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尚昊 姜潇 曹越)高挑的国家博物馆里,几个年轻人正精心地清点和打包模样稀奇的文具。 在文具包装的封面,“国之瑰宝,为您”衍艺””几个大字清晰可见。包装箱里,有以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为原型设计的纸胶带,有汉朝击鼓说唱俑外形的橡皮擦,还有设计成书签的南北朝马头鹿角形金步摇,以及明青花束莲纹铅笔…… 一天后,这些文具通过快递到达上海,出现在一个中学生的书桌案头。 从北京到上海,得益于电商的助力,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不再“正襟危坐”,而是变得轻盈生动,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是1月中旬中国国家博物馆天猫旗舰店上线后的一幕。 与国博天猫类似,还有它一个知名度极高的“网红”小伙伴——故宫淘宝。将朝珠做成耳机,让雍正皇帝在画中“动”起来,印着御笔“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红,曾一度成为中国互联网上最热的话题,人们纷纷戏言600岁高龄的紫禁城也可以如此之“萌”。 近年来,电商在中国迅速崛起。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7.63万亿元,同比增长30.4%。 在 “互联网+”的背景下,电商与民族文化遗产激碰出了不一样的火花,为市场注入了不一样的新型思维模式。 “中国已经有6.68亿网民,40岁以下的网民占总人口的80%,在”互联网+”的大时代,如何让传统文化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是我们必须面对重大而现实的问题。”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方建生说。 电商在为居于“庙堂之高”的博物馆文物带来文化机遇和产业机遇的同时,也为更多来自“江湖之远”的民间文化遗产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山东省高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的传人聂臣希格外忙碌。今年五十多岁的聂臣希生于泥塑世家,自明朝开始,祖祖辈辈就捏制泥塑。 几百年间,聂家庄泥塑做好后都只能拿到附近的集市上去销售,所覆盖的销售范围不过周边的乡镇和县市。而如今,聂臣希把自己的泥塑搬到了线上,生意越来越好,作品行销中国各地。“过去一年能卖一两万个泥老虎,现在能卖四五万个。” 民间工艺世代相传,蕴含着智慧融汇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素养,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过进入现代社会,这些文化遗产却遭遇着尴尬:市场难以突破空间限制,定价机制不成熟,传统产业工匠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珍贵的遗产曾一度失落。 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和介入,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市场边界被大大拓宽,失落的文化遗产逐渐焕发生机,加之相关产业链中的中间环节被清除出去,文化遗产的产品价值得以实现最大化。 近日,一个名为“阿里巴巴年货节”的新鲜词汇,让“聂家庄泥塑”这样的中国文化遗产再次走进公众的视线。 这场年货节旨在为公众打造一个真正有年味的“节日”,景德镇瓷器、朱仙镇年画、庆阳香包、蔚县剪纸……人们发现,留在纸上、写在名录上的文化遗产“活”了起来,成为公众“看得上、买得起、年味浓、可珍藏、可传情”的文化消费品。 不仅如此,年货节还创出“文化遗产+互联网”的新玩法,推出多场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众筹活动,引入“大圣归来”等广受好评的IP,帮助文化遗产与时尚的设计对接。 在方建生看来,电商为民族文化遗产带来的远不止平台这么简单,电商还可以将工艺大师、手艺人的作品和声音传递出去,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到坚守传统文化行业中,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才有希望。 “我们承载为中国美找到一个亮相的舞台,把它的美妙,把它内涵展现给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让他们眼里不仅仅有钻石的璀璨,还能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韵味与时尚。”方建生说。 作者:尚昊 姜潇 曹越来源新华社)
日期 : 2020 › 11 › 12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2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何星亮的题为《民族复兴需要文化整合》的文章: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高度重视文化整合。 实践证明,经过高度文化整合的社会,能够达到均衡和谐的状态,具有全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准则,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抗干扰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社会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各部分关系,防止社会崩溃和解体。中华文化在秦代之前整合程度较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一方、各自为政。社会和文化呈现多元状态,没有形成共同的体系。秦始皇统一天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形成大一统局面。秦朝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整齐划一的文化整合,如“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修秦律”。2000多年来,虽然经历多次改朝换代及统一和分裂循环的政治局面,但中华文化体系和结构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汉代以后形成的相对固定的中华文化体系,生命力、影响力、辐射力很强,不仅代代相传,而且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之一。 今天,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整合?文化整合包括选择的整合、改造的整合、统一的整合以及协调的整合。选择的整合是指当产生新的或采借外来的文化元素时,往往选择与原有文化体系相适应的元素,并通过整合使之与原有文化体系融为一体。世界上各大文化体系都是经过长期选择,整合形成的。改造的整合是指改造或修正外来文化元素的形式、功能和意义,使之能充分适应原有文化体系。统一的整合是指统一观念、增强共同性的整合,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文化差异大,但经过长期整合,基本上形成了具有共同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文化模式。协调的整合是指协调文化体系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协调文化规范与行为;协调不同部分的功能,使之各尽其能;协调不同成分的风俗制度,使之相互依赖并共同发挥作用。