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三月十五” 是广西柳州三江县侗族一年一度的坡会节。这一天一大早青年男女穿金戴银,打扮靓丽,成对成群,说说笑笑地来到由祖先划定好的山坡上聚会。这主要是年轻人的节日,也可以说是侗族的七夕节,是侗族祖先为了使侗族年轻人在繁忙的劳动之余能够尽情欢聚而定的浪漫节日。 侗族坡会节始于明朝时期,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由于三江地理上的特点,村寨分布得比较散,平时忙于农活的人们很难有机会聚集到一起,为了加强各村寨之间的交流,也为未婚的青年男女提供相亲的机会,最初就形成了农历三月十五的坡会节。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三月十五”坡会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赛芦笙,比斗牛,斗画眉,对情歌也成为坡会的新看点。 上午十点钟左右,人们陆陆续续地聚集到传统的坡会上。在这坡会上未婚的青年男女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他们这里一群,那里一伙,说说笑笑,指手画脚,脸上总是荡漾着青春的笑容,山间林里有时情歌萦绕,坡前山后常常侗笛余音袅袅。有时候狭窄的草坡上男女一一面坐,可以看出他们的脉脉含情;有的手牵着手倚树而聊,也许谈着爱情,也许谈着生活,也许谈着工作,未婚的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互送礼物,以表示对对方的好感;他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近,让一些年轻人看着嫉妒,让老年人人看着羡慕。真是坡会情人情满坡,心上有人有眷属。 还有附近村寨的闲情男人带上自家的养画眉鸟,到坡会上来比比高低,他们谈论的都是“鸟”的话题。这时,斗鸟的斗鸟,贩鸟的贩鸟,真是鸟气冲天,气氛热烈,场面欢闹,好一派和谐的氛围。还有吹芦笙的爱好者,也组队而来,凑这热闹。让那些青年男女也过来放松一下,欣赏这古老的笙歌。传说在这里吹芦笙、赶坡会,周围的村庄就能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到了傍晚人们鱼贯而回,有些男孩还到了女方家作客,受到女方的热情款待。这是踏破青山有情人,女觅归属男成家。 三江侗族的坡会,不仅是男女寻友的盛会,也是百姓生活交流聚会。它给人们工作的力量,也给人们生活的勇气,更给人们憧憬美好未来的希望。它也展现了侗族人民渴望沟通,渴望团结,渴望理解的愿望。我觉得这种民俗不但需要传承,而且需要光大,让她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成为民族走向富强的平台。 斗靓 本文来自海愣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标签 : 杏鑫有主管吗 › 297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油菜花竞相绽放,传递着春天的气息。古朴的横岭侗寨处处飘香,让您陶醉。 三月十五日,美丽的通道侗乡——横岭村,正在举办隆重热闹的“糍粑节”。 “糍粑节”是横岭村的传统节日,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横岭的老人们想到正月末尾了,春节即将离去,眼看二月就要到来,村民们将要开始新的一年的劳作,于是老人们组织全寨人共同打糍粑来分享,老人们还把糍粑分给每家每户,让大家带到山上劳作后食用,寓意新的一年,大家要辛勤劳作,让家家富足有余。当年横岭村打糍粑那天是农历正月十六,所以以后每年的那一天,全寨人都会聚集一起打糍粑,村民们称它为“糍粑节”。 原创文章,作者:逆流的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3072.html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近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松学斗牛塘举行盛大的斗牛比赛活动。 来自周边村寨的52头斗牛展开激烈角逐,精彩的比赛引来数万观众前来观看,大家欢聚一堂,喜迎新春佳节的到来。 侗族同胞扛着彩旗、吹奏芦笙将斗牛牵进斗牛场。 看见两头大牛正在激烈对战。 人们正在簇拥着获胜的斗牛,欢庆着斗牛的胜利。 本文来自搜狐旅游:苗岭星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揭秘古老山村“再生人”灵魂转世(上) 本文来自优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地扪距黎平县城46公里。