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84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1、吃饭时注意:补点钾 夏季出汗多钾元素随之流失,会加重血压的不稳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2000毫克钾,老年人增加到3000毫克。 像冬瓜、西瓜、黄瓜这些瓜菜都是高钾食物,口蘑的钾元素更高,每百克口蘑含钾元素1655毫克,吃150克口蘑就可以满足一整天身体对钾元素的需求量。 2、吃饭时注意:多补水 正常男性每天需要喝下1.7升的水,女性则为1.4升左右。如长时间在室外工作的人,则需要摄入2升以上的水,甚至更高。在夏季饮水,还要注意增加矿物质的摄入量,比如喝绿豆汤或者淡盐水。 当然也可以直接从食物中获取水分,冬瓜含水量超过95%,吃两百克冬瓜就相当于喝了190毫升冬瓜矿泉水。 3、吃饭时注意:吃些葱姜蒜 大葱、大蒜、生姜这些有辛辣刺激味道的食物,多含有蒜氨酸等挥发性成分,对肠道内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具有一定杀伤力。 夏季吃肉、吃面时空口吃一些大蒜,可以起到预防腹泻的作用。不过注意如果已经出现腹泻,就别吃葱姜蒜了,这样反而会刺激肠胃加重腹泻。 4、吃饭时注意:别吃的太凉 很多人喜欢吃生冷食物,像冰镇的绿豆汤、三文鱼刺身、冰镇黄瓜西瓜等食物来解暑。吃这些食物时首先要保证食物新鲜,尤其是生吃鱼肉刺身时,不新鲜的鱼肉里很可能存在寄生虫。 再有生吃瓜果的时候要注意把表皮清洗干净,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刮掉皮之后再吃。最后也要根据肠胃情况来吃,如果肠胃不舒服,吃生冷食物会加重腹泻或者消化系统疾病。

1、不要吃打开过久的西瓜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很多食物保存不当都容易变质,西瓜也不例外。切开的西瓜长时间接触空气,很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变质,吃进肚子就会损害健康,因此夏季吃西瓜最好吃新鲜的瓜,现切现吃,不吃存放太久的西瓜。 2、不要吃冰镇西瓜 三伏天气酷暑难耐,冰镇西瓜是很多人消暑解渴的选择,但对身体的健康来说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西瓜本就属于寒性食物,再加上冰镇“寒气”就会更重,炎热的天气里突然进食寒凉的食物,很容易给肠胃造成刺激,引发肠胃疾病,尤其是本身就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冰镇西瓜更是伤身的东西,因此三伏天尽量不要吃冰镇西瓜,想吃西瓜,常温即可。 3、不要一次性吃太多 吃任何食物都需要适可而止,西瓜也是,即便西瓜在夏季进食有诸多好处,也不可多食。尤其是对于想要保持苗条身材的人来说,虽然西瓜水分大,但其糖分也很高,多食很容易发胖。另外作为高升糖水果,肾功能、肝功能及血糖不好的人,更要特别注意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西瓜。 夏季吃西瓜的好处 1、有助于消暑利尿 西瓜能够通过尿液,将人体内的毒素以及多余的水分一起排泄出去,夏季醉酒后喝西瓜汁还能够起到一定的解酒作用。 2、有助于预防皮肤老化 西瓜中含有较多的β胡萝卜素、瓜氨酸等,能够提升皮肤对抗外界病菌的能力,也能够帮助受损肌肤复原,有助预防肌肤老化 3、有助防感冒 西瓜种也富含番茄红素,有助于改善免疫系统,减少感冒的发病率。 4、有助于补充脑力 西瓜中含有的营养元素胆碱有助于补充脑力,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

