天2020年7月17日 头伏第3天2020年7月18日 头伏第4天2020年7月19日 头伏第5天2020年7月20日 头伏第6天2020年7月21日 头伏第7天2020年7月22日 头伏第8天2020年7月23日 头伏第9天2020年7月24日 头伏第10天2020年7月25日 一般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头伏食品推荐:饺子、馄饨、火腿、鸡肉、羊肉等。 我国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而南方则有:“头伏馄饨二伏茶”、“头伏火腿二伏鸡”、“头伏吃鸡二伏鸭”的说法。除此之外,在我国的有些城市有头伏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在我国彭城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在我国徐州头伏还过“伏羊节”。 总之,头伏是夏天的开始,进入夏天后人的体能消耗较多,吃以上这些热量较高的食物,易于人体发汗,可以将冬天人体积攒的湿毒排出,同时这些偏咸的食物还可以为身体补充电解质。 头伏注意事项有哪些 1、少吃冷饮 入伏后,天气越来越炎热,人体内阳气处于旺盛状态。有些人认为在夏天吃冷饮、喝冰冻饮料、多吹空调,就能把暑气压下去。而实际上这种习惯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夏季人体毛孔开泄,易受风寒而诱发感冒。这时湿气也容易入体,造成身体湿气重,引起一些疾病。 2、睡眠要注意 中医认为“春生夏长”,到了夏天,人体阳气处于旺盛状态,如果经常睡懒觉,就违背了人体阳气的季节变化规律,不仅得不到休息,反而觉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晚睡的睡眠时间也不要超过11点。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超过1小时则适得其反,可能干扰晚上睡眠。 3、三伏贴并不是人人合适 中医所指的虚寒性疾病都可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与痢疾、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等。三伏贴药性虽然温和,但有些情形下是不适用的。糖尿病、结核病、感染性疾病患者,3岁以下儿童、孕妇以及皮肤病、过敏体质患者要慎用。 4、注意饮食 一进三伏天,很多人就会受到“苦夏”的困扰,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因此,“开胃”是夏季养生的重点。专家建议,夏天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荞麦都能解热祛暑、健脾开胃。不过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鸡鸭肉、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功效。 5、晨练不宜太早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园去晨练。清晨,植物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吸收氧气,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树木花草多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研究表明,夏季早晨6点前,烧煤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产生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夏季晨练时间不宜早于6点。 6、流汗后勿冲冷水澡 身体发热冒汗的时候直接冲冷水,寒气会顺着打开的毛孔进入身体,有人因此生病发高烧,或是心脏无法承受。应该先把身上的汗擦干,按摩全身,让毛孔稍微收缩之后,再把冷水一点一点地拍在身上,直到身体适应水温后才开始冲澡。 7、喝水不要太快 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体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贪凉,10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
日期 : 2021 › 03 › 123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这里是2020年三伏天查询表,包括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为大家详细列出了初伏、中伏、末伏的具体时间。 初伏第1天2020年7月16日 初伏第2天2020年7月17日 初伏第3天2020年7月18日 初伏第4天2020年7月19日 初伏第5天2020年7月20日 初伏第6天2020年7月21日 初伏第7天2020年7月22日 初伏第8天2020年7月23日 初伏第9天2020年7月24日 初伏第10天2020年7月25日 中伏第1天2020年7月26日 中伏第2天2020年7月27日 中伏第3天2020年7月28日 中伏第4天2020年7月29日 中伏第5天2020年7月30日 中伏第6天2020年7月31日 中伏第7天2020年8月1日 中伏第8天2020年8月2日 中伏第9天2020年8月3日 中伏第10天2020年8月4日 中伏第11天2020年8月5日 中伏第12天2020年8月6日 中伏第13天2020年8月7日 中伏第14天2020年8月8日 中伏第15天2020年8月9日 中伏第16天2020年8月10日 中伏第17天2020年8月11日 中伏第18天2020年8月12日 中伏第19天2020年8月13日 中伏第20天2020年8月14日 末伏第1天2020年8月15日 末伏第2天2020年8月16日 末伏第3天2020年8月17日 末伏第4天2020年8月18日 末伏第5天2020年8月19日 末伏第6天2020年8月20日 末伏第7天2020年8月21日 末伏第8天2020年8月22日 末伏第9天2020年8月23日 末伏第10天2020年8月24日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2020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2020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8月24天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 中伏: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 末伏: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 三伏天为什么热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的计算方法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如何降暑 1、三花饮 顾名思义就是三种花朵做茶饮。