历史表明,将不同文化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文化整合对于中华文明的世代延续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越是在思想多元的背景下,文化整合凝聚人心、规范认同的作用就越是凸显。今天,文化整合对于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王健林向记者介绍万达捐建的丹寨职业技术学院 王健林向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介绍东湖旅游小镇项目进展 2月27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刚刚结束欧洲的行程,便马不停蹄地飞抵贵阳,这里有一座让他牵挂的西南小城——丹寨县。 自从2014年签约许下“包县脱贫”的承诺后,王健林便与丹寨县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时隔一年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拿出了14亿元帮扶丹寨县脱贫的方案。包括出资3亿元捐建万达职业技术学院、出资6亿元捐建一座旅游小镇、以及发起成立一支5亿元的丹寨扶贫专项基金。 “扶贫既不是造势,也不是投入多大一笔资金,而是要讲究效益,只有能产生效益的项目才能持久,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扶贫。”在帮扶丹寨县脱贫工作座谈会上,王健林的发言秉持了其一贯低调、务实和高效,与会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给予很高评价,贵州省领导亦频频赞许。 在王健林看来,万达通过“教育、产业、基金”三措并举,长期、中期、短期兼顾,探索着精准扶贫的全新模式。他和他团队坚信,万达的“丹寨行动”将很快见到实效,并且形成可复制的扶贫模式推而广之。 一线督战:万达效率打造精准扶贫新样本 与王健林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相比,如今丹寨的县城里处处可见万达的印记,体现出万达人对于效率的追求以及其惊人的执行力。 一系列当初纸上的规划正在一一兑现:2000人规模的万达职业技术学校正式破土开工,确保2017年上半年开学;扶贫基金开始运作,今年发放利润;位于东湖岸边的旅游小镇破土,计划2017年6月建成开业…… 为了让扶贫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王健林去年就曾亲赴丹寨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万达还专门成立集团高级副总裁牵头的扶贫领导小组,抽调相关专业骨干,并邀请国内顶级扶贫专家和产业学者,先后十多次赴丹寨调研。 2月28日,王健林陪同审计长刘家义的再次到访,似乎也多了几分“验收”与“督战”的味道。他详细察看了万达职业技术学院和东湖旅游小镇的项目进展,向相关负责人仔细询筹备情况,有时甚至自己充当起了“解说员”,为刘家义和贵州省领导逐一解答,言语之间充满兴奋,毫无倦怠。 28日,是万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开工日,一排排推土机、挖掘机在已经整平的土地上整齐而列,王健林一行认真看、仔细问,当询问到学院学科设置时,王健林严肃地说,应当增加酒店管理、农村电工、财会等专业,既要有前瞻性,又兼顾实际需求。 按照计划,万达职业技术学院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可容纳2000名学生,设施达到国内大专职业学院的一流水准,学院建筑设计极具苗寨风格,体现当地人文特色。 在东湖旅游小镇项目现场,王健林查看动工前的准备工作,询问东湖湖水净化安排。当同行的参观者看了旅游小镇的施工效果图和进度安排,赞叹万达规划精妙、执行有力时,王健林自豪地说,那当然。他还如数家珍地当起了解说员,“为了保护树木,建筑用材不全是木头,而是采用了部份替代材料”、“由于当地地理环境,旅游小镇巧妙利用高差做了一些设计”、“每个苗寨都有一个鼓楼,我们的小镇也有,这是当地的风俗”…… 上述两大项目都将在2017年6月30日正式完工,投入使用。现场有人问到,能否在约定工期内如期交付时,王健林笑到,“那当然,万达向来说到做到,说哪天完成就哪天完成。” 除去上述两项立足中、长期的扶贫计划,万达集团还特别关注到丹寨县9000多名孤残困难户,对于此类通过教育、产业扶贫也很难惠及的人群,万达集团设立了5亿元的帮扶基金,每年将拿出5000万元的收益,用于现金直补这些困难户。王健林坦言,“如此一来,平均每人每年能够有5000元的帮扶资金”,根据丹寨县的扶贫规划,到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模式创新:守护与丹寨群众的“小康之约” 事实上,万达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扶贫经验。从1994年开始实施对口扶贫,截止到2015年年末,万达集团慈善捐赠现金累计超过50亿元,连续8次获得中华慈善奖。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健林对于扶贫的认识也逐渐深化。 由于各地发展状况、致贫原因以及要素禀赋的不同,“漫灌式”的扶贫无法治根治本,效果亦难以致远。于是,万达首创“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的模式,“既不是简单捐款,也不只是投资建厂,而是注重长期与短期结合、产业与教育结合、提高人均收入与整体脱贫相结合。” 王健林选定了地处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的丹寨县。丹寨县总人口17万余人,是国家级贫困县。王健林去年到访时,与这里的群众立下“小康之约”:第一,搞产业,授人以渔,第二,普惠,至少争取95%以上的贫困户,都能受益。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从此,在万达最重要的集团年会、半年会上,丹寨这个遥远的地名都会被他提起,并像对待万达旗下重要业务单元一样总结成绩、制定规划。 最初,万达想要在丹寨“养猪”、“种茶”,然而,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调研和专家论证发现,由于规模难以做大、效益难以持续,且不利于生态环保。于是,万达迅速调整思路,重新确立了以教育扶贫、旅游小镇和扶贫基金为核心的全新方案,并且从最初的10亿元投资规模增至14亿元,希望通过长期教育扶贫、中期产业扶贫和短期基金扶贫三大措施并举,使丹寨县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使万达扶贫模式两年见到实际成效。 按照计划,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将结合社会需求、当地实际以及万达的特色,主要招收丹寨籍学生,实施好学科设置,尤其是加强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并且承诺毕业生中的50%进入万达集团就业。在王健林看来,“之所以不保证百分之百,就是要让学生有竞争意识,确保教育质量的优秀”,为丹寨实现彻底脱贫打下人才基础。 设计、运营旅游小镇更是万达所长。万达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旅游公司,从文旅规划设计院到线上、线下的旅游销售渠道,以及全国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万达在旅游产业拥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王健林誓言,万达将发挥全国最大旅游企业的自身优势,对东湖旅游小镇进行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营扶植,直至其盈利。