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64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拉爬牛 也称“躺倒拔河”,是哈萨克等民族的民间传统游艺竞技项目之一。其比赛方法:由两名参赛者向相反的方向趴在地上,中间画条界线,用一条两三米长的皮绳子,两头结成套圈,套在两人的肩上,向相反的方向拉,谁爬行的技巧高明、劲大,把对方拉过界,谁便取得胜利。 套马 是哈萨克、卫拉特蒙古、柯尔克孜等民族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这项竞技项目分为骑马套马和站在地面上套马两种。在套马时用一条十几米长的皮绳拴上活结,追马追到一定距离时撒出活结绳,如果动作熟练,撒一两次就可套住,否则需十次八次地追套方可成功。这是最激烈的马上运动项目之一。 沙哈尔地 是维吾尔族民间传统游艺项目之一,又称“空中转轮”。主要流行于新疆的南部地区,一般在春秋季节或婚礼喜庆时进行。方法是在场地上竖起一根长10余米的圆木作轴,轴顶安装一大木轮,轮上固定两根横木,各拴上绳索如秋千状。竖轴下部另安装一横木,供转动木轴使用。表演时,绳索秋千上各站一人,底部横木两边各有数人相向推转,带动顶部木轮同步旋转。站在绳索上的表演者随着旋转加快,升向高空,旋转速度放慢时,绳索上的表演者下降。时升时降,时高时低,使人们有一种既刺激又惬意的感觉。 抢花帽 抢花帽是维吾尔等民族的民间传统游艺项目之一。参加人数不限,分两组排队报数,每个人记住自己的号数后,两组人再连接起来,围成圆圈坐在地上。圆圈中央放一顶花帽,另选一领队在圈外喊号。当领队喊一个号时,则两组同号者,一起跑到圈中央抢花帽,其余的人则拍手唱歌。这时,抢得花帽者,沿人们围成的圆圈外速跑,另一人在后面紧追,若在唱歌结束前追上了,就将花帽夺过来,扣在被夺者的头上,夺帽者得一分;若在唱歌结束前追不上,那么抢得花帽者得两分。然后重新抢帽,最后以抢得分数多的组为优胜。

达斡尔族的村屯,多是以同一个哈拉或莫昆聚居而成村屯,哈拉莫昆的族规家训,往往也就成了村屯的村规,村人共同遵守。 (1)严格遵守氏族外婚制,同一个哈拉穆昆不准婚配。认为同一个哈拉奠昆的人是同一个血统的人,骨血不能倒流,正因如此,同一个哈拉莫昆的男女,不准婚配。如果违犯,要受到族中惩处。身居要职的官吏,也不能例外,也必须遵守这一祖制。 例如:清末民初时,郭贝勒哈拉嘎某某,因有武功,被清王朝册封为佐领,他居功自傲,看上了同一哈拉的一名女子,要娶其为妻。族众力劝,不同意他这么做,但他不听劝告,竟娶为妻室。婚后,惹怒族众,他所在的莫昆议定,不准他续入本莫昆的族谱。 (2)共同修谱。达斡尔族非常重视族系的发展演变,在没有文字时,是靠口耳相传,牢记支系辈分,后来学了满文,在康熙年间以后,各哈拉莫昆便都立了族谱。哈拉的头人称“哈拉达”,莫昆的头人称“莫昆达”,他们都是族中的杰出者,是德高望重的领导者,是经族人民主推选的领头人,他们平时管理哈拉莫昆中的生产和生产成果的分配,由他们掌管族中的祭祀,组织领导族中修谱。 修谱时要宰牛杀猪,祭祀祖先。按习惯法男人上谱,女人不上谱,认为妻妾是从别一个哈拉莫昆来的,不是本哈拉莫昆的同一个血缘。所生的男孩,要上谱,所生的女孩也不能上谱,认为她们要出嫁,要到别个哈拉莫昆去生活,所以不能入谱。 修谱时的仪式很隆重,要设供、燃香供奉祖先和祖谱,然后才能展开哈拉祖谱。从前次修谱到本次修谱,这其间死亡者用黑笔书写,新生的男孩,用朱笔书写,位置在父亲的名下。 修谱仪式结束,要举行聚族酒宴。 (3)处理哈拉内部重大事件。哈拉莫昆中发生的事件,如果本莫昆处理不了,便由哈拉达主持召开哈拉所属的莫昆会议,由会议议定,便去执行。例如:在清朝道光年间,莫尔登哈拉大孟丁屯,出生一个叫毛奇亚的人,因为他生来力气大,武艺过人,曾经被朝廷选入皇宫当侍卫,但后来因行为不正,被撤职遣送回原籍。他回屯以后,目空一切,胡作非为,当地旗佐官员见他有势力,谁都不敢惹他。他越发逞凶,经常无故打人,甚至强奸妇女,无恶不作。莫昆内实在无法管他了,于是,长老们便召集哈拉所属七个莫昆的大会,商讨如何处置莫昆内的恶人毛奇亚,会上一致议定处死他。 长老们派出20名年轻力壮的男子前去毛奇亚的家,请他赴会,并向他进酒,待他酩酊大醉以后,众壮汉一起动手,将他五花大绑,用绳索活活把他勒死,除去了村中一大祸害。 (4)有关丧事的村规。在莫昆中,有长者亡故,都要集体吊祭,其仪式是由莫昆达集款,买猪、买酒,属于同一哈拉的,都来悼祭,后来悼祭的范围只限于本莫昆,限于五代之内的族众吊祭。

