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什么时候出末伏:8月20日 三伏天的时间不固定是由其计算方法决定的。农历上,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叫初伏,第4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叫末伏。每年的三个庚日并不对应固定的公历日期。由于每年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三伏起止时间不同。而庚日是10天出现一次,所以三伏天有30天和40天。 根据统计发现,1999至2014年,40天的“大号”三伏出现了17次,占近70%。而从2015到2020年,三伏都会是40天的“超长待机”。 三伏天祝福话语 1、编织清凉的草帽,书写清凉的诗歌,收集清凉的溪水,走近清凉的湖泊,带着清凉的微风,享受清凉的叶落,接纳清凉的雨水,驱赶三伏的炎热;三伏天已到,把一条清凉的短信送给你,愿你能感受到一丝凉意! 2、外面烈日骄阳,屋内格外凉爽;外面小河流淌,屋内洒满阳光;外面花儿芬芳,屋内草儿成长;外面雨儿清凉,屋内风儿荡漾;外面手机乱响,屋内短信飞扬;三伏天来到,即使外边无限好,只在屋内乐逍遥! 3、特殊天气,我最关心你。三伏天气,我最牵挂你。我精心编制祝福短信,散发水果香味,包含凉爽情意,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发给你,祝你伏天开心惬意。 4、三伏天来到,汗滴如雨下,不想汗沾身,把门快来关,电扇空调开,西瓜手中拿,凉爽又解渴,潇洒好日子,关门节大乐,全家齐开怀! 5、特殊天气,我最关心你;三伏季节,我最牵挂你;我精心编制祝福短信,散发水果香味,饱含凉爽情意,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发给你,祝你伏天开心惬意! 6、三伏天,桑拿天,食物养生很关键;西瓜番茄紫菜能清暑,绿豆百合黄瓜能清补,赤豆南瓜薏米健脾养胃,多吃这些食物能防暑。祝你有开心快乐度三伏! 7、三伏天,请注意心情预警。黄色预警,炎热指数10;橙色预警,闷热指数10;红色预警:烦躁指数10。解除方法:经常接收朋友发来的清凉绿色短信! 8、伏天到来,避免暴晒,劳逸结合,多吃蔬菜,油腻辛辣,最好拜拜,茶水常喝,放松心态,睡眠充足,烦怒要戒,防暑药物,随身携带,健康度伏,欢乐常在!
日期 : 2021 › 03 › 123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2019年今年何时“出伏”:8月20日 处暑是24节气中,第14个节气,在农村人们习惯将“处暑”称之为“出暑”,意思是说,炎炎夏日即将离去,气温逐渐凉爽起来!处暑时节,太阳运行到黄经150度,对于北半球的我们来说,可以明显的发现,太阳偏南了,处暑节气在每年的8月22~24日,今年处暑到来的日期是8月23日,18:01:53,此时距离中秋已经不远了!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处暑后,气温逐渐转变为“中午热,两头凉”的格局,所谓“处”也是“休止”的意思!在农村,处暑有“三候”,一曰:鹰祭鸟;二曰:天始肃;三曰:禾乃登。意思是或,随着气候的变迁,农业即将进入丰收的时节! 处暑节气后,接下来还会热吗 在农村,处暑节气到来,虽然已经“初伏”,不过,俗语有“处暑正当暑,胜似秋老虎”,意思是说,处暑后,气温不会立即凉爽下来,还会比较炎热!尤其是,南方地区,受到副高的持续影响,高温、炎热的天气依然普遍,有时甚至比夏至后的三伏天还要热!当然,对于北方来说,尤其是在东北等地,气温将逐渐的凉爽起来,也将陆续的进入秋季!
