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秋老虎时间:8月23日至9月10日。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秋老虎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长短也不一。在气象学上,秋老虎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 秋老虎在立秋之后出现,由于全国台风高发季节结束,此时副热带高压重新控制大陆,同时北抬,如此条件下会导致全国出现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的现象。这种晚上凉爽,白天酷热的天气,就像老虎发威一样,让人感到惧怕,因此便有了“秋老虎”这个称呼。 秋老虎需要注意什么 秋老虎肆虐不仅要祛暑清热,还要滋阴润燥,因为立秋后暑热未消,过多温热补养的东西还吃不下去,所以不论是健康人还是有慢性疾病的人在这个时节要多补充水分,宜进食“凉”的食物,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绿豆汤、豆浆等食物是很适合的。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吃酸味果蔬,以增强肝脏功能,从而抵御过盛肺气侵入,伤及脾胃的寒凉饮食要少吃,尽量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 在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如慢跑、游泳、球类运动、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对身体能有一定的保健强身作用。
标签 : 杏鑫注册代理 › 28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2023年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19日,今年末伏是从8月10日开始,到8月19日结束,8月20入出伏。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末伏第1天:2023年8月10日 末伏第2天:2023年8月11日 末伏第3天:2023年8月12日 末伏第4天:2023年8月13日 末伏第5天:2023年8月14日 末伏第6天:2023年8月15日 末伏第7天:2023年8月16日 末伏第8天:2023年8月17日 末伏第9天:2023年8月18日 末伏第10天:2023年8月19日
2023年末伏是从8月10日0点开始到8月19日24点结束,共10天。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后一伏,炎热的三伏天快过去了。末伏气温虽高,但已不像中伏那般难以忍受。 末伏后还有要热十天左右。众所周知末伏最后一天一过就出伏了,别看出伏了,但是之后的一星期还是热得不行,而之所以出现这种便是大家常常说的秋老虎。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的秋老虎持续时间都不同。南方的秋老虎不可小觑,在夏天接近尾声的时候,天气再度回温,闷热无比,经过立秋之后,早晚比较凉快了,但中午还是比较炎热的。昼夜温差加大,夏秋换季,要多加注意身体,防止中暑、着凉。 末伏后天气是不是凉快了 末伏后天气是不是凉快了是很多人都有的疑问,其实这也要看地区,通常来说,处暑节气来临后暑气才会消散,但此时“秋老虎”发威,早晚天气比较凉快,到了中午后仍然高温,此时工作仍有中暑、晒伤的风险。如“处暑处暑,热死老鼠”,形容的就是天气仍旧比较热,老鼠都受不了。想要真正迎来秋高气爽的秋天,还需要等到白露节气到来。
2023年什么时候出伏:8月20日 2023年末伏时间是8月10日—8月19日,8月19日为末伏最后一天,所以2023年8月20日出伏。 出伏是什么意思:出了伏天,伏天结束 “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南方人伏天饮食习俗因地域不同也有差异:上海人讲究“头伏馄饨二伏茶”;杭州人讲究的是“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吃个金银蹄”;南昌人讲究“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人和江西人也讲究头伏吃鸡,认为“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而对于北方人来说,尤其是生活在皇城根的老北京人,他们讲究的是“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出伏之后是不是就不热了 一般来讲,出伏就代表着出了伏天,炎热渐消;而处暑节气更代表着暑气告一段落,天气应会越来越凉爽。不过在南方一些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也就是传说中的秋老虎。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 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清嘉录》的作者顾铁卿:“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但“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2023年三伏最后一天是8月19日,8月20日出伏。末伏有两层含义:一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另一层含义是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也被称为三伏。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末伏养生吃什么 1、黄瓜 老黄瓜可谓消暑热的一大“法宝”。老黄瓜指的是熟透了的黄瓜。黄瓜的瓜皮本来是青绿色,但成熟时间久后会逐渐变为黄色,故又称为老黄瓜。其清热消暑能力强,且寒凉性少,是中伏天应对暑热天气的良好食材。 吃黄瓜时一定不要把黄瓜把儿扔掉。因为黄瓜把儿含有较多苦味素,苦味成分为葫芦素C,是难得的排毒养颜食品。动物实验证实,这种物质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2、莲藕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令时节是鲜藕应市之时,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藕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莲藕也是高血压、肝病、食欲缺乏、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莲藕尤其适用于老幼妇孺、体弱多病者,特别适宜高热病人、吐血者、高血压、肝病、食欲不振、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多食用。要提醒大家的是,产妇不宜过早食用莲藕,最好产后过几周再吃;而脾胃消化功能低下、大便溏泄者就不宜生吃莲藕了。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初伏第1天:2023年7月11日 初伏第2天:2023年7月12日 初伏第3天:2023年7月13日 初伏第4天:2023年7月14日 初伏第5天:2023年7月15日 初伏第6天:2023年7月16日 初伏第7天:2023年7月17日 初伏第8天:2023年7月18日 初伏第9天:2023年7月19日 初伏第10天:2023年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中伏第1天:2023年7月21日 中伏第2天:2023年7月22日 中伏第3天:2023年7月23日 中伏第4天:2023年7月24日 中伏第5天:2023年7月25日 中伏第6天:2023年7月26日 中伏第7天:2023年7月27日 中伏第8天:2023年7月28日 中伏第9天:2023年7月29日 中伏第10天:2023年7月30日 中伏第11天:2023年7月31日 中伏第12天:2023年8月1日 中伏第13天:2023年8月2日 中伏第14天:2023年8月3日 中伏第15天:2023年8月4日 中伏第16天:2023年8月5日 中伏第17天:2023年8月6日 中伏第18天:2023年8月7日 中伏第19天:2023年8月8日 中伏第20天:2023年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末伏第1天:2023年8月10日 末伏第2天:2023年8月11日 末伏第3天:2023年8月12日 末伏第4天:2023年8月13日 末伏第5天:2023年8月14日 末伏第6天:2023年8月15日 末伏第7天:2023年8月16日 末伏第8天:2023年8月17日 末伏第9天:2023年8月18日 末伏第10天:2023年8月19日