万达要将其打造成贵州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名片,带动丹寨发展。更重要的是,旅游小镇不仅创造经济收益,而且预计将新增2000至3000个永久就业岗位,极大缓解丹寨县城就业困难的问题。 在万达的帮扶下,丹寨县有望在两年内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万达投建的两大项目2017年投入运营后,将使丹寨县整体经济发生较大改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永久摆脱贫困。 审计长刘家义在调研时表示,万达丹寨扶贫建立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是真正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做先行者:在扶贫帮困上书写新篇章 中国正在打一场扶贫攻坚战,丹寨县正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在现行标准之下,中国还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不含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至少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 按照十三五规划,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县“摘帽”并非易事。脱贫攻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工作要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万达早在2014年底就与丹寨“牵手”,率先用行动来探索扶贫新路。在王健林心里,扶贫不是在支票本上写下一串长长的数字。“捐钱很简单,万达也可以直接捐钱了事,但是这解决不了致贫的根本问题,钱没了效果也就没了”。 2月28日,在与丹寨县卡拉村群众的座谈中,王健林诚恳地说,要早日实现脱贫,一方面要依托外界帮助,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这次考察让他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下一个阶段,万达还将研究一镇一策,甚至一村一策,争取帮助大家提前摆脱贫困。现场掌声阵阵。 王健林坚信,万达不仅可以在商业世界中缔造辉煌,也能打一场扶贫攻坚的“胜仗”。 贵州省省领导赞叹称,“王健林董事长以企业家的视角来对待扶贫,很务实,着眼长远,立足当下,经过大量调研进而形成细致的方案,这种钉钉子的精神值得政府部门的人学习借鉴。万达的周道、务实、全面,这是一种精神,这是真心实意为丹寨17万老百姓着想,用心去找出脱贫的办法和方式。” 据了解,万达还在贵州推行更大规模的扶贫计划。去年3月,万达集团与贵州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600亿元,在贵州省建设万达文化旅游项目和10个以上的万达广场。万达在贵州所有投资项目全部建成,预计将增加10万个服务业就业岗位,每年缴纳数亿元税收。目前贵阳、六盘水、毕节等地万达广场已进入实施阶段,其它项目也将陆续开展。 王健林希望,通过在丹寨县的“试验”,创新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扶贫新模式,为全国企业开展扶贫工作提供示范案例,唤起全国更多的企业脚踏实地的开展扶贫,在中国扶贫攻坚战中开启新篇章。
当 代的国学热是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相伴随的,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已经或者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在从自在转到自觉,国学热正体现了这种自觉。自觉认识自己文化发生成长的历史,认识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存在价值及其普遍意义,把个人融入历史文化长河中,从而建立起文化认同。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觉,增强民族生命力,振奋民族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的国学热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复兴初级阶段的文化标志。 同时,国学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精神家园方面对本土传统资源的热烈渴求,当前,社会秩序和个人安身立命问题日益突出起来,由此,促进文化转型构成当代文化的大背景。社会道德建立离不开传统文化,这是执政党和人民的共识。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人与人关系的新变化,心灵需求比以往更加突出,使得新一代把眼光转向传统智慧和中国文化宝库,在稳定社会人心方面,传统文化生活规范、德行价值、文化归属感会起到其他文化要素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此看来,当前国学热对中华民族复兴进程,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积极的,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当然传统文化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方,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根基,在其基础上如何建构起适应人民需要的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体系,发展政治文明、维持经济增长、健全法治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适当引导,来帮助民众在学国学中分辨传统文化糟粕,使传统文化资源更能够结合时代需求而发挥作用。 2011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开始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习历史,一直到2013年以后系列重要讲话里面,谈到领导干部要学国学。其实习近平总书记已经讲得很清楚,就是要提高领导干部文化思想政治修养。2011年开始,他特别强调中国古人治国理政的智慧,后来他强调还要联系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高尚精神追求,这就把学历史扩大到学国学了。他后来又讲,领导干部学文化要注重提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三观的问题。后来他还讲到,通过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道路根源。中国道路怎么走出来?就是跟着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借这个历史走出来,所以有深厚历史根源和现实根基。最后他强调的就是中国精神。
