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代表什么意思:立秋以后仍然十分炎热的天气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气象学上指处暑节气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 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其为“秋老虎”。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秋老虎为什么叫秋老虎 在民间,人们将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称之为“秋老虎”,意思是说立秋后,虽然天气变凉,但还会出现短期的炎热天气,最高气温仍可达33″C以上。 一般来说,“秋老虎”发生在8月、9月之交以后,持续时间约为一周至半月,甚至更长时间。 立秋后就是秋老虎了吗:不一定 我国的国境辽阔,最南端在三沙,最北端在漠河、最东端在抚远、最西段在新疆的喀什,跨度极大,因此是不可能同时进入秋天的,立秋之后,有些地区秋季天气明显,有些地区还是属于酷热难耐,而秋老虎的表现是立秋后冷了一阵子后,突然变热,所以,不一定是立秋后就是秋老虎,有些地区根本没有这个气候表现,会直接进冬。 秋老虎很晒吗 秋老虎很晒,平均温度在35°以上。 立秋之后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逐渐向南移动,但同时向北抬头,高压控制下天空常常出现晴空万里、蓝天少云的现象,此时日照强烈,气温上升,这种气候情况国外也有,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北美称之为“印第安夏”都是闻之心碎的回惹天气。 秋老虎吃什么好 百合绿豆粥 材料:百合10克,绿豆15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绿豆分别洗净,共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至绿豆酥烂,加冰糖调味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1,绿豆能清热解毒、利尿下气,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两者合用,可加强清肺、滋阴、解毒之效,非常适合肺热咽痛者食用。 2,百合自古就是补阴的佳品,具有清心安神、润肺止咳、清热滋阴等功效。 糙米南瓜粥 材料:黄豆30克,糙米100克,南瓜1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黄豆洗净,加水浸泡2~3小时; 2,糙米洗净;南瓜洗净,去皮,切成小块; 3,黄豆先下锅,煮至略软,加入糙米和南瓜块,常法煮粥,粥熟时调入白糖即成。 功效:南瓜和糙米都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加速体内毒素排出,有利于维护肠道健康。 百合粥 材料:粳米80克,鲜百合40克,枸杞子4克。 做法: 1,鲜百合剥开,清洗干净(如用干百合,需提前浸泡)。 2,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粳米下进去,大火烧开,加入百合。 3,转小火熬煮至粥软烂,加入枸杞子略煮即成。 功效:百合具有安神养心、止咳润肺的功效,对于神经衰弱、女性更年期睡眠不佳有一定的改善用。 玉米紫薯粥 材料:新鲜玉米40克,中等大小紫薯1个。 做法: 1,玉米淘洗干净;紫薯削皮洗净,切成薄片。 2,锅内加水800毫升,烧开后,加入玉米先熬粥。 3,快熟的时候,加入紫薯片,再煮10分钟即可。 功效:紫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其本身不能被吸收,但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肠胃蠕动,从而起到宽肠通便的作用。
日期 : 2021 › 1277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防暑降温要继续 入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有时暑气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 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二是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 三是饮食营养要加强。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 不要急着贴秋膘 说到立秋的风俗,不得不提“贴秋膘”。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不过立秋前后的气温仍然较高,这时吃狗肉等热性食物来“贴秋膘”很容易上火,还是适合吃鸭肉、鱼肉、山药、百合等偏凉的食物来润燥。 润燥之余,还应注意清暑祛湿。这是因为立秋处于夏秋两季交替的过渡时期,一方面秋燥当前,另一方身体内还可能积聚有夏季的暑湿。因此,辛辣生冷的食物和油腻、燥热的食物都要少吃。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夏天晚上睡觉最好不要超过23时,入秋后最好不要超过22时30分。因为,人们体内的阴阳本来是很平衡的,白天劳累对身体的损伤都需要在晚上的睡眠中进行自我修复,比如一些小毛病就自我恢复了。如果晚上睡眠没有保证,导致人体的免疫机制被打乱,小病得不到修复,就会变成大病。因此,年轻人每天晚上至少要保证7小时的睡眠,老年人最少要6小时。
秋老虎是怎么回事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 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 “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秋老虎形成原因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刚刚立秋。“秋”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降至低于人们生活所需限度(相对湿度70%)以下,因而天气干燥,草木渐枯,人自感燥。因燥伤津,伤津而见燥症。燥是秋的主气,属阳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秋老虎(深秋)。 应对秋老虎的措施 初秋仍有夏的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症状是皮肤干燥、眼干裂、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甚至发中至高热。 由于空气中水分减少,很多与干燥有关的疾病会高发,从中医角度来讲就是“秋燥”,所以不论是健康人还是有慢性疾病的人,在这个时节要多补充水分,多吃“凉”的食物。
感冒 秋季气候忽凉忽热,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因感冒发烧来医院挂盐水的人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以老年人和儿童为多。 因此,大家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耐寒锻炼也要从初秋开始。 肺炎、气管炎 秋天湿度降低,人很容易出现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积极锻炼,增强肺功能,平时应该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以增强肺部的水分。 秋季还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特别是老年人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 平时要注意空气流通,要多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并保持良好的情绪,还要避免与过敏源接触。 胃病复发 过了一个闷热的夏天,秋天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而且民间也有“贴秋膘”的说法,但过多地进食可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容易导致胃病的复发。 秋天,胃病患者除了注意保暖之外,还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并注意膳食合理,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戒烟戒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能力。 此外,秋季下雨,气压低、湿度大,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并容易发生关节炎、皮肤病等病症。因此,平时要加强锻炼以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要根据天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注意防寒保暖。 秋老虎期间饮食注意事项 立秋后“秋老虎”肆虐,此时既要祛暑清热,又要滋阴润燥。 一方面,立秋后暑热未消,过多温热补养的东西还吃不下去。 另一方面,如果还像夏季一样多吃瓜果等寒凉饮食,又容易拉肚子伤身。因此,初秋的饮食很有讲究。
