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30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维吾尔族的婚姻一般要经过提亲、订婚、迎娶、婚礼等过程。男方为儿子选定对象后,即托亲友到女方家去说亲。女方家同意后,男方的母亲带着衣料、茶、糖等礼物由3-4名女亲友陪同到女方家,直接与女方母亲见面并商量订婚日期。目前,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自由恋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在婚姻形式上仍然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惯例。青年男女接触一段时间后,彼此满意,便通过不同方式向各自父母表达自己的心愿。男方一般亲自向父母说明愿望,通常的用词是“希望爸爸、妈妈把×××的女儿娶给我”。而女方则通过姐姐、妹妹或嫂子向父母间接告诉自己的心愿。父母得知儿子找到意中人,都欣喜异常,很少反对。但为慎重起见,一般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未来儿媳的人品及其亲属关系,认为基本满意后便请人去女方家转告结亲的愿望。说亲的方式是先赞颂女方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和功劳,再夸女方的人品和容貌,最后转告男方父母希望这对青年男女缔结良缘,成家立业、白头偕老的恳切愿望。如果女方父母没有反对的表示,男方便择定日期,随同亲友15-20人到女方家去定亲。与此同时,女方的父母与亲属以及女儿商量聘礼、嫁妆的数量与品牌。 维吾尔人举行结婚仪式的前一天,男方家要把议定的彩礼送往女方家。彩礼一般分为三大类:一是属于小家庭必需的毛毯、床上用品、家具、新娘的婚礼新装;二是送给新娘的衣物、首饰;三是要给女方家招待婚礼当天来宾的食物费用。女方家也准备有三类物品:一是小家庭必备物品;二是自己从里到外的衣物及首饰;三是给新郎准备一套毛料衣服。 婚礼一般分4个场所:男方父母为招待客人准备的场所;新郎为招待自己男友准备的场所;女方父母招待客人的场所;新娘招待女友准备的场所。早上10点左右,年轻人便各自赴约。新郎、新娘在各自的客厅内坐上座,由他(她)们的朋友出面招待宾客。青年人一边吃瓜果点心,谈笑风生,一边在音乐伴奏下跳舞,到处荡漾着喜悦的气氛。 与青年人相比,长者们似乎感情沉稳些。他们身着节日盛装参加婚礼,见面时男人们相互躬身致礼,握手问候。早10点左右男宾们先来,向为子女举办婚礼的父母表示祝贺。一般男宾们不久留,就餐后即告辞。而女宾们一般在12点左右才到,人们带着托盘,内装有食物或布料,现在更多的是带现金参加婚礼。宴席散后,女宾们来到邀请者面前表示祝贺,并赠送礼品。她们一般不随即离开,通常要等到接走或娶来新娘。在这段时间里,女宾们坐在炕上说说笑笑。 下午5时左右,举行迎亲仪式。把新娘迎回后,举行揭盖头仪式。晚11点左右,婚礼结束。新娘、新郎由伴娘、伴郎陪同来到洞房。从前,伴娘和嫂子在新婚之夜要住在洞房。

锡伯族昔日的婚嫁习俗礼节繁冗复杂,时间长。一般须经说亲、定亲、认亲、迎亲四个阶段。当男方家长看中某家的姑娘后,先征求儿子的意见。儿子同意之后,便请一位在本地颇有名望、并同女方家长关系好的人(男女均可),前往女方家提亲。通常需要“三顾”方才定夺。 媒人第一次领男方家长去女方家时,不带礼品,只作为一般性的串门,互相聊聊天。只是在告别时,媒人才给女方留个话:“我们改日再来拜访。”其实,女方家长一开始就敏感地觉察到了来者的意图。客人走后,女方家自然议论起对方的家道和为人,并打听其儿子的人品,商量这门亲事能否答应。 媒人第二次带男方家长去女方家时,带一瓶白酒作为首次提亲的见面礼。大家寒暄片刻后,媒人同男方家长一起给女方家父母敬酒并说明来意。女方家父母若有意则谦让一番,欣然饮之;若不同意就婉言谢绝,决不接酒盅。在客人告辞时,女方家父母会明确表明态度。 若女方家父母同意,媒人带男方家长第三次登门拜访,这次只带一瓶酒,大家边饮边谈,酒只作为说话的媒介。这时,女方的父母将家族内部商量的结果如实告诉媒人和男方的家长。女方家对此很重视,除女儿同意外,还要征求姑、舅、姨的意见。如果女方家族的意见已取得一致,就当场告诉对方下次带儿子来,女方家要看一看;如家族内部意见尚有分歧一时不能决定,需要做一番疏通工作时,也要当场讲清楚,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女方家同意后,媒人便携同男方的父母及儿子,带两瓶白酒来到女方家,让男方给女方家长辈一一行礼、敬酒。这时,女方乘机从里屋偷看未来郎君的模样和风度。酒过数巡,媒人让男方跪下给女方父母敬酒。女方若无异意,其父母便正式许亲。