凤凰文化讯 10月17日,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加大力度推进国家文化创新”的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讲话精神,国家文化创新发展经验分享会暨国家文化创新基金启动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 据了解,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家民委原常务副主任陈虹、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商务部原副部长周可仁、中联部原副部长刘敬钦、国家文化创新基金主任王林以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导一行出席,共同见证了国家文化创新基金项目的揭牌,同时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国家文化创新改革试验基地”项目正式启动。 分享会上,国家文化创新基金主任王林在致辞中提到,新常态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交流至关重要,而启动国家文化创新基金为了更有效的让国家文化创新政策落地,从而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随后,国家文化创新基金副主任蔡诗章对“国家文化创新基金“所实施的“国学优才计划”、“艺术人才千人计划”、“国家文化创新改革试验基地”等公益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 此外,各级领导给予国家文化创新基金项目充分肯定与支持。国家民委原常务副主任陈虹为“国家文化创新基金”题词并寄语,苏士澍常委进行文化创新高端发言。而来自文化企业界的代表江苏三棱科技、福州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等纷纷展开文化创新分享,得到现场众多领导的认同。 凤凰文化进一步获悉,国家文化创新基金正式启动旨在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国家文化创新改革试验基地”,通过实践和探索总结为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做好响应作用,同时在与企业、投资机构等第三方深度合作中达成共识,将有利于共同建立健全创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养创新型文化人才以及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会上德诚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观博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杭州宫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安徽徽印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沉香文化研究会、江苏三棱科技智慧物联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创新改革试验基地”。 会后,凤凰文化透过会议方得知,未来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国家文化创新基金项目将针对如何契合国家文化创新进行基地建设,探索文化创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机制以及路径选择,正确认识与实践文化创新在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国家文化创新基金揭牌仪式 国家文化创新改革试验基地启动仪式 全体嘉宾合影 中新网北京10月17日电(唐云云)今日下午,国家文化创新发展经验分享会暨国家文化创新基金启动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家民委原常务副主任陈虹、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苏士澍、商务部原副部长周可仁、中联部原副部长刘敬钦、国家文化创新基金主任王林等出席了启动仪式。 分享会上,王林首先发表致辞,他认为,新常态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至关重要,而启动国家文化创新基金为了更有效地让国家文化创新政策落地,从而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陈虹为“国家文化创新基金”题词并寄语,苏士澍也进行了文化创新高端发言。 随后,国家文化创新基金副主任蔡诗章对“国家文化创新基金“所实施的“国学优才计划”、“艺术人才千人计划”、“国家文化创新改革试验基地”等公益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两岸文化交流”环节中,来自文化企业界的代表福州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展开文化创新分享,介绍文化创新的经验和方法,并与其他5家单位共同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创新改革试验基地”,获颁牌匾。 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国家文化创新基金项目的揭牌,同时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国家文化创新改革试验基地”项目正式启动。 据悉,国家文化创新基金将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国家文化创新改革试验基地”发展,同时在与企业、投资机构等第三方深度合作中达成共识,有利于共同建立健全创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养创新型文化人才以及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萨顶顶 凤凰娱乐讯 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落下帷幕,萨顶顶在春晚舞台上表演了歌曲《吉祥吉祥》。近日,萨顶顶做客由晨阳水漆特别赞助的凤凰娱乐春晚明星会客厅,接受了主持人李程远的访问。 谈起这次春晚的表现,萨顶顶说,“感觉非常好,很激动。感谢来自云南南涧的跳菜团队、‘花腰歌舞’的团队,这两个团队在这个节目中表现出了民族的文化和自豪感,这一点特别重要。” 萨顶顶接受专访 2012年萨顶顶首次登上春晚,演唱了她的代表作《万物生》,萨顶顶说那次表演是她“人生的转折”,“我当时在舞台中央非常感慨,感慨一路走来自己的努力和社会对新音乐形态的认可。”今年再次登上春晚舞台,萨顶顶说,“今年是我对民族音乐这么多年的热忱,促使了我和彝族同胞的合作,他们三十多号人就像我家里的人,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尝试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结合,今天终于让大家看到了。” 萨顶顶透露,采访结束她就赶紧回家了,“爸妈在家等我吃饺子”。回忆上一次参加春晚,萨顶顶说,“2012年,我家人全在春晚现场过的年,表演结束后我们从演播厅出来,我爸突然跟我说,‘顶顶,爸爸之前对你的音乐还是有些不理解,但是今年爸爸和很多人一样,能够理解你了’,我爸爸理解了我,我非常感动。”
