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豆腐”是贵州侗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神奇鲜见的一种小吃。说它神奇鲜见,是因为它是由一种产量极少的树叶做成,很多人都不曾见过,更不提还吃过。 这种由神奇的树叶制作出来的绿色,半透明色如翡翠,色泽淡雅配以葱姜,蒜末等调料,吃起来味道清冷爽口、清香味浓,是炎炎夏日消暑降温的极好食品。 在万山,侗家人也深爱这种特色小吃。“神仙豆腐”性甘味苦,是用万山生长的一种野生灌木树叶加淀粉做成的,夏日吃“神仙豆腐”,可以清热、解毒、活血,听说还有抗癌的作用。 这种野生灌木学名叫 “二翅六道木”。由于斑鸠鸟喜爱在这种灌木上筑巢,所以当地人也把这种灌木叫做“斑鸠叶”。 “神仙豆腐”做法简单,将采回的斑鸠叶子洗净、晾干,放到盆中用开水烫软,接着双手重复揉搓、捣碎,直至叶子成为糊状,然后用布袋过滤到盆中,加少量的草木灰,加适量水,搅匀之后放置阴凉处30分钟即成。再将它用刀片切成小块,浇上油辣子、醋和蒜泥,即成为一道美食。 “神仙豆腐”是用“斑鸠叶子做的。斑鸠树学名叫双翅六道木。双翅六道木在万山各乡镇均有,多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路边、沟边杂林中或灌木林中。六道木是因枝干有六条沟槽而得名。 关于“神仙豆腐”还有传说故事。相传在古时候,有一年闹饥荒,侗家人颗粒无收,就在这时,一位道骨仙风的神仙托梦侗族的首领说,上山有种叫“斑鸠叶”的树叶,可捣碎做成“豆腐”吃。于是,侗家人上山采摘来这种叶子,按神仙的指点,果然做出了豆腐,侗家人也因此度过了饥荒。神仙豆腐由此而得名。 如今,“神仙豆腐”不再是万山侗家人灾荒之年的救命食品,反倒成了万山侗家人的特色食品。(李英)
分类 : 杏鑫注册代理 › 2693个相关结果 17次浏览
温泉送健康·毛龙迎新春 春节将至,为深度挖掘石阡乡愁文化,丰富春节文化内涵,塑造“温泉之城·长寿石阡”品牌形象,加快推进石阡全域旅游发展步伐,快速提升石阡慢生活体验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来阡游客、回乡游子及本地市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特举办2017年“美丽梵净山·铜仁过大年”之石阡县“温泉送健康·毛龙迎新春”春节文化系列活动,在1月12日至2月7日期间,陆续推出精彩绝伦的开年大戏,敬请期待! 活动一:电商惠春——抢年货助力春节 活动时间:1月12日至1月14日(腊月十五至腊月十七) 活动地点:电商产业园(五方国际商贸城) 活动内容: 1、石阡为您备年货,农特产品送到家活动。 2、开展以石阡苔茶、石阡皮蛋、豆腐乳、糟辣椒等必备年货和旅游商品打折促销活动。 活动二:对联迎春——红对联·迎吉祥 活动时间:1月12日至1月25日(腊月十五至腊月二十八) 活动地点:石阡县城、十九乡镇(街道) 活动内容: 1、组织当地书法家撰写对联送吉祥; 2、开展送春联慰问活动; 活动三:“泉”城暖春——泡温泉·赢大礼 活动时间:1月28日至2月3日(正月初一至初七) 活动地点:石阡夜郎古泉国家AAAA级景区 活动内容: 1、泡温泉·抽大奖 2、关注微信公众号,积赞送奖品 3、温泉七天乐活动 活动期间每天策划一个丰富景区内涵的活动(篝火晚会、啤酒音乐会等) 活动四:美食香春——品夜郎风味小吃 活动时间:1月27日至2月2日(除夕至正月初六) 活动地点:石阡夜郎风情街 石阡县城 坪山乡 国荣乡 活动内容: 1、石阡六和长寿宴 时间:1月27日至2月2日(除夕至正月初六) 地点:石阡县城、坪山乡、国荣乡 2、风味小吃展销 时间:1月31日至2月2日(正月初四至正月初六) 地点:石阡夜郎风情街 活动五:茶香润春——苔茶姑娘泡仙茶 活动时间:1月17日至2月11日(腊月二十至正月十五)12:00-16:00 活动地点:石阡古温泉国家AAAA级景区 活动内容: 1、组织苔茶姑娘展示才艺表演; 2、凭身份证登记或扫二维码,获赠茶叶(小袋)。 活动六:古寨寻春——千年古寨忆乡愁 活动时间:1月29日至2月4日(正月初二至正月初八) 活动地点:楼上古寨 活动内容: 1、“畅游古寨,欣赏古韵”,游客自由欣赏古村、古树、古井等; 2、“取天福古井水,祈长寿平安福”,游客可在天福古井取圣水,在梓潼宫祈福求平安; 3、“花灯迎新年·毛龙迎新春”,花灯戏非遗文化展; 4、“品农家风味,寻童年记忆”,准备陀螺、铁环、鸡毛毽子、纸包、沙包、皮筋、拔河绳子等70、80后记忆中的玩具供游客玩耍,并提供“外婆的水腌菜”、“妈妈的油炸粑”等乡愁风味菜。 活动七:仡妹探春——逛仡佬最美风情乡寨 活动时间:1月27日至2月4日(除夕至正月初八) 活动地点:佛顶山国家AAAA级景区夜郎千户仡寨、尧上民族文化村 活动内容: 1、1月27日至2月4日(除夕至正月初八):仡佬六和三角宴 1、1月29日至2月4日(正月初二至正月初八):仡佬婚俗表演、仡佬文艺演出、冬日篝火狂欢活动: 活动八:彩灯照春——观夜郎古城灯展 活动时间:1月27日至2月11日(除夕至正月十五) 活动地点:石阡古城(万寿宫广场、行政中心广场) 活动内容: 1、游客自由游赏石阡古街古巷,与新知己、故友人重温记忆中的老家,在这个宜动宜静的古城慢下来; 2、游客自由观赏石阡民间灯展,品味石阡灯文化,回味童年趣事。 