心血管病 立秋过后,天气闷热,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增加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中暑 在中暑里面,有一种最严重的中暑叫做“热射病”,死亡率高达60%,是临床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很多人对这种中暑类型了解很少,一旦发生,致死事件不在少数,末伏时节,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肺炎 很多人都认为呼吸系统疾病易发在冬季,但数据显示,在闷热天气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年平均水平。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要特别小心。季节交替,高温多雨的天气使人免疫力低下,同时吹风扇、开空调,室内外温差大导致身体适应性差,是诱发呼吸道感染、导致肺炎的主要原因。 风燥感冒 秋老虎来了,嗓子、鼻子最先感到秋意,紧绷绷干巴巴的。由夏入秋,闷热潮湿的天气变得干燥,也是风燥感冒的高发期。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干”,咽喉干、嗓子紧,连咳嗽都是干咳,没有痰。 面瘫 早晚天气温差大,风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现面部神经炎,即面瘫病症。秋风又被称为“邪风”、“贼风”,末伏这一时间段如果过度吹风,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建议在“秋老虎”这段时间,一定要少吹凉风,让身体自然降温。 秋痱子 末伏前后,但不少人发现身上起了小疙瘩,额头、大腿上长了小疙瘩——这就是“秋痱子”。秋痱子比夏天的热痱子更难治。秋痱子和湿疹很像,不如夏天的热痱子容易好。俗话说“春捂秋冻”,这段时间要适当地冻一冻,才能不生“杂病”。 肠炎 末伏前后,人体消化功能变弱,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同时,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的繁殖,因而腹泻、肠炎成为“秋老虎”最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 红眼病 红眼病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秋老虎”时节最容易导致的眼部疾病。一人感染,全家遭殃。“红眼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如果家中有人感染红眼病,那么共用毛巾、手帕、脸盆、水等都会导致家人感染。甚至与红眼病人握手后再揉擦眼睛都会被传染。 溃疡 今年末伏已经入秋,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非常痛苦的问题——口腔溃疡。这是因为人体已经习惯了夏季的气候特点,突然从闷热改到凉爽,身体需要一段适应过程,这期间,体内蓄积过多的热需要向外排,不能及时排放,就会出现内热症,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反复口腔溃疡。 扁桃体炎 季节交替,人体免疫能力变差,因此“秋老虎”这段时间扁桃腺最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扁桃腺炎。扁桃腺炎常伴有高烧、头痛、咽喉痛等。还可能因疼痛而无法吞咽。
2019年末伏时间:8月11日开始8月20日结束 2019年末伏是从8月11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0日,也就是三伏天的最后一天。末伏结束意味着这三伏天的结束。 2019年末伏时间表:8月11日–8月20日 末伏第1天2019年8月11日 末伏第2天2019年8月12日 末伏第3天2019年8月13日 末伏第4天2019年8月14日 末伏第5天2019年8月15日 末伏第6天2019年8月16日 末伏第7天2019年8月17日 末伏第8天2019年8月18日 末伏第9天2019年8月19日 末伏第10天2019年8月20日
饮食润一点助养肺 出伏后虽然中午依旧热,但是早晚凉,昼夜有较大的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专家提醒,这个时候饮食上要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乘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宜的食谱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睡觉早一点防秋乏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 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通风勤一点少发霉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霉菌生活力很强,一般温度在25℃~30℃、湿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气,便会生长繁殖。 三伏天的时候空调大开,通风次数少,病菌容易聚集室内。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服装店里挂着很多衣服不发霉就是这个道理。
