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86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杏鑫娱乐怎么样304724_以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为契机 深入推进宁夏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宁夏代表团团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马力(左)慰问演职人员。 宁夏回族自治区代表团供图 宁夏的回族姑娘用舞蹈欢迎宾客的到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代表团供图   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已成为繁荣民族文化事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载体,成为展示我国少数民族文艺创作成果、检阅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平台。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盛大启幕之际,宁夏以本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为契机,通过大型回族舞蹈诗《九州花儿美》、大型史诗话剧《丝路天歌》两台剧目,生动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充分展现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民族文化事业取得的新成就。   宁夏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也是革命老区和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兄弟省、市(区)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宁夏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坚持创新发展,在多民族文化交融中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品牌,黄河文化、回族文化、西夏文化、红色文化和谐共生、互通互融,为推动宁夏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夯实民族文化发展根基   我区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大力实施特色文化强区战略,着力推进“小省区办大文化”,加快发展以回族优秀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形成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彰显优势的民族文化建设格局。   着力打牢民族文化发展基础。多方筹集资金20多亿元,建设了黄河金岸、中心城区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中华黄河坛、黄河楼、宁夏大剧院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率先在西部实现村村通,基本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全覆盖、直播卫星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无盲点、“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惠及各族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着力繁荣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先后推出《回民干娘》《丝路天歌》《九州花儿美》等讴歌民族团结进步的作品、《花儿声声》《花儿》《月上贺兰》《神秘的西夏》等地域特色浓郁的作品、《闽宁镇移民之歌》《狗儿爷涅槃》《回乡税官》等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30余部,打磨复排优秀剧目10多部,举办晚会(音乐会)10余台。其中《花儿声声》和《花儿》两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分获文化部“文华大奖”和“文华新剧目奖”。   着力扶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速实施文化产业壮大工程,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有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的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和产品,中华回乡文化园、镇北堡西部影城等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值由“十一五”末的32.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5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8.4%,高出经济增速一倍。   着力培育民族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4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及“宁夏文化艺术节”等全区性大型文化活动。“清凉宁夏”等40个广场文化活动累计年均演出1200场以上,“百乡千场”送戏下乡活动年均演出1500多场次,全方位、多触角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着力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扶持地方戏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资助传承人;宁夏“花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回族服饰、回族花儿、口弦、踏脚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大型回族古籍巨著《回族典藏全书》,填补了我国历史上无系统整理回族汉文古籍的空白。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民族文艺创作内涵式发展   我区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把展现时代特征、体现人民生活、展现艺术活力作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依托回族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西夏文化等优秀资源,深入生活、扎根基层,策划、储备、打磨、生产一批能够充分彰显时代精神、满足人民需求的民族文艺精品。   注重统筹规划。结合宁夏各艺术门类发展特点,出台艺术创作工作规划,明确目标定位,突出创作重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题材计划和实施方案,整合区内外人才资源,加大对民族文艺创作项目的构思策划,合理配置题材资源和品种结构。   挖掘区域特色。邀请区内外文艺名家,从特色文化资源中挖掘素材、筛选题材、过滤主题,创作《丝路天歌》《西夏轶事》等一批具有宁夏特色、国家水准的文艺佳作;加大对“回族音乐汇宁夏”的整合力度,力推一批能够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民族音乐作品。   健全发展机制。建立文艺精品创作科学化决策机制、多样化投入机制、多元化激励机制和立体化推广机制,以机制创新助推宁夏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推广。   培育储备人才。实施“中青年艺术人才扶持计划”,通过培训进修、作品研讨、组织采风、基层挂职、举办赛事、文艺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现有艺术创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文化素养;坚持“柔性引才”和“刚性引才”相结合,引进国家级舞台艺术创作人才来宁发展,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宁开展舞台艺术创作。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增强民族文化发展活力   改革创新是推进文化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持久动力。我区不断消除制约文化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提高质量、增强活力。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培育国有文化市场主体,组建了宁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文化产业集团,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深化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撤并、下放14项文化行政审批事项,文化行政审批事项由117项精简为31项,有力地规范了文化行政权力,增强了文化发展活力;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整合自治区和地市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机构,建立了分级分层监管体制,创新管理方式,文化市场“执法+协会”的经验做法在全国得到推广。   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普惠性”文化消费;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用人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机构,组建理事会,吸纳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和群众代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运营和管理,内部活力进一步增强;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动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市场化、多元化。   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丰富民族文化发展时代内涵   我区坚持不懈地提升“四种能力”,丰富民族文化发展的时代内涵。   提升民族文化服务力。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摆在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坚持以政府主导,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力量参与,建立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民族文化服务的层次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在打造民族文化活动品牌、推出民族文化精品力作上下功夫,充分展示宁夏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和优势,不断提升宁夏文化影响力。深入挖掘宁夏民族区域特色,加强戏剧、文学、影视剧本等文艺创作,繁荣书画、剪纸等民间传统艺术,办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刊。高起点、高水准策划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宁夏花儿、宁夏坐唱、宁夏道情等品牌项目,使之唱响全国、走向世界。   提升民族文化竞争力。宁夏作为经济欠发达、经济实力较弱的内陆地区,民族文化潜力发掘得够不够、民族文化竞争力提升得快不快,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等方式,引进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文化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民族文化企业集团,大力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民族文化企业群,逐步形成完善的、具有活力的民族文化产业链。   提升民族文化创新力。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思潮和文艺追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遵循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中国精神贯穿到民族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宁夏时强调,宁夏是信仰伊斯兰教群众比较集中的地区,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非常重要。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各民族都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族文化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中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宁夏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建设,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民族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与社会交相发展,为宁夏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建设开放和谐富裕美丽宁夏、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杏鑫测试路线_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群众文艺表演综述