新疆 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民族在小孩出生第40天时要举行40天礼。这一习俗近似于汉民族的小孩满月礼,但仪式内容又有所不同。 维吾尔族小孩的40天礼与摇篮礼同时举行。 哈萨克族在孩子40天时,邀请近亲、邻居的妇女和她们的小孩来参加庆祝活动。参加者要给孩子带来衣服、装饰品等礼物,主人要做饭招待来客。仪式开始,孩子脱去衣服,妇女们轮流用小勺给孩子身上浇木盆中洗澡的温水,要浇够40勺,每浇一勺就要说一句祝福的话。然后给孩子身上擦上羊油,并给孩子剪胎发。 柯尔克孜族给孩子过40天礼时,要给小孩脱掉出生时穿的衣服,换上用40块花布缀成的衣服。来宾只限亲友和本村的妇女。客人到来后,祖母或近亲中的一位老年妇女,把一只金戒指或金镯放入盛有温水的木盆里,然后把孩子也放在盆中,让来宾轮流用木勺把温水浇在孩子身上。一人一勺,浇在孩子身上的水必须够40勺,所以前来参加仪式的妇女一般不少于40人。如果人数不够,浇水时数数采取“跳跃”的办法,如“35、37、39、40”。给孩子沐浴完穿好衣服之后,家人便去点燃在餐布上用生羊油制成的40根蜡烛,把孩子抱在烛光前摇晃40下,然后来宾拿来40个奶疙瘩,用新碗盛后放在孩子面前。最后,由第一个往孩子身上浇温水的妇女把孩子出生时挂在门前的红布和羽毛等象征物取下。 乌孜别克族在婴儿40天这一天,亲朋纷纷带礼物来给孩子举行洗澡礼。仪式开始,父母将准备好的澡盆放在厅堂,在盆内放一金镯子或金戒指。从亲友邻里家专门请来的孩子,轮流用木勺向盆里倒水,倒够40勺,然后母亲为婴儿沐浴。“洗礼”之后,产妇就可以出门参加各种活动了。 塔塔尔族在孩子40天时,举行“40份水礼”,即从40个地方(包括邻居家)取水给孩子洗澡。寓意沐浴四方之水,愿孩子健康成长。

“查干萨勒”是新疆蒙古族的“大年”,意为“白月”(查干为白,萨勒为月),又称“白节”,于每年农历的正月举行。蒙古族崇尚白色,认为白色是最吉利、最纯洁、最美好的颜色。因此,逢年过节,其礼俗都以敬奉洁白的哈达和白色的奶食为先导。 蒙古族把腊月二十三这一日视作“小年”。因为是送火神爷的日子,又叫“祭灶”。每家都在灶神面前烧香、敬供,供品有牛羊肉和各种奶制品。祭后,全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小年过后,家家户户要把蒙古包打扫干净,还添置新的袍、靴、衣物等,准备过大年。 蒙古族过大年时要拜两次佛,一次是腊月三十晚上为辞送旧岁而上供拜佛,一次是正月初一为迎接新春再拜佛。 大年初一,孩子们给父母、祖父母辈磕头拜年、敬酒和献“哈达”,祝福老人身体健康,晚年幸福。老人们拥抱孩子并斟上一碗牛奶,祝福孩子终生幸福。正月初五以后,人们互相走访拜年祝贺。拜年时,主人以酒、肉食、奶食热情款待客人。当客人离去时,还要带一小包砖茶回去。茶叶在牧民心目中被视为上品,带茶回家就表示带喜物回家。 新疆农业区的蒙古族过大年的气氛更浓,岁末之月的开始,就准备过年的一切用品。年三十上午,家家都贴对联和门笺,在院内悬竿挂灯笼。除夕之夜,祭祖吃年饭,放烟火。正月初一凌晨时辰一到,家家鸣响鞭炮,庆祝新年吉祥。