锡伯族的哈拉莫昆中,对违犯族规家法的族人,要根据情节轻重予以惩处。在锡伯族中,严禁同姓通婚,要求骨血正流可通婚,即舅女与姑子可通婚。严禁骨血倒流,即姑女与舅子,不许通婚。 族人对族规家法有轻微违犯者,便要对其实行舆论谴责的处罚。其形式是哈拉达或莫昆达召集族人大会,在会上将其罪过公布于众,让族众痛责。触犯族规者的家长,可以为其求情,也可托族中长辈求情,或自己亲自向哈拉达、莫昆达跪求赎罪,视其认罪态度,哈拉达、莫昆达再召集族人大会,可终止舆论谴责。这样的惩处,只限族内,不许向别的哈拉、莫昆讲,俗谓“家丑不可外扬”。如有人违犯了这一族规,也要受到相应的惩处。 锡伯族是一个敬老的民族,对老年人违犯族规家法的惩处,也有别于青壮年,主要是罚款罚物,通过这样的形式令其思过自新。所罚钱物,哈拉达或莫昆达将其用于族内的公共事宜,如族内的祭祀费用等。 锡伯人最嫉恨偷盗,族内如有偷盗行为发生,莫昆达勒令偷盗者把赃物示众,让族人痛斥其不法丑行,然后让人带着他的赃物,到被盗人家跪求赎罪,归还赃物。 对有些违犯族规家法的人,有的要处以劳动惩罚,让他到本哈拉莫昆中生活困难的人家中无偿劳动,劳动惩罚的时间要视其违犯族规的程度,一般都是劳动一天以上。 锡伯人对孕妇违犯族规的处罚方式是羞辱。因孕妇不能施以体罚,对其执行羞辱的形式,一是吐脸,二足历述其过错。以此来令其认错,改过自新。 锡伯族的族规家法中,也有肉体惩罚,这主要是对族中青壮年施行。其形式有顶砖、罚跪、鞋扇、掌脸、鞭打、柳条笞,甚至杖打。 锡伯人由于持家从严,增强了族内的凝聚力,抑制了不法行为的滋生,在世代传承中,锡伯人的习惯法已深入了人心。