  打造群众文艺表演的新标杆——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群众文艺表演综述 “山上什么根连根,世上什么心连心,什么结籽抱得紧,什么四海一家亲?山上翠竹根连根,党和人民心连心。石榴结籽抱得紧,中华民族一家亲。”   “什么山歌天下传,什么东西天下连,什么山水甲天下,什么才是金银山?三姐山歌天下传,一带一路天下连。桂林山水甲天下,绿水青山金银山。”   12月10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庆典日。中央代表团来到了广西,带来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带来了全国人民的祝福,带来了壮乡5600万各族人民的希望。   当天下午,满怀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对全国人民的谢意,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广西14个地市以及各族人民代表齐聚首府南宁,开展大型群众文艺表演,用歌舞吐露心声,用真情坦诚汇报,用自信展望未来。   鲜明的时代主题   美丽广西,山海相连,八桂大地,四季花开。   在广西体育中心,偌大的主体育场被装饰成美轮美奂的舞台。在主席台正对面,“1958”和“2018”两个数字引人注目。可以容纳6万人的观众席满满当当。   下午4点,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群众文艺表演正式开始。   现场,一片灿烂花海正潮水般层层漫起、热烈绽放,铺展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吉祥的舞台与喜庆的画卷。   背倚高原的云雾,面向南海的清风,广西12个世居民族,5600万壮乡儿女,在这片红土地上,60年团结和谐、相爱相帮,60载春风化雨、春华秋实,组成了一个幸福、美好、欢乐的民族大家园。   “耕耘在希望田野,起舞向小康路上,玉林是农业大市,演出紧扣丰收乐的主题。”玉林市的领队唐纪云说,玉林市是广西最大、全国著名的侨乡,也是广西重要的粮食、水果、禽畜生产基地,素有“广西的粮仓”美誉。此次带来的表演是《钱鞭舞·庆丰收》,呈现玉林民间传统庆丰收的喜悦场面。   柳州市的演出突出苗族和新能源汽车。美丽的银饰闪耀着幸福生活的光芒,悠扬的芦笙吹响和谐欢乐的乐章。   由柳州自主研发生产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组成的行进方阵,缓缓驶过主席台。在广西,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已成为千家万户的体验,新能源汽车争当排头兵。   “绿水青山金银山”是桂林市的演出主题。唯美的山水演绎,让现场观众啧啧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座新时代的奋进之城,正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文化引领创新,推动文化旅游融合,为桂林再添新美景,再创新境界。   贵港市表演的是“习习清风荷花舞”,一派和谐清新。现场400多演员的荷叶、背景观众7000多个道具和大屏幕连绵不绝的荷塘,营造出“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丽景象。   “新时代新发展新征程,需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共产党一直在努力。”贵港市带队的工作人员说,共产党始终是老百姓的依靠,是老百姓的主心骨。   演出活动分为《花海迎宾朋》、《和谐大家园》、《壮美新广西》、《奋进新时代》四个部分。表演紧扣“奋进新时代 壮美新广西”主题,以恢弘的气势、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时代色彩,生动展示自治区成立60年、改革开放40年,广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动展示广西各族人民知党情、念党恩、跟党走,团结奋斗、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生动展示新时代广西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振奋精神、实干兴桂,奋力谱写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兴盛、边疆稳固、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丽诗篇。   在现场,观众被八桂儿女奋进新时代的豪情壮志深深感染,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体育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新思想新表达新情感   广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是一片用生命传承红色基因的热土。红色的泥土,红色的歌谣,红色的足迹,红色的记忆,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用热血和信念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诗篇。   在第二篇章《壮美新广西》第二板块“红色精神永发扬”,百色老区人民带来的《壮族大歌·百色红》气势磅礴。