三伏贴到底有没有用:因人而异 三伏贴借鉴是传统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理论进行的治疗,主要针对阳虚、湿寒体质,或者有冬季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对于此类人群来说,是具有一定疗效的,无此类情况,或者身体健康的人群则没必要做。 三伏贴都贴哪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穴位。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疾病症状也不一样,贴敷的穴位也就不同,如此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三伏贴是不能乱贴的,贴三伏贴最好是到正规的中医院或者中医馆贴敷,由专业中医医师贴敷。 三伏贴什么时候开始贴 一般在初伏前就可以贴敷了,是为伏前加强贴。 以2019年为例,2019年的初伏是7月12日,那么在此之前的7月2日就可以开始贴伏前加强贴,然后初伏当天贴初伏贴。 小贴士 贴三伏贴的时候最好在上午贴,上午是一天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可以促进气血流通、邪气外驱,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伏贴贴几年才有效果 因人而异,不过一般当年冬天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三伏贴是治未病和冬病夏治,在三伏天贴三伏贴,一般半年后,也就是三九天的时候就会有效果了,这样的情况可以继续贴敷,保健身体,当年冬天没有任何改善,则可以放弃此疗法了,改用其他方式。

1.忌不开窗通风 三伏天不少人怕热,闭窗室内吹空调。 其实,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 2.忌只吃水果 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导致疾病。 建议:果蔬不能少:多吃点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香瓜、西红柿、南瓜、豆类、土豆及芹菜等。 来点汤开胃:菜汤、肉汤、鱼汤、蛋汤等,餐前少量饮用还能增加食欲。 蛋白质一定有: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 谷物不可少:出汗会丢失B族维生素,而谷类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3.忌冷风对着吹 空调冷风,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或者搭个披肩。 4.忌大口急喝水伤心脏 大口大量喝水,水分会快速稀释血液,使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冠心病患者尤为危险。 建议:每次喝水别超200毫升左右,以温开水为佳,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而是少量多次补水为宜。 5.忌冷饮不离手 冰淇淋、冷饮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粘膜层变薄,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 建议: 少喝冷饮,白开水才是解暑的最佳饮品。 6.忌直接冲冷水澡 炎热的夏季,不能用冷水洗澡。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对心脏、血压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运动完后,最好先休息30分钟,待身上热量散发后,或用毛巾擦拭,再洗澡。水温不要太高,以36~39℃为好。 7.忌整天不出汗 养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时就出汗,因为出汗既能排走体内毒素,又能调节体温。 建议:傍晚出门走一走,不要整天泡在空调房,微微出汗对身体好。 8.忌中午不休息 三伏时节应晚睡早起,但晚睡不是熬夜,也最好在24点前。 因天气炎热,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建议:午睡以15~30分钟为宜,午睡后可以轻微活动,喝一杯水,以稀释血液黏稠度。 9.忌情绪激动 炎炎夏日,人难免会心浮气躁,但激动情绪伤身体。比如生气时,血压会上升,我们的脸会涨红,血管以及心脏部位所承受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高出3倍以上。过分激动,对心脏也是有伤害的。 建议:当情绪激动时,要理智消解,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消除怒气,使心情得以平静。

