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30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1、密闭门窗 在梅雨季节,一定要紧闭门窗,如门窗打开,湿气容易通过门窗跑进室内,使得室内湿度增加。特别是每天早晨和晚上,门窗一定要紧闭,特别是不关上朝南和东南的门窗,水汽将严重渗透至家里的每个角落,如果觉得门窗紧闭让室内空气无法流通,建议大家在中午短时间开窗通风。 2、铺报纸 在地上还有桌子上铺报纸也是很好的防潮的做法。将用过的旧报纸铺在地板上桌子上,尤其是门口等比较容易湿的地方更应该多铺两层,这样对室内有很好的防潮效果。长期打开衣橱的门,可通风防霉,不过灰尘也多。如在衣橱底部铺上报纸,甚至在橱门内侧贴上报纸也行。报纸能吸收湿气,达到防霉效果;而且报纸上的油墨味道还能驱虫。 3、放除湿剂 除湿剂或除湿盒大家肯定都有用过,超市里也有很多,买回来的除湿剂可以放置在家里各个角落和湿气重的地方,可以有效吸附水汽,但要注意除湿剂要定期及时更换,才能起到很好的除湿效果。 4、除湿设备 市场上有很多除湿设备卖,如抽湿机、暖风机等,现在的空调也具有除湿的功能,在室内使用这些除湿设备也会起到很好的除湿效果。梅雨季的科技福音啊。 5、点蜡烛 点蜡烛可以让水汽没办法凝结,从而让室内湿度减低。如果家里已出现霉味,可以选用含有天然植物香薰油的蜡烛,这样的蜡烛能让空气变得干燥,又能让房间中的霉味去除。 6、石灰吸潮 卫浴室是湿气比较大的地方,特别是在梅雨季节,湿度会更加的大,可以用布袋将生石灰包裹放在这两个地方吸潮。也可以将洗衣粉袋子戳几个洞,利用洗衣粉进行吸潮,而且还能再利用,经济实惠。竹炭除湿,可以反复使用,但是得多用,少了效果不怎么好。 7、食品保存方法 干燥、低温和通风是对付食品霉变的三大法宝,最经济实惠的方法就是用干石灰吸潮。很多膨化食品中的袋装干燥剂、抗氧化剂,也可以放在食品中,起到防霉效果。像火腿以及腌制品在天气湿热时,易产生致癌性的黄曲霉素,可以用棉签蘸上少许菜油,均匀地涂抹在食物表面。 8、香皂、干茶叶渣去霉味 木质家具在阴雨季节特别容易受潮发霉。此时可以在发霉的地方放置一块香皂,或晒干的茶叶渣,有助于祛除霉味。等天晴了,要记得将衣柜门打开通风。 9、提高室内的温度 在室内烧上一盆木炭火或放上火炉,来提高室内的温度,使水汽无法凝结,从而减轻室内湿度,不过一定要注意通风,避免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使用此方法的时候,切记要有人在旁边关注,注意安全。 10、把植物移到室外 植物很容易吸收水汽,所以梅雨天气到来时,应该减少给植物浇水,并且尽可能把植物都移到室外。

2022年12月31日进入二九,第二个九天的日子。冬九九中有个二九,是一种民间节气。俗用冬至开始数及九九八十一日即为寒尽。 一九时间:2022年12月22日-2022年12月30日 二九时间: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8日 三九时间: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 四九时间:2023年1月18日-2023年1月26日 五九时间:2023年1月27日-2023年2月4日 六九时间:2023年2月5日-2023年2月13日 七九时间:2023年2月14日-2023年2月22日 八九时间:2023年2月23日-2023年3月3日 九九时间:2023年3月4日-2023年3月12日 二九养生 吃好 吃好的前提是要保持营养均衡,而并非吃肉多。 建议:1、每天进食3–5份主食,就是一日三餐都要有主食;可以是米饭、面食也可以是各种薯类。尤其是减肥者,切勿过度节食。 2、每天需要准备2–5份高蛋白食物,包括各种肉类、鸡蛋、牛奶以及豆类与坚果;满足人体对蛋白质与钙质的需求。 3、每天进食300–500克新鲜蔬菜,300克水果,满足人体对膳食纤维与维生素的需求。 4、每天喝1200–1500毫升的水分。 5、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老年人饮食要注意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多吃些流失食物,比如豆浆,牛奶、粥类等食材。 休息好 避免疲劳,包括工作疲劳,心理疲劳,以及房事与运动过劳。 在工作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身体长期或长时间的处于疲劳状态。尽量避免熬夜,久坐不动、久躺等行为。 建议年轻人每晚睡眠时间不要晚于11点,老年人晚上最好在9–10点入睡。晚上睡眠不少于7小时,不超过10小时。 运动好 所谓动则“生阳”;合理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代谢功能。同时还能产生更多的热量,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 尤其是老年人,要尽量避免吃饱就睡,一整天呆在家里不出门,或者是一天都躺在床上或沙发上。 当然,运动并非越多越好,运动也要避免过度疲劳,导致“阳气”外泄。 心情好 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与女性,这个时候容易出现情绪上的躁动或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等,也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建议多参加些积极的社交活动,多与人交流。 老年人也可以给自己找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避免一个人独处。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更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创建时间:2021-12-24)

