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日下午,值此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全国上下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满怀信心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时刻,贵州省黔东南州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邀请到120多家有在黔东南投资意向的省内外优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中共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冯仕文,副州长陈应勇,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袁尚勇等州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陈应勇主持。州投资促进局、州旅发委、州工信委相关部门和相关县市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州长冯仕文致欢迎辞,州政协副主席、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袁尚勇作大健康产业项目推介,黔东南州投资促进局局长龙安跃作黔东南州产业推介,州旅发委主任范钟声先生作黔东南州旅游资源推介,北京赛伯乐投资集团智慧科技公司总经理龚树峰,贵州申黔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晔,贵州省古城文化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万军分别作大会交流发言,大会还举行了黔东南州招商项目签约仪式。 冯仕文在致辞中指出,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全党全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际,黔东南州坚持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统领,确立了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三大战略行动,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天的黔东南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拥有大美生态、大美村落、大美环境、大美旅游、大美文化、大美饮食和大美医药,处处彰显着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黔东南森林覆盖率达65%,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黔东南作为公认的民族文化宝库,享有“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为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胜地之一,被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列为世界18个原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被誉为“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 “十二五”以来,我州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坚定信心、奋力拼搏,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生和社会事业持续向好,干部精神状态持续向好,实现了历史性新跨越。特别是作为省级发展战略平台的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的设立,加快了全州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聚集,大健康产业发展势头加快提速、风生水起。初步统计,“十二五”以来,黔东南专门针对京津冀地区开展“请进来”活动283批次,接待京津冀地区企业342家,签订合同项目92个,资金211亿元。 当前,黔东南州上下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总体要求,抢抓国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贵州省实施“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和贵州省在我州设立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等重大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狠抓“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大农业”五大战略性产业,充分发挥黔东南生态优势、文化优势、旅游优势,努力打造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高地,将大数据大健康产业发展作为推动黔东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可以说,今天的黔东南,得天时、居地利,更具人和,遍地有黄金、处处是商机,人人在创业,投资正当其时。 活动期间,冯仕文州长一行还实地考察了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公司等三家公司,会见了赛伯乐绿科集团、旅游卫视、国融(深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香港闽能集团等公司董事长,深度对接洽谈“智慧黔东南”、“双创云城”、镇远古镇保护与开发、争取2016年中国旅游大会在黔东南举办的具体项目,并达成广泛共识。 据悉,本次活动邀请到15家500强企业参会,其中世界500强5家、央企3家、民企7家;活动共签约15个项目,意向投资金额60.5亿元,为黔东南大数据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本次活动推介、对接洽谈,共收到有投资意向的项目78个,主要涉及智慧旅游、绿色食品、休闲度假、养老养生、民族医药、智慧医疗等方面,为下步投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日期 : 2020 › 11 › 12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中新网贞丰3月3日电 (刘鹏 杨云 刘德茂)“贞丰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是贵州在探索旅游扶贫路上的一个全新模式。”谈及贵州省首个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贞丰县委副书记、县长郑梦英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得益于贞丰县浓郁的民族文化及丰富旅游资源。 贵州是中国脱贫任务最为艰巨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贵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断探索扶贫新模式,精准扶贫效果显著。