杏鑫主管304724_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节)、中元(端午节)、春游(六一春游节)、秋夕(中秋节)、冬至(冬至节)。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凌晨举行茶礼,先为已故祖先摆席烧香,然后全家吃节日饭。这天从早开始,下一辈向上一辇依次拜年。小孩还给亲属或村里老年人拜年。拜年时要叩头,现以行礼表示节日祝贺。 元宵节,又叫“十五节”。这一天早晨先喝“灵耳酒”,传说可使人耳聪目明。然后吃五谷饭(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谷物混合做成).寓意五谷丰登。还吃固齿糖、陈菜等。妇女清早轮流挑福水。白天,男人进行拔河比赛,女人们聚在一起踏跳板;晚上进行迎月活动,有的还进行“踏桥”、“掷尤茨”等活动。 寒食节,朝鲜族古代寒食日不烧火,仅吃凉食。此外,还到祖先坟地伐土、填土、扫墓、祭祀、植树等。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喝“菖蒲酒”、 “浊酒”、“益母汁”,意在辟邪祛病,延年益寿。节日食品有艾糕、蒸饼、绿豆饼等。旧时,朝鲜族还在这一天用菖蒲水洗身,用菖蒲枝做簪。另外,还要举行荡秋千、摔跤等游艺体育活动。 六一春游节,沈阳朝鲜族有春游的习惯。这一天全家老少携带食品,串联组织春游。上午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中午分散聚餐,下午各自游玩,傍晚回家。 中秋节,朝鲜语叫“嘉俳节”。古时,从农历七月十六起进行妇女织布比赛,至八月十五,整一个月,由负者以酒食招待胜者,同时举行歌舞娱乐。后来成为庆祝丰收的节日,一般用新谷米做主食或做打糕吃,还去祖先坟地烧香、伐草。 冬至,一般在太阳出来前吃“冬至粥”,也用以待客。“冬至粥”是用大米、小豆、糯米面丸子熬粥,也有延年益寿之意。 朝鲜族的家庭节庆有回甲、真甲、周岁宴等。回甲是为老人六十寿辰而举行的家庭庆祝活动,子女们摆席祝贺,以示对父母的孝敬和孝道。这一天,子女和亲朋好友以衣物等礼物相赠。这种家庆都在老人的生日中举行,只能提前不能推迟。真甲是为七十寿辰举行的庆祝活动,规模比回甲小。周岁宴即婴儿一周岁纪念日。这天,婴儿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在周岁宴上抓取小物品,抓到的一件物品,象征婴儿前途发展。亲朋还给周岁婴儿送去线团挂在脖子上,以此祝愿长命百岁。