秋老虎代表什么意思:立秋以后仍然十分炎热的天气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气象学上指处暑节气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 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其为“秋老虎”。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秋老虎为什么叫秋老虎 在民间,人们将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称之为“秋老虎”,意思是说立秋后,虽然天气变凉,但还会出现短期的炎热天气,最高气温仍可达33″C以上。 一般来说,“秋老虎”发生在8月、9月之交以后,持续时间约为一周至半月,甚至更长时间。 立秋后就是秋老虎了吗:不一定 我国的国境辽阔,最南端在三沙,最北端在漠河、最东端在抚远、最西段在新疆的喀什,跨度极大,因此是不可能同时进入秋天的,立秋之后,有些地区秋季天气明显,有些地区还是属于酷热难耐,而秋老虎的表现是立秋后冷了一阵子后,突然变热,所以,不一定是立秋后就是秋老虎,有些地区根本没有这个气候表现,会直接进冬。 秋老虎很晒吗 秋老虎很晒,平均温度在35°以上。 立秋之后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逐渐向南移动,但同时向北抬头,高压控制下天空常常出现晴空万里、蓝天少云的现象,此时日照强烈,气温上升,这种气候情况国外也有,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北美称之为“印第安夏”都是闻之心碎的回惹天气。 秋老虎吃什么好 百合绿豆粥 材料:百合10克,绿豆15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绿豆分别洗净,共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至绿豆酥烂,加冰糖调味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1,绿豆能清热解毒、利尿下气,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两者合用,可加强清肺、滋阴、解毒之效,非常适合肺热咽痛者食用。 2,百合自古就是补阴的佳品,具有清心安神、润肺止咳、清热滋阴等功效。 糙米南瓜粥 材料:黄豆30克,糙米100克,南瓜1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黄豆洗净,加水浸泡2~3小时; 2,糙米洗净;南瓜洗净,去皮,切成小块; 3,黄豆先下锅,煮至略软,加入糙米和南瓜块,常法煮粥,粥熟时调入白糖即成。 功效:南瓜和糙米都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加速体内毒素排出,有利于维护肠道健康。 百合粥 材料:粳米80克,鲜百合40克,枸杞子4克。 做法: 1,鲜百合剥开,清洗干净(如用干百合,需提前浸泡)。 2,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粳米下进去,大火烧开,加入百合。 3,转小火熬煮至粥软烂,加入枸杞子略煮即成。 功效:百合具有安神养心、止咳润肺的功效,对于神经衰弱、女性更年期睡眠不佳有一定的改善用。 玉米紫薯粥 材料:新鲜玉米40克,中等大小紫薯1个。 做法: 1,玉米淘洗干净;紫薯削皮洗净,切成薄片。 2,锅内加水800毫升,烧开后,加入玉米先熬粥。 3,快熟的时候,加入紫薯片,再煮10分钟即可。 功效:紫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其本身不能被吸收,但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肠胃蠕动,从而起到宽肠通便的作用。

秋老虎在末伏之后才开始吗:不是 秋老虎没有固定的时间,2019年立秋节气是在8月8日,处暑节气是8月23日,那么就是在8月8日到8月23的这段内时间出现的高温。但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由于空气中水分减少,很多与干燥有关的疾病会高发,这就是秋燥,所以这个时节要多补充水分,秋老虎一过,真正的秋季就要来了。 2019年秋老虎什么时候开始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 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 “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2019年秋老虎什么时候结束 “秋老虎”是对立秋或处暑节气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结束。 “秋老虎”是一种民间说法,气象上无明确定义。其实对于南方来说,即便处暑以后,还是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多在国庆节前后入秋,因此“秋老虎”严格来说,应该还是“夏老虎”。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初伏,为十日,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是真正伏天的开始。 中伏,一般为十日到二十日,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结束。 末伏,为十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中伏的计算关键要看“三庚日”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今年夏至到立秋之间恰好又有5个庚日,分别是:6月27日庚寅日、7月7日庚子日、7月17日的庚戌日、7月27日的庚申日、8月6日庚午日,然后8月7日立秋。所以,同去年一样,今年中伏又是20天。 中伏到了,高温潮湿,桑拿天频频,又到了夏天最难熬的时段,希望大家注意防暑降温,做好伏天养生功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顺利度过这段最闷热难熬的时光。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一种特色疗法。它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结合经络针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扶持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直接或间接治病、养病的目的。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主要包括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除此之外,还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慢性腹泻、部分虚寒妇科病引起的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的疾病。这类疾病大多具有阳气虚损,遇寒发病的特点。 “夏治”则指这些病情到夏季一般会有所缓解,所以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夏季三伏天,对“冬病”进行辨证施治,通过针刺、艾灸、穴位注射、擦浴、拔火罐、按摩、刮痧、食疗、穴位贴敷、中药内服等多种疗法,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和身体反应贴敷 入伏后,一些市民选择穴位注射或贴敷三伏贴的方式,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成都市三医院中医科陈敏博士介绍,三伏贴选取辛温且易透皮的数味纯中草药制成药丸,于人体特定的穴位处贴敷,使药力直达病所,刺激经络。敷贴疗法主要适应于免疫功能低下、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风湿或类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四肢寒冷怕冷,体虚容易感冒的患者等。凡是冬季易得或者容易加重的疾病,在疾病尚未发作之前提前治疗,会加强疗效,减少复发率,减轻发病症状,达到治愈的良效。一般情况下,一个夏天要贴3次三伏贴,分别是初伏、中伏和末伏。 尽管三伏贴不打针、不吃药,通过贴敷可以达到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的效果,但陈敏提醒,三伏贴也不是想贴就能贴,患者需要考虑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身体反应,“对于每一个人来讲,自己是否适合贴敷,应该怎样贴敷,选择哪一种贴敷,都应该先请教中医专家。”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都不适合贴敷。“每次贴敷时间为3—6小时,贴敷期间自觉局部有热感、微痒感,或皮肤轻度发红为正常现象,但要避免贴敷处沾水。贴敷期间禁食生冷、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以及海鲜、牛羊肉等食物。” 这些人不适合贴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都不适合贴敷。 三伏贴也不是想贴就能贴,患者需要考虑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身体反应,对于每一个人来讲,自己是否适合贴敷,应该怎样贴敷,选择哪一种贴敷,都应该先请教中医专家”。