全村共有500余户,2300多口人,全部为侗族,分为寨母、寅寨、得面、腊模、围寨五个自然寨,村民沿河两岸倚山傍水而居,是侗族地区民族风情文化保存较为古老完整而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侗族村寨。 地扪,是根据侗语音译的地名,直译为泉水源源不断的水源头,意译为村寨发祥、人丁兴旺的地方。据地扪侗族古歌的口传,在唐朝时期就有侗家人在此建寨,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相传地扪侗族祖先原生活在珠江下游南岭的水乡泽国,秦汉时期为了逃避战乱,溯江而上,几经迁徙来到地扪这个地方定居后,勤劳耕作,丰产足食,人丁兴旺,不久就发展到了一千三百户,为了生存下来,后才分到茅贡七百户,腊洞二百户,罗大、登岑一百户,因此,地扪为“千三”的总根,至今仍称为“千三侗寨”。 由地扪分出去的几个侗族村寨最远的十余里,最近的三里。 由地扪分去的几个侗族村寨,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都要聚集到地扪举行盛大的祭祖庆典,年长日久自成习俗,故称此节日为“千三欢聚节”。节日的主要活动内容有:(1)拦路迎宾。千三侗寨的侗族后生们高奏芦笙,姑娘们身着艳丽的盛装银饰,捧着醇香的米酒在寨门设路障唱酒歌迎敬前来参加节日的宾客,其余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夹道相迎,把宾客迎到祭祖坛前,气氛十分热烈,是侗族最隆重的迎宾礼仪。(2)合歌祭祖。“千三”寨老举行仪式请“萨”(即祖母)进坛和烧香敬祖后,成千上万参加祭祖的人们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千三”侗族祖先迁徙、繁衍、生存的古歌,歌声悲壮,震撼人心,场面壮观。(3)踩堂唱歌。参加祭祖的人们手牵着手唱赞颂“萨”的进堂歌、季节歌、盘歌、劝世歌、转堂歌等。(4)演唱侗戏。出生于腊洞村的侗戏鼻祖吴文彩是“千三”后裔,节日里各寨的侗戏班子都演唱他创作的侗戏,以示庆贺和纪念。(5)斗牛取乐。“千三”各寨吹奏芦笙,锣鼓喧天,扛着彩旗,牵着打牛来到斗牛堂放牛打架庆贺节日,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6)聚会叙情。“千三”的人们聚集在各家各户吃“合拢饭”,开怀畅饮叙旧;或在鼓楼、花桥、凉亭里叙旧谈心,通宵达旦。(7)月堂坐夜。“千三”侗寨的姑娘们三五成群地邀请宾客到一处行歌坐月,唱歌传情,赠物留念,并煮鸡、鸭稀饭招待宾客吃夜宵。 发源于该村境内的清水江支流从村中穿流而过,河东是围寨、腊模、得面,河西是寅寨、寨母,寨与寨之间原以水沟为界,后来房屋逐渐相连,现几乎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村里的五个自然寨原每个寨子建有一座鼓楼、一座花桥、一座戏台,因为各种原因的损坏,现只修复有三座鼓楼、二座花桥、二座戏台。全村居住的都是南方侗族典型的干栏式木楼。木楼是因地而建,多为两进三开,前面与两头配有厦子,分为两到三层。建在平地上的一般都是平地楼,地板直接用泥土夯实或水泥混筑;建在水塘上的一般都是矮脚楼,用石垛作为每根柱脚的礅子,离水面二三尺高,地板全部用木板铺装;建在坡坎上的一般都是吊脚楼,多是前吊后着地,层数、形状、进深因地形而各不同。木楼错落有致,形成了一条条幽深曲折的巷道,并铺设有青石板路通向各家各户。 地扪居住的几乎都是吴姓族氏,至今还沿袭着族长式的寨老管理寨务民间组织方式。现任的千三总寨老有男的四人,女的二人,各寨寨老有二人。寨老都是选举产生,无任期。一般都是年龄在60岁以上,在地方德高望重,对地方事务负责,热心公益事业,并了解和能够传承民情民俗的老人担任。各个寨子是按“聚族而居”形成的,即每个寨子都是有血缘关系的氏族联合体,本寨内的吴姓不结亲,但特定的寨与寨之间的吴姓或与本寨内的其他姓氏可以开亲,并建立有一种传统的婚姻关系,当地叫“结对门亲”。寨母与腊模结对门亲,得面与寅寨结对门亲,围寨与腊模结对门亲。地扪侗族古歌这样唱道:“分五寨以沟为界/同姓开亲寨与寨成双/寅和得面开成对门亲/模与寨母亲家经常走/剩下围寨无处结/又与模结鸳鸯。” 地扪积淀着千百年的侗族风情文化,纯朴浓郁,原汁原味。在多姿多彩的古俗民风活动中,几乎都是在有婚姻关系的寨与寨的群体之间进行,“为嘿”(寨与寨之间集体交往走访做客)是各种活动的载体。正月间唱侗戏,就是一个寨请亲家寨的戏班子来演出,同时请寨上的男女老少一起来看戏做客,酒肉款待,演出结束后,对方又抬着肥猪来回谢该寨,侗语称为“勿也戏”。春节期间新媳妇请娘家客,就是请本寨的家族与同伴到娘家来做客走亲,侗语称为“勿也乜”。平时新婚夫妇生小孩请满月客,就是请本寨及娘家寨的人都来朝贺,摆酒席众请三天,侗语称为“勿也腊嘿”。一个寨子修建鼓楼或花桥,亲家寨要邀请其他的寨子共同来祝贺,侗语称为“勿也楼”或“勿也赳”。春节或秋后放牛打架,一般都是结亲的寨子放牛对打,那个寨子的牛打赢了,打输了的亲家寨要率众抬着肥猪和斗牛的“金牌”——桅杆,吹着芦笙,敲锣打鼓,前往祝贺,侗语称为“勿也神”。