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84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其实每年的入伏时间并不固定,我们所说的三伏天包括初伏、中伏、末伏,分别对应“一伏、二伏、三伏”,一般情况下一伏(初伏)的天数和三伏(末伏)的天数都是10天,而中伏(二伏)的天数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 虽然每年的入伏时间并不固定,但一般都会在7月11-7月20日之间的某一天,并且多数情况下7月7日之前入伏比较多,7月18日之后入伏比较少。 2019年的入伏、中伏、末伏具体都是哪一天? 首先必须明白传统的入伏时间是根据干支纪元日计算而来,也就是有天干庚的就叫做庚日,古人根据天干地支的法则来推算日期,通常天干为10天一个轮回,这样天干庚一个庚日的周期变为10天。我们老祖宗传下入伏依据“夏至三庚数头伏”,也就是说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为一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二伏(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末伏)。 1、因此可以得出2019年的一伏(初伏)开始的时间是7月12日,也就是今年入伏的时间是7月12日,第三个庚日周期是从7月12-7月21日(农历六月初十到六月十九); 2、所以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开始进入二伏(中伏),但是今年夏至和立秋之间存在5个庚日,也就意味着今年的二伏(中伏)要经历2个10天,共为20天; 3、三伏从8月11(农历七月十一)开始,到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结束三伏天。 三伏天在农村有什么风俗习惯 每个地区生活习惯不同,也就导致三伏天的习俗各不相同。 我老婆是南方人,他们这里的习俗一般为“头伏吃鸡二伏鸭,三伏甲鱼炖红枣”,说的是因为三伏天炎热多雨,人体多有不适,并且身体消耗也大,所以头伏吃鸡最佳,炖鸡时还会加入生姜,既能祛湿气又能补身体;到了二伏人体渐渐适应炎热的天气,吃鸭肉最养生;到了三伏,因为已经立秋,虽然还有秋老虎,但天气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为了更好的滋补身体,减少秋天疾病的发生,所以喝甲鱼汤最好。 不过在我们北方地区的风俗习惯更朴实也更传统一些,我们家每年过头伏时,妈妈都会在饭桌上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因为在我们北方头伏发生在小麦刚收割月余,此时的小麦面粉正是新鲜,用新小麦粉做的饺子,饺子馅包猪肉大葱、韭菜鸡蛋馅的最好吃,既解馋又补充能量;到了二伏天气最热,这个时候人普遍没有胃口,吃面条既有长长久久的寄托又有开胃的意味;三伏烙饼摊鸡蛋,进一步补充营养和维生素,又为“秋老虎”做准备。 另外,我国一直都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三伏天多锻炼多排汗,强身健体。

1.夏季少吃瓜,换吃参和丝瓜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西洋参,这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的参。即便有阴虚、口干口渴的问题,西洋参也照样适用。因为它是气阴双补的,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丝瓜里边含有人参所含的成分—皂甙,非常适合伏天食用,解暑防燥。 2.不吃冰饮、雪糕,冷粥祛湿挺好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白开水。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冷粥不冰,过伏天” 夏天不宜吃生冷的,但是冷粥来上一碗还是可以的。这个冷粥,不是说加了沙冰的那种而是经过冷藏之后,恢复到室温稍带凉意的。 山楂冰粥能开胃养脾、消脂益气,更适合老年人食用。 具体做法: 1、山楂洗净备用,糯米洗净,冷水浸泡2小时后沥干水分。 2、锅里注入凉水,旺火煮开,倒入山楂,煮15分钟后,捞出山楂;倒入糯米,中小火煮熟,加入冰糖。晾后存入冰箱的冷藏柜,适时取出后,放致室温食用。 3.别偷懒,吹干头发再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 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4.颈椎、腰身不要对着空调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 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在空调房里穿衣服,要过肘过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颈椎。 5.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6.别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 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7.夏练三伏,但别傻练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 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会出汗;且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 这个时侯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 方法: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8.热水洗澡祛湿邪 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全身发困、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有时侯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吃下去难以消化,整天肚子胀胀的。 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湿邪。而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洗热水澡。 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洗热水澡这个习惯给排除了,觉得夏天要洗冷水才够清凉。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洗澡就显得更有必要,而且洗完以后身体会觉得神清气爽,并不会觉得出汗难受。 9.伏天开空调,26℃最合适 空调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内外温差过大。虽然人体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有极限的。 专家建议,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一般在8℃至10℃左右。夏天星然可能出现38℃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是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在35℃以下,所以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