野菊花、荷花各10克,茉莉花3克,洗净后以沸水冲泡,加盖稍冷后当茶饮。 野菊花能疏风清热、解毒明目;荷花消渴止烦;茉莉花清热解表、利湿开郁。 以这三种花的花朵代茶饮,有消暑解热、芳香开窍,去心胸烦热的作用。 需注意,野菊以色黄无梗、完整、气香、花未全开者为佳。 2、三鲜饮 取新鲜竹叶、荷叶、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10分钟后取汁,加入适量蜂蜜代茶饮即可。 薄荷叶中含有薄荷油,用水冲泡后,是天然的降温饮品,能够提神醒脑、清心明目;新鲜竹叶是一味清热的中药,生津利尿;荷叶主治暑热烦渴,二者都是解暑佳品。 这道饮品所需的都是新鲜叶子,故名三鲜饮。 做法上,别煮太久,一天喝一小杯,可解暑降火,还能除烦止渴。此外,夏天吃荤腥食物时,将食材用荷叶包裹,不但营养不会流失,荷叶中的生物碱还能调和油腻感。 3、三仙饮 取金银花10克,土茯苓20克,生蚕豆30克,加水煎煮,一般以蚕豆煮烂为度,饮汁食豆。 土茯苓能够清热解毒以除湿;金银花清热解毒以消肿;蚕豆利湿排毒。 这道饮品尤其适用于伏天好生痱子、疮疖者。但购买金银花时一定到正规药店,切勿买到山寨版的山银花,以免因一字之差,降火变上火。蚕豆用热水泡发以后更易煮烂。 三伏天如何防中暑 1、预防中暑不喝糖饮料 烈日炎炎,16℃的空调和冰冻的冷饮降温最好。殊不知,当人运动或刚经历室外的高温,突然喝下冷饮或者马上吹冷空调,大脑会“误认为”人体内部的热量已经散发出去,于是“下令”停止排热工作,如此,汗毛孔散热困难,余热积蓄,更容易中暑。 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摄入,不能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如需在高温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温水(500-1000 毫升),水温不宜过高,少量多次饮用。最好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这些饮料会导致失去更多的体液。同时,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2、注意饮食调节 尽量少吃脂肪类厚腻荤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之品,否则,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负担,影响夏天胃肠的消化能力。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佐以鱼肉蛋奶,保证人体必须的水分、盐水、热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的补充。 3、不长期待在空调房里 可避免长期呆在空调房中使毛孔变迟钝,影响排汗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可选择10点前或下午5点后去户外运动,让身体微微出汗。不得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的人可以多喝热水,或者多喝热茶,能有效促进排汗,消暑解乏去火气。 三伏天”的贴心小叮嘱 1、应注意饮水量:天热容易大量出汗,所以不可一次性喝过多的水。如大量饮水,水会随着汗液继续排出,这样血液中盐分会越来越少。吸水能力也随之降低。一些水分很快吸收到细胞组织里,人就会出现头晕,眼花,这就是“水中毒”。防止水中毒可多次饮水,每次少喝,也可以在水中加一点点盐。 2、注意补“钾”:由于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大量出汗会带走体内矿物质,尤其是钾元素,更容易随汗液流失。人缺钾后悔引起头晕头痛、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建议适量吃些富含钾的食物。蔬菜和水果都是钾最好的来源,如芒果、香蕉、草莓、菠菜、芹菜等。 3、吃些“苦味”食物:苦味食物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降气通便,消除疲劳的作用,尤其适合三伏天,消暑之用。食物中有苦瓜,莲子心等。 4、喝蔬果汁:蔬果汁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以及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成分,可以代偿人体内随汗液流失的营养素。另外,蔬果汁还可以清热解毒,活化细胞,增加肠胃功能,并能有效的对抗便秘。 5、饮食清淡:食清热去火的粥,三伏天可经常吃些绿豆粥,荷叶粥,藕片粥等具有清热解毒的药膳,可预防中暑,降火气,还能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养颜美容。 6、常吃些“鸭肉”:夏季比较炎热,人体内容易上火,而肉类,是高能量、高脂肪、因此,不主张多吃肥腻、厚味的肉类食物。但鸭肉例外,因为鸭肉性凉,即能清热,又能补虚。 7、避免戴金属首饰:夏季出汗较多,耳环,手镯,项链中都含有镍,铬等成分会溶于汗水中,渗入皮肤,从而引起皮肤过敏或皮炎。 “夏练三伏”好吗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认为养生修炼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练三伏要辩证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医生提醒:这种锻炼方法对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别是年老体衰之人,或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孩子,其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较低,所以,这些人在伏天中还是避暑气微妙。 