“十二五”时期,贵州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35个贫困县、744个贫困乡镇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3%。 以旅游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旅游扶贫”是贵州长期以来的发展战略。在郑梦英看来,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是指在旅游资源丰富、尚未脱贫的地区发展旅游业带动脱贫致富的空间载体。 “贞丰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构建依托贞丰浓郁的民族文化及丰富的旅游资源。”郑梦英说,贞丰县少数民族特色突出,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该县总人口的49%,民族风情浓郁。 据介绍,2015年,贞丰县旅游产业收入高达7.68亿元,带动了3.8万人脱贫致富。 根据规划,贞丰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贞丰县8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有6个在实验区内,辖区内农村人口15万人,农村贫困人口达3.2万人。 郑梦英表示,试验区按照旅游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旅游发展的思路,创新体制机制,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以旅游产业为抓手,以脱贫攻坚为目的,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旅游文化路,脱贫开发之路。 目前,贞丰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已启动建设。贞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蒙立胜介绍,试验区将以旅游为载体,重点发展结合自然风光、山地运动、民族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集群,拓宽当地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实现周边农民稳定就业,继而带动贞丰县经济增长。(完)
2016年3月1日 贵州省凯里市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凯里市北京专题招商引资推介会”,推荐会由凯里市委副书记、凯里经济开发区工委常务副书记杨承进主持,凯里市市长罗杰致欢迎词,由凯里市副市长周哲云介绍讲解凯里市2016年招商引资项目,黔东南州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淼作了重要讲话,推荐会吸引了众多企业嘉宾到会,其中不乏500强企业、上市企业,并在会上签约项目。 凯里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苗岭山麓、清水江畔,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风貌城市”、“中国100个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国家级城市称号,并被列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凯里以其人文生态之美、扼守西南的区位交通之便、投资兴业的资源富集之利、亲商暖商的投资环境之优及跨越发展的争先进位之势,逐步成为众多商家投资兴业的首选地。 近年来,黔东南州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旅游优势、文化优势,全州文化旅游产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项目逐步显现,成为世人体悟文化、感怀人生、回归自然的旅游度假胜地、养生健身天堂和避暑休闲乐园。 此次推介会签约项目涉及文化旅游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电商合作、民族医药、生态精品农业等多方面,将给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进一步充实文化旅游商品市场,提升文化旅游发展水平,丰富文化旅游内涵,给黔东南加快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有效支持。
文网讯 “十二五”以来,砚山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设立文化产业 发展专项资金等方式,共筹集投入3亿元推进民族文化 产业体系建设 。 该县实施以民族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等为主的民族文化展示,以文化旅游园区、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等为主的民族文化体验、观光,以鲁都克天主教堂、王有德故居、阿猛会址等文物单位修缮保护的民族文化延续,以彝族弦子舞、棒棒灯、草人舞和刺绣等为主的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推进民族文化强县建设,构建民族文化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投入资金3亿元,实施民族文化中心1个、“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项目92个,建成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22个、民族文化旅游示范村3个,成功申报民族文化省、州、县级传承人共43名,确定文物保护单位10处,维摩白沙坡村、干河沙松冲村获评“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荣誉称号。
二十五国媒体代表观看黎族纺织立体展示。南海网通讯员 潘达强 摄 南海网三亚3月21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邓松 通讯员 潘达强)3月21日,由外交部组织的非洲二十国、南亚五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新闻媒体代表27人来到海南,参加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采访工作。年会召开前,外交部、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有关领导陪同二十五国新闻媒体代表,专程来到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参观考察,感受独具特色的黎苗风情。 来宾们观看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槟榔·古韵》。南海网通讯员 潘达强 摄 “波隆!(黎语槟榔,你好的意思)槟榔谷欢迎您!”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向二十五国媒体代表的到来送上最诚挚的问候。来宾们先后参观了百年文化长廊、无纺馆、麻纺馆等主题展馆,同时还走进甘什黎村,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来宾们和当地黎族演员亲切合影。南海网通讯员 潘达强 摄 绣面文身引起媒体代表的浓厚兴趣。当地黎族讲解员为媒体代表介绍了黎族文身的历史文化,同时邀请大家走进船型屋,观看绣面文身老人的生活习俗。 “原来黎族不同方言区的文身图案都不一样,而且都很有故事。”