2020年11月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中央民族大学、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油画、版画),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正式开幕!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美协原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原会长、现名誉会长尼玛泽仁、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田联刚、中国美协分党组副书记陶勤、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石亚洲、高唐县委书记张颖、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沈刚纪宣布展览正式开幕,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芮法彬主持了开幕式。 出席今天活动的领导和嘉宾还有原文化部副部长艾青春、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长陆耀儒、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司长张剑辉、民族文化宫副主任们发延、中央美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副主任李伟、中国美协展览处处长董竟成、编辑王晓丹、中央美院非遗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刚、副院长李贵男、龚东林、胡文会、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名誉会长郭正英、副会长鲍凤林、李辉,监事长姚宝珍、秘书长彭燕秋、展览部主任林建寿、高唐县政协主席臧立邦、《美术报》副社长吴重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庄孔韶、中央美院教授秦璞、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杨建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书记黄韬、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邹锋、北京印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张晓东、内蒙古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包格日乐吐、延边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金真一、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王占河、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院长芦春梅、北京龙翔永泰公司董事长宋占忠、北京稻香花海公司董事长王海清、高唐丹青公司董事长邹海涛、高唐县委政研室主任,书画文创产业园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刘春菲、副主任陈秋实、北京希埃希建筑设计院院长孙奇昌、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刘殿林、中国文化报原副社长杨开金、荣宝斋副总,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院长、第十届民族百花奖获奖代表徐明磊等各界嘉宾共计200余人出席了今天的开幕式。 “民族百花奖”是国家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美术事业发展而批准举办的全国性美术奖项目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在美术界和全国各民族地区产生广泛的影响。 今年,虽然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但全国各民族的美术家和美术爱好者们的创作热情丝毫没有减弱,积极踊跃投稿送展。本次展览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国画、油画、版画投稿作品共计8890件。经过初评、复评,最终展出作品315件。展览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形式新颖。展览作品中,有反映民族风土人情的,有描绘各民族地区秀丽风光的,有反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果的,有表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等等,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生态良好的时代景象。 会后,由国家民委民族美术创意创新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共同主办了“时代心声、民族风貌——民族主题创作研讨会”。中央民族大学赵盼超教授进行了学术主持。
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接受媒体采访。(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万武 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刘伊玲 张万武)“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民族文化资源为代价。”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把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列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国家应在规划立项和政策资金方面予以支持,促进怒江州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同发展。 茸芭莘那委员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自2007年以来、我国已将包括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等18个地区列为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虽然该项目仍处于实验性阶段,但其对地方文化生态保护的积极效果已被社会各界所广泛认知。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是各民族祖先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积累和结晶。文化生态是一个文化与自然有机结合的复合体,包括村落、田园、建筑、城镇、道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等自然风光,以及人们的吃、穿、住、行、娱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传统文化生态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保存着各民族传统文化基因,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宝贵的文化遗产。 怒江地区是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也是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怒江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区,拥有世界级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被誉为人类文明处女地、民族文化大观园。