出伏要吃什么:多吃碱性食物 出伏容易秋乏,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有助于消除疲劳。蔬菜是碱性食物,其代谢产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 西红柿:性平,味酸微甘,富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胡萝卜素。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之功效,生熟食用均可。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含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有助消化的功能。 茄子:性味甘寒,无毒。散血止痛,有收敛、止血、利尿、解毒作用。外用可敷治肿毒,擦洗冻疮。茄子生吃能解蕈毒。茄子的营养较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P的含量很高。 马铃薯:除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果胶、维生素、纤维素及无机盐,故有“地下苹果”之美称。土豆的矿物质含量也非常丰富,钙、磷、钾含量都很高,尤其是钾,在蔬菜类里更是名列前茅。钾离子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吃后可刺激肠道蠕动,同时它富含的膳食纤维能够吸收和保留水分,使粪便变得柔软,因此食用土豆可以起到缓解便秘的功效。若能搭配其他蔬菜一起食用,效果会更好。 多食用酸味食物 出伏过了就真正进入秋季了,中医认为秋季针对的是肺,肺气在8月份正盛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控制不太让肺气太盛又要把肝气增强,所以中医用少辛增酸来指导秋季养生。这样能解决秋燥带来的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皮肤干燥、口舌生疮等症状。多食用酸味食物,不但能够补益肝气收敛肺气,而且多半还能起到生津止渴、健脾消食、增进食欲等作用! 平时除了可以多喝一些酸奶和酸梅汤外,我们在此还特意推荐一些酸味食物,以供自由选择。 葡萄:酸甜可口,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的功效。鲜葡萄又可制成葡萄汁、葡萄干和葡萄酒。 猕猴桃:肉肥多汁,清香鲜美,酸甜宜人。能够生津润燥,解热除烦。对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都有良好的作用。 山楂:味道酸涩,具有健脾胃、帮助消化、消脂肪、延缓衰老的作用。 柚子:清香酸甜,有的略带苦味,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针对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症。不过太苦的柚子不宜食用。 石榴:酸中带甜,有收敛、止痢的功能。特别适宜口干舌燥者、腹泻者。西红柿酸中带甜,可以生食,也可熟食。可用于口渴和食欲不振。 柠檬:味道酸甜,具有化痰止咳,生津,健脾之效,可解口干烦躁、消化不良。相关食品有柠檬茶和柠檬果汁等。 多摄入滋阴润燥食物 秋季燥字当先,所以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养阴防燥。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 蜂蜜:秋天最大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而蜂蜜能润燥,所以很适合秋天服用。秋季喝蜂蜜的时间推荐选择早上,因为早上喝蜂蜜,可以快速补充体能,让一天有充足的精神。但是脾胃虚寒的人不要一起床马上就喝,而应该先吃一点东西再喝,比如可以在早餐里喝蜂蜜水,或者是把蜂蜜抹在馒头或面包上吃,切忌空腹喝蜂蜜,会造成拉肚子。 银耳:是一种有滋阴补益作用的名贵食品,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益气、健脑等功效。银耳被誉为“长生不老药”、“延年益寿品”、“菌中之王”,具有滋润而不腻滞的特点,对体虚、久病初愈,不宜用其它补药的病人及阴虚内热,内热而有出血倾向者更为适用。 菊花:菊花茶可以起到清肺去火的效果。秋天是菊花收成的季节,在秋季不仅能喝上新鲜美味的菊花茶,菊花茶还可以滋补肝肾之阴,清肝明目,治疗头痛眼痛眼花等症状。菊花适量,滚水冲泡饮用。菊花富含维生素A,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也是中医治疗多种眼疾的良药。常常感觉眼睛干涩的人,特别是常使用电脑的人,可以多喝些菊花茶。 燕窝:属珍贵的滋阴补品,其蛋白质含量特别高,养阴润燥、益气补中,有延年益寿之功,适用于肺阴虚所致的潮热、盗汗、干咳少痰、咳血等,对胃阴虚所致的噎隔反胃、气虚自汗也有较好疗效。燕窝的营养较高,含50%蛋白质,30%糖类和一些矿物质。燕窝有补虚、强身润燥、滋阴的功效。 鸭肉:性凉,有滋阴养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其蛋白质含量也比猪肉、牛羊肉高20%左右,经常食用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而且,鸭肉脂肪含量较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易被人体消化,可以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脏。山药味甘性平,不燥不腻,与鸭肉同吃,还可降低胆固醇,是秋季进补的上佳组合。 