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9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通道菁芜洲河边小景

本文来自侗乡记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肇兴侗寨

原创文章,作者:逆流的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1262.html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黎平高孖侗寨

仙女杉的故乡——高孖(Nià),位于黎平县西北部,距县城76公里,座落在宝塘山东南山麓下黎-尚公路边犀牛岭上,海拔高度800—1200米,全村共10个生产小组,241户,1053个人口。全村国土总面积11784亩,其中农田用地面积479亩,林地面积9607.5亩。人均年产粮300公斤,人均年纯收入1215元。全村共有中共党员40人,其中女性党员5人,高中及以上文化12 人,35岁及以下8人、36—59岁18人,60岁以上9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正在建设之中,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高孖寨的座落别具一格,它不像多数侗寨那样选择依山傍水的坪地居住,而是座落在险、峻、奇、秀的半坡上,地基呈梯式的一色木质吊脚楼房屋从寨脚升到寨头,给人以步步高升之美感。再加上寨脚花桥、寨中石板路、石井、寨边花街和三株高大仙女杉、寨后万石梯田、后龙古树林的点缀,使高孖成为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侗族村寨,被黎平县人民政府列为“十一?五”期间民族旅游发展村寨。  高孖寨是侗族琵琶歌发源地之一。杨固岚(1852——1912)以前,四十八寨侗族地区,只有少数男子弹唱琵琶歌。自杨固岚编出《初相会》、《相亭短》、《相亭长》、《相塔》、《找计》、《钱欠短》、《钱欠长》、《父母》、《奶尾》、《嘎邓》、《报勾》、《捞堂》十二级 “嘎端”(歌组:一组有九首至几十首,一首有几韵,均由男女歌手对诗联式地对唱)和培养了第一批女歌手,并首创了男女歌手绕堂走步用琵琶伴唱对侗歌、踩芦笙舞歌堂后,黎平四十八侗寨、榕江七十二侗寨才盛行逢年过节请男女歌手“踩歌堂”对唱侗歌的。这一侗族习俗文化表演形式的创始人是高孖寨杨固岚。后来在挖掘、传唱发展杨固岚“嘎端”和袭行杨固岚“歌堂”上,榕江县的“晚寨”、黎平县的“尚重”已率先发扬光大。四十八寨侗族琵琶歌“嘎端”发源地的高孖,为传承杨固岚的“嘎端” 、“歌堂”,近三年来已四次组织歌堂盛会纪念这位倾一生心力为繁荣侗族习俗文化的先驱,同时也培养了多名歌师歌手。除了琵琶歌之外,高孖人还擅长唱酒歌(亦称拦路歌)。酒歌适用于婚嫁、新建、入宅、生子、公益事业志庆、迎客等喜庆之事独唱、合唱、对唱。酒歌感情热烈、豪放、动听,大都用赋、比、兴手法,易学易记,勿需乐器伴奏,适应性极广,它为侗民在喜庆日子里增添无穷乐趣和热烈气氛。高孖还有动听的山歌(情歌),是高孖侗族男女青年恋爱的歌,这种歌调柔润委婉,悦耳动听,令人陶醉。歌词生动形象,比喻恰切,内容丰富,勾人心魂。现在黎平榕江侗族歌堂也引入这种山歌以增添歌堂尤其是夜晚歌堂的热烈气氛。  条劝。用汉语说,就是侗族的词赋。也是用赋、比、兴手法,讲究一定韵律,适用于劝人行善、劝人婚嫁、敬尊长喝酒等独白之用。由于“条劝”编得入情入理,有教育说服力,亦可算为侗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高孖寨侗族的精美服饰和特色食品以及传统节日与四十八寨侗族地区一致,在此不再叙说。  在大稼乡侗苗族村寨有20个,自然风光无限,少数民族节日繁多,内容丰富,但最具旅游特色的村寨还是首推高孖。高孖是三板溪建成后,中外游客游览三板溪电站后,从五个码头登陆和由黎平乘车进入尚重老片区直接进入大稼乡或折转进入大稼乡的必经之旅游景点。有鉴于此,大稼乡政府决定先在高孖村搞好民族村寨的民族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建设,使之具备一定容量的接待游客的能力。 网站图片由杨祖华老师提供 原创文章,作者:逆流的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1295.html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广西三江程阳侗寨

