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陈会君、通讯员谭兵)昨从省民宗委获悉,我省第一届少数民族文化政府奖揭晓,全省26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受到表彰。省政府决定授予王平等10名同志为“湖北省杰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荣誉称号、王松等10名同志为“湖北省优秀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创作者”荣誉称号、王丹萍等6名同志为“湖北省优秀少数民族文艺作品表演者”荣誉称号。
日期 : 2020 › 11 › 12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天极网2015年度大型校园活动《鲜生驾到》之校园摄影大赛联合了四所高校举办比赛,12月12日我们来到了中央民族大学举办了“民族街拍”主题决赛,展现了中央民族大学浓烈的民族特色,下面小编带你回顾一下决赛现场的氛围~
启动仪式活动现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讯(记者:许顺喜)2015年11月28日,由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杂志社和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走进中华56个民族风采——大型文化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来自中直机关,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代表、书画家代表、知名专家学者、主流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500余人出席了此次活动。 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总编辑万仕同致欢迎词 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总编辑万仕同在启动仪式上介绍说,“走进中华56个民族风采——大型文化系列采访报道活动”正式启动后,《新闻战线》将秉承“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宗旨,组织精良的采编队伍,走进中华56个民族,从民族文化、村寨风采、特色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企业、地方政府形象等全方位多角度进行专题报道。人民日报《新闻战线》将积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中央媒体优势,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工作,向世界分享和传播璀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会长杨华山发表讲话 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杨华山会长在致欢迎辞时强调,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此次与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杂志社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单位,旨在通过“走进中华56个民族风采”——大型文化系列采访报道活动藉以提高全民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弘扬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联络热心中国民族文物保护事业和民族文化活动的中外各界人士和团体,集中智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促进中国民族文物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中纪委原副部级巡视专员戴俭明发表讲话 中纪委原副部级巡视专员戴俭明致贺辞时说,如此高规格、高标准的文化工程,在新闻界乃至文化界也是少有的。“走进中华56个民族风采”活动的开展必将积极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民日报《新闻战线》专题部主任何鹰致答谢词 人民日报《新闻战线》专题部主任兼本次活动组委会主任何鹰致答谢词时表示,首先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诚邀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书画名家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共襄盛举。 国家人事部办公厅原副主任齐国章发表讲话 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战略合作伙伴单位北京文曲翰林阁书画院院长、国家人事部办公厅原副主任齐国章致贺辞时表示,北京文曲翰林阁书画院将大力支持“走进中华56个民族风采——大型文化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并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更加全面地展现中华56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介绍中国西部的地域、人文环境,反映各民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表现各民族同胞的精神面貌,促进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和交流。” 少数民族代表高娃发表讲话 中国民族画院院长周智慧表示,愿以永不自满的精神共勉,与时俱进,扎根生活,服务人民,始终将人民需求作为创作的源泉,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弘扬和传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福建天晟集团董事长彭泉兴代表企业家发表讲话 福建天晟集团董事长彭泉兴、康铂瑞水业集团总裁徐玮、大连环嘉集团董事局主席王金平等企业家分别讲话致贺辞,并表示要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各民族优秀企业竭诚合作,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应有作用。 “走进中华56个风采”——大型文化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启动仪式揭牌 活动现场,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总编辑万仕同、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会长杨华山、人民日报《新闻战线》专题部主任兼本次活动组委会主任何鹰、中纪委原副部级巡视专员戴俭明、中国女企协副会长黄文林、福建天晟集团董事长彭泉兴、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原局长姚良、中国民族画院院长周智慧等领导代表为“走进中华56个风采”——大型文化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启动仪式揭牌。 人民日报《新闻战线》专题部副主任孙文圣做总结发言 人民日报《新闻战线》专题部副主任、本次活动组委会秘书长孙文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走进中华56个民族风采——大型文化系列采访报道活动”正式揭牌启动后,我们将成立采访报道组委会,深入各民族地区,展开系列专题报道。其主要内容为:56个民族风采专题报道;56个民族特色旅游景区专题报道;5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报道;56个爱心奉献专题报道;56个企事业单位专题报道 ;56个地方政府形象专题报道;56个著名书法家专访; 56个著名画家专访。采编工作结束后,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大8开全彩色共560页的《走进中华56个民族风采》精装版书籍,并在全国各省、市、县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大邮局及新华书店等公开宣传和发行,拟定印数10万册以上。同时,还将制作高清《走进中华56个民族风采系列采访报道专辑》,国内外发行。” 此次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的成功举办,为全面深入中华56个民族地区采访报道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凝聚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将党中央国务院“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结合民族特色,描绘出一幅民族和谐、昌盛、富强的宏伟蓝图。(记者:许顺喜)责编:单玉志
中华民族文化网(阳化杰报道)12月22日,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主办,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市场战略工作委员会,北京大学文化战略研究所,中华民族文化网共同支持,北京欧亚世纪展览展示中心承办的“中华民族风情展览会” 于12月22日到2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成功举办。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互联网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互联网+文化+民族,为民族注入凝聚力、向心力和内生力;文化+社会,使人类社会智慧能动、有机有序、不断进步;文化+中国,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全面加强文化建设,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文化力量。中国民族文化、民族工艺美术品既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符号之一,同时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族文化、民族工艺由此走到了中国舞台的中央。在这大背景之下“中华民族风情展览会””正是应运而生。 中华民族风情展览会将展出民族特色工艺品、文化产品、特色产品、医药产品、酒业产品、食品、服饰产品、地方旅游资源等。将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56个民族特色的数千家厂商参展。 来至贵州黔南州三都县水族的蚩曲文化品牌设计师杨申宇用马尾绣进行文化创新的包类产品 参展蚩曲文化品牌商瑶族杨霞同设计师杨申宇介绍水族非遗马尾绣文创包包,通过文创让马尾绣成为时尚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教授王云(主唱中华水乡)同蚩曲文化品牌设计师杨申宇合影 贵州来的90后苗族姑娘,凯里形象大使马艳琳向电视台介绍自已的苗绣文创饰品 据北京欧亚世纪展览展示中心翟嫚董事长介绍,举办此展会意为向全国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品及民族文化风情,展现各民族浓浓的生活气息的民族文化,表达中华民族文化工艺美术的独特艺术魅力,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传承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风情;释放民族文化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为广大业界精英、各界及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交流、服务、融合、发展的平台。力争把首届“中华民族风情展览会”办成一次促进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交流合作,加快中国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化产品产业发展的盛会。 蜡染传承人青林海向记者介绍蜡染文化 据了解,此次展览展出面积共6000多平方米,将展出民族特色工艺品、文化产品、特色产品、医药产品、茶叶产品、酒业产品、食品、服饰产品、地方旅游资源等。荟萃了全国各民间民族文化及民族厂商精品,将让大家一饱眼福。