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95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一伏(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二伏(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三伏(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中伏时间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导致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是40天。 三伏天去湿气最好的方法三伏天天气比较闷热,湿气也比较重,很多人会出现没有精神、口干舌燥等症状。大家可以吃一些清凉降火的食物,比如荞麦、薏米等粗粮,可以起到祛湿的作用。比如红豆、绿豆等,也可以祛除湿气,可以通过煲汤来喝。 平时最主要的还是要运动,多出汗。出汗也可以起到排湿的作用,可以把很多的细菌病毒通过汗液排出到体外。 也可以用温水泡脚来祛除湿气,最主要的还是要多加锻炼。饮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不要吃螃蟹等海鲜类凉性的食物,并注意避免疲劳。

2022年三伏天开始时间:7月16日,农历六月十八,星期六; 2022年三伏天结束时间:8月25日,农历七月廿八,星期四。 2022年三伏天长达40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全国开启“蒸煮”模式。 三伏天起止时间怎么计算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三伏天开始时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计算往后数第10天的第二天为出伏时间。 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庚戌日)”是6月26日;第二个“庚日(庚申日)”是7月6日;第三个“庚日(庚午日)”是7月16日,于是7月16日就成了今年初伏(也叫头伏)的起始日。 今年立秋是8月7日,往后找到的第一个“庚日(庚子日)”是8月15日,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往后数第10天的第二天就是出伏,即8月25日出伏。 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我国地大物博,入伏下雨,夏天会不会凉快需要根据区域和天气预报来判断。关于入伏下雨,还流传了一些传统农谚,一起来来看看吧!看看入伏下雨,会不会凉快一些? 先来说这句“雨打伏头,晒死牯牛”的俗语。 这句俗语,明显是在说,如果入伏的这天,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那么,往后的日子里,必然是十分燥热的,甚至连牛都会害怕这样炎热的天气。 老祖宗的这句俗语,究竟准不准呢? 再来看看,头伏有雨,伏伏有雨 这句话从字面意思很好解释,如果在头伏期间下雨的话(也有解释入伏第一天下雨),后面中伏和末伏也会降雨多。从天气角度来说,雨水多得话,夏天会凉快一些。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夏季进入伏天,气温较高,适当的降雨,有利于缓解田间的旱情,促进田间农作物的生长。 还有“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伏王”其意思就是入伏第一天的首称,同其我们农人也称之为“伏头”。“淋了伏王,一天一场“是说第一伏的第一天如果下了雨,就叫淋了伏王或是伏头,那么以后的三伏天里雨水就比较充足,将会有持续不断的降雨现象出现,往往会出现三天一小下,五天一大下的现象出现。因此,下雨多,也会凉快一些。 样是头伏,但是谚语所表达的意思互相矛盾,说明了什么问题?民间流传的农谚,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多数谚语都只适合某些区域,并不适合全国所有的地区。因此,谚语所表达的内容,可以借鉴,或者说可以了解。

秋老虎持续日数约7-15天。这种天气因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 秋老虎时节的忌讳 1、不要贪凉 秋老虎时节的时候,天气冷暖多变,昼夜温差大,需要注意冷暖,虽然白天还是会比较热,但是太阳一落温度立马就降下来,切不可以贪凉,只穿短袖。 2、防秋燥 到了秋老虎时节的时候,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秋老虎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增加我们肠胃的负担,导致胃肠疾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

今年三伏是从7月16日开始的,当天农历为六月十八,因此今年三伏属于母伏。古人根据入伏日期来确定是公伏还是母伏,单数日期为“阳”,对应的就是公伏;双数日期为“阴”,对应的是母伏。当然,这个日期是以农历为准。 公伏和母伏的区别在于未来一段时间的气候状况,俗话说“公伏凶,母伏爽”,“凶”指的是未来一段天气特别热,“爽”指的是相比往年三伏,今年会相对凉爽。今年是母伏,因此大致可以推断,今年三伏跟往年三伏相比,应该不会特别炎热。 2022年三伏天持续多长时间 三伏天的入伏、中伏、末伏,都跟庚日息息相关。入伏是“夏至三庚”,中伏第一天是“夏至四庚”,而末伏的第一天则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因此,我们可以确定中伏、末伏的开始时间。“夏至四庚”为中伏第一天,今年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即7月26日;“秋后一庚为末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今年立秋是在8月7日,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8月15日,因此末伏第一天就是8月15日。 每年三伏的初伏和末伏长短都是固定的,即均为10天,但中伏则不一样,有的是10天,有的是20天,如何确定呢?还是跟庚日相关。如果夏至和立秋中间有4个庚日,“三庚数头伏”,那么中伏只剩下10天;如果夏至和立秋中间有5个庚日,则中伏有20天。2022年的中伏就有20天。 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2022年中伏是从7月26日开始,到8月14日结束,经历20天。中伏又称二伏,通常指的是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 中伏吃什么 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段时间应该多吃一些降暑开胃的食物,比如薏米、黄瓜等,都能帮助养胃,补充身体水分。 1、西瓜 我国民间早有一句谚语:“热天吃西瓜,不用把药抓”。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常吃西瓜能清火解热。 2、薏米 是清除体内湿毒的好食物,又有抗癌作用。盛夏时节阴雨连绵,空气湿黏,很多人都会“伤暑”,这时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的作用。 3、黄瓜 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 4、鲤鱼 夏季气候温热潮湿,适当喝些鲤鱼汤,有助于祛湿开胃、利水消肿。而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极易被消化吸收。

