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17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杏鑫测速登录地址_湖南通道水涌村:祭神树 打糍粑 熬粥过腊八

(吴笛尔 摄 )   通道新闻网讯:1月13日,农历腊月初八,县溪镇水涌村锣鼓声声、鞭炮齐鸣,全村600多名村民载歌载舞,用当地特有的方式过腊八节。 (吴笛尔 摄 )   自古以来,水涌村都有着过腊八的习俗。近年来,每年全村村民都会精心准备,用与众不同的活动形式吸引四方宾朋。 (吴笛尔 摄 )   当天,村里张灯结彩,村民们以“三道茶四道酒”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红枣、芸豆、绿豆、白木耳、百合、大米、黑米、莲子等八种食材早已入锅,五个小时后,香甜的腊八粥就可以出锅了。 (林碧春 摄)   上午11时,古老的锁呐声、震天的锣鼓声、鞭炮声同时响起,村里的男女老少,抬着红猪,按辈份列队前往千年古树龙神树祈福颂福,祈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吴笛尔 摄 )   回到村里,热闹的打糍粑比赛紧接着就开始了,一座全手动的石磨正在磨着黄豆,另一边,三个古老的石臼依次摆开,游客和村民轮番上阵挥起木杵体验着打糍粑的欢乐,劳动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林碧春 摄 )   这些热腾腾的糯米全出自各家各户,做出来的糍粑再滚入打好的黄豆粉里,这些香甜软糯的糍粑则送给在场的所有客人品尝。此时熬制多时的腊八粥也出锅了,人们争相品尝着乡土美食,年味也从腊八这天开始弥漫开来。 本文来自通道新闻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杏鑫娱乐怎么样304724_侗族坐妹:浓浓情深深意

坐妹是侗族和苗族青年男女交际和恋爱活动方式。又称行歌坐夜,侗族“坐妹”在不同的侗族地区又称为走寨。全名“行歌坐妹”或者“行歌坐夜”,是流行于广西三江侗族同胞中的婚恋习俗 侗苗族“坐妹”是侗苗族青年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各地有不同的说法。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三江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在这类社交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单独地、公开地或悄悄地对歌和交谈。以对歌的形式谈恋爱是侗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风俗。一些侗苗族地区还有专供青年们谈恋爱的时间场所,如桂北的坡会、三月三活动等。侗苗族青年择偶不是很看重财产和家境,更看重个人才华和品性。 侗族地区的坐妹是在夜幕降临时,三三两两的小伙子相约到姑娘家聊妹,到姑娘家后,在门口拉开嗓子唱情歌,姑娘看你歌唱得好,就为你打开门,如果不心仪,便大门紧锁。当姑娘开门让你进去,众人就围火塘唱歌谈人生聊理想,通过唱歌来相互了解,寻找意中人,表达对姑娘的爱慕之情,因而称为“行歌坐妹”或“行歌坐夜”。如果姑娘父母觉得当晚来的小伙子还不错,就会自动回避给年轻人提供空间。如果觉得看着不顺眼,则会进进出出来来回回各种白眼各种咳嗽提示自己闺女赶紧把这厮赶出去。 有些时候到晚上寨里的“腊篾”(女孩)三五人就会聚在某一女伴家中纺纱、刺绣、纳鞋垫,作伴等待“腊汉”(男孩)来访。“腊汉”们则结伙来到姑娘们聚集的地方与她们共叙青春密语,侗语谓之“遂篾”(坐妹),即“闹姑娘”“谈情唱歌”之意。男青年去走姑娘时都带有自制的琵琶或牛腿琴或者侗笛子。当“腊汉”到姑娘家里,要经多次央求“腊篾”才开门,这只是善意的逗趣。入室后双方均以礼相待,姑娘让坐、寒暄,聚集时无所不谈或打闹逗乐,可互叙衷肠,或操着琵琶或牛腿琴对唱情歌。当夜深人静,歌声清晰、音韵悠扬,琵琶铮铮之声,如蝉鸣幽谷。大家以歌对唱,如“腊汉”唱不过“腊篾”,则很难交往,也受到姑娘冷落。因此,“腊汉”努力学会唱歌,这种气氛令人神驰,往往鸡鸣五更而不散。喝茶时,一边喝,一边闹歌。唱交友歌、礼俗歌、坡会歌、情爱歌、友谊歌、酒歌、茶歌。“腊篾”在火塘的一方纺纱织布或做针线活,“腊汉”坐在另一方,你问我答,一问一答,以歌代话。温暖的火炭是媒人,让双方的心情时时热烈。 唱罢夜半歌,茶已尽,月偏西,发现姑娘有意哪位男友时,其他友伴就自觉避开,到别家坐妹或打道回府。留下一对有情人悄悄地进行坐夜对歌,倾吐衷情。直到鸡啼三遍,东方发白,双方约定下次约会时间后才恋恋不舍别。那真是行歌坐妹把情牵,男女俩依依;窥月西窗听心语,星日别脉脉。 本文来自海愣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舌尖上的侗乡美味_贵州黎平侗族特色美食大合辑