2022年12月22日,星期四,农历十一月廿九为数九的第一天。 数九又叫冬九九,是一种民间计算冬季寒冷天数到天气变暖日期的方法,其第一天叫做交九,在冬至后逢第一个壬日,也有说法是从冬至这天算起为第一天,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俗语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可见这“数九”的正确算法是从冬至后第一个壬日算起,故,“九”在每个年份中具体日期是不固定的,须视冬至后第一个壬日在哪一天而定。 2022年三九一天是哪一天:2022年1月9日 2023年1月9号为三九天开始日期。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并非是冬至后第三个第九天,因此2023年三九天范围在: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此时是全年中温度最低的一段时期,因为过了冬至,地球上储存的热越来越少,到“三九”,地球热的储存是一年最少的时候,所以也就最冷,有农谚说法“三九四九冰上走”,可见三九是天寒地冻结冰的寒冷时期。 2022到2023年数九时间表 2022年一九时间:2022年12月22日-2022年12月30日 2022年二九时间: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8日 2023年三九时间: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 2023年四九时间:2023年1月18日-2023年1月26日 2023年五九时间:2023年1月27日-2023年2月4日 2023年六九时间:2023年2月5日-2023年2月13日 2023年七九时间:2023年2月14日-2023年2月22日 2023年八九时间:2023年2月23日-2023年3月3日 2023年九九时间:2023年3月4日-2023年3月12日

2023年三九天时间表 三九第一天:2023年1月9日 三九第二天:2023年1月10日(人民警察节) 三九第三天:2023年1月11日 三九第四天:2023年1月12日 三九第五天:2023年1月13日 三九第六天:2023年1月14日(南方小年) 三九第七天:2023年1月15日(北方小年) 三九第八天:2023年1月16日 三九第九天:2023年1月17日 三九天养生 攻略一:“冬练三九”室内慢跑 人在三九天里阳气虚弱,心肺负担不小,因此中老年人在最冷的时候不要外出,在家里做一些简单运动就可以,如在室内慢跑、做体操等。如果气温有所回升,人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室外锻炼,时间最好是下午三点到四点,但阴天、雪天、大风天不要外出。 攻略二:一早一晚补阳气 三九天里阳虚的人会很多。怕冷、手脚发凉、爱拉肚子、胃疼、痛经的人都可能属于阳虚,阳虚就要补阳。 补阳可以用这几个办法。早上,人们可以面向东方做深呼吸。这样阳气可以从“劳宫穴”进入人体,直接养我们的心肺;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人们要背对夕阳,让阳气从“脑户穴”进入人体,直接养我们的肾。此外,人们还可以多吃些鸡肉汤、牛羊肉汤、猪肉汤以及黄鳝、韭菜等等。 攻略三:做任何事情都要“慢半拍” 慢节奏的生活有助于保存肾精、阳气;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则会耗散阳气。因此三九天里,人们可以采取静养生、慢养生的方法来强身。

2023年三九时间:1月9日-1月17日 三九第一天:2023年1月9日 三九第二天:2023年1月10日(人民警察节) 三九第三天:2023年1月11日 三九第四天:2023年1月12日 三九第五天:2023年1月13日 三九第六天:2023年1月14日(南方小年) 三九第七天:2023年1月15日(北方小年) 三九第八天:2023年1月16日 三九第九天:2023年1月17日 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之中最冷的时期便是在“三九天”“四九天”。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干支纪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就暖和了。 三九是哪三九 一九:冬至算起第一个九天,也是一阳出生成之时,《易经》有:“九五至尊”,“九”代表“天”,这里指的是阳,阳气的阳。天道之阳开始形成,有了生命迹象产生的时候; 二九:冬至后的第二个九天,是二阳出生的意思,天道之阳开始成形,生命开始孕育; 三九: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是三阳出生的意思。三阳开泰,万物成形,天道之阳开始运行,万物有了生机。万物得到天之阳气,开始生命活动,开始了“生、长、收、藏”的生命循环轮回过程。