不少媒体朋友在实地接触后,以不同的形式记录采访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对古老的黎族绣面文身赞叹不已。在甘什黎村,媒体代表还和游客一起愉快互动,体验黎族原始器乐“敲叮咚”,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浓香的山栏酒弥漫在三月黎乡。来宾们表示:“喝了这杯山栏酒,就想到中国鼎鼎有名的茅台酒,味道很独特,很甜美!” 来宾们体验黎族传统器乐“敲叮咚”。南海网通讯员 潘达强 摄 在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槟榔·古韵》剧场,震撼人心的歌舞表演让媒体代表充分感受到当地民族文化的魅力,现场掌声雷鸣。演出结束后,黎族演员热情邀请媒体朋友走上舞台,手牵手跳起欢快的“打柴舞”,现场气氛友好热烈。 据了解,槟榔谷景区此次精心安排,周到细致的服务受到外交部新闻司、海南外事侨务办公室和二十五国新闻媒体代表的一致肯定。通过参观考察,对槟榔谷秉承“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海南黎苗文化”的企业使命表示赞许。二十五国媒体代表希望槟榔谷景区将民族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为中非、中亚搭建起民间文化交流的“友谊桥梁”。
仪式现场。新华网 周雪 摄 新华网贵阳3月21日电(周雪)3月20日,第九届“夜郎竹王节”在贵州安顺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江龙镇猫猫冲举行,来自黔、桂、滇三省(区)18个县(市、区)的600名夜郎竹王后裔代表“聚会”,集体祭拜祖先“竹王”,用庄重的仪式给祖先夜郎王兴“尤邪”做斋。祭祀活动由106岁的杨少清老人起斋头,102岁的朱进明老人交牛给夜郎王兴“尤邪”,祭祀仪式由族人、祭师、巫师主持完成。 活动现场,42支苗族、布依族代表队身着21种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裙饰,并携10种乐器载歌载舞,淋漓尽致地展示各民族原生态文化风彩。此次活动更吸引了2000余名村民、游客及摄影师前来“采风”。 根据我国东汉史学家·班固著《汉书》卷九十五记载:夜郎王“兴”生活于西汉末期,是最后一个夜郎王,公元前29年逝,至今2044年。“兴”的苗名为“兴邪” (“兴”为小名,“邪”为成人名),苗语尊称叫“尤邪”。目前供奉竹王和认同的夜郎竹王的后裔,分布在黔、桂、滇三省(区)24个县(市、区),有苗族、布依族、仡佬族、汉族,人口约40万。 “‘做斋’是对祖先的尊重和寄托哀思。”镇宁县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负责人杨文金介绍,“做斋”是竹王后裔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积淀形成的,有一整套世代相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程序,蕴含着独特的文化记忆。按照蒙正苗族的俗规,杀牛祭祀给逝者不能随意举行,要13年才能举行一次。活动为期两天(3月20日——3月21日)。 仪式现场,从深山运来的5块大石头(古夜郎石刻“百兽图”)再现夜郎文明。这5块石刻“百兽图”,最大的重约12吨,最小的重约3吨。其种类繁多,有圆雕、浮雕、平雕、线刻等各种技法,兽图案有陆地的飞禽走兽;有水里游的海内动物;有线条、有花纹图案。众多惟妙惟肖的兽形图案,是古人留下的“活化石”,是不能再生的资源。 据介绍,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是镇宁县蒙正苗族的传统节日“竹王节”,为夜郎竹王后裔一年一度的祭祖传统节日,在全国是唯一的,至今已举办了八届。 “竹王节”已成为彰显特色文化和张扬民族性格的活化载体,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血脉,是竹王后裔世代生活交往的凝练。 “通过参加活动,可以感受到本民族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理、共同的习俗,增进了本民族认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借助竹王节这个平台,不仅传播了民族文化的“好声音”,而且传承了竹王文化,守住民族的精神家园。”杨文金说。 一名苗族姑娘在吹芦笙。新华网 周雪 摄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记者朱小龙)这两天,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有点儿忙。参加政协大会发言、呼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这位普米族委员的观点让其他委员纷纷“点赞”。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1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茸芭莘那第十四个发言,她用朴实的话语讲述多年来家乡的变化。1400多字的发言,赢得了2000多名聆听者的热烈掌声。 对于热烈的反响,茸芭莘那并不意外:“我说的是实话,所以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前几天,当她在新闻里得知怒江要修机场时,一下子激动起来:“我要把家乡的真实变化告诉大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连续三个晚上熬夜,准备发言稿。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居住着傈僳、怒、独龙、普米等20多个民族,是中国民族数量最多的自治州之一,也是人口较少民族聚集的一个州。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给予了许多特殊照顾和优惠政策。 茸芭莘那在大会发言时说,对国家的认同,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基础,不仅是大家的精神追求,更是创造美好未来的强大动力。 她说,多民族、多宗教和谐并存,各民族间相互通婚,大家虽属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但是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两会临近结束,茸芭莘那心里还装着一件大事——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我是一个来自大山里的普米族姑娘,我计划做民族文化影像志,为子孙后代留点儿东西”。 茸芭莘那打算走遍所有生活着普米族的地区,对民族文化进行地毯式搜集。前不久,她用高清设备记录下了父亲演唱普米族山歌的影像。 为了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作为歌手的茸芭莘那会放弃一些商业演出。她说,她是一步一个脚印、靠着努力才从基层走到今天。保护民族文化,她也要踏踏实实地做。 2013年两会,茸芭莘那提交了一件关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提案,很快政府就有了回应。 现在,茸芭莘那正在做一个保护民族文化的方案,两会结束后就要回家乡做准备工作。“这是我一生的事业。”她说。