境内有傈僳、怒、独龙、普米族等二十多种民族,总人口54万人。全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92.2%。是全国民族最多的自治州,也是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一个州。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音乐歌舞、风俗节祭、工艺饰品、服饰建筑等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传统。怒江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峡谷,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大分散、小聚居,以乡村为基本的聚居单元。也正是由于怒江的自然环境和贫困,怒江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少,才使得怒江地区的原生生态环境和各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完整保留,使怒江集稀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于一体,因此,也被外界称为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的“最后一片净土”,但其珍贵性和脆弱性并存。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党和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关心和扶持力度的加大,新兴的经济文化给少数民族地区凝固的生活秩序注入了无穷动力,但不经意间也使民族文化的生态环境逐渐消失,或者说文化生态系统逐渐失衡,各民族文化的趋同现象日益突出,现代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冲击甚至取代少数民族文化,使其失去它固有的特色和个性。 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在调研中发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流失速度较快的是语言、服饰、建筑等方面。比如:怒族的传统民居石板房和傈僳族的传统民居千脚落地楼,这都是生活在怒江大峡谷里的怒族、傈僳族同胞先民的智慧结晶,但现在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的平顶房,随之消失的还有几千年的火塘文化。怒江很多少数民族都没有文字,只有语言,这些语言都保存着这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血缘,蕴藏着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但在强大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下,这些语言已处在消亡的边缘。语言的消亡也使得许多通过口耳相传的传统文化也随之消亡,比如记录民族历史的叙事长诗、民歌等。 怒江需要发展,但怒江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世界级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为代价。怒江是我国僳僳、怒、独龙等少数民族的发源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域,怒江的发展对于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进行行之有效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是怒江唯一的出路。 怒江流域生物资源丰富、生态景观复杂多样,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保护的重要地域。但由于其自然环境脆弱,一经破坏,恢复难度大。在自然景观方面,雄伟高大的高黎贡山和气势磅礴的怒江,是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的核心部分,流域内生物资源异常丰富,是开展科学考察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理想场所。怒江的文化旅游资源多样,怒江流域旅游资源集稀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于一体,但是,由于怒江地处边远地区、旅游软环境比较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之统一规划不足,资金投入缺乏等原因,怒江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偏低,尚处于未开发状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紧紧围绕“文旅活州”总体工作目标,以服务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为宗旨,打造独特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形式、语言环境、社会组织、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完整体系,其效果和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出来。 为加强对怒江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经过多年的探索,怒江州文化工作者在保护和推动怒江各民族文化遗产的经验逐渐成熟,对境内的傈僳族、独龙族、怒族、普米族等各民族的建筑、传统民居、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艺术文化、传统手工艺等重要文化保护方面,成果显著,建立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条件已基本成熟,通过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区可以即保护了怒江的自然环境,又充分突显出怒江各民族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使各民族历经千年蕴育的多彩文化以原生态保存下来,通过文化旅游带动发展,既展现历史,催人奋进,又遗惠后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各民族生活水平。 茸芭莘那委员建议,从国家层面规划、立项,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帮助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列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以促进怒江州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同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优越的人文环境。 茸芭莘那,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云南深山的普米族,声音华丽,多才多艺,擅长吹奏树叶、弹口弦、弹四弦。2006年星光大道总冠军。国家二级演员。