高亢嘹亮的壮族大歌,唱出了百色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情怀。今天,他们正在以百色起义精神为动力,以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为目标,坚定不移打好脱贫攻坚战,创造革命老区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随着用壮锦绣成的“辛苦了共产党,幸福了老百姓”横幅的展开,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百色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刘序畅表示,六十年来,广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种种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在1929年的那一声枪响,更离不开革命先驱在广西百色进行的那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   “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嘹亮新时代,歌声献给共产党。”现场《三姐歌飘山水间》婉转动听,美妙的歌声唱出了壮乡人民的感恩心声。   “天下来宾,来者上宾”,来宾市的《黄泥鼓·欢腾》。数百支欢腾的黄泥鼓,奏响了民族大家庭的欢乐……   “现在的乡村,今非昔比,生活甜蜜幸福。”来宾市群众演员韦大姐说,在来宾农村,求知有书读,求技有培训,求乐有文化广场、有舞台、有文艺队,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就是一个欢喜地。   “很激动,很开心,从南宁到梧州,父辈说,解放初期要两天,后来高速公路通了,要4个小时,现在坐动车不到两个小时。”来自梧州学院的群众演员张键君说,这就是高速发展,参与60周年庆典演出,感觉很荣幸,很自豪。   感恩、欢乐、自信、奋进、希望,对于此次演出的立意,总导演胡巨英表示,“发展成就让壮乡人民骄傲,这是民族的节日、时代的庆典、人民的盛会”。   “呈现壮乡人民的新思想、新表达、新情感,是创作团队的一个目标。”负责演出创作协调的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唐正柱表示,新思想,是壮乡人民对党的领导、对新时代社会主义道路的更加深刻、更加坚定的思想认识;新表达,是壮乡人民的自信,在演出中通过创意的设计、文化元素的选择和内容形式的创新表达出来;新情感,是壮乡人民对党、对国家、对家乡、对生活的一种更加真挚、浓烈、阳光的情感。   呈现广西的“壮”“美”“新”   广西是一个民族聚居、文化多样、地理多变的省区。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壮乡儿女。   演出中,贺州的《瑶族服饰·绽放》、梧州的《百狮献瑞》、崇左的《天琴弹唱·木棉花开红似火》、河池的《铜鼓敲响幸福天》等节目,尽情演绎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音乐和舞蹈把观众带到壮乡,带到苗山瑶寨,去感受那里的神韵和魅力。   铜鼓是壮族最主要的图腾之一。前世今生淬火成鼓,世界从此铜鼓声声。河池是“世界铜鼓之乡”,铜鼓以其声声不息、撼人心魄的天地之音,已经成为贯通古今的壮族灵魂,走向世界的壮乡文化符号。   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项目的空白。在左江花山岩画上,就绘有众多的壮族先民跳铜鼓舞敬神的祭祀场面,铜鼓在壮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政治地位。   据了解,整台演出先后展现了壮族绣球、会鼓、天琴、铜鼓、高腔山歌,瑶族黄泥鼓舞、瑶族服饰,还有苗族芦笙、京族独弦琴、藤县狮舞、钦州坭兴陶、玉林钱鞭舞等十几项国家级或自治区级非遗项目。   在“一带一路”的表达上,按照中央的定位,广西将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在第三板块《“一带一路”谱新篇》,地处北部湾畔的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分别演出《长风破浪北部湾》、《海上丝路竞风流》、《独弦琴·海韵》充满海洋气息的节目,呈现给观众的是天海间铺展动人的画卷,神奇的北部湾是一首永远读不完的美丽诗篇。   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享有“中国绿城”的美誉,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等称号。   南宁演出的是《共享未来》,现场由3300名演员组成了“南宁欢迎你”和“共享未来”字样,气势恢宏。   唐正柱表示,整台演出在策划创意、节目形式、内涵诠释、舞台舞美和音乐节奏等方面,努力推陈出新,旨在把广西的“壮”、“美”、“新”几个特点表露出来,努力打造群众文艺演出新标杆。壮,有两个寓意,壮族和强壮,具有一种张力;美,既是感官上的美,也是生态、文化上的美;新,是新思想、新成就、新希望。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取得累累硕果,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今天,广西的历史正在翻开崭新的一页——奋进新时代,壮美新广西。(宾阳)