一要当心“外火” 相关研究发现,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与天气的关系很大。当气温达到30℃—34℃时,胃酸分泌会减少,胃肠蠕动减慢,食欲减退; 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个小时,湿度高于80%时,身体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急剧上升。 此时,应该避免长时间日晒。外出时,要戴好遮阳帽,涂抹防晒霜。同时,保持室内安静、卫生,注意通风降温。 二要当心“内火” 即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的内热症。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心悸、烦躁、失眠、反复口腔溃疡、口干等。 可分别根据情况服用中成药治疗,多吃蔬菜水果,以泻热降火。 三要当心“缺水” 生理学研究表明,中老年人最容易发生体内慢性缺水。 高温天气湿度大,出汗多,更易缺水,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 为保证血液的稀释并有充足的血容量,水的摄入既要适量,还要适时。 饮水量以每天尿量不少于1000毫升为宜,可少量多次饮水。 四要当心“热伤风” 临床实践表明,热天患伤风感冒者并非少数。高温天气,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较大,加之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 如果过于贪凉,细菌、病毒便可乘虚而入,导致感冒。 预防热伤风关键是避免受凉,大汗淋漓时,不要立即对着空调吹。要注意劳逸结合,一旦患了热伤风,应当及时就诊。
2019年中伏是什么时候开始:7月22日 2019年中伏开始时间7月22日,结束时间是8月10日,共20天。 中伏是夏天的第二个伏天,到了中伏就代表着气温到达了一个顶峰。 夏天一共有三个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这三个伏天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三伏天,中伏就是中间的那个伏天,是三伏天中时间跨度最大、气温最高、暑气最重。 为什么今年中伏有20天 这要看三伏的计算方法。“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初伏,为十日,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是真正伏天的开始。 中伏,一般为十日到二十日,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结束。 末伏,为十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而今年夏至到立秋之间恰好又有5个庚日,分别是:6月27日庚寅日、7月7日庚子日、7月17日的庚戌日、7月27日的庚申日、8月6日庚午日,然后8月7日立秋。所以,同去年一样,今年中伏又是20天。
秋老虎气候特点:空气干燥、阳光充足、中午炎热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刚刚立秋。“秋”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降至低于人们生活所需限度(相对湿度70%)以下,因而天气干燥,草木渐枯,人自感燥。因燥伤津,伤津而见燥症。燥是秋的主气,属阳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秋老虎(深秋)。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秋老虎过后还热吗 秋老虎后天气逐渐变凉,不会有持续性的高温天气。到了处暑节气,炎热的天气就和我们告一段落了,开始正式进入深秋,再往后就要由凉转寒了。 秋老虎持续约7-15天。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有句老话说的好,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说的就是立秋之后更热的情况,对于今年有些地区暑天不太热的情况,秋后就要算账了,秋老虎要来了。 应对秋老虎的措施 初秋仍有夏的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症状是皮肤干燥、眼干裂、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甚至发中至高热。 由于空气中水分减少,很多与干燥有关的疾病会高发,从中医角度来讲就是“秋燥”,所以不论是健康人还是有慢性疾病的人,在这个时节要多补充水分,多吃“凉”的食物。
秋老虎在末伏之后才开始吗:不是 秋老虎没有固定的时间,2019年立秋节气是在8月8日,处暑节气是8月23日,那么就是在8月8日到8月23的这段内时间出现的高温。但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由于空气中水分减少,很多与干燥有关的疾病会高发,这就是秋燥,所以这个时节要多补充水分,秋老虎一过,真正的秋季就要来了。 2019年秋老虎什么时候开始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 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 “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2019年秋老虎什么时候结束 “秋老虎”是对立秋或处暑节气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结束。 “秋老虎”是一种民间说法,气象上无明确定义。其实对于南方来说,即便处暑以后,还是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多在国庆节前后入秋,因此“秋老虎”严格来说,应该还是“夏老虎”。
2019年秋老虎在立秋后还是立秋前:立秋后 秋老虎立秋后出现,2019年立秋是在8月8号,所以秋老虎出现在8月8号之后,大概持续7-15天。大概在8月14-22日时期结束。 民间根据历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广为流传,这意思是说,每年的立秋当天如果没有下雨,那么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就把这二十四天叫做二十四个秋老虎;如果立秋当天下雨了,哪怕是小雨,则称为“顺秋”,民间有俗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寒,意思就是说顺秋以后天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凉爽宜人。 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秋老虎是指立秋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这种天气因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 秋老虎发生在24节气当中的立秋之后,短期回热天气,就像一只老虎一样蛮横霸道,所以民间称这段时间为“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气温虽高,但是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气温不会太高。 2019年秋老虎什么时候开始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2019年秋老虎什么时候结束 “秋老虎”是对立秋或处暑节气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结束。“秋老虎”是一种民间说法,气象上无明确定义。其实对于南方来说,即便处暑以后,还是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多在国庆节前后入秋,因此“秋老虎”严格来说,应该还是“夏老虎”。
三伏天最热是哪个伏天:中伏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既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