出伏吃什么粥好 出伏后就是处暑,早餐若能吃些温热粥或药膳粥,可说是养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中医提醒,老年人、体质较虚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会明显感觉不舒服的人,应该从处暑就开始调理保养身体,多喝水、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山药百合大枣粥 原料: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将以上原料洗净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红枣莲子粥 原料:红枣、莲子、粳米。 做法:红枣洗净去核,莲子、粳米洗净;将红枣、莲子、粳米、姜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滚,后改用文火熬至成粥,再用少许盐调味即可。 功效:红枣食性平和,具有良好的补益作用,与莲子、粳米同煮,具有补脾养胃、涩肠固精、养心安神等功效。秋日食用,极为适宜。 山楂酥梨冰粥 主料:大米、糯米、酥梨1个、山楂罐头、冰糖。 做法:先将大米和糯米混合,在清水中浸泡一会。酥梨洗净后连核一起切块。在小锅中放入清水和酥梨块,煮成梨水。将泡米的水倒掉,倒入煮梨的水,连同梨块一起倒入,冰糖也在这时放入。将米粥煮熟,然后晾凉,粥晾凉后,倒入山楂及山楂汤水,搅匀,摆入梨片及山楂装点一下,然后就可以放入冰箱了。 功效:中医主张秋季少辛多酸,酸可以收敛肺气,防止肺气的耗散,这时候可以保护肺,而梨和山楂是偏酸味的。 出伏喝什么汤好 出伏后,气候逐渐干燥,身体“肺经当值”,按照中医的说法是:“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这时节,煲一锅汤来喝最滋润。 木瓜花生排骨汤 原料:鲜熟木瓜一个(约500克),干鲜花生仁100克,鲜猪排骨250克,味料适量。 做法:将鲜木瓜洗净去皮除核,切成粗块。干鲜花生仁用清水洗净杂质,鲜猪排骨用清水洗净血污,砍成粗件,并加用精食盐稍拌匀。然后把这些煲汤的材料一起放进汤煲内,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煲煮。煮至花生仁熟透变软即可。 功效:能清暑解热,滋润皮肤,润肠通便。 鲜莲子鸡肉汤 原料:鲜莲子200克、草菇100克、丝瓜80克、鸡肉200克、生姜3片。 做法:莲子去硬壳、沸水滚片刻、去莲芯;丝瓜洗净去皮剩青肉部分再切为粒状、草菇洗净切成粒状,一起用沸水滚片刻捞起;鸡肉洗净,切成粒状,加入马蹄粉和水拌匀,赤沸水稍滚捞起,于镬中起油镬下姜爆香,加入清水约6碗,武火滚后,下全部材料,滚至熟,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盛上时可加入少许胡椒粉。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中医认为莲子有益心、补肾、健脾、止泻、固精和安神之效。以新鲜的莲子入汤或肴则有清热作用,能辅助治疗心悸、失眠和烦躁不安。以新鲜莲子配鲜鸡肉为汤正是时下之靓汤也。 白茅根雪梨猪肺汤 原料:鲜白茅根200克,雪梨2个,猪肺1副,陈皮5克。 做法:猪肺洗净切块,放入开水中煮5分钟,捞起冲洗干净;雪梨切块,去心和核;白茅根切短。陈皮用水浸软,与猪肺、雪梨、白茅根一齐煲,用文火煲2小时即可。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凉血、助消化。用于秋季身体燥热、流鼻血、咳嗽,或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痰稠黄浓、喉痛、声音嘶哑、唇舌干燥、便秘。又适宜肝炎、肝硬化、气管炎及肺炎患者饮用。 出伏养生的饮食原则以平润食物为主 例如梨(生吃或蒸熟再吃均可)、百合、玉竹、沙参、石斛、荸荠、枸杞等,可以润心肺、养胃阴。而带有胶质或是质地黏稠的食物也有“润”的效用,例如银耳、海带、山药、莲藕、秋葵、菇类、海参、海蜇皮等。 中国吃网温馨提示吃猪脚养生,就是因为猪皮富含胶质可润燥,但若是平常较少运动的人,怕吃猪脚太油,可以改摄取植物胶质。另外,含有油脂的坚果类,例如芝麻、杏仁、煮熟的花生等,也可以达到滋润、润肠消便秘的功效。至于炸烤、辛辣等燥热的食物则应尽量避免,以免耗伤津液、加重秋燥症状。 多喝点水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中国吃网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肠子开始蠕动,就会想上厕所,当然也就不会便秘了;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多喝水很重要,喝水的方法也要注意。喝水时最好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少量多次,不要一次灌太大口,否则身体无法有效吸收、分布。喝太大口的水,就像忽然间下起大雨一样,尤其是循环差、经络容易阻滞的人,身体局部会闹水灾,也就是水肿。 多喝蜂蜜水 另外,中医还有一个补水小秘方,那就是喝蜂蜜水。蜂蜜可以润燥、清热,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滋润肌肤的功效,与水调和喝下,既可补充水分,又可以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许多甘燥症状,还能抗衰老,是秋季养生的简单良方。不过,由于蜂蜜内可能含有某些厌氧菌,婴幼儿、肠胃道过于敏感,或是吃甜食容易泛胃酸的人应避免食用。 