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9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重要,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9月29日晚,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党报评论君发表题为《习近平的民族工作“新思维”》的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频率:平均10年开一次、一次管10年。从1992年1月的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9年9月的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今年9月28日到29日召开的这一次民族工作会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谈及此次会议,党报评论君认为,这次会议有一个重要判断: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比如,“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我国已经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对此,会议提出了,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要“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文章称,习近平对于民族事务、民族文化,真的是非常熟悉。各民族的典故,信手拈来,举重若轻。谈历史,讲起了汉代大鸿胪、清代理藩院;讲文化,引用了《格萨尔王》《江格尔》《玛纳斯》,还有《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其中,《格萨尔王》是藏族史诗;江格尔是蒙古族史诗;《玛纳斯》是柯尔克孜的英雄史诗。 习近平引述了哪些民族文化典故? 以下为全文: 有没有觉得民族题材的股票最近涨得还不错?是的,你猜对了,有利好:这两天,中央召开了民族工作会议,还表彰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上会采访的党报评论君的判断是,这次会议很重要、这个讲话很有料,确定的是未来几年我们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方向。 一次重要会议: 平均10年开一次、一次管10年 这是一次重要会议,为什么?从其召开的频次就可以看出来。 1992年1月,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总结了我们民族工作的成就,也分析了其“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并提出了90年代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自发发展活力、坚持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等。 1999年9月,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从当时到2010年,中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四点要求。包括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等。当时,正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之际。 而65周年国庆前夕的这一次民族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10余年开一次,一次管10年,可见会议意义之大、分量之重了。 一个重要判断: 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习近平的观点,都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工作的判断也是如此。 在民族工作上,中国的国情是什么?那就是: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而用会议上的话讲是: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可以说,处理好民族问题,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关键是找到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明天将要见报的人民日报社论里,提到了“八个坚持”,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 而从新华社关于会议的通稿来看,主要是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总结。从物质方面,主要是民族地区要“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城镇化和生态建设,包括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包括着力改善民生。而精神方面,则主要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包括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等。 几个全新视角: 打开新时代的工作面 “世易则时移,时移则备变”。比较前两次民族工作会议的内容,这次的大会上,根据时代的变化,开出了很多新的工作面。 比如,“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我国已经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谁不认识几个少数民族朋友呢?对此,会议提出了,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要“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比如,对选好民族地区干部,比过去两次会议强调的力度都更大。提出了民族地区好干部的三个标准: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并提出,“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优秀的要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当然,“作风建设”这个主题词,也少不了。 再比如,讲到民生问题时,提出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而且还有很多实招: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把对口帮扶的资金主要用于民生、用于基层等。 会上让人感慨的一个细节是,习近平对于民族事务、民族文化,真的是非常熟悉。各民族的典故,信手拈来,举重若轻。谈历史,讲起了汉代大鸿胪、清代理藩院;讲文化,引用了《格萨尔王》《江格尔》《玛纳斯》,还有《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说世界,提到了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可见,这次讲话,一定是深入调研、深入思考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