活动九:灯谜赞春——猜长寿石阡灯谜 活动时间:1月30日至2月1日(正月初三至正月初五)13:00-15:00; 活动地点:万寿宫广场 活动内容: 1、群众自由猜谜:游客及本地市民到指定地点领取卡片,将谜语序号及相对应的谜底写在卡片上,由工作人员负责核对谜底,并将正确谜底交给群众作为兑奖凭证; 2、现场竞猜:游客及本地市民自由猜谜时间段未猜中的谜语,组织观众现场竞猜,并对猜中者现场颁奖。 活动十:春官贺春——百名春官劝农耕 活动时间:2月4日(正月初八)13:00 活动地点:楼上古寨国家AAA级景区 活动内容: 1、知府分封春官各自说春的地域; 2、春童齐颂二十四节气歌; 3、举行鞭春礼仪式; 4、知府大摆宴席,宴请春官(六和三角宴,封氏春官坐于三角宴上席); 5、知府打马游街,整队出发,长号、唢呐、锣鼓队伍一行送春官至天福古井处; 6、知府于古井旁扶牛行耕,带头犁田; 7、知府对春官入户说春作要求及嘱托,宣布说春活动开始,春官自行在指定区域开展说春活动。 活动十一:毛龙闹春——仡佬毛龙闹泉城 活动时间:2月7日(正月十一) 活动地点:石阡体育场、石阡古城 活动内容: 1、传统毛龙进行编扎、表演技艺比赛; 2、其他非遗队伍现场展演;
阳戏是一种娱乐性、庆祝性、阳间的活动表演,而不是巫教的仪式表演。 它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间,宋氏家族由江西起祖。宋朝美是武将,入川讨冉土司之乱,迁入沿河,现在受传于第六代宋绍仪等人。 阳戏是伴唱、伴奏、加表演形式的组合。乐器的组成是以大锣、马锣、钹、点锣组成。表演内容有;“满门贤”“西京记”“三孝记”“摇钱记”“徐达下逍漄讨账”“蟒蛇记”“西盆接掌”“大小记”“学夫回窖”“姜氏配合庞山村”等。它多用于喜庆场合,一般是过春节的初一至十五日。表演中分生、旦、净、丑等。每个角色都要戴脸壳,穿服装。有舞台背景布置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
印江印染伴随着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而兴起,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流传于印江民间的印染工艺品——蓝地印花布,宋时称“药斑布”,明清时又称“浇花布”,印江印染分为染色和印花两部分,民间称为普染和印染。印江印染图案内容丰富,一般从神话传说及民工间吉祥物象中取材创作,以名贵花草或珍禽兽配雕而成。构图形式大致有团窠式、对称式、散点式、花边式、整体式、几何纹式等十几种。图案造型独特,纹样自然、谐调、通顺、流畅、富有灵性和美感。 印江印染是工艺与技术、审美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是民众生存智慧和才智的结晶,见证着普通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反映农耕社会劳动艺术的原古情节,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工艺美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我国民间工艺园中的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摇蓝中的宝贵财富。
“仡佬毛龙”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石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境内现有汉、仡佬、侗、苗、土家等13个民族,仡佬族为境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古代各族人民和睦相处,表现出特有的开放心理。“仡佬毛龙”正是植根于这样一种文化生态环境之中。 龙神崇拜是“仡佬毛龙”的核心。毛龙形如蛇,尾似鱼。毛龙龙体的编扎十分讲究,首先以粗长的竹篾数片扎紧为龙脊,再用竹篾缠以剪成鞭炮形的有色纸,俗称“火草杆”,将火草杆两端扎在龙脊上,形成一个个环行圈。整条毛龙要用四、五百根火草杆扎成,看上去满身是毛,因而得名。 关于“仡佬毛龙”的起源及源流无明确历史记载。有学者推论,毛龙源起于古代仡佬的“竹王”崇拜和生殖崇拜。据《石阡县志》记载:“(龙)灯从唐代起”,仡佬族民间亦流传有“唐魏征梦斩金骨县长老龙之子”的故事。根据民国《石阡县志》记载:清末至解放前夕,“仡佬毛龙”盛行于全县各民族村寨。 “仡佬毛龙”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多样性的社会功能,其价值主要体现在:(1)是仡佬族民族信仰的显现标志。(2)是研究古代仡佬族文化交流的又一例证。(3)对仡佬族语言、工艺、歌舞等方面研究具有启发性意义。(4)对“仡佬毛龙”民间的传承研究,有助于我国当代少数民族社会教育方式的研究。(5)其蕴含的丰富的图腾崇拜以及宗教崇拜是研究仡佬族民间宗教构成心理的又一重要路径。2005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傩戏(德江傩堂戏)是一种佩戴面具表演的宗教祭祀戏剧,也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德江傩堂戏又称“傩戏”和“傩坛戏”,土家人叫“杠神”。它源于古时的傩仪,是古傩的一种。