杏鑫注册网站_长沙雨花非遗馆国学礼赞迎国庆 非遗体验项目等你来

开场的苗鼓表演。 老师教小朋友拜师礼。 小朋友们学习声律启蒙。 小朋友DIY体验。   红网长沙9月29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沈梦艳 实习生 赵毅旻)为迎接国庆,今日,长沙市雨花区雨花非遗馆开展“国学礼赞迎国庆”活动。来自雨花区圭白路小学的49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家长参与了活动。   活动在热情的湘西苗鼓舞中拉开帷幕,国学导师现场开展拜师礼、声律启蒙、弟子规、手语舞等互动教学,还设置了陶艺DIY、扇子DIY等非遗文化体验环节。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在动手动脑之间过足了“非遗瘾”,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传统魅力。   为吸引更多人来参与、交流和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华非遗文明,长沙市雨花区区委、区政府倾力打造“中国雨花非遗民俗特色街区”,作为主体的雨花非遗馆已入驻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39个,其中世界级项目2个、国家级项目70余个、省市级项目200余个,馆内云集上万种非遗产品。   截至目前,雨花非遗馆共举活动160场,开设非遗课堂200余次,接待国内外参观考察5000人次。“十一”黄金周,雨花非遗馆还会开展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届时,包括醴陵釉下彩、长沙铜官窑、雨花堆字牌匾(泥书)、洪源剪字、湘西竹编、棕编、茶艺等多个非遗体验项目将集中亮相,带给市民全新的非遗体验。

杏鑫测速代理_新疆自治区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

先行一步扎实开展好活动   会议现场。   天山网讯(记者王娜摄影报道)10月17日上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召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学习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自治区南疆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动员会等会议精神,并对常委会机关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乃依木·亚森主持会议并讲话。   乃依木·亚森指出,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要深刻理解自治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各项部署要求上来。要站在党和国家全局、自治区工作大局的高度,深刻理解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南疆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活动对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准确把握活动的基本要求、重要举措、目标任务,切实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各项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努力把自治区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乃依木·亚森强调,坚持以会议精神统领人大工作,用扎实的行动、明确的举措落实会议精神。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重大职责,必须结合人大工作,全力以赴、一以贯之,做到任务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落实到位。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要在“民族团结一家亲”和南疆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活动中先行一步。全体干部职工都要立即行动、结对认亲、上门走访、开展活动。尤其是常委会领导和各部门、各单位的负责同志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率先垂范,带头开展好活动,为机关其他干部职工作出表率。机关内部要每个月组织开展一次“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促进各民族干部之间互学语言、交流交往、融洽感情、增进友谊。希望机关干部职工踊跃报名南疆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活动。办公厅要尽快制定这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范围、内容、组织领导、后勤保障、体制机制等,保证在自治区党委规定的时间内全部落实到位。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永明、马明成、张博、里加提·苏里堂、伊那木·乃斯尔丁出席会议。

杏鑫新闻304724_2016年“中国土族文化论坛”暨“北京土族安召纳顿节”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