2022年二伏天是7月26日,农历六月廿八,星期三。 二伏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在三伏天里,一般来说,中伏的20天是最热的时候。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 二伏: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 二伏第1天:2022年7月26日 二伏第2天:2022年7月27日 二伏第3天:2022年7月28日 二伏第4天:2022年7月29日 二伏第5天:2022年7月30日 二伏第6天:2022年7月31日 二伏第7天:2022年8月1日 二伏第8天:2022年8月2日 二伏第9天:2022年8月3日 二伏第10天:2022年8月4日 二伏第11天:2022年8月5日 二伏第12天:2022年8月6日 二伏第13天:2022年8月7日 二伏第14天:2022年8月8日 二伏第15天:2022年8月9日 二伏第16天:2022年8月10日 二伏第17天:2022年8月11日 二伏第18天:2022年8月12日 二伏第19天:2022年8月13日 二伏第20天:2022年8月14日 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中伏 夏季热在三伏,而三伏里以中伏最热。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慢慢到了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加之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其实决定三伏天数多少的原因是由“庚日”所决定的,二伏出现5个庚日时,也就是20天。 进入三伏天的标志,是以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为准,也就是从夏至节气这一天开始计算,到第三个庚日为一伏的第一天,第4个庚日则是二伏的开始,到了立秋节气之后的首个庚日就是三伏(末伏)了,因此也有“秋后加一伏”的说法。 庚日是什么日 庚日是先人们用于计时的一种叫法,“庚”属于10个天干之一,他和12地支相结合,用于记录日期,这就有了“庚日”。古代把60天作为一个循环,这其中带有“庚”字的就有6个,比如有庚子日、庚戌日等,每过10天就一个庚日,这也就是三伏天中多为10天一伏的原因。 2022年三伏天之所以是40天,那也是因为今年7月26日是二伏,到了8月7日是立秋节气,前面说了立秋节气过后10天是三伏日,到了8月15日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5日是三伏(末伏)的第一天,因此二伏(中伏)也就是7月26日到8月15日正好跨度是20天。

2022年末伏是8月15日至8月24日,一共10天,意味着25日就出伏了。 末伏养生要点 1、切莫贪凉 末伏天气的特点是白天高温闷热,但早晚明显变凉,昼夜温差大。末伏时节,取凉须有节制,以免伤及身体阳气。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不宜直吹空调,也不要频繁地进出空调房。 2、补水养肺 立秋至末伏这段时间,天气虽然还是很热,还有些干燥的感觉,此时补充水分也很重要。由于秋燥易伤肺,除了喝水补充水分外,喝些滋阴养润的汤水防燥又养肺,对身体极好。 3、多吃粥汤 末伏天燥,身体易被秋燥所伤,引起口干舌燥、皮肤干枯。所以饮食上要滋阴养润、健脾养胃,薏米、冬瓜、银耳、百合、芡实、山药、小米、扁豆、豇豆、红小豆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4、养好脾胃 初秋暑热未退,湿气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处于较为脆弱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甚至发生秋季腹泻。因此要养好脾胃。

2023年1月9日正是进入三九天,而三九天时间:1月9日-1月17日,共9天。冬天的“三九”可以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不同的年份“三九”的日期存在差别。按照常规的计算方法,“三九”是冬至过后的第19到第27天。“数九”也就是指的从冬至开始每隔九天为一九,再隔九天为二九,一次类推,一直到九九过完冬季也就结束了。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冬至后第三个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是“三九”和“四九”相交之日,并非“三九”,即“三九”是九天而非一天。 中国农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日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