杏鑫注册开户_朝鲜族的饮食与进餐习惯

朝鲜族饮食以清淡黏辣为主要特色。主食以大米和小米为主,还有糯米做的打糕,大米面做的片糕、发糕以及荞面或白面压的冷面等。农历正月十五吃五谷饭,冬至吃冬至粥,夏至吃艾蒿粥。副食方面喜食烤牛肉和狗肉,在夏天吃狗肉、喝狗肉汤有补养之说。另外,用各种作料生拌牛肉、牛肚、牛肝和生拌鱼肉片等也是受欢迎的佳肴。 朝鲜族饮食的汤类比较多,有各种肉汤、蔬菜汤、豆腐汤、野菜汤,还有泥鳅鱼、鲇鱼、明太鱼汤等。朝鲜族爱吃米血肠,是往猪肠里灌猪血、大米和各种作料煮成的。产妇坐月子喜吃海带汤。逢年过节还有糕汤、辣汤。比较喜欢吃辣椒和辣椒酱。一到秋末,家家户户腌辣白菜,作为一冬的主要副食品。一年中依季节变化,用萝卜、野菜、黄瓜等腌制各种辣菜。小菜的种类比较多,用干萝卜丝、地瓜蔓干、白菜根、桔梗、苏子叶等都可以加工成美味可口的小菜。农村多数农户自己做大酱,少数农户冬季或过年还做大米糖。 朝鲜族用餐,一般按旧习俗,老少不同席或男女不同席。家有老人或来男客,用小餐桌专供。建国后,全家男女老少可以同席用餐,但在宴席上,一般晚辈不能与长辈同席就餐。用餐允许剩饭不许剩汤,饭后一定送漱口水。一般注重早餐,午餐可以用冷餐,晚餐可以烧烤。用餐时,先喝口汤或水再吃饭,饭桌上必须有汤,如果没有汤,则必须端上水。

杏鑫平台登录_朝鲜族服饰特点介绍

18世纪初,朝鲜贫苦边民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压榨和灾荒饥饿之苦,不断从朝鲜冒禁越江进入中国东北。19世纪中叶,开始大批迁入,并在与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东北边疆、长期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朝鲜族。 朝鲜族服饰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男子穿的裤子裤裆肥大,便于盘腿而坐,裤脚系上丝带,颜色多为灰、棕、黑色,青壮年一般不穿素白衣服,多穿灰、黑裤,白上衣加黑坎肩。 朝鲜族喜穿白色服装,故有“白衣民族”之称,但男女老少又各有风采。男子上衣短瘦,外加深色坎肩。裤管肥硕,系以裤带。外出时多穿上斜襟、布带纽扣的长袍。女子着衣、裙。短衣斜襟、无扣,以布带在右肩下打蝴蝶结。裙有长、短之分以及简裙、缠裙之别。节日期间,老年、中年妇女和少女都穿裙服,其色彩鲜艳、婀娜多姿。其中的“七彩衣”袖管由七彩绸缎拼成,更加绚丽多彩。勾鞋是朝鲜族特有的船形女式胶鞋。 年轻女子喜在袖口及衣襟处镶饰彩色绸缎边。老年妇女冬天外面加穿皮毛为里、绸缎为面的坎肩。裙子分筒裙和缠裙两种,又有长裙和短裙之别。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系宽腰带,内套白色衬裙,再将外面的裙子缠裹下身,最后把裙子左下角提起掖在腰带内,这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年轻妇女可以穿缠裙或褶裙,未成年的少女只能穿褶裙,褶裙为直筒式,腰间有很多细褶,宽大而飘逸。

杏鑫4注册登录网_朝鲜族婚礼与婚俗特点

朝鲜族有传统的婚礼与婚姻风俗。古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以及“抢婚”、“童婚”等习俗。婚姻由父母包办,强调门当户对,严禁近、远亲和同宗同姓及与异族结婚,婚俗比较繁琐。这些风俗,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变化,封建迷信色彩逐渐被摒弃,新的内容增加,提倡男女自由恋爱,简办婚事。一般婚姻要经过订亲、纳吉、纳币、亲迎等过程。 订亲 一般通过媒妁介绍,男女双方认为年龄、文化、经济条件合适,又符合宫合(属性)即可订亲。订亲时,男方由父母或其他亲属陪同前去女方家,并由女方家设订婚宴。男女双方互赠纪念礼物,照订婚相。 纳吉 又叫择日,即由男方通知女方结婚日期。旧时择日要找懂占卜的人选择吉日,建国后由男女双方商定,多选双方的方便日期。 纳币 就是送彩礼,男方送女方的彩礼厚薄视自己的经济条件而定。彩礼中一般配有新娘的民族服装、新娘父母兄妹的衣物等。女方带嫁妆时也要回赠同样范围的礼物。 亲迎 即是结婚仪式。首先在新娘家举行醮礼。结婚当天,新郎由上一辈人陪同到新娘家,新娘家摆结婚宴,还要用各种方式考问新郎。摆席完毕,新郎被引进宴席,和新娘同席而坐,男左女右。继而先男后女,互相斟酒作揖,并互赠纪念品。迎娶新娘后,要举行交拜礼、宴席礼、合房礼等。喜宴规模比女方盛大,亲戚朋友欢聚一堂同贺新婚,席后歌舞娱乐一番。 婚后第三天,新娘由新郎陪同回娘家,同女方家属、朋友再举行一次小宴,以示结婚顺利,答谢父母养育之恩。 婚俗中还有“回婚礼”,是为结婚六十周年而举行的庆祝活动。