    2016年11月12日在北京的各界土族群众及社会人士欢聚中央民族大学欢度第九届“中国土族文化论坛”暨第十六届“北京土族安召纳顿节”本次土族文化论坛与会者达一百多人。    每到农历7月12日正式开始这天,土族群众都会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晚宴中中央民族大学部分土族学子身着漂亮的民族盛装进行土族传统文化习俗歌舞表演,精美的土族刺绣作品展,吸引了过节的各界土族群众及社会人士。       “安召纳顿节”是结合互助土族的“安召节”和民和土族的“纳顿节”而设立的土族群众的节日,自1993年开始每年由互助、大通、民和三个有土族世居的县轮流举办。 据青海省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秀福介绍,纳顿节是土族群众庆祝丰收的一种社交娱乐活动,也称“庄稼人会”“庆丰收会”等,“纳顿”则是土语音译,意为“玩耍”“娱乐”。据徐秀福介绍,纳顿节从明代开始便成为了生活在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群众非常重要的大型土族民俗庆典活动,也是当地特有的一种民俗庆典,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活动从一个村落传至下一个村落,以此类推直至活动结束,成为村落之间化解恩怨、互通有无的一种交流形式。时间从每年的农历7月12日正式开始,至农历9月15日结束,历时63天,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时间最长的狂欢节”。   分享更多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知识 中华民族文化网 http://www.56china.com 民族元素网上商城http://www.sinofolk.com (欢迎关注民族文化网 希望有更多热爱民族文化共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传播媒体平台,面向全国征集优秀稿件,可请购民族文化产品,联系电话或微信交流 18001299866) 关注民族文化公众微信号:cn_56china 请长接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多彩民族风公众微信:china_56china 请长接二维码加关注

杏鑫登录网站_“全国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论坛”在京举行

同心圆梦·综援计划 2016 全国民族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  “全国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论坛”在京举行  —民族地区融资上市渠道进一步拓展   11月12日上午,以中小企业上市、投融资、商业模式梳理和市值管理为主题的同心圆梦·综援计划2016全国民族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全国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论坛”在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阳光礼堂举行。论坛由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主办,活动得到了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政协民宗委支持。有关部委领导、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书记、常务副会长蓝军、副会长张敏杰及各民族省(区)、各民族自治州和部分自治县领导,商协会负责人,央企、国企、民企、跨国公司和海外企业负责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及其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等100多人出席论坛。论坛分为主题演讲与项目对接洽谈两部分。  张敏杰副会长在论坛发表致辞。他说,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民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无法得到其他发达地区的信息和技术支持。民族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不够成熟,融资难问题成为民族地区企业关注的焦点。因此举办本次论坛旨在为民族地区企业的投融资与发展壮大搭建平台,为民族地区企业战略布局、融资方案、资本战略制定和对接资本市场提供服务。并通过市场机制将有限的稀缺性资本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领域,这对促进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论坛消息,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是全国性社会组织当中唯一面向民族地区开展服务、专注促进民族经贸发展的综合性协会。本次论坛将为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上市、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解决中小企业资本发展和资金瓶颈问题、促进产业与资本的有机结合、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等进行探讨。并围绕完善民族地区的各种融资体制,构建良好的民族企业融资环境、拓展民族地区银行信贷市场、发展民族地区债券市场、拓宽民族地区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以及从财政、税收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和研讨。以解决民族地区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民族地区金融市场和企业的发展,并带动整个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杏鑫登录_2017贵州雷山文化旅游招商北京推介会在京举行