三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在这种环境中,人会相对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易出汗,会造成人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类的大量消耗;爱喝清凉饮料,食欲不振;活动减少、不能坚持锻炼身体。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 但即使如此,也不适宜大量进补。因为夏季多食稀食饮品,胃消化液稀释,消化功能减退,此时进补,难以消化,还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畅。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补药多属性温热,夏季进食会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谢加快,进补的养分也多浪费。
数九从每年冬至当天开始计算,所以2020年数九是从2019年12月22日开始 一九时间: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 二九时间: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8日 三九时间:2020年1月9日-2020年1月17日 四九时间:2020年1月18日-2020年1月26日 五九时间: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4日 六九时间:2020年2月5日-2020年2月13日 七九时间:2020年2月14日-2020年2月22日 八九时间:2020年2月23日-2020年3月2日 九九时间:2020年3月3日-2020年3月11日 从冬至之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数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广泛流传的“九九消寒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一共有多少天:81天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曰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数九天最冷是几九:三九 民间俗语有云:“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燕京岁时记》中说:“冬至三九则冰坚。”意思是,从三九起就进入数九寒天中最冷的阶段了。因此冬天的时候三九四九这个阶段是最冷的,此时也正好接近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每年1月20日前后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三九最冷还是四九最冷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九”“四九”的概念。“四九”在“三九”结束之后,也就是冬至后的第二十八天到第三十六天,而“三九”是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之间。通常人们认为“三九”是最冷的,因为这个时候体感上最为寒冷。就气候上来看,这个时候东北地区一般在零下20度左右,这个温度和那句“三九四九冰上走”正好吻合。而华东、西南等地区的寒冷也到最高值,湿冷彻骨说的就是这个时候了。即便是在华南地区,人们也会穿上棉袄了,个别地区除外。 为什么三九天是最冷的呢?我们可以从天文上来分析一下:冬至之后,太阳高度角会达到最低值,也就是光照时间最短,光照时间减少了,那么地表热量自然也少了。虽然冬至之后太阳高度角会逐渐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非常小,在春季到来之前,这日照的时长是永远不足够夜晚散热的,因为昼夜的时长都大于白天的时长。况且在冬季,阴天比较多,即便是白天也不一定得到足够的日照热量。所以,数九之后的天气会越来越冷。 有人就疑惑了:照上述这种推论,那么应该是冬至当天黑夜达到最长的时候最冷啊?为什么是越往后才越来越冷呢?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在冬至之前,太阳高度角第由大逐渐变小的,也就是说,太阳热度是由多变少,前一天的热量是比第二天的热量要高的,一直到冬至之前,热量都是可能足够夜晚散热的。但是冬至之后就不同了,这个时候太阳高度角是从小变到大,这说明前一天的热量都是不足的,所以,直到日照时间足够长的时候,热量充足的时候,我们才会感到暖和,不然会觉得越来越冷。 三九天达到最冷除了日照热量不足的原因,还因为这个时候西伯利亚的冷达到巅峰值,也就是说,这个此时下来的冷空气一定是非常寒冷的,这一轮下来,肯定是冻成狗。而且,这个时候的冷空气活跃度非常之高。这个时候不冷哪个时候冷? 也有人们反映:“‘四九’好像比三九还冷啊?”,那么到底“三九”和“四九”哪一个时间段更冷呢?从很多谚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词经常是一起出现的,例如“三九四九冻死老狗”“三九四九冰上走”等。这么说来,“四九”的冷应该和“三九”是同一个等级的,同样可以冻死狗,同样可以在冰上走。但是,有些地区会觉得“四九”暖和一些,有些地区又觉的“四九”更冷一些。这是因为我国各地气候有所不同,有些地区“四九”气温会相对于“三九”要高出几度,有些地区冷空气在“四九”更加频繁猛烈。这也导致各地对这两段时间的冷有不同见解。不过整体上,三九会更冷一些。