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展会期间,还将举办民族文化表演活动,丰富多彩,在展会现场将有大师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技艺交流活动,进行现场创作演示。中华民族风情展览会紧紧围绕中华民族文化民间工艺品发展的主题,秉承尊重文化差异、包容多样、促进发展的理念,通过思想和文化的碰撞,使多个民族、多元文化相互影响、交相辉映、共同繁荣发展。 分享更多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知识 中华民族文化网 http://www.56china.com 民族元素网上商城http://www.sinofolk.com (欢迎关注民族文化网 希望有更多热爱民族文化共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传播媒体平台,面向全国有奖征集优秀稿件,联系电话或微信交流 18001299866) 请长按加关注 关注民族文化服务号公众微信号:cn_56china 请长按加关注 关注民族文化订阅号公众微信:china_56china
本报南宁讯 (记者/苏超光)12月19日,首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预备会在南宁举行,并宣布明年起每年举办一届论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从此又添新内容。 由于地理相邻、习俗相通、语言相近,广西与周边东盟国家的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无论是民族、文字还是艺术、宗教,都存在区域性的高度相似,互相交叉重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必将能更好地促进民心相通,充分诠释我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而文化更深层次的交流,又将助推政治、经贸等各领域的合作升级,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形成更强的合力。 论坛由广西社科联、广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广西民族大学三方发起并主办,首届论坛定于明年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举行,主题初拟为“壮泰族群与‘一带一路’建设”。 论坛预备会上,来自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澳大利亚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专家学者,与论坛主办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打造中国-东盟这一新的文化交流合作新平台恰逢其时。
30集大型连续剧《穿旗袍的女人》通过讲述穿旗袍的女人们爱恨情仇、喜怒哀乐、奋斗励志的故事,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展示中华旗袍文化的迷人风采和神韵,弘扬中华文化。 12月20日由中华旗袍会山东分会主办的启润影视三十集电视剧《穿旗袍的女人》海选初赛在鼎鼎香隆重开幕。 旗袍会会刊《旗袍·旗袍》杂志即将面世 活动现场近50位来自山东各地的选手,无论是风华正茂的年轻选手还是风情万种的大龄选手,着旗袍亮相T台,演绎精彩。 中华旗袍会山东分会给大家一个成就梦想,创造非凡的舞台,尽情演绎自己的旗袍人生。 活动现场贺华诗歌朗诵经典京剧《梨花颂》,以李莹为代表的旗袍会艺术团旗袍爵士舞表演让人耳目一新。选手走秀,瑜伽、钢琴,更有来自印尼的选手亲情演绎印尼舞蹈,选手们的精彩表演,博得满堂喝彩,掌声更是经久不衰。 本次活动更有重量级评委:中华旗袍会副会长、山东分会会长、吴晶时装总经理吴晶女士,国家一级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珀女士,亚洲时尚联合会理事、慧可大道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金向东先生,《伯牙》演艺厅总经理、世界超模大赛主办王朝先生,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山东旅游摄影协会理事张红霞女士等现场打分,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 本次比赛决出10名旗袍形象大使、10名旗袍达人、10名鼓励奖,及重在参与奖,奖品由爱容整形美容、巴厘岛进口化妆品、曼尼养生会所、天鸿·万象新天高尔夫、美女部落、银狐网络等等提供。 让我们期待复赛的到来,期待更加精彩的表演。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县民宗局、县人武部、大河坝镇鹅溪村、九天温泉城等9个单位成为贵州全省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评选中,思南县民宗局局长罗凤也榜上有名…… 这是思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拿下的喜人“成绩单”。其背后,昭示的是一个山区贫困大县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在同步小康的征程上和谐起舞。 就在前不久的10月中旬,思南举办的以“赏盛世花灯、品古郡文化、展思南魅力”为主题的中央民族歌舞团“走基层·送欢乐”活动走进思南暨中国?思南第三届花灯艺术节,再次向外界唱响了民族团结和谐之歌。 这次艺术节,不仅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招牌越擦越亮,更是将经济发展的道路越铺越坚实。继去年承办第三届旅发大会一举夺得“温泉-石林国家AAAA旅游景区”、“中国楠木之乡”两块招牌后,今年再添两大闪光点:“最美中国·文化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城市”、“美丽中国·全国十佳旅游县”。 其实,而今思南不仅是文化旅游产业,其他各项事业也正谱成民族团结和谐的新乐章,在乌江岸畔的思南大地阵阵交响。 舞活经济:民族产业遍城乡 “金银花这种植物,其实很早就在一些农村开始种植。起初大家都是‘单打独斗’,没有‘抱团’发展。后来民宗部门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后,我们感到路子越来越宽了。”思南县胡家湾乡村民胡飞说。 “思南县用民族发展资金贴息,做大资金项目规模和效应的做法值得扩大推广。”