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 史江民)全国人大代表、布依族军旅歌唱家周彦青被战友们称为“军中百灵鸟”“知心好大姐”。今年,她带着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新作《景颇景颇》上会,还带来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等议案。她说,中国各少数民族独特的传统音乐文化,大多是依靠民间的口口相传。随着时代发展和民间艺术家的自然减少,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将面临消亡和被同化的危险。 周彦青说,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国家要把保护和发展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文化扶贫的重点来抓。她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有关机构,专人专项分区负责,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把散落在民间的老艺术家们,口口相传的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录音、录像,收集分类,存档保存;二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引导本民族的有为青少年学习和继承,当地政府创造学习条件,给予扶持,把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有机传承,发展运用到文化产业的开发中,创造经济、社会人文双赢价值;三是在高等音乐专科学校开设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专业,培养这一门类专业人才;四是各级文联、文化艺术局和文艺团体不定期派出专家学者到一线深入学习、了解和采风,创作不失民族特点,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从而达到积极推动发展的作用。 周彦青说,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周边毗邻国家众多,有很多少数民族在中国和外国都有,比如景颇族,在中国叫景颇族,在缅甸叫克饮族。保持和发展好了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使之传承和传播正气、正能量,从而真正成为民族凝聚心力,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周彦青从军20年,每年演出百余场,足迹遍布大西南各个角落。她说,为战友们演唱是一个幸福的征程。“我要用自己的歌声,让人们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我省委员白玛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支持实施青海藏区县级民族文化中心建设项目的提案。 白玛委员认为,近年来,青海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建立健全,特色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跃升,文化名省建设成效显著。《青海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建设魅力人文城镇。《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将演艺业确定为重点支持发展的内容之一。剧场建设是演艺事业、演艺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但是,随着我省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省剧场在数量、设施、演出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成为文化改革发展的薄弱环节。 白玛委员建议,国家在“十三五”期间支持青海省实施市州、县级40个剧场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全省剧场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和激发我省文化演艺市场的活力,加快推进文化、科技、旅游的融合发展。(作者: 薛军 李彩芸)
图为发布会现场。 黄河畅 摄 3月29日上午,自治区政府在南宁市举办2016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2016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内容及筹办工作情况。据统计,今年全区各地围绕“弘扬民族文化 展示八桂风采”主题,举办规模较大的节庆活动点将达360多个,比2015年增加了110多个。 记者了解到,2016年广西“壮族三月三”节庆活动,将促进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民族商贸与旅游休闲产业相结合,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体育、商贸、旅游产业,促进广西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自治区民委副主任翚永红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将重点推进“壮族三月三”进校园、民族文化、广播影视推介、民族体育欢乐节、民族文化旅游、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 今年节庆期间,全区文化系统在各地安排各类文化活动达300多项,将以首府南宁为主会场,首次举办全国五个自治区共贺“壮族三月三”文艺演出、全区民族文化节目调演、全区2016年“畅享民歌”部分获奖选手风采展示活动。自治区旅发委在节庆期间将组织筹划开展一系列创意新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活动,推动形成“观广西山水、赏八桂民俗、品传统美食、唱民族山歌”的精品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政府部门还将组织举办“2016年广西‘壮族三月三’国际电商节”,围绕“壮乡产品网上行”这一主题,开展广西特色物产网上大促销,打造壮乡版“双十一”。 此外,自治区台办还将首次邀请5个团组近200名台湾少数民族同胞来到广西,参加南宁、河池、百色、贵港、崇左等地 “壮族三月三”活动,充分展现我们“两岸一家亲”的骨肉同胞关系和博大胸怀,将广西多彩的民族民俗,优美的自然生态,绿色的宜居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展现给台湾同胞,促进桂台两地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理解,充分利用“壮族三月三”活动促进广西商贸旅游和对外交流发展,努力把广西“壮族三月三”打造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民族文化节庆品牌。 2016年是广西“壮族三月三”放假的第三年,也是全区举办“壮族三月三”活动的第三年。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民俗文化活动,体验民族风情,感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民族团结氛围,真正享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大餐”;充分展示了广西民族风采,弘扬了广西民族文化,促进了广西的民族团结。一年一度的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已经成为一次各民族的“大聚会、大联欢、大团结、大发展”的盛会。(记者 黄河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