在“为嘿”过程中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一个寨子的要到亲家寨“为嘿”,先要到本寨鼓楼集中,在鼓楼里踩歌堂,唱三首萨岁歌,然后绕萨坛三圈,才鸣炮吹芦笙出寨。亲家寨在寨前吹芦笙设拦路酒相迎,双方对歌饮酒后,才齐奏芦笙进寨,进寨后主客一起到鼓楼踩歌堂,唱萨岁歌,最后展开对歌。有双方全体对歌,也有双方选派代表对歌,还有自由式各自抒情表意唱歌。年轻人对唱情歌,老年人对唱叙事歌、劝世歌等,在酒席间还对唱敬酒歌。在千三侗寨里,无歌不客,无客不酒,“饭养命,歌养心,酒养神”是千三人千百年来的古训。在这些密切的交往活动中,使千三人世世代代相处和睦,团结友善,热情好客,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命旋律。 在地扪寨脚水塘边有一座塘公屋,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护佑千三民众的神——塘公的动听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地扪不知从哪里来了个八九岁的小男孩,长得眉清目秀,知书达理,他把寨上的小伙伴们召集拢来,教大家读书写字,小伙伴们都挺乐意跟随他,称他为小先生。寨上的一千三百户家家争着接他去家里作客,他每天吃一家的饭,轮完已是三年,但寨上的人们还不知他来自何处,叫什么名字。有一天,小伙伴们问他:“小先生,你跟我们做伴都三年了,我们还不知道你家住什么地方,你叫什么名字呢。”他答道:“我家住在寨脚的水塘边,我姓塘。”从此,大家都管他叫“塘”。 转眼六七年过去了,塘和小伙伴们都长成了十七八岁懂文化的青年,一年,朝廷科考的消息传来,塘对伙伴们说:“我们这么大的地方,应当出人才,有人到县衙、府衙,甚至京城去做官,为地方民众争光,做点大事才对。”大家都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但提到去京城赶考谁也不敢想,而塘却执意要去闯一闯,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伙伴们,翻山越岭朝京城的方向走去,他风餐露宿,终于赶到京城参加了科考,一举夺魁,考中了状元,被皇帝封为宰相。由于他为人耿直,才华横溢,得到皇帝的赏识,民众的爱戴。 过了三年,塘陪皇帝下到江南出访,他邀请皇帝到他成长的黎平府地扪千三侗寨去看看,皇帝问他去地扪要走多久,他回答说,骑马要走三十三天,走路要走烂七十七双鞋。皇帝听后觉得路途遥远,决定不去地扪,但下了一道圣旨封地扪一带的地方为“天府洞”(侗语系好地方的意思),就与塘打道回京城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塘在京城到了晚年,他十分思念地扪和那里的人们,由于忧郁成疾,不久就离开了人世间。因塘生前不能回地扪,不能报答千三民众的养育之恩,他死后便托梦给地扪的千三寨老,说他的英灵要回地扪,要他们在寨脚的水塘边建一栋塘公屋,屋好宽好大他已经划好红线,屋落成的次日午时三刻水塘中冒出三个气泡,他就显圣了。第二天,寨老到寨脚的水塘边看,果然有四四方方的一道红线,于是按梦中吩咐择吉日在水塘边修了一座漂亮的塘公屋,屋落成的次日午时三刻,全寨寨老围在屋前的水塘边,果然也看到了水塘中冒出三个亮晶晶的气泡,化成一团雾气……从此,地扪寨脚的水塘边就有了塘公屋。屋的四周古树成荫,屋底有口清凉的水井四季长流,前面的水塘深不见底,成群的鲤鱼游弋在水塘中,人们神化说那是塘公的神兵,塘其实就是水塘里鲤鱼的化身。 自塘公到地扪后,这 一带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好像世外桃园。因此,千三的人们都把塘奉为神明,逢年过节,家家都要到塘公屋敬供上香,祈求塘公保佑村寨祥和,老少平安。千百年来,代代敬仰,流传至今。 原创文章,作者:逆流的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276.html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东郎侗寨,位于黎平县的东南隅距黎平县城102公里,离水口20公里,全村267户,1567人,皆为侗族。有高中(中专)生20人,大学生9人,现有公务员 8 人。 东郎侗寨,风光独特,那里的九牛恋塘神奇优美,千年古树参天耸立,郁郁葱葱,其间团结同根大树象征着七佰南江人美德——团结共存!请各方宾朋到哪里采风赏光吧! 原创文章,作者:逆流的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ongzuwang.com/contents/1184.html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
本文来自农民摄影,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如有疑义,请联系我们处理。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