三九天时间表: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 三九第一天:2023年1月9日 三九第二天:2023年1月10日(人民警察节) 三九第三天:2023年1月11日 三九第四天:2023年1月12日 三九第五天:2023年1月13日 三九第六天:2023年1月14日(南方小年) 三九第七天:2023年1月15日(北方小年) 三九第八天:2023年1月16日 三九第九天:2023年1月17日 为什么三九天最冷 在冬至时期,白天最短,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最小,单位面积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强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同时,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增加也很缓慢。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时节才达到最大值。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时节气温最低(当然,并非全国如此,年年如此,具体因地区、因年岁而异)。另外,“三九”前后,西伯利亚地区的冷气团也发展到极为强盛的阶段,强冷空气的频频入侵也是造成气温低的原因之一。 地球白天吸收太阳辐射来的热,到夜里就把它散发出去了。夏天,白天吸收的热多,晚上散发的热少,这样,每天都能积一些热。冬天,白天吸收的热少,晚上散发的热多,每天不但不能积存,还要把夏天积存下来的热用掉一些。冬至这一天,白天吸收的热量少,可是地球上还有一些储存的热。过了冬至,储存的热越来越少,到“三九”,地球热的储存是一年最少的时候,所以也就最冷。

杏鑫平台首页_2021年1月20日是几九第几天

2021年1月20日是几九第几天:四九第四天 2021年四九时间:2021年1月17日—2021年1月25日 第一天:2021年1月17日 第二天:2021年1月18日 第三天:2021年1月19日 第四天:2021年1月20日(大寒) 第五天:2021年1月21日 第六天:2021年1月22日 第七天:2021年1月23日 第八天:2021年1月24日 第九天:2021年1月25日 2021年1月20日是什么日子:大寒节气,腊八节 大寒节气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最冷是在大寒节气。 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正所谓冬去春来。在我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尾牙祭,亦称“做牙”、“做牙祭”等,民间有做完牙祭后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现代企业流行的年底“年会”即是由尾牙祭发展而来。 腊八节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我国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2019年中伏是哪一天:7月22日进入中伏 2019年中伏:7月22日—8月10日,共20天 中伏又叫做二伏,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是夏天最热的一段时间。 中伏一般为10天或20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四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如果在立秋之前出现第五个庚日,那中伏为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则为10天。 三伏天最热阶段:中伏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最热阶段的原因 1、说到三伏天中哪一伏最热,就要提起民间一句俗话“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末伏过后天气渐渐凉爽。 2、首先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3、另外,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 4、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5、而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 如何预防中暑的小知识 1、遮阳伞 出行时要躲避烈日,可以戴遮阳帽,墨镜,打遮阳伞。行走时尽量走阴凉的地方,出门涂防晒霜。 2、多喝水 夏季出汗较多,多喝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补充盐和矿物质。 3、喝降温汤 多喝降温饮品,一些饮品能有效降低体内热量,是预防中暑不错的选择,例如,凉绿豆汤、凉山楂汁、凉金银花茶、凉的菊花茶、西瓜、黄瓜、西红柿等。 4、充足睡眠 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加之气温高、人体代谢较快,很容易造成睡眠不足,从而造成精神萎靡,容易诱发中暑,每天最好保证8小时左右睡眠。 5、穿宽松衣服 穿宽松衣服外出时,不要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不能及时排汗散热,多穿棉、麻、丝类宜吸汗的衣物。 6、少食多餐 应少食多餐,当吃的东西越多时,所摄入的热量也越多,如果选择少食多餐可以分散集中的热量摄入。 7、抹风油精 涂抹风油精防中暑,高温天气出门前可在人中、太阳穴、印堂处涂点风油精,可有效预防中暑。 8、避免阳光下工作 避免在正午工作,正午太阳光最强,温度最高,工作的人们最好避开这段时间,另外不要连续工作,工作强度大也是诱发中暑的原因之一。