杏馫注册登录网_中国朝鲜族的由来,朝鲜族的特点

中国朝鲜族的由来已久,早在18世纪初,朝鲜贫苦边民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压榨和灾荒饥饿之苦,不断从朝鲜冒禁越江进入中国东北。19世纪中叶,开始大批迁入,并在与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东北边疆、长期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朝鲜族。 朝鲜族的住宅建筑有自己的传统和风格。传统建筑结构一般为双坡两山墙,少数为四面坡。屋内一般分一厨一室或一厨两室、三室。厨室和卧室各有门。住宅一般没有窗户,有也是比较小而且固定的。门有单门,也有双拉门。门有满条或格条式等几种式样。居室多为火炕,用石片或砖铺满炕,炕上糊厚纸,刷桐油,一天擦几遍,美观干净。从屋外进入居室,必须在外边脱鞋方能进去,居室之间有门或拉门。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节)、中元(端午节)、春游(六一春游节)、秋夕(中秋节)、冬至(冬至节)。 朝鲜族家庭中长幼有序,男女有别,饮食起居,礼不可少。家庭长子必须赡养父母,不得分家;长子长媳还要抚育弟、妹,一直到成家立业。家庭的经济一般由父母掌管,男子主管生产活动,女子操持家务。家庭用餐,男女老少同吃不同席。老人单独食饮,不得已在同席用餐,必须长者首先拿餐具,其他人方能用餐。如果在酒席上老少同坐,绝不能对饮,必须转身饮酒,抽烟也不能对火。与长者同行,长者在前,少者必须留后。如果有急事要赶路,则向长者说明情况,方能走前赶路。长者不能与少辈耍闹,亲属之间不能戏言,嫂子可与夫弟戏言,而兄绝不能与弟媳戏言。少者不能直呼长者姓名,需要称呼名字,必须在名字后边加“先生”、“长者”或“老人”等。

杏馫1980_朝鲜族的风俗习惯知多少

朝鲜族风俗习惯独具一格,具有悠久的传统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与朝鲜族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民族性格和审美心态有密切的关系。 朝鲜族的住宅建筑有自己的传统和风格。传统建筑结构一般为双坡两山墙,少数为四面坡。屋内一般分一厨一室或一厨两室、三室。厨房一般砌大锅台,安有铁盖的大锅和小锅,少则两口,多者四五口,可以同时做饭、菜、汤。 朝鲜族的旧习俗,男人不准随便进女人做饭的厨房,除非女人们要求进厨房帮忙;长辈不准随便串已婚子女的卧室,所以其卧室都有门与外界相通,各走各的门。 传统的家具有双衣柜,这种衣柜一般高一米,宽八十多厘米,衣柜前面镶有铜、铁或铅质等各种图案的装饰。饭桌是短腿的圆桌或方桌,在炕上坐着吃饭。餐具有铜质的碗、匙、筷。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节)、中元(端午节)、春游(六一春游节)、秋夕(中秋节)、冬至(冬至节)。 朝鲜族素以讲究礼节而著称。衣冠端正,举止文明,用语谦恭,尊老爱幼,扶弱济贫等,被视为很重要的道德规范,成为传统美德。这些礼节反映了朝鲜族古朴、憨厚、豁达、豪爽的性格特征。 传统朝鲜族丧葬习俗比较繁琐,多实行土葬。人死后,把尸体放在屋内的墙边,用布帘或屏风挡住,并将写有死者姓名、职业的纸条贴在布帘上。在布帘下放小桌,烧香和供“使者饭”用。每当亲属和朋友来吊唁时,丧主(一般为死者长子)和主妇(死者长子的爱人)以及其子女陪同烧香哀哭,以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