侗族人靠山吃山,擅长就地取材,饮食多元化,除了自家种的瓜果鲜蔬外还有满山遍野的野生食材。餐桌上最常见的待客美食血红、牛瘪、腌鱼、腌肉、烤鱼以及各种季节小吃,今天要介绍最全面的侗族特色美食。 【侗族腌鱼】每年秋收前是田鱼的捕捞季,亦是腌制鲤鱼的高峰时期,腌鱼的独特之处在于发酵,聪明的侗族人将蒸熟的糯米与辣椒粉混合均匀,再层层叠放到粘满盐巴的鱼片上,让糯米和鱼片在密闭的木桶里自然发酵,盐巴让鱼片保持新鲜,发酵的糯米使鱼片有甜味,长时间的腌制又让辣椒变酸,在用料不一的情况下,腌鱼会因不同的人腌制而有不同的口味,有的酸,有的甜,有的咸,有的辣,好吃的腌鱼应该是咸甜适中,微酸,因此在侗族地区又称“酸鱼”。腌制时间半年到一年左右,吃法有煎,烤或生吃(如果你想挑战的话)。 【酸辣茭头】在其他地方茭头是用做菜,但在三龙,几乎都是用来腌制,新鲜的茭头洗净滤干水份,加入大量的辣椒粉与少量的盐或直接放到侗族辣椒酱中,腌制1个月左右,也可以通过试吃来决定时间,如果还有生茭头的辛辣就代表时间不够,腌好的茭头呈酸辣味并保有原先的甜、脆。 【竹笋饼】竹笋饼做法比较繁琐,在如今的侗族地区已不常见,竹笋饼成分有鲜嫩笋,蒸熟冷却后的糯米,花椒,干辣椒,一起捣碎,捏成饼状两面沾上芝麻,油煎过后香气四溢。想想都唾延欲滴。末至初夏,正是三龙侗寨野生小竹笋的丰收季,鲜嫩翠绿的竹笋在侗族妇女的手艺下可变成各种美味佳肴,最具代表的竹笋美食是“竹笋饼”,竹笋饼以鲜嫩小竹笋、蒸熟的糯米、辣椒、花椒、侗族香叶、芝麻等天然食材制成,是三龙独有的特色美食,独特的味道回味无穷。(点击这里查看详细竹笋饼介绍以及制作过程侗族即将消失的古老美食《竹笋饼》完整制作过程。很多人没听说过 【侗族腌肉】腌肉也叫酸肉,和腌鱼的做法相似,同样粘上腌巴,辣椒粉,由糯米发酵,腌肉需要大量的猪肉,因此通常在过年杀猪时才会腌制。 【牛瘪】牛瘪又称“百草汤”,是牛的胃里未完全消化的草渣挤出的汁液,实际上是牛的胃液,许多人把牛瘪称为牛粪,其实有许多的误解,牛在宰杀前被喂大量嫩草,胃里的草混合了胃液,取出食物渣挤出水分,再层层过滤,就是传说中健胃助消化的“牛瘪”了,牛瘪通常只跟牛肉一起下锅,三龙人最喜欢的炒牛肉一定少不了牛瘪,牛瘪火锅不仅是侗寨的上等美食,更是整个黔东南的招牌菜。 【血红】血红是侗族最具喜庆的菜色,是逢年过节嫁娶喜庆时必备的菜品之一,由煎炸过的猪肉,猪肝,猪肚等内脏加入烤过的干辣椒,折耳根,萝卜丝,与侗族特有的香料等多种食材混合在一起,再倒入新鲜的猪血搅拌均匀,就是一碗地道的血红了!这道菜虽令许多外来者望而却步,但却是侗族人赞不绝口的美味佳肴! 【辣酱】侗族辣酱可细分为许多种,由不同的食材加上辣椒粉腌制而成,辣酱有时也是腌制洋姜、茭头的原料,最常见的是鱼辣酱和纯辣酱,所谓鱼辣酱是用鱼内脏加辣椒粉腌制而成,条状的鱼肠子会让外乡人以为是蚯蚓,因此很多人望而生畏,不过喜欢尝鲜的人们值得一试。辣酱在三龙家家户户都有,要吃时拿来炒熟即可,配白饭就很好吃。辣酱一般不会拿来待客,想吃可以跟主人家要求。 【烤鱼】三龙侗寨原生态烤鱼,是自家养的新鲜田鱼 ,吃烤鱼,一定不能少了 三龙特制捣椒酱。 【侗族酸菜】侗族酸菜分别为”干”跟”湿”两种,干的是用萝卜菜晒干腌制作,而湿的则是用小白菜在凉水里腌制发酵而成。我现在要介绍的是”凉水酸菜”,做法看似简单成功率不高,唯有腌制经验丰富的侗族妇女做的凉水酸菜最好吃地道(比如我妈妈…),做法大致是:先用洗好的小白菜在开水中过水,冷却后放入桶内,加入冷水以盖过小白菜,再加入冷却的饭粒(饭的作用是令其发酵),找一个能进入桶里直接压住小白菜的平板盖子,盖子上再用大两个石头压住以防止菜浮在水中而腐烂,大约6天左右,凉水酸菜就酸完成了!经过发酵的小白菜酸溜溜的,炒干辣椒非常好吃! 【黑米饭】又叫“乌米饭”,是用植物叶染黑的糯米饭,天然食材,蒸熟后带有糯香与植物的清新百吃不腻。 【竹筒饭】竹筒饭是在农历5月左右以山间野生嫩竹塞满浸泡了3小时以上的糯米,再以隔水蒸煮。因竹子非常鲜嫩,煮熟后的竹筒饭像香蕉皮一样Q软,亦可以像剥香蕉一样吃! 【黄草粑】三龙侗寨一直秉承着传统的制作模式,因此三龙的黄草粑只有三种原始材料,分别是鼠曲草,糖藤汁与糯米粉,以“蒸”和“煎”两种简单做法保留最真的味道。点击这里查看详细黄草粑介绍侗族特色季节美食“黄草粑”制作大解析_绝不能错过的侗乡美味 【糯香扁米】扁米是侗族地区最自然的美食之一,也是秋收最具代表的美食,制作扁米时不需添加任何配料,纯粹是谷粒天然的味道。亦是老少皆宜大众美食。扁米侗语音译为“苟茂”,是用晚熟的香糯制成,香糯比一般稻谷晚熟十天左右,于是被排在秋收的最后一天,要是哪家吃了扁米便能知道他们秋收结束了。 本文来自三龙侗族珍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南侗风情活标本——肇兴