  雷山县人民政府县长袁刚致辞     8月28日讯  “天下西江•富美雷山”——2017贵州雷山文化旅游招商北京推介会在京举行,苗族歌舞《敬酒歌》、《掌坳铜鼓舞》、《锦鸡舞》让全场气氛高涨,歌舞《高山流水》把整场气氛推向高潮。   据悉,8月27日-28日,雷山的民族文化跨越中原大地为北京送去绚丽的展演。8月27日美丽的苗族姑娘和帅气的苗族小伙在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门前、中国国家博物馆门前为游客和北京市民展演。   会上,雷山县副县长杨和分别与北京自如文化艺术中心、北京恒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签订了意向投资协议,雷山县西江旅游公司与北京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据了解,北京自如文化艺术中心创始人王潮歌是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当今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实景演出创始人。“印象”及“又见”系列演出总导演、总编剧。代表作有《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等“印象”系列,《又见平遥》、《又见敦煌》等“又见”系列,《只有西江苗寨》演艺项目落地贵州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将进一步提升雷山旅游形象,丰富雷山旅游业态,对雷山全域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介会现场,王先生体验了高山流水之后高兴的说:“以前在电视上看过雷山的高山流水,今天真正的领略到了,味道比想象中的更甜美,感受比想象中的更震撼更刺激… ”   市民杨女士如愿的与雷山盛装姑娘合影,杨女士表示,一直都觉得苗族姑娘很美,苗族姑娘的服饰很美,一直都想去西江千户苗寨看一看,今天能和盛装的苗族姑娘合影很开心,也算是了却了一个小小的心愿,准备今年国庆节期间去一趟西江苗寨玩一玩。   事实上,大美黔东南雷山县民族文化要丰富得多,苗族表演的歌舞节目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国家级传统村落就有58个,是全国传统村落密度最大的县。130余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耀眼夺目。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13项,是全国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最多的县,素有“苗疆圣地”之称,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展示中心”。华丽的服饰、欢快的歌舞和美丽的爱情故事更能使亲临雷山的游客了解苗族人民。尤其是苗族古歌演唱,非常原生态,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语演唱其史诗般宏大的古歌。   在雷山,苗族人民的淳朴、热情也是一大亮点。条件允许时,他们会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一个颇具民俗风情的餐宴——苗族长桌宴。苗族千人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对,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雷山的生态环境也和民族文化一样的盛名。   雷山因雷公山而得名,雷公山是苗岭山脉的主峰,海拔2178.8米,位于黔东南雷山县境内,既是国家森林公园,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原始森林71万亩。苗岭主峰耸立在千山万壑之间,雷公山日出、雾凇、佛光早已蜚声海内外,响水岩瀑布三级重叠,如同一道白练悬挂在苍莽林海间。云蒸霞蔚、波诡云橘、龙盘怪树,大叶杜鹃、泼墨玉兰、亘古植被,千年古林,在这里构成了原始野岭的奇趣。散落在大山林菁的370多座苗寨星罗棋布,行成了一个个别有洞天的世外桃源。雷公山景致集“奇、秀、幽、雄、险”于一体,曲径通幽,雷公塘蟒蛇冲、黑熊谷、野牛滩、老虎坳、仙女塘、翠竹坪、百合谷、百眉岭、豹子坡、杜鹃丘等奇异神秘景点,是徒步、骑行、自驾游的好去处。

杏鑫登录_甘南州成就展卓尼县主题日活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展

       苍松翠柏装点高原千年秀,洮水欢歌喜迎祖国八方客。11月26日,“九色甘南相约北京·向伟大祖国献礼”我州成就展之——卓尼县主题日活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    原解放军总医院副政委、少将、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桑福金,中央电视台原副台长、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张华山,北京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赵金玲,中建集团党建工作部副主任冯小林,中建八局副总经理、华北分局局长卢克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馆长姚茂成出席活动。州上领导,徐强、何谋保、杨武、才让当智、王芳、杨晓南出席活动。  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卓尼县委书记杨武在致辞中说,卓尼县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物产富饶,人杰地灵,被誉为“藏王故里,秘境卓尼”。近年来,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全县“13296”总体发展思路和“1233”总体布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抢抓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举措带来的政策机遇,利用国家和省上对民族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大力扶持发展的有利时机,全面启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各项措施,全力抓好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农牧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基础,推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使卓尼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前,卓尼县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基础不断牢固,后发优势进一步显现。卓尼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处女地,其特殊的自然和地理环境造就了境内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旅游、畜牧、矿产、藏中药材和清洁能源等优势资源,存量大,开发利用价值高,且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广大客商在卓尼县投资兴业提供了无限商机。 卓尼县相关人员推介了卓尼县文化旅游资源及特色产品;推介活动上,还进行了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 宣传片与文艺演出充分展示了卓尼县各族干部群众紧跟时代步伐,奋发图强、奋勇争先,砥砺奋进、开拓进取的精神面貌,展示了建县以来卓尼县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场掌声不断,精彩的演出为前来参加此次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会的领导和来宾奉上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    此次主题活动,卓尼县还精心编印发放了宣传册、折页、画册等宣传资料,展示推介了藏中药材、羊肚菌、牦牛乳制、畜产品,以及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全方位展示了卓尼县资源优势、人文景观、投资环境,让更多的中外客商和游客认识卓尼、了解卓尼,增强他们来卓尼县进行投资和旅游的信心,吸引了各方客商的关注,达到了推介产品、宣传合作的目的,为推动卓尼县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卓尼县为洮砚之乡 藏式建筑技艺 电影《卓尼土司》中鲁大昌的扮演者、电视剧《亮剑》中楚云飞的扮演者张光北也亲临卓尼主题日活动现场,观摩特色产品展区。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光明网、北京卫视、甘肃日报、甘肃卫视、“新甘肃”客户端、甘南日报、甘南电视台、甘南头条、中国56民族文化网等新闻媒体参加活动并现场进行采访报道。 阳希编辑  袁志学摄影      