民间习俗有这样的说法:一个人每逢虚岁到了“9”的倍数的年份(诸如9岁、18岁、27岁等等),运势就会有大的转变。如果这一年过得好,以后的八年就会过得好;反之,如果这一年过得不好,接下来八年的运势也不会好。而这一年,就是“逢九年”。 在很多地方,也有“逢九年”人的运势会不好的说法,认为这一年会多灾多难,容易遭逢坎坷,身心不畅,生病破财等等。 注: 1.这里说的“虚岁”是相对于“周岁”而言的。现代人习惯了以过没过生日来确定一个人是否满了多少岁,此称之为周岁。而旧时的年龄,则是以过年(即春节)来说的,只要过了一个年头,人就又长一岁。 2.有一些地方的“逢九年”,指的是每到虚岁为“9”的年份,如9岁、19岁、29岁等等。 “逢九年”容易运势不好的原因 九为老阳之数,物极必反 九九归一,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一阴一阳为之道,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阴阳之间,不是孤立和静止不变的,而是相对、依存、消长、转化、互相作用的,所以才会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说法。故当到了“9”这个老阳之数时,就该阳极阴生,发生转变了,“逢九年”运势转变的观点也就由此而来。 阎王专点生死簿上“逢九年”的人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每年的除夕日、阴历七月初一,阎王会命判官呈上生死簿,对“逢九年”的人进行随机点卯,不论男女老幼,点到谁就该谁从人间“销号”。于是,被阎王点圈了的人,自然是难逃厄运;即使没被阎王点到的人,也容易遭遇各种不顺。 不过,有风水师认为,这种说法过于恐怖,也找不到依据,只见诸于传说。#p#副标题#e# “逢九年”怎样化解运势不好的问题 穿红内衣,系红腰带 传说中鬼魅惧怕红色,所以红色有祛邪避灾的作用。在“逢九年”之前,准备好红内衣、红腰带等,以备过年的时候就可以穿上。一般,人们至少会穿过整个正月,有的人甚至会穿一年,也有的人不仅仅会穿这些红内衣,还会穿红色的外衣、红鞋子,以祈求“逢九年”平安、顺利度过。 拜流年太岁 过年的时候,在家中供流年太岁神位,摆设供品(诸如香烛、清茶、水果、点心等),并以特定的仪式来祭拜流年太岁,可祈求太岁保佑自己及家人顺遂。 佩戴护身符 为了让自己不要被外邪所侵,增强自身正能量,佩戴有专人制作的护身符,也是恰逢“逢九年”之时不错的选择。 过年时三天不出门 春节期间,人们一般都会外出拜年。但“逢九年”的人,最好从除夕这天开始就尽量呆在家中,正月初一到初三这三天,更是不要出门,以免外出碰到不好的事情发生。据说,这样会给“逢九年”一个平静的开始,可以减少这一年中的不顺。 男怕生日前,女怕生日后 “逢九年”时,男性生日过后,基本上大的坎儿就已经过去了,但是也不能放松戒备。女性则相反,生日过后,更需要加强防范。 男防初一,女防十五 “逢九年”期间,男性要注意临近初一的日子,女人则要注意临近十五的日子。
2020年三伏有多少天:40天 2020年初伏时间: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 共10天。 2020年中伏时间: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 共20天。 2020年末伏时间: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 共10天。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2020年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共10天 末伏第1天2020年8月15日 末伏第2天2020年8月16日 末伏第3天2020年8月17日 末伏第4天2020年8月18日 末伏第5天2020年8月19日 末伏第6天2020年8月20日 末伏第7天2020年8月21日 末伏第8天2020年8月22日 末伏第9天2020年8月23日 末伏第10天2020年8月24日 为什么三伏烙饼摊鸡蛋呢 三伏天吃“烙饼摊鸡蛋”,其实就是在补充营养。在三伏当中,中伏的时间往往较为漫长。到了末伏的时候,人体消耗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该瘦的人都已经消瘦了很多。 所以,这个时候要适当多补充营养。烙饼摊鸡蛋中有油,有高蛋白的鸡蛋,很适合这时候的人来吃。 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和末伏一到,天气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这个时候,更要遵循养生原则进补。 末伏期间保护心脏要先做到这三点 第一,规律生活,养护血管,按时就餐对血管健康非常重要,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吃肥甘厚味,多吃利于清洁血管的食物,如富含叶酸的绿叶菜、豆类、富含β葡聚糖的燕麦等。 第二,保证睡眠,最好还能午睡一会。 第三,少吃生冷,保护胃肠的同时也在保护血管。 末伏一大纪律:饮食要清补!清补!清补!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 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要特别注意的是,吃扁豆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再翠绿为止,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 末伏第二大纪律:艾灸穴位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 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 末伏时节养护脾胃,可艾灸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末伏第三大纪律:莫贪寒凉物,免损脾胃阳 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进入末伏时,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健康。此外,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 注意!进入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末伏第四大纪律:吹空调要把握好“度” 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群和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人士请注意: 吹空调要把握好“度”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闷热难耐,这种前提下,大家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但一定要把握好度! 夏季空调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减少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