杏鑫新闻304724_鄂伦春族的饮食有什么特色

鄂伦春族的饮食很具特色,《中华全国风俗志》载:“鄂伦春族之人,以射猎为业,其射猎之目的物,为野鸡、为飞龙、为沙鸡、为树鸡、为狍、为鹿、为野猪、为熊、为狐、为狼、为虎、为水獭、为豹、为灰鼠等。常猎之兽,则狍、鹿、狐、灰鼠四种也。”正因如此,鄂伦春族的饮食习俗是以食肉为主,食谷为辅。 鄂伦春族的饮食重鲜食,对兽肉的吃法主要有三种,即煮食、烤食、生食野兽肝肾等。最普遍的食法是煮,煮肉的时间不长,认为这样肉才能保持鲜嫩,带有白筋的肉认为最鲜嫩适口,而且最有营养。有时用鹿、犴、野猪肉做手把肉,煮时主张火候要恰到好处,不能使肉块变得干硬,否则就会难吃。烤的方法也很独特,是把术棍的两端削尖,把肉切成片,然后穿在上面,穿好后,再把这一木棍插在篝火旁,让火烤木棍上的肉,肉片的外表烤得金黄冒油,肉片不十分熟时,就可以吃了。烧也是一种方法,即把兽肉切成块,然后放在炭火中烧,肉烧得外面焦脆,但里面却鲜嫩可口。还有一种炖的方法,即把带骨肉剁成小块,配上野葱和柳蒿菜一起入锅炖,其味鲜美。“阿素”也是鄂伦春人喜欢吃的佳肴,做法是把剔骨的狍子肉、肺、脑煮熟,切成小块拌在一起,浇上野猪油,再放入野葱花、盐面,做成拼盘,吃起来别有风味。 鄂伦春族常生食野兽肝肾,这是鄂伦春人的特殊吃法。打到狍、犴、鹿后,喜欢用猎刀剖开猎物,生食其肝肾,喝膛中的血,认为这样对身体是大补,可以使目力敏锐。鄂伦春人喜欢用飞龙鸟、野鸡、野鸽做汤,其味道鲜美异常。 野兽打得多了,鄂伦春人有一种特殊的储藏方法,鄂伦春语谓“库呼乐”和“西鲁哈”,即制成肉干储存,以备打不到野兽时食用。其方法是把肉煮熟,然后切成小块晒干;或者是把肉切成肉条,用烟熏烤后,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这样加工后既不腐烂,也不发霉。肉干除人吃外,有时还要用来喂马。鄂伦春人没有马料,马是射猎的好助手,鄂伦春人非常喜欢他们的马,所以用肉干喂马,在漫长的冬季,喂给马的肉干往往是几十斤。鄂伦春人还有喝熊油的习惯。在野兽中,熊肉最肥,热量最大,秋季的熊,一只就有200多公斤重,猎获以后,一般把肥肉熬成油。在数九隆冬的时候,鄂伦春人出猎前,便喝一碗热熊油,这样全身发热,打猎时猎人的手脚灵活。 鄂伦春人也有食鱼的习俗,他们不仅是射猎的能手,同时也是叉鱼的能手。鱼又是铁制的三股叉或四股叉,能叉获几斤重的大鱼。吃鱼的方法是炖,炖鱼的时候要放入野葱、野芹菜和柳蒿菜,吃起来味道鲜美异常。鱼捕多了,便把鲜鱼制成鱼干储藏起来,以备捕不到野兽时吃。