2012年,全省民族地区贫困乡镇产业扶贫现场会在思南召开。期间,副省长蒙启良对会议作如此批示。 围绕壮大民族经济,近年来该县多地播种,工业、农业正花繁叶茂,硕果累累。 依托交通、资源等优势,创建工业园区。而今,思南工业园区已发展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8.1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57亿元,入园项目105个,建成投产53个。 由此,思南县工业经济实现转型提速升级,总量不断提升。“十二五”以来,该县工业经济总量年均递增38%,目前规模企业已达74家,比期初净增62家;规模工业总产值74亿元,净增62亿元;工业增加值18.7亿元,净增15.9亿元。 与此同时,该县立足山地民族地区气候特色,现已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15.5万亩,扶持和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社40家、茶叶加工厂24个,茶青市场8个,带动15.6万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民族地区崛起新兴产业,民族品牌照耀产业销路。该县茶产品多次走进茶产业博览会,产品现已远销越南、泰国、英国等国内外市场。2015年,思南荣膺全国重点产茶县。 除了工业、农业,文化旅游逐步壮大为思南民族经济的支柱。2014年,该县借承办全市第三届旅发大会之机,招商引资、整合资金20亿元打造旅游业,建成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古老山城实现“华丽转身”,“国家地质公园”、“最美中国·文化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城市”、“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等一批金字招牌让“黔中首郡”更加夺人眼目。 改善民生:民族项目进农家 “ 有了‘一事一议’支持,我们自己投工投劳,大家的事大家干,路修好了,干什么都方便了。”思南民族村寨塘头镇小溪河村数十名群众,一边忙活儿一边告诉笔者。 而今,得益于民族政策的倾斜,该县大河坝镇黑鹅溪村群众,心头更是欣喜万分。近年来,他们大力发展特色民族村寨旅游,深藏山谷的“黑鹅”正“飞”出山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往观光旅游。旅游业大发展,正惠及当地千家万户。 据了解,近年来,该县实施大项目带动和小项目普惠工程,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在加快实施的过水湾中型水库项目,总投资5.6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可灌溉耕地5万亩,解决4.3万人、3.2万头牲畜用水问题,惠及宽坪、亭子坝、胡家湾、枫芸等少数民族乡。 “一事一议”铺大道,山旮旯里通幸福。近年来,该县累计实施该项目1012个,硬化村组公路、人行步道1626千米,安装路灯3600盏,新建的蓄水池1400立方米,农村文化活动场所47个,公厕18座。其中,28个乡(镇、街道)36万少数民族人口受益。 民居“靓”起来,生活“畅”起来。仅2014-2015年,该县就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1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5万户。打造农村集中建房示范点25个,有序转移农村人口近2万人。 医疗保险已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县参合率达98.99%,参合农民住院实际补偿比达65.6%,门诊实际补偿比为74.49%。各项社会保险参保47.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初具成效。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获得命名,长坝龙门村等已入列全国民族文化创建示范村。 民生改善幸福来,美好生活摘穷帽。2014以来,该县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6.5个百分点,16个乡镇减贫摘帽通过达标验收。其中,6个民族乡减贫人口达7100人。 巩固团结:民族文化聚民心 锣鼓敲起来,舞姿跳起来。每日早晚,思南山城市民们摇扇起舞,整座山城成了花灯的世界。而在不少农村,每年新春时节,各地名族群众也都纷纷继承传统,走村串户“闹元宵”,在古老的花灯艺术中,寻找幸福生活的“新感觉”。 正是得益于群众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自觉传承和保护意识,思南花灯戏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思南也因此被国家文化部等部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为进一步丰富地域文化,巩固民族团结。近年来,该县深挖历史文化底蕴,再开时代新篇章。在今年刚刚举办的中国·思南第三届花灯艺术节中,由贵州省花灯剧团与思南县联合推出的大型花灯剧《盐道》成功演出。 为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思南文化的独特魅力,该县还与贵州省文联共同设立乌江文学奖,由此形成了“乌江作家群”。思南文学艺术创作也因此成果丰硕,公开出版了《盐号》、《脚吻》、《夜郎国都在思南》等文艺作品和学术研究著作。 思南民间土家艺人张著权纯手工刻纸艺术精美绝伦,多次在境内外展出,受到央视等高端主流媒体关注。 舞台架构渐趋完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目前,该县已成功举办三届土家花灯艺术节,三届乌江龙舟节,两届中国(思南)舞龙邀请赛。思南舞台节目逐渐跃进高端平台,其中,民间体育项目《狮子爬龙台》获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二等奖。 打造教育园区,实现教城融合发展。普及学前教育,夯实基础教育,拓展职业教育,惠及特殊教育。目前,思南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关爱,农村初中生寄宿率达70%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8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每年,一大批思南学子从山旮旯“飞”向山外的广阔大世界。 位处乌江中下游的思南,民族团结进步正成为新的浪涛,推动“黔中首郡”这首大船,载着耀眼的“乌江明珠”,驶向同步小康的彼岸。