本文来自POCO摄影社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古老的堂安侗寨

堂安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距肇兴乡人民政府驻地5公里,距黎平县城75公里。堂安侗寨居住着侗族村民160余户,800多人,住户散居在“班柏”、“几定”两支山脉和“贵近”冲。房屋大多数取南北向,全寨人以赢陆两姓为主,还有潘、蓝、吴、杨、石七种姓氏和睦相处,按传统风俗,寨中陆姓与潘姓又有大陆、小陆、大潘、小潘之分。        堂安侗寨的鼓楼、戏楼、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古幕葬群、古瓢井以及水碾、石碓、纺车等古朴典雅的实物,每个角落,都蕴藏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内涵的实物,堂安侗寨是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从这个寨子的实物细细品味,完全可以证实它的历史悠久性。这里有着深远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有着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风情研究价值,有着侗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人类生态保护价值。       堂安侗寨四面青山,峰峦叠嶂,阡陌纵横,梯田层叠。山腰间的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寨中的鼓楼是该寨的吉祥物,可以扣住侗家人的灵魂。鼓楼与戏楼、歌坪形成三位一体,显示出侗族村寨的特征。寨中四通八达,小径曲曲。寨中信道均用青石板墁地。九条出寨子的路口都建有寨门,寨子中的附属设施还有禾晾、谷仓、水碾、石碓榨油房、鱼塘、井亭、祭萨塘等建筑物,都具有它们的独特文化个性。寨子中间,还有一块墓地,有坟十余座,多为清代所建,雕龙刻凤,卷草花纹等工艺精美,是堂安侗族文化遗产的另一种体现。       鼓楼上坎那眼四季长流的清泉,流入用青石打制成的2尺见方而带把的石头中,石斗下用多边形石礅支撑,清冽的泉水在斗中聚满,又从左右凹槽流出,这里的侗家人把这种带把的斗井称为瓢井,因为他的形状如同木瓢。 原创文章,作者:逆流的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1213.html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从江岜扒侗寨

从江县岜扒村位于高增和小黄之间,距乡政府驻地9公里,由岩寨和平寨两个自然寨组成,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240户1170人,是侗族聚居地。岜扒村青山环绕, 绿树成荫。但就在距村外百米的山头上兀突起高达数十丈的一巨大石灰石,呈灰白色,成为岜扒村重要标志和最佳景观之一。这巨石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明朝洪武年间,侗王吴勉正从今洛香新安一带赶着众多石山往南走,到了贯洞遇一孕妇从八洛方向走来,吴勉即向孕妇询问:“见我前面的牛走到哪了?”孕妇答到:“我不见牛,只见石山在走。”一直被吴勉当牛赶着的石山顿时停了下来,气急败坏的吴勉便用赶山鞭向孕妇身边的一石山抽去,这一鞭非同小可,将石山抽断为三截,一截飞往西山,一截飞往岜扒,还留一截在贯洞。孕妇被吓坏了,漂亮的发髻也被掀到一边,故今贯洞一带妇女的发髻都是偏在一边的。飞到岜扒山头的是中间一截,故顶端较平。因巨石呈白色,侗语称巨石为“岜扒”, 即白岩石的意思,岜扒寨因此而得名。      岜扒村民间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当地侗族仍保留着完好的民族服饰和生活习俗,民族风情浓郁。从古到今,当地侗族人民保留完好的民族服饰和生活习俗,民族建筑吊脚楼、鼓楼、花桥等保护完好。除有侗族大歌、情歌对唱、激情芦笙舞,还有神奇独特的招龙仪式等等。古朴的岜扒自然生态完好,吊脚楼、鼓楼、花桥掩映于丛林,把人的心灵溶入和谐的大自然中。 原创文章,作者:逆流的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1208.html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侗乡秋色

本文来自侗族旅游摄影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