朝鲜族的婚姻习俗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男女结合必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婚姻过程如下: 定亲。男女的婚事,要由媒人牵线。媒人备受尊重,称媒人为“仲媒父”。媒人一般是村中或族中有名望的长者担任。经媒人牵线,又取得双方父母同意后,“总角”(朝鲜族婚前的男子无论年龄大小统称为“总角”)的父母前往“闺秀”(对未嫁姑娘的一种斯文的称呼)的家里,姑娘从闺房中出来拜见男方父母,此为“相亲”。经“相亲”同意后,男方要把求婚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时的红帖送给女方,女方经过“合四柱”的推算,认为相合,就马上告知男家,男方家就要以礼相聘了。男方家的聘礼是装在聘礼柜中送到新娘家的,聘礼的多少,要视家庭经济情况而定,一般是送给新娘衣裙面料和青红缎的被褥面料等。 朝鲜族因受到汉族的影响,婚俗中也重视六礼:一礼谓“纳采”,是新郎家向新娘提亲时送的礼物。二礼谓“问名”,这是探问姑娘母亲的仪式。同时也是探问姑娘年、月、日的仪式。三礼谓“纳吉”,是新郎家向新娘家通知吉日。四礼谓“纳币”,是新郎家送青缎、红缎到新娘家。五礼谓“请期”,新郎家把选定的结婚日期以书面形式送到新娘家征求意见,新娘家则根据姑娘的各种情况,定出具体的日期和时间通知新郎家。六礼谓“亲迎”,新郎亲迎新娘。经过六礼,便要成亲了。 结婚。吉日这一天,新郎要早早起身到祠堂参拜,然后叩拜父亲,父亲要叮嘱儿子:“迎回妻子,延续香火吧!”新郎应诺,便启行。婚礼首先在新娘家举行。在去新娘家的路上,有一位手捧木雁的人走在前面,木雁要用红布包裹,这位手捧木雁的人被称为“雁夫”。新郎骑白马或乘轿跟在雁夫身后,其余迎亲的人跟在新郎身后。迎亲者必须是新郎的爷爷或叔叔等长辈,因为他们是地位高的宾客,所以被称为“上宾”或“上客”。新娘被迎来新郎家时,陪送的也是同样地位的长辈。 迎亲的队伍来到新娘的村庄时,新郎不能直接闯入新娘家,要暂借亲友处休息,休息处俗谓“下处”,在这里新郎要换穿九品官服。待约定的吉时一到,新郎在雁夫的引领下来到新娘家,第一件事是向岳母敬献木雁,岳母要把木雁接在裙子中。接下来的仪式是在醮礼厅中举行。厅中两张桌子朝东西向连放在一起,在两桌相接处,分别摆放青松和绿竹,上撒青丝和红丝,桌子两端放着木雁和酒器。这时,新娘头戴“朝杜里”帽,身着五彩罗衫、白色丝衫,在引导者的引导下来到醮礼厅,主礼者把新郎安排在西侧,把新娘安排在东侧,站定后新郎首先向新娘礼拜,用有青红丝的托盘托着酒杯给新娘敬酒,新娘行跪拜礼接酒,醮礼仪式至此结束。

杏鑫测试路线_白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白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地区。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白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三月街 又名“祭观音街”,每年农历三月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西苍山中和峰下举行。“三月街”最早为佛教讲经庙会,后来演变成物资交流会。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节日期间,商贸活动十分活跃,还伴有赛马和歌舞等娱乐括动。 绕山林 “绕山林”又称“绕三灵”、“绕桑林”、“逛桑林”、“祈雨会”,是白族的传统盛大节日之一,于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举行。有观点认为该节日起源于原始社会男女之间的社交活动,后来逐渐加入了“本主”崇拜、佛教信仰、祈雨等内容,最终发展成为以歌舞游乐、男女社交、拜“本主”、拜佛念经、做生意、祈雨等为内容的节日。 节日期间,身穿盛装的人们以村为单位编成队列,在领队的带领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沿着点苍山之麓边歌边前进。第一天,绕佛都崇圣寺,顺苍山脚绕到喜洲镇庆洞村的神都“本主”庙,祭“本主”,通宵歌舞。第二天,绕洱海边仙都金龟寺,当晚在“本主”庙内祈求风调雨顺,然后在庙旁空地上通宵对歌跳舞。第三天,绕到马久邑“本主”庙前祭祀后各自散去。 剑川“石宝山歌会” “石宝山歌会”是白族人民的对歌盛会,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至八月初一在剑川县石宝山举行。节日期间,剑川、云龙、兰坪、鹤庆、丽江等县的白族青年数万人,不约而同地会集到石宝山的石钟寺、宝相寺、海云居、金顶寺的满山遍野里,围成大大小小的圈子,对唱白族情歌,满山遍野都成了歌舞的海洋。对歌一般沿用传统曲调,歌词多是借题发挥,即兴创作。据说歌会是为了纪念传说中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歌手,此外,白族借此节日的机会结识新友,甚至寻觅情侣。正如有的歌手描绘的那样:“石宝山上对歌声,歌如灵泉不断根;歌如满山树叶子,声声结心音。” “本主节” “本主”崇拜,在白族地区极为普遍。“本主”是村社的保护神,大理一带,几乎每个白族村寨供奉“本主”。“本主节”无统一节期,主要以“本主”的诞辰、忌日或其他纪念性日期为祭祀日期,并由此发展衍化为地区性节日。由于大理地区“本主”众多(主要者即有一百多种),“本主节”也名目繁杂,日期不一。“本主节”的主要内容是迎送本主,诵经唱文,焚香磕头、歌舞、游乐、竞技等活动。 除此以外,白族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过“火把节”(又称“星回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过“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挣钱不顺,粮食不丰。借了别人家的东西,也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

杏鑫4注册登录网_云南回族在饮食方面有何特点?