“这是翠绿群山间的一个小盆地,盆地中间窝着一个几百户人家的村寨。村寨的房屋全是黑褐色的吊脚楼,此刻正朦胧着灰白色的雾气和炊烟。把雾气和炊烟当作宣纸勾出几行的,是五座俏拔的鼓楼。”这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人文学者余秋雨先生笔下的肇兴侗寨。 在余秋雨先生的眼里,黎平肇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生态,而在世界的眼中,肇兴侗寨则是全球最具诱惑力的旅游目的地。 处在云贵高原大山腹地的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族大寨是黎平县肇兴乡政府所在地,距黎平县城74公里,是贵州通往广西桂北主干线中点站,“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速铁路”将从附近穿过。是南下桂林、柳州、广州、深圳等经济发展都市的必经之地。 正像余秋雨先生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肇兴侗寨座落在大山谷地之中,四面环山、古树、竹林、油茶林和层层叠叠的梯田把肇兴的四周围装点成古林苍翠的原生态天然博物园,肇兴侗寨则象一艘航母,停泊在群山绿海的腹地之中。两道涧溪从山谷里淙淙而下,在寨中交汇成一条小河,然后又曲曲折折地向都柳江奔去。 肇兴那百户千家的吊脚木楼,那五座业已经被世界吉尼斯写入记录的“仁、义、礼、智、信”和谐内涵及为深厚的鼓楼,就像船桅一样,构筑成了肇兴这只古船的外部伦廓。 肇兴的吊脚木楼,2006年的记载是900余家,现在来说,应该是逾1000家了,肇兴的吊脚木楼里,一年四季都有国内外游客纷致踏来。他们来这里观光旅游,体验侗族原生古老的文化,考察和研究侗族神秘而独特的历史。 侗族是一个敬畏自然,崇拜树木的民族,这一现象在大山腹地的肇兴侗寨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肇兴的民居,基本上都是古老的杆栏式木结构房屋,历史上曾是用杉树皮盖顶,现在均已黑瓦代之,肇兴杆栏式民居的杆栏和吊柱都精雕细凿,门前挂满了糯禾、玉米棒、红辣椒等农作物,稻耕文化气息溢满整个侗寨。肇兴最经典的建筑物是那五座船桅一样的鼓楼,五座鼓楼形成了肇兴的鼓楼群落文化,鼓楼群也就是肇兴侗寨最显著的标志,擅长木塔建筑艺术的肇兴侗人,站在群体意识和生命意识的高度,将群体精神寓意于建筑艺术的形象之中。据说侗族鼓楼的雏形启发于杉树,肇兴的五座鼓楼就像五棵参天巨杉,为侗寨庇荫、遮风、挡雨,五座鼓楼从寨脚到寨头,由高到低,构成了肇兴独有的鼓楼群落和谐的文化,这五座鼓楼的建筑外形大同小异,内部结构却错综复杂,纵柱林立,横枋层叠,整座鼓楼全为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整个鼓楼集亭台楼塔于一身,堪称世界建筑史中之一绝,肇兴的优秀建筑还表现在那五座花桥和戏楼之中,五座花桥和戏楼与五座鼓楼构成了肇兴与众不同的时空语言和立体语言。 肇兴最古老神秘的原生态文化是神祭,其中最主要的是“多堂祭萨”,汉语意思是“安设祖母祭坛”。这是肇兴侗族地区最大型的祭祀活动,祭萨活动多在春社,祭萨时间由主寨老人决定,然后接请专职“多堂”师公安设萨坛布祭,参加“多堂”的人选,除主祭师公和伴同的两三名副手之外,还要选出四至八名挖宫安坛的青壮年男子;一至二名修宫的青壮年。入选的青壮年还必须是家里的三代人俱健在,从来都没有意外亡故的人;家里没有孕娠女人;本人年庚与四方土地神的属性或十二地支属性相合。 肇兴“多堂祭萨”十分繁杂,主要礼仪包括扑锣、鸡骨卜法、背萨,多堂人选,神物像制五大礼义,其礼仪深奥而且神秘,及具原生态文化韵味。其“多堂祭萨”的器物共有:宝剑一把,方形大石板一块,蚁巢一个,野葡萄藤一根,白侗布两疋,红油纸伞两把,全猪、鸡、鸭、糯米饭、米酒、白米、糯禾、茶叶、香纸不等。此外还有近20余种祭萨的念词和祭祀歌和众人踩堂的多耶舞以及游寨、吹芦笙、长号、鸣枪放铁炮等多项活动。“多堂祭萨”各项活动结束之夜,全寨男女青年在鼓楼和鼓楼坪尽情歌舞。 肇兴吸引今人的神秘活动还包括古老的婚俗、丧葬等各种各样的神秘活动以及和谐自然的耕作与生活习俗。 肇兴侗人的传统文化和神秘古老的各项活动被世人称为人类现代社会反璞归真的活标本,人类疲惫心灵的栖息地。 原创文章,作者:逆流的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272.html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肇兴侗寨,中国最美的侗族村寨,入选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