12月25日,蒙古族及北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揭牌成立,这是自治区目前唯一一个人文社科类的协同创新中心。 该中心由内蒙古大学牵头,协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等单位组建。据了解,成立后的协同创新中心将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急需以及北疆少数民族本身的发展需求,进行蒙古文信息处理与语言工程技术、北疆少数民族文献与古文字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 成立蒙古族及北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能够把各方力量整合起来,打破校际、校院、校企等壁垒,实现强强联合,推进多主体联合攻关的协同创新研究,把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直面民族文化发展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既有助于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也有助于科研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完善。
12月27日消息(记者陈屹 周强)昨日,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正式成立。 据了解,学院的成力将致力于培养民族地区亟需的特殊人才,促进贵州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及相关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发展。贵州民族大学通过与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多年的合作,为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将依托贵州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王阳明心学的优势,设置“认知科学与技术系”、“心理学与民族教育系”和“民族语言学和民族文化学系”,开设“认知心理学”、“特殊教育”、“民族文化”、“阳明心学与认知科学”等课程,开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从田间野地,到文海书林,从厚朴古村,到市巷名吃,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默默无闻地守护着我们“河南老家”的方方面面。那些消声于车水马龙的乡情乡音,那些被都市快节奏生活取代的民俗符号,都被全省民间文艺家工作者们奉为无上瑰宝。在新任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程健君眼里,讲好河南故事,留住最美乡愁,便是他工作的最大意义。 钟情民艺有缘由 来自许昌襄阳县的程健君打小就爱听故事,在乡里乡亲的口口相传中,那些源于民间、流传千百年的民间故事,化为一颗颗种子埋藏在他的心田。后来,程健君走进大学校园,在大名鼎鼎的张振犁教授的指导下,他对民间文艺的兴趣一发不可收。 程健君回忆说,当年在张教授的指导引领下,一大群年轻人踏入了研究民间文学的广阔天地,他们成立了一个个民间文学研究小组。“77级的组长是孟宪明,我是78级的组长,河大教授高有鹏是80级的组长。”程健君说,在学校的时候他们就跑遍了全省的山山水水,进行各种田野调查,编纂出版的《河南民间故事(增订本)》还获得了第一届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大学毕业后,程健君选择留校任教,讲授民间文学课,那时的他如同一只嗷嗷待哺的羔羊,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民间文学的怀抱里汲取营养,这种想法持续到现在。程健君告诉记者,民间还有很多好东西未被发现,那些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符号应该被记录下来,为日后人们回忆留份寄托。 扎根民艺硕果丰 1989年,国家启动了编纂《中国文艺十大集成》的文化项目,河南省文联承担了其中“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编纂任务,程健君从河南大学被调到了省文联。1991年,他担任省民协副秘书长,主持省民协的日常工作,同时,还担任民间文学集成编辑部的副主任。1998年后,程健君下派挂职。2007年回到省民协后,任职秘书长的他全力配合省民协主席夏挽群开展各种工作。 程健君回忆说,从2007年开始,他配合夏挽群一起开展了“河南民俗经典”、河南“老字号”、首批古代暨近现代民居民间建筑三大专项的普查、记录、申报和评审工作,启动了“河南民间美术遗产普查”“河南古村落紧急调查”,实施“中原贡品”的普查申报和认定工作等。 经过不懈努力,河南省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打造出了一张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其中河南省的“中国民间文化之乡”多达46个,其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全国最前列。 追本溯源话民艺“以民间文学、民间技艺为代表的民间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程健君若有所思地说道,“将那些传承在人们集体记忆里的民间故事、民间技艺记录下来,让其在中华民族推进现代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然会为人类新的文明复兴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 谈及接下来的工作,程健君感到任重道远:“在新的形势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团结带领全省民间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做好对民间文艺的保护和传承,为人们留住记忆、留住乡愁、留住民族文化的根脉,对我来说仍是一份很艰巨的工作,我会努力尽到应尽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