回族穆斯林严格遵守《古兰经》规定,禁食猪肉和有犬齿且猎食其他动物的猛兽,认为猪是不洁净的“秽物”。禁酒,禁食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一切动物。肉食为反刍的吃草的兽类、吃粮食的禽类,如牛、羊、驼、鹿、兔、鸡等以及水中的鱼虾为主。伊斯兰教认为世界上一切万物皆属安拉,生死皆由安拉掌握。除鱼虾外,都要经阿訇下刀(宰)才能吃。宰牲时,牲畜宰口须面西,宰者须念“太思米”(即“奉安拉之名,安拉至大”这句赞词),未念“太思米”而宰的动物不合教法,不可食。 云南回民除禁忌的食物以外,其他饮食大体与汉族相似。以大米为主食,玉米、面粉为辅。回族传统的菜肴是凉鸡、冷片,煮时加少许盐、草果即可,强调原汁原味。各地回族又受当地饮食特色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口味,如滇南回族菜肴口味偏甜,炒菜喜欢加糖,而滇东北回族则喜欢麻辣味的菜肴。回族的饮食在加工和烹调上有自己的方法和特色。 云南回族的特色食品 1、牛干巴 云南回族通常在农历腊月宰牛腌制牛干巴,按照10斤肉3两盐的标准,将盐、花椒等香料放在牛肉上揉匀,放入瓦缸密封腌制15到20天,取出晾干即可食用,牛干巴因味香、咸淡适中、保存时间长,颇受回族和其他民族欢迎。 2、油香 油香是回族传统的食品。制作方法是用温红糖水和面粉,揉匀、擀成圆形后放入油锅里炸至外表焦黄。炸油香非常讲究,一般由年长、有经验的人来掌锅,并且要洗大小净,下锅时要念“太思米”,并在油锅旁放一碗冷水,以防没洗大净的人进入,吃时要用手撕着吃。一般在节日、丧葬、追悼死者时都要炸油香,炸好的油香要送清真寺清阿訇和前来礼拜的人品尝,其余馈赠亲友、邻居和自己食用。

杏鑫平台首页_傣族的风俗习惯有何特点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世代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沃富饶的坝子,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州和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的河谷坝区。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傣族的风俗习惯有何特点。 傣族的饮食风俗 云南各地的傣族以食用稻米为主。西双版纳傣族主食糯米,德宏傣族主食软米。菜谱中肉类、蔬菜品种较多,常就地采摘,山中的竹笋、水中的鱼虾,其最独到之处,称之为剁生:是把生肉洗净,切碎剁烂,用少许酸醋或酸水浸泡片刻,合以食盐、辣椒、姜、蒜、花椒、芫荽等佐料制成酱状就可食用的一种食品。 傣族的婚恋嫁娶习俗 西双版纳的傣族,普遍实行“上门”习俗,而且是主要的婚姻形式。“上门”即“入赘”。男女青年结婚,女婿必须到岳父母家上几年门。时间的长短,视双方家庭情况而定,几个月、一两年或终身不等。一般是3年住女家,3年回男家。直到生了孩子,继承了一方的财产后,才定居下来。短期的,到了时间,男方可带妻子回本寨安家。 傣族家庭内部禁止通婚,无论男女都只能与本家族以外的成员结婚。禁止未婚青年发生两性关系,如未婚先孕,要罚“洗寨子”,认为这种行为将触怒寨神。因此,要举行祭寨神活动,还需请全村老小吃饭,以得到大家原谅。 傣族的丧葬习俗 傣族的葬礼主要有土葬、火葬和水葬三种方式。正常死亡都用土葬,疾病和非正常死亡采用火葬,小孩夭折多行水葬。 傣族人死后立即报丧、沐浴更衣,并请佛爷念经超度亡灵,主人家要备办佳肴赕给佛爷、和尚,杀猪招待亲友和来帮忙的人,超度过后抬到公共墓地埋葬。埋时头朝东,脚朝西,坟头上罩把阳伞。坑深2.5尺,白布裹尸,木板竹笆出殡,不用棺。葬后不垒坟,后人不扫墓。年节到佛寺赕佛、滴水。由佛爷念经,把后人献的祭物献给亡灵。 傣族的宗教信仰 傣族最早信仰原始宗教,佛教传入后,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现象。西双版纳、德宏、思茅等地区的傣族人民,以信仰南传佛教为主,但也没有完全放弃对原始宗教的信仰,俗称“既拜佛又祭鬼”,即“双重信仰”;元江、新平、金平、元阳、大姚等地区的傣族,因佛教势力没有传入,至今仍然保留着原始宗教信仰,“只祭鬼不拜佛”,即“单一信仰”。