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的礼仪祀典,宋代前后开始衍变为酬神还愿的傩堂戏。德江傩堂戏从内容上划分“酬神”和“娱人”两部分。“酬神”是围绕举行诺事活动者的意愿进行“冲傩还愿”,“娱人”则是傩戏和傩技表演。 德江傩堂戏具有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戏剧学等多学科学术研究价值,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内容和形式上它都具有原生态性,它与宗教仪式密不可分,在本质上也就是宗教祭祀的戏剧化和通俗化。它保存着戏剧最古老的传统,并清晰地表现出戏剧演变的历史脉络。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是我国古代戏剧的一块“活化石”,其本身就是一部傩堂戏的发展史和传承史。2008年,德江傩堂戏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碧江历史悠久。溯其渊源,元时有渔者没入水底,得铜人三尊,挽而出之,府之名以此。这里设置县已有1300多年。元代设置铜人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隶思州安抚使。明永乐十一年置铜仁府。古城遗址建于公元1451年。明万历二十六年置铜仁县。 1949年11月铜仁解放仍置县。1958年10月铜仁、江口、玉屏三县并为铜仁县。1961年7月又按原建置三县分开。1987年8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下发国函〔2011〕131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原县级铜仁市更名为碧江区。在如今的中南门古城及锦江沿岸,依然保留着大量古建筑,幽静的巷道,斑驳的墙垣,走进它,就犹如走进了碧江的历史。 碧江境内旅游景点有百花渡、大明边城、九龙洞风景区、东山风景区;纪念地有周逸群故居;文物古迹有东山、朝阳洞、摩崖石刻、水晶阁、铜崖等。 碧江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这里居住着苗、土家、侗、仡佬、满等少数民族。每年春节、节假日期间,花灯、茶灯、龙灯以及打金钱杆、踩高跷等民间舞蹈表演多姿多彩,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宝地。
江口“傩戏”是流传于江口地区的一种民间戏曲形式。江口傩文化主要分两种:一是傩戏,二是傩技。而傩戏在江口傩文化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是江口傩文化的主要表现内容。江口“傩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延伸,其文化特征深受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影响;江口“傩戏”外来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结合体,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江口“傩戏”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融入了道、释、儒等文化元素,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江口“傩戏”渊源久远,是荆楚古文化的边缘留存,是远古时代劳动人民与自然作斗争、追求美好自由生活的文化结晶,是我国戏剧发展的“活化石”。
上元沙洲节始于宋代,传说是天官赐福降生的日子,年复一年,世代相传。有历代流传颂扬沙洲的诗词歌赋两百余首,其中《思南府续志》所载“白鹭洲赋(并序)”、“白鹭洲赋”(以二水分白鹭洲为韵)为代表作,有神奇优美的民间传说故事,有五彩奇石观赏与收藏。 思南上元沙洲节保留了黔东北乌江流域地区,特别是以乌江中下游文化教育中心思南及周边的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传承着各种传统表演艺术形式,是研究黔东北乌江流域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况的重要根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思南人民根深蒂固的精神纽带。 思唐镇正月十五游鹭洲的习俗,从宋代前开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往今采,每逢正月十五,人们都身着盛装,扶老携幼,乘船登沙洲游览,洲上设有各种游玩项目,有小摊、照相留影、有骑马、玩具和小吃等,游毕离洲,恋恋不舍,或摄影,或赋诗,或顺手拣几个奇形异色的纹石,以作纪念。 每年正月十五日,无论阴晴雨雪,县城(郊)之人均扶老携幼,乘船过渡,相约洲上。鹭洲上的鹅卵石,有武陵山系特点,圆润光洁,色彩丰富,可供把玩。形成一种节日民俗文化。此地古时多陕西迁谪之人,因此疑为唐时长安踏青旧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