2020年中伏:7月26日–8月14日 共20天 中伏又叫做二伏,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是夏天最热的一段时间。 中伏一般为10天或20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四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如果在立秋之前出现第五个庚日,那中伏为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则为10天。 中伏第1天2020年7月26日 中伏第2天2020年7月27日 中伏第3天2020年7月28日 中伏第4天2020年7月29日 中伏第5天2020年7月30日 中伏第6天2020年7月31日 中伏第7天2020年8月1日 中伏第8天2020年8月2日 中伏第9天2020年8月3日 中伏第10天2020年8月4日 中伏第11天2020年8月5日 中伏第12天2020年8月6日 中伏第13天2020年8月7日 中伏第14天2020年8月8日 中伏第15天2020年8月9日 中伏第16天2020年8月10日 中伏第17天2020年8月11日 中伏第18天2020年8月12日 中伏第19天2020年8月13日 中伏第20天2020年8月14日 中伏是怎么算的 1、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是隐藏的意思,“伏者”,隐伏避盛夏也。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2、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3、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中伏的习俗 中伏又叫做二伏,中伏是暑天最热之时,主妇们都爱在此时制作简捷又顺口的面条做主食,所以称“二伏面”。 古时把面条叫“汤饼”和“不托”。在张岱写的《夜航船》一书中就有“魏作汤饼,晋作不托”之语,面条就是由汤饼逐渐为面片汤后发展而成。古时做面汤时,用一只手托着和好的面,另一只手往锅里撕片,形成“片儿汤”,片撕得很薄,就像蝴蝶翅膀似的,所以雅名又叫“蝴蝶面”。这种制汤面方法类似现在的山西刀削面。到了晋代人们才使用上了案板、擀面杖和刀,不再用手托着做了,所以此时面条也叫“不托”。北宋时期已制作成长条面,称为“索面”,待到明清时面条的品种花样更多。解放前后制作方面已有手抻面、刀切面、机器切面和挂面以及白面玉米面两样面条等多种。 伏天吃面条的民俗早在三国时期已有,《魏式春秋》上云:“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那么又为什么大热天本来就酷热难耐,还吃让人淌汗的热汤面呢?南朝时有书论述是:“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因古时人们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到了六月就应该恶,而“以热制热”法一向是中医养生专家提倡的夏暑养生良方。另外二伏时正值夏收刚结束小麦丰收之际,人们素有“尝鲜儿”的习惯,用新小麦做成汤面吃上两碗,淋漓地出一身大汗,既尝鲜又驱瘟疫邪气,这就是二伏时吃面的原因吧。
2020年数九天什么时候结束:2020年3月11日 “一九”: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 “二九”: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8日 “三九”:2020年1月9日-2020年1月17日 “四九”:2020年1月18日-2020年1月26日 “五九”: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4日 “六九”:2020年2月5日-2020年13日 “七九”:2020年2月14日-2020年2月22日 “八九”:2020年2月23日-2020年3月2日 “九九”:2020年3月3日-2020年3月11日 数九寒天,”数九”又称”冬九九”,是冬季的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当天开始计算,每九天为一个单位。”数九”的习俗很多,以”九九歌”最为广泛和悠久。 汉族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汉族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经已到来。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汉族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当时汉族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而当时围着家眷数九亦被视为逍遥境界。
说法一:2018年是暖冬,所以2019年是寒冬的概率较大 2018年的时候,我国收厄尔尼诺的影响,全国的冬季平均气温都比较高,而2019年冷空气的活动时间相较于2018年更早,所以有人预测今年会是寒冬天气。 说法二:厄尔尼若现象的影响,全球气温持续升高,今年2019年依然是暖冬 据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数据,中东太平洋上的厄尔尼诺关键区Nino3.4海区在刚刚过去的观测中,显示表层海温比长期平均值高出了0.5摄氏度(简称度,下同),已经达到了厄尔尼诺阈值(表层海温偏高不低于0.5度),对于厄尔尼诺长期观测显示,厄尔尼诺的存在容易导致我国冬春季南方偏湿润(深绿色),而且南方地区更容易偏温暖(橙色)。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今年秋冬季北方风速小,气温偏高,冷空气活动少,强度偏弱,可能出现雾霾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的情况。 说法三:受太阳黑子影响,今年2019年是寒冬 据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于公布的太阳动态观测卫星所拍摄到的太阳影像,其太阳表面已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而无黑子活动是目前近一万年以来,太阳活动最急速下降的时期,当太阳活动处于极小期时,可能导致地球“小冰河期”来临,且最快可能就在2019年底前发生,因此预计2019—2020将会是个寒冬。 说法四:古籍预测2019年—2020年的冬天是寒冬 根据《娄景书》关于2020年庚子年的说法,时至冬来有雨雪,可以预测2019—2020年的冬天会格外寒冷。 不管是寒冬还是暖冬,2019年的冬天大家还是要注意保暖,冬季气温低,大家更要多运动,保持情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