中伏,指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也叫二伏。中伏通常一般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2018年中伏有20天,中伏时间是7月27日至8月15日,也就是从今天开始进入三伏天的中伏了。 夏季里最热的天气莫过于三伏天了,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温度最高且又特别闷热的时候,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出现在每年的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而其中最热的是中伏。此时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一段时间,有“热在中伏”的说法。 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加之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不干空气要大的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中伏时期,副热带高压加强,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卖弄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从农时的角度,头伏萝卜二伏菜,指头伏可以种萝卜,中伏的时候可以种白菜。 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吃了头伏的饺子,到了二伏(中伏),人们就该吃面了。这个时候吃面最好吃点热汤面。北方人主要是吃面条。爱吃炸酱面的大多数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吃的不仅是面,还有那份美好的心理感受。而南方人则做的时候要加糖,但是也要加点儿盐。用的肉是肥瘦肉丁儿,配葱末儿、姜末儿,炸的时候不加水,讲究小碗干炸。 中伏怎样养生 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其他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三伏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三伏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其中,鸭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且鸭属水禽,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有热者食用。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

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中伏 首先这种叫法一般来说是“三伏天”,叫“头伏,二伏,三伏”,故称之为“三伏天”。 “三伏天”是以中原为地理标志,是中原地区一年一度最为“炎热”的季节和“极端天气”,故有:“冷不过三九,热不过三伏”之说,也是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代表作”。 “三伏天”,属于自然生态科学范畴。三伏天的“入伏”,即“头伏”,是在“小暑”节气之后的第十天前后计算,立秋之前有“两伏”,秋后有一伏,合称“三伏”。由此可见,最热的天气,自然是“二伏”了。 “三伏天”的炎热,是“积累起来的热”。这时的阳光已经南移,太阳的直射是“夏至”,夏至过后,太阳便开始了由北向南的缓慢移动。但这是太阳释放的热量已达到极致,地球的表面阴气已全部抵消,虽然阳光开始消退,但储热已达至高,炎热才刚刚拉开帷幕,夏至之后便是小暑,真正的炎热天气开始到来。 立秋之后,叫“秋老虎”,虽然依然炎热难耐,但到了夜里,已经有了秋风的凉意,交了“立秋节”,夜寒白天热。而我国南方的炎热可能在“秋后算账”,而且还会更长,而北方到了“立秋”,就“秋天”到了。 中原的天气,“二伏”,是最炎热的天气了。 “三伏天”来了,要避开炎热,少运动,静能生阴,着急上火,心静自然凉,希望大家静下心来,以平和平静的心态,对待自然界的变化,过一个平平安安的“三伏天”。 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展示,“三伏天”的炎热,加速了“秋季”作物的成熟,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以满足人们对生活生存的需要。看是炎热,实为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