2023年今年三伏天最后一天是8月19号,也就是三伏天的最后一天。末伏结束意味着这三伏天的结束。 2023年末伏是哪些天 末伏第1天:2023年8月10日 末伏第2天:2023年8月11日 末伏第3天:2023年8月12日 末伏第4天:2023年8月13日 末伏第5天:2023年8月14日 末伏第6天:2023年8月15日 末伏第7天:2023年8月16日 末伏第8天:2023年8月17日 末伏第9天:2023年8月18日 末伏第10天:2023年8月19日 三伏天注意事项 1、颈椎最怕吹 天气热自然很多家庭都长时间开着空调,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摄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 2、喝水最怕快 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体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贪凉,10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 3、眼睛最怕晒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专家提醒,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或打遮阳伞,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可以多吃点养眼的食物,比如桂圆、山药、胡萝卜、红枣等;夏天细菌繁殖快,尽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脸,可减少眼睛疾病。 4、晨练最怕早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园去晨练。清晨,植物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吸收氧气,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树木花草多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研究表明,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烧煤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产生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另外,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过多新鲜氧气,相反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健康不利。因此,夏季晨练时间不宜早于6点。 5、家里最怕灰 夏天闷热、湿度大,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进入人的皮肤和体内。由于肉眼很难发现,人们常常疏于清理,它们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建议夏天应增加清洁的次数,两三天打扫一次。 6、肠胃最怕凉 夏天冰淇淋、冷饮、冰冻水果,吃起来那叫个爽!但夏季也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专家建议,这个季节少吃太凉的东西,尤其早晨起床时和晚上临睡前。为了及时给“肠胃”保暖,吃凉拌食物时,不妨加点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杀菌。
1、2023武汉进入梅雨季节时间:6月10日左右 2、2023武汉梅雨季节旺盛期:7月1日左右 3、2023武汉退出梅雨季节时间:7月15日左右 梅雨季节是什么 江南地区把每年春末夏初时节梅子成熟的一段时间称为黄梅季。在这段时间,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多连阴雨天气,把这段时间的雨称为黄梅雨。因雨天多,空气潮湿,衣物等容易发霉,故将黄梅雨又称为霉雨。黄梅天的开始日期称作“入梅”。 梅雨季节的成因 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2023年入伏是从2023年7月11日开始的,入伏也叫初伏,是三伏天的第一个阶段。入伏时间是根据夏至时间推算的,俗语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就是说,按照干支纪日法,从夏至日开始数三个干支纪日日期中带有“庚”字,然后就要开始数伏、入伏了。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入伏后的注意事项 1、不要贪凉避免喝冷冻饮料或冰镇啤酒,以免引起胃痉挛。另外,避免长时间在空调房间里。您可以选择在晚上9点之前或晚上6点之后在户外运动,以使身体略微出汗。 2、饮食清淡三伏天炎热、多汗。另外,白天长夜晚短,睡眠时间相对较小。因此,能量消耗非常高,需要合理的饮食来支持它。这个季节不适合吃太多荤腥油腻的食物。对于普通人来说,三分荤七分素更为合理。 3、及时补充水分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才喝水,尤其是那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或户外运动的人,每小时至少喝2至4杯温水。 4、尽量少吃脂肪,油腻和腥的食物,少吃辛辣的食物,否则,难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负担,并在夏季影响胃和肠的消化能力。饮食以清淡的素食为基础,并辅以鱼,蛋,牛奶,以确保人体所需的水,盐水,卡路里,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物质。 5、不要期望留在有空调的房间里。长期的期望会使空调房间的毛孔变暗,并影响排汗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您可以选择在晚上10点之前或在下午5点之后去户外,以使身体稍微出汗。那些必须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的人可以喝更多的热水或热茶,这可以有效地促进排汗,减轻热量并缓解疲劳和愤怒。
2022年入伏第一天是7月16号。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入伏的依据。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 2022年三伏时间表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总共持续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总共持续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总共持续10天。 为什么三伏天这么热 三伏天正值七八月,我国许多地区的天气形势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在高压内部下沉气流的控制下,天气晴朗少云,导致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急剧上升,气温也随之上升。同时,在副热带高压的西北边缘地区,一些偏南方向的气流把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吹到我国大陆,为降雨提供水汽,地表湿度增大后,散发的热量会减少。这样,在吸热增多、散热减少的情况下,地表热量不断累积,出现一天比一天热的情况。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