杏鑫新闻304724_梅雨季节来临,家里的中成药该如何保存

引起中成药变形及变质的常见原因 1、温度 中成药处方成分比较复杂,对贮存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温度过高会引起药品的某些成分变化,如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会加速挥发损失导致影响药效;含脂肪油成分的药物容易“泛油”或酸败;片剂易裂片或变色;糖衣易熔化黏连等。而温度过低,含乙醇制剂、糖浆剂等易产生沉淀、析出结晶。所以中成药应按其特性选择合适的贮存条件,常温贮存一般10~30℃,阴凉贮存一般为10~20℃。 2、湿度 环境湿度比较高时一般空气水份含量较高,比如梅雨季节,可能会引发中成药产生潮解、变形、生虫甚至霉变;湿度过低,会发生风化或干裂。一般中成药贮藏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45%~75%为宜,产品受湿度的影响比较小。 3、光线 光线中紫外线可促使药品变色、氧化分解。如含油脂成分的中成药可能产生酸败,酒类能产生浑浊,含苷类及色素类的中成药可能产生分解。因此,大多数中成药要求避光保存。 4、空气 空气中对中成药影响最大的是氧气,大多数中成药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因发生自氧化反应而导致变质。另外,控制含氧量也可以降低微生物超标的风险。因此,中成药一般采用密闭或密封贮藏保管。 5、时间 有些中成药因其性质不稳定,尽管贮藏保管条件适宜,但时间过长仍会失效。故药物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另外药品有效期是指未开封状态的“有效期”,开封后包装密封性会下降,所以开封后请遵医嘱尽快服用完毕。 各类中成药的常规贮存保管方法 1、散剂和颗粒剂 中药散剂和颗粒剂保管养护的关键是防潮。一般散剂和颗粒剂使用防潮的铝塑袋包装熔封。散剂应在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 2、丸剂 蜜丸含蜂蜜,受潮易霉变、黏结、虫蛀;水丸中水分挥发会导致外观失去光泽甚至开裂,受潮后易霉变、虫蛀;浓缩丸、糊丸也类同。因此,丸剂宜密封,置阴凉干燥处贮藏,防潮湿和微生物污染。 3、片剂 含药材粉末较多的中药片剂,多数黏性不足容易在运输过程中碎裂;含浸膏较多的中药片剂一般为包衣片,浸膏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膨胀致使片面开裂或浸膏溢出;另外多数浸膏易受热软化,导致药片变形或黏连。因此,片剂宜密封,在干燥阴凉处保存,并严格防潮。 4、糖浆剂 蔗糖为糖浆剂的常用辅料,是一种营养物质,其水溶液容易被霉菌、酵母菌污染,使糖浆酸败、混浊。其盛装容器一般为棕色瓶,灌封后密封,贮藏于室内阴凉干燥处,应避光、防潮、防热等。 5、膏药 多数膏药含有挥发性药物,如冰片、麝香、樟脑等,如贮藏时间过久有效成分易挥发散失;如环境温度过高,膏药易渗过纸面或布面;如贮藏环境过冷或吸湿,黏性降低导致贴时易脱落。故宜密闭贮藏,至于干燥阴凉处,防热、防潮、避风保管。 家庭贮藏保管中成药的几点小建议 1、可以将药品集中存放在固定区域,避免日光直射、高温、潮湿等不利因素。 2、仔细查阅药品说明书和包装上对药品存放条件的描述,按要求存放药品。 3、定期清理家庭中库存药品,检查药物使用期和查看外观是否正常,将过期药物及外观异常的药品及时清理,不要轻易使用。

1、馄饨 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等初伏要吃馄饨,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上海人人有“初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 2、饺子 在过去的农业社会,入伏的时候,刚好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3、汤面 入伏的第一天,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南方如上海是吃馄饨,广州是吃汤面。面条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且在煮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水,所以吃起来会产生较强的饱腹感。 4、鸡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炖鸡的时候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的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这样一来,可做到发散体内蕴寒,方阿朱秋发寒病。 5、火腿 杭州人“头伏火腿二伏鸡”。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最为最佳。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 6、羊肉 “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众所周知,羊肉是发汗的食物,是冬日里再好不过的美食,徐州人却迎难而上,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吃加了红油辣椒的羊肉。“伏羊节”是徐州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徐州百姓集聚在各个酒店、饭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初伏吃什么好 绿豆 对于绿豆的消暑祛湿作用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绿豆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的功效。对于因三伏日晒导致的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或出现红疹的人,吃绿豆可缓解症状。但需注意的是,有四肢乏力、腹泻等症状的老人、儿童则不宜食用。 莲子 入伏后多吃莲子可祛火,热天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易烦躁、伤心。莲子芯的味道虽苦,但可清心火,还有降血压作用,适宜体质虚弱、心慌、失眠多梦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结、腹胀者,最好少吃。 绿茶 三伏天午后,喝杯绿茶,不仅清热消暑,还能解毒、止渴。另外,大量出汗后喝绿茶可以帮助身体补充流失的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需注意,绿茶性偏寒,胃不好的人喝容易胀气。 生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姜生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的作用,三伏天可适当吃些姜。既可以补体内阳气之虚,又可以帮助体内阳气发散排毒。 红豆 红豆的祛湿功效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红豆里含有很多的皂角甙,这种物质可以帮助利尿。利尿、解毒、清热,这些都是红豆的功效与作用。在三伏天可以适量加些红豆的进食,帮助体内祛湿。 冬瓜 适用于烦热、小便不利、咳喘、高血压症患者。脾胃虚寒、肾虚者应少吃。 苦瓜 苦瓜具有增进食欲、健脾利胃、助消化的功效,还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但不宜过量食用,否则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黄瓜 爽口、清热、解暑,还能增进食欲。脾胃虚寒导致的胃痛、慢性腹泻患者最好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