喜欢喝茶的人,秋天可以用杭白菊泡茶,半发酵的乌龙茶也是不错的选择,适度饮用有助于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 兼具补充水分与润燥两大好处的粥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温热粥或药膳粥,可说是养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 中医提醒,老年人、体质较虚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会明显感觉不舒服的人,应该从秋天就开始调理保养身体,多喝水、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出伏滋补的饮食误区 健康饮食,不但能够提供人体必备的营养物质,还会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然而很多人不小心就会走入健康饮食的误区中,不但无法为身体提供必备能力和营养,还可能导致肥胖、消化不良等副作用出现,因而要警惕这些营养误区。 喝汤代替吃肉 提醒:肉中的蛋白质不会跑到汤里 有些人不爱吃肉,就把肉熬成汤,认为肉的精华都在汤里,喝汤可以代替吃肉。其实肉汤的鲜味,只是肉类中的一些含氮浸出物溶于汤中,但大部分蛋白质仍留在肉里。 吃得越多越营养 提醒:加餐也要适时适量 很多人认为吃得越多,越容易满足各种营养素的需要,殊不知肥胖、脂肪肝等问题已日益年轻化。零食是影响孩子健康的双刃剑,适当、适时、适量的零食可以补充正餐的摄入不足。首先,选择粗麦饼干、水果、奶等健康食品,避免高脂肪高能量食品;其次,在两次正餐中间补充,避免于正餐前1小时内及睡前进食;再次,加餐以不影响正餐摄入为前提。 “牛奶+鸡蛋”是最佳早餐 提醒:缺少谷物能力不足 一份理想的早餐谷类食物是必不可少的。谷类食物在人体内能很快转化为葡萄糖,因此早餐必须含有包子、花卷、面条、麦片等主食,才能保证上午学习时大脑活动所需的能量。搭配牛奶或豆浆、鸡蛋或瘦肉等含丰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可以使食物在胃里停留较久,使上午精力充沛。 劳累费脑时要多吃肉进补 提醒: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大于蛋白质 现在孩子学习压力重,家长每天大鱼大肉伺候。上班族劳累了一周,也喜欢大开荤戒犒劳自己。其实肉类的营养价值主要在于提供优质蛋白质,是每天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但是需要量远不及碳水化合物多。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足够的能量才能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相反,若蛋白质代谢不完全,会使血液内积聚更多的有毒废物,使人感觉恶心、疲劳,反而不利于学习工作。
助养肺,饮食润一点 出伏过后虽然中午依旧热,但是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这个时候饮食上要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候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 这时候可以吃的润燥食物包括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宜的膳食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防“秋乏”,睡觉早一点 出伏以后人容易感到疲乏,就是大家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一直到处暑节气,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此时人们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健康专家说,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左右。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少发霉,通风勤一点 出伏以后,温度会逐渐降下来,虽然不明显,但是却给了霉菌的适宜繁殖温度,而且出伏以后的雨水会逐渐增多,只要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 霉菌的活力很强,一般温度在25—30摄氏度、湿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气时,它们便会生长繁殖。专家支招,人们在出伏以后要注意通风勤一点,准备换秋装的朋友,应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出伏后还能热多长时间: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 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所以,出伏后好还会热多久时间是不一定的,要根据秋老虎的表现。大多在8月底或九月初的时候,就会开始慢慢降温了。 出伏后气温怎么样 出伏后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通常低于30度。 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南方地区,秋天总是让人感到姗姗来迟,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