杏鑫娱乐怎么样304724_2021年黄梅天几月份开始,几月份结束

2021年黄梅天大概是在6月7日前后开始,到7月10日前后结婚,属于芒种和小暑两个节气。 梅雨期正是梅子成熟的时候,所以入梅也可以看做的梅子成熟时间首到的第一场雨为入梅雨。出梅即为梅熟时期临结束时遇到的最后一场连阴雨,标志梅雨季节的结束。 2021年入梅是几月几日 2021年入梅时间大概是在6月7日前后。 主要受到梅雨期影响的是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特指江淮以南种稻谷的南方地区。不过因为南北东西各省气温的偏差不同,所以每个省份的入梅出梅时间是有差异的。 不过每年梅雨期一般都是在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左右,这个时候气温高、空气潮湿,而且多连续阴雨天气超过3天以上,所以家里很容易发潮长霉。 梅雨季节一般是在南方比较多见,可以看做是正式进入盛夏前的一个过渡。 不同地区的入梅和出梅时间 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杏鑫登录_2021会倒春寒吗,2021会不会倒春寒

2021可能会出现倒春寒,因为今年冬季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冷空气活跃且强,而入春之后,南方回暖显著,一旦冷空气下来,便出现显著降温,导致倒春寒。 倒春寒出现的原因 “倒春寒”的出现,需要几个必要的条件,一是进入春季,气温回升速度比较快;二是冷空气有酝酿发展的趋势;三是冷暖空气互相影响,交替控制,不同类型的气旋活动都比较活跃;四是持续时间较长,并非是一两天的气温下降,而是可以长达一周甚至半个月的时间。通常情况下,满足这些条件的时间,基本上是处于3月底到整个4月份(纬度较高的地区,比如我国的东北地区,倒春寒可以发生在4月份至5月初)。当冷空气的势力比较强大时,降温的幅度可以达十几度,并伴随着持续性的降雨、降雪等恶劣天气。“倒春寒”的出现,不但会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产生明显影响,对于农作物、树木来说也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冻害。 “倒春寒”这种天气现象,其实比较常见,很多经常受不同季风影响的国家,在冬季季风向夏季季风转换的时期,会经常伴有间歇性的冷空气来袭现象,致使冷暖空气出现较长时间的对峙,在引发气温大幅下降的同时,出现明显的降雨或者降雪过程。 倒春寒的危害 倒春寒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林业和农业气象灾害,是指春天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并造成大范围地区树木和农作物持续受冻害的天气气候现象。倒春寒常引起我国北方花生蔬菜棉花和小麦的烂种现象,也会影响我国南方水稻播种出苗和生长,给农业和林业生产等带来严重危害。 在农业生产上,倒春寒其实仍属春季低温阴雨范畴。因为在出现时间上偏晚,危害性更大,因此农业上将其区别对待。这是因为,早春农作物播种都是分期分批进行的,一次低温阴雨过程仅危害和影响一部分春播春种作物,且早春低温阴雨多数是在春播作物的针芽期、大多数果树还未进入开花授粉期,其对外界环境条件适应能力亦较强。而一旦过了“春分”尤其是清明节之后,气温明显上升,春播春种已全面铺开,各类作物生机勃勃,秧苗进入断乳期,多数果树陆续进入开花授花期,抗御低温阴雨能力大为减弱,若这时出现倒春寒天气,就面临大面积烂秧、死苗和果树开花座果率低之灾,其他春种作物生长发育也受到严重影响。