杏鑫咨询304724_石阡仡佬族毛龙节
<br>

“仡佬毛龙”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石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境内现有汉、仡佬、侗、苗、土家等13个民族,仡佬族为境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古代各族人民和睦相处,表现出特有的开放心理。“仡佬毛龙”正是植根于这样一种文化生态环境之中。 龙神崇拜是“仡佬毛龙”的核心。毛龙形如蛇,尾似鱼。毛龙龙体的编扎十分讲究,首先以粗长的竹篾数片扎紧为龙脊,再用竹篾缠以剪成鞭炮形的有色纸,俗称“火草杆”,将火草杆两端扎在龙脊上,形成一个个环行圈。整条毛龙要用四、五百根火草杆扎成,看上去满身是毛,因而得名。 关于“仡佬毛龙”的起源及源流无明确历史记载。有学者推论,毛龙源起于古代仡佬的“竹王”崇拜和生殖崇拜。据《石阡县志》记载:“(龙)灯从唐代起”,仡佬族民间亦流传有“唐魏征梦斩金骨县长老龙之子”的故事。根据民国《石阡县志》记载:清末至解放前夕,“仡佬毛龙”盛行于全县各民族村寨。 “仡佬毛龙”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多样性的社会功能,其价值主要体现在:(1)是仡佬族民族信仰的显现标志。(2)是研究古代仡佬族文化交流的又一例证。(3)对仡佬族语言、工艺、歌舞等方面研究具有启发性意义。(4)对“仡佬毛龙”民间的传承研究,有助于我国当代少数民族社会教育方式的研究。(5)其蕴含的丰富的图腾崇拜以及宗教崇拜是研究仡佬族民间宗教构成心理的又一重要路径。2005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杏鑫登录网站_富贵花开
<br>

这是坐落在沿河自治县和平镇燎原社区席家坡半山腰一座残破木房的大门侧窗,此为板棂窗,即花格窗,由窗框和竖向排列的棂条组成,中有横棂。窗两侧各刻有一只蝙蝠,取蝠音通“福”意,窗棂间刻有桃花和李花,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布局寓意为“花开富贵”;横棂中,幼梅花鹿回头望梅,鹿音通“禄”,清代又有将科举考试取录名单写成“梅花榜”事,此图案取“金榜题名”意;右格中,喜鹊站立梅花树梢上,寓意很直观,喜上眉梢”。从花开富贵,到金榜题名,再到喜上眉梢,站在这窗前,仍可感受到先辈对后辈的殷切希望和祝福。 此窗整体结构和谐,不繁芜也不单调,寓意明了却不张扬,流露着含蓄古风;图案中的一刻一削都展示出木雕匠人的精湛手艺,简单精细,毫不拖泥带水,三五线条,已把木头化成具象;展翼蝙蝠放佛伺机欲动 、幼鹿仿佛听到梅花树上喜鹊的叫鸣而回头寻望,蝙蝠的威严 、梅花鹿的温驯 、喜鹊的欢快,古朴雅致,灵气跃然于窗间。 据年过花甲的房主说,他曾祖那一代人从山脚下搬到山腰,修建了这座木房。山脚下的木房早已被砖房取代,半山腰里仅留的这一座也即将拆了建砖房。“也没什么好留恋的,这个结构的房子,三代人住一起太挤了。”老人的话语透着淡淡的无奈,我也仿佛听到石砌的院墙和残破的青瓦在轻声叹息。它们为几代人遮风挡雨并装点着自窗棂探视出来的关于春夏秋冬和喜怒哀乐的一场名为流年的风景,曾有几多晨曦射过窗棂里唤醒人们该起床辛勤劳作和发奋读书,曾有几多如水月华透过窗棂抚慰着倦盹了的希望,窗内外的投影一如既往,流年却已走过了百年。 山脚下城镇化步伐势不可挡,记者问老人拆了木房后,会保留什么东西。老人说,祖上也只留下了这座木房,还有族谱,如果这几个窗还没有朽到不能挪动,打算建了砖房后继续留用,毕竟是祖上留下来的,有种亲情的共鸣。 中国历代的文人骚客,留下了大量吟咏窗子的诗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而今窗文化早已没落,取光好 、开合方便已成为新式窗的最关键要素,至于意境与寓意,名驱利往停不下脚步的人们,已没有时间去守望。 责任编辑:匡奇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