肇兴侗寨,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侗寨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 要说肇兴侗寨是如何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的呢?这就是交通的重要了,2016年动车未开通之前,这里的人均支配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自从2016年动车开通之后,人均支配收入已能达到8000元,而且2018年的春晚央视分会场就定于肇兴侗寨,这个又将肇兴侗寨完全推火了。 肇兴侗寨位于两座山崖之间的盆地中排满了绵延几公里的吊脚楼,村口是几层高的风雨桥,小河从风雨桥下流进寨子,青黑色屋顶上巍巍挺立的是侗寨的标志–鼓楼,村口的风雨桥和梯田引导着人们走进这神奇侗寨。 侗寨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侗族人民在此集会、社交、休闲,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侗族青年人谈情说爱的场所,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都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在全国都热的受不了的时候,在肇兴完全不需要空调,这里没有炎热的天气,走哪都是清爽,慢慢感受宁静的侗寨午后,从仁团沿古道大街到礼团鼓楼,然后在这个鼓楼下做一次染布体验。 第一次体验染布,完全是颠覆了对扎染的认识,你永远不知道成果会是什么样子的,扎染的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染出后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效果。 跟中国很多的旅游城市比起来,肇兴的商业味道并不浓。居民有着自己的日常生活,丝毫不理会身边的游客好奇的目光。 在这里一定要学会慢下来,慢下来,就算只是在鼓楼下静静的看侗族姑娘刺绣也是一件很满足的事情。都说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看看鼓楼下的弹唱,只愿时光能走得更慢一些。 本文来自小小西瓜C,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堂安侗寨

原创文章,作者:逆流的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836.html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大美增冲侗寨

增冲侗寨地处贵州从江县往洞乡大山深处,一条小河环绕村寨,河上有四座进寨风雨桥。寨中的鼓楼高大雄伟,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此殊荣的侗家鼓楼全国仅此一处。鼓楼是侗家精神生活的寄托,“鼓置楼上遇事则鸣”,既是族人议事的地方,又是祭祀、聚谈、娱乐的场所,鼓楼里“冬烤火,夏歇凉,聚众议事好商量”。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增冲侗寨令人神往。 原创文章,作者:逆流的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1004.html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