2020年腊月二十八是多少号:2021年2月9日 2020年腊月二十八的时间为: 农历:二0二0年十二月廿八日 公历:2021年2月9日,星期二 腊月二十八习俗介绍 腊月二十八,山西省太原市人们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省人们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省人们也是“二十八,蒸馍炸疙瘩。”北京人们在这天“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家家户户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2020年腊月二十八搬家好吗 公历:公元2020年1月22日,星期三 农历: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大)廿八 干支:己亥年,丁丑月,甲子日 生肖:属猪 星座:水瓶座 星宿:虚宿(虚日鼠)本命星宿 胎神占方:占门碓外东南 彭祖百忌:甲不开仓财物耗散,子不问卜自惹祸殃 冲煞:冲马(戊午)煞南 24节气:小寒(1月6日)大寒(1月20日) 【宜】:开业 结婚 领证 开工 订婚 安葬 上梁 开张 求嗣 赴任 祈福 祭祀 解除 开市 纳财 纳畜 嫁娶 纳采 立券 求医 塞穴 栽种 斋醮 行丧 【忌】:搬家 装修 入宅 动土 出行 旅游 破土 修造 移徙 盖屋 冠笄 竖柱 归宁 放水 针灸 置产 筑堤 吉神宜趋:岁德 官日 吉庆 六合 四相 天恩 天赦 天医 天愿 续世 月空 凶神宜忌:归忌 黄砂 天吏 天刑 土符 血忌 血支 从黄历上看,这天是忌搬家的,所以这天是不适合搬家的 如何选择搬家吉日 1、用水日为好,少用火日,时辰则阳日用阴时,阴日用阳时。 2、新宅坐向朝东者忌在巳酉丑,三合金日子搬家,朝西者忌在亥卯未,三合木日子搬屋。 3、朝南者忌在申子辰,三合水日子搬屋,坐北者忌在寅午戌,三合火日子搬。 4、屋主之日柱,农历生日之天干地支为阳干,如甲、丙、戊、庚和壬者,宜选阴时。 5、如丑卯巳未酉亥时,搬屋为吉屋主之日柱,农历生日之天干地支为阴干。 6、如乙丁己辛癸者,宜选阳时,如子寅辰午申戌时,搬屋为吉。

腊月二十八贴对联是在早上还是下午 早上贴的比较多。贴的时候要先把旧的春联撕掉,意思是把过去不好的运气全揭走,有除旧布新的象征。“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的就是这个情景。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贴春联有什么禁忌 一:左右联勿贴错 贴春联时,上下联不可贴错。面对大门,右边贴上联,左边贴下联;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 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二:贴春联的时间 民间传说,春联实际是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 为了让天神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好运,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三:单数才吉利 中国人一般讲究“好事成双”,双数意味着心想事成。可是春联的字数却要讲究单数,单数才象征吉祥,与供奉神明的数目相同。单数1、3、5为阳,偶数2、4、6为阴,容易招阴。因此,在大门口贴春联时,一定要记得贴象征吉祥的单数。 此外,家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等,因为古代,只有声色场所会在大门口贴春字,此举也容易招来烂桃花。 四:福字不可随意贴 在中国,新春贴春联的同时,也有很多中国人喜欢贴“福”字,而且喜欢把“福”字倒贴。但贴“福”字并不是都要倒着贴。 1、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 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2、箱柜上的福字要倒贴 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五:门神贴反 贴门神要注意两张门上的人物脸是相对的,不要贴反了。 老式建筑的大门都是对开的两扇门,门神正好一边贴一张,而现在的住房都是单扇门,两张门神只能贴在同一扇门上,粘贴时要注意位置的美观大方。 六:在旧春联上贴新春联 有的中国人贴春联,为贪图方便直接将新春联贴在旧春联上,这是不对的。 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再把新的春联贴上去,才能达到除旧布新的意义。 七:使用不吉利的字眼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些年出现了不少客制化、有个性的春联。一些人在春联中加入个人喜好、期望或心情。 然而,无论是自己写或在外面请人代笔,都应注意别将灭、绝、死、亡等不吉利字眼写进去,另外,也应避免让上述的同音字、同义字出现。