随着立秋的来临,天气会不会凉爽下来呢? 因为农村老人说,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秋老虎的意思是说立秋过后还会继续炎热一段时间,温度高达35度以上,由于全国各地地域不同,秋老虎体现也会不一样的,持续时间也不同,最长能持续二个月。比如,在我们广东这里,入秋失败出现秋老虎是常有的事,今年情况如何,接下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那么是怎么判断立秋过后还会不会出现秋老虎的呢?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所以看今年的立秋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大概能判断立秋过后还有没有秋老虎出现。2019年立秋时间是阳历8月8日,农历七月初八,具体时间凌晨3:12:57,在我们这里说法是早立秋,所以今年立秋过后可能没有那么热,天气还是比较凉爽的。不过白天还是炎热的,只是早晚比较凉爽,在外工作的朋友也要注意防暑,而且立秋过后注意饮食、尽量少点吃冰冻食物,小心着凉。 在农村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就是看立秋那天天气情况来判断,如果立秋那天下雨,就是顺秋,顺利入秋的意思,民间传言说顺秋则天气会越来越凉爽,出现秋老虎几率比较小。如果立秋那天没有下雨,而且非常炎热的话,那么立秋过后的二十四天还是非常炎热的,民间也叫这为二十四个秋老虎。 不过我觉得按照早立秋晚立秋来判断也是不准确的,因为出现秋老虎的原因是因为受西太平洋热带气压影响的
2019年三伏天最后一天是哪一天:8月20日 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 2019年头伏:7月12日-7月21日 2019年中伏:7月22日-8月10日 2019年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三伏天过后还热吗 其实还是会热,但只是一段时间的。之后温度就开始彻底变凉。 1、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因此,“三伏天”的气候特点表现为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此时人体的感受自然是闷热难耐。 2、“热在三伏”,尤其在城市中,仿佛置身巨大的蒸笼。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3、出伏就代表着出了伏天,炎热渐消;而处暑节气更代表着暑气告一段落,天气应会越来越凉爽。不过在南方一些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也就是传说中的秋老虎。 出伏过后是什么节气:白露 1、三伏天过后是处暑,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当然也会有例外,但那毕竟是少数年份遇到的反常现象。 2、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3、天气会逐渐的转凉,尤其是今年出伏后,已经是立秋的半个月了,所以今年三伏天过后温度肯定会有所下降,天气逐渐的转凉。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达热的顶峰,之后就处于气温的下降趋势了,但是也不是说一下子温度就降下来了,只是相比三伏天的高温天气,温度有所降低,早晚温差会加大。 出伏吃什么 1.红枣 秋食红枣,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如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2.苦瓜 苦瓜有清热祛心火,解毒,明目,补气益精的作用。 3.山药 山药其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 4.马铃薯 马铃薯:除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果胶、维生素、纤维素及无机盐,故有“地下苹果”之美称。 土豆的矿物质含量也非常丰富,钙、磷、钾含量都很高,尤其是钾,在蔬菜类里更是名列前茅。钾离子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吃后可刺激肠道蠕动,同时它富含的膳食纤维能够吸收和保留水分,使粪便变得柔软,因此食用土豆可以起到缓解便秘的功效。若能搭配其他蔬菜一起食用,效果会更好。 出伏养生注意事项 平润的食物最好 例如梨(生吃或蒸熟再吃均可)、百合、玉竹、沙参、石斛、荸荠、枸杞等,可以润心肺、养胃阴。而带有胶质或是质地黏稠的食物也有“润”的效用,例如银耳、海带、山药、莲藕、秋葵、菇类、海参、海蜇皮等。 老中医说吃猪脚养生,就是因为猪皮富含胶质可润燥,但若是平常较少运动的人,怕吃猪脚太油,可以改摄取植物胶质。 另外,含有油脂的坚果类,例如芝麻、杏仁、煮熟的花生等,也可以达到滋润、润肠消便秘的功效。至于炸烤、辛辣等燥热的食物则应尽量避免,以免耗伤津液、加重秋燥症状。 多喝蜂蜜水 另外,中医还有一个补水小秘方,那就是喝蜂蜜水。蜂蜜可以润燥、清热,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滋润肌肤的功效,与水调和喝下,既可补充水分,又可以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许多甘燥症状,还能抗衰老,是秋季养生的简单良方。 不过,由于蜂蜜内可能含有某些厌氧菌,婴幼儿、肠胃道过于敏感,或是吃甜食容易泛胃酸的人应避免食用。 喜欢喝茶的人,秋天可以用杭白菊泡茶,半发酵的乌龙茶也是不错的选择,适度饮用有助于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