腊月二十三吃什么饭 1、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成为“一家之主”。 2、粘糕 山东鲁西地区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歌。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家家户户蒸、吃粘饼的日子,意思是粘在灶王的嘴上,让他说天上的好,说人间的不坏。粘糕是用黄米、红枣等做成的。他们甜而壮,入口软,意为“年年高”。此外,海南人还用椰子作为食材,制作椰子蛋糕供食用和祈祷,意思是“一年比一年高”。 3、芝麻 晋西北有句话叫“芝麻糖不能吃,芝麻糖不能吃,手指不能嚼”。据说“年关”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要向天帝汇报衣食消耗等天帝想知道的事情。也就是灶神的值日?吃芝麻糖是为了让灶神的嘴被糖粘住,无法告诉世人好吃豪华的场景,以此来避免爱吃爱喝的人受到惩罚——新年带来饥荒,希望一年平安盛世。 4、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5、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6、油炸玉米 山西东南部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间有句谚语说“二十三号,不吃炒玉米,元旦一锅倒”。人们喜欢将油炸玉米与麦芽糖粘合,冷冻成大块,吃起来又脆又甜。 7、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腊月二十六宜娶嫁吗 公历:2021年2月7日星期日 农历: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大)廿六属牛 干支:辛丑年庚寅月丙戌日 2月7号农历腊月二十六适合吗? 宜:嫁娶祭祀祈福求嗣动土会亲友起基造仓纳畜牧养开厕进人口 忌:掘井安葬栽种出行作灶开市入宅安门 我们可以从这一天的黄历看出,2021年2月7号农历腊月二十六是适合结婚的好日子。 结婚祝福语 1、愿你俩用爱去缠著对方,彼此互相体谅和关怀,共同分享今后的苦与乐。敬祝百年好合永结同心,视你们永远相爰,携手共度美丽人生! 2、线牵住过往的你们,月老为你们写下传说。种下美丽的情种,如今绽放出花朵。订婚快乐,百年好合! 3、花好月圆,喜事连连,祝福你们婚姻坚不可摧,爱情牢不可破!和和美美,白头偕老。

杏鑫平台首页_2024年三伏天时间表【7.15-8.23】

2024年三伏天时间表【7.15-8.23】 2024年三伏天从7月15日开始,8月23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 中伏: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 末伏: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2024年三伏查询表 初伏:7月15日-7月24日 第1天:2024年7月15日 第2天:2024年7月16日 第3天:2024年7月17日 第4天:2024年7月18日 第5天:2024年7月19日 第6天:2024年7月20日 第7天:2024年7月21日 第8天:2024年7月22日 第9天:2024年7月23日 第10天:2024年7月24日 中伏:7月25日-8月13日 第1天:2024年7月25日 第2天:2024年7月26日 第3天:2024年7月27日 第4天:2024年7月28日 第5天:2024年7月29日 第6天:2024年7月30日 第7天:2024年7月31日 第8天:2024年8月1日 第9天:2024年8月2日 第10天:2024年8月3日 第11天:2024年8月4日 第12天:2024年8月5日 第13天:2024年8月6日 第14天:2024年8月7日 第15天:2024年8月8日 第16天:2024年8月9日 第17天:2024年8月10日 第18天:2024年8月11日 第19天:2024年8月12日 第20天:2024年8月13日 末伏:8月14日-8月23日 第1天:2024年8月14日 第2天:2024年8月15日 第3天:2024年8月16日 第4天:2024年8月17日 第5天:2024年8月18日 第6天:2024年8月19日 第7天:2024年8月20日 第8天:2024年8月21日 第9天:2024年8月22日 第10天:2024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