杏鑫测速登录地址_景颇族风俗习惯主要有哪些

景颇族饮食习惯 德宏山区的景颇族以大米为主食,副食中有各种蔬菜、豆类和肉类。酸笋、酸菜和辣椒是景颇族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景颇族极喜欢饮用自制的“啤冈”(水酒)和“知如”(烧酒),男女老少皆可举杯痛饮。此外,景颇族世代喜欢嚼食烟叶。 景颇族名食大多带有亚热带山林地区的特色和耕牧渔猎的民族文化气息,其风味食品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最具有特点的几种: 吾爬。用鸡汤煮稀饭,放入鹌鹑肉和佐料,为景颇族待客之佳品。 竹筒肉。将牛肉与佐料剁碎,放入竹筒在火上烧烤,有特殊的清香味。 石须。用酸酷、辣椒、香油拌新鲜石须,味鲜美。这是景颇族的一道名菜。 膳图。将干巴烤熟后加佐料在木制的臼里舂细。味香辣可口,是有名的景颇风味菜。 亭格图。鱼腥菜加豆豉舂细,味腥辣。这是景颇族普通食用的特色食品。 啤冈。用稻米、高粱、荞麦、玉米、红米等煮熟后,再放入罐里发酵制成。 景颇族饮食习俗 日常食俗。景颇人在家中吃饭,饭食由家长按人均分,中间放一碗汤,全家围坐聚食;邻里走动,到了吃饭时间,可以随意坐下用餐,不需任何回报。来了客人,不论相识否,均殷勤招待;打到猎物,见者有份;赶街相遇,立即递过烟筒和烟袋。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吃独食”可耻,让客人饿着肚子走,是最不体面的事。 婚恋食俗。以食传言是景颇族青年表达情爱的一种方式。小伙爱上姑娘,就在芭蕉叶包裹的食品中放入树叶(表示话很多)、树根(表示思念)、大蒜(表示求婚)、火柴(表示坚决)、辣椒(表示火热)等物送去。姑娘如有意,退回原物;如需考虑,便加放几根奶浆菜;如拒绝,则添进火炭。小伙接着又在食物中放上合拢的嫩树叶(表示希望共同生活)、粮豆(表示早日结婚)再送去,姑娘同意,就回赠烟草;坚决拒绝,则将合拢的树叶扭成背靠背退回去。这样几来几往,不久有情人便成眷属。 饮食禁忌。景颇族禁食猫肉与马肉,因为猫为人捉老鼠,马供人骑驮东西,因此认为吃它们的肉是不道德的。 景颇族丧葬习俗 景颇族成年人死后,家属立即在家门前敲响锣,并且对空鸣枪数响。亲邻闻声赶来,协助料理丧事。坟地一般都在野外的荒山坡上,从人死当天晚上起,寨内和邻寨的亲友均来死者家中参加跳丧葬舞《格崩》。 景颇族的葬礼,有多种类型,大致可分为土葬、火葬、水葬等,还有先火葬后土葬的复合类型。举行葬礼后,都要为死者再举行一次送魂仪式,称为“芒木怪”。 景颇族宗教信仰 景颇族大部分地区主要处于神灵信仰的阶段。神灵信仰,在景颇族的意识中,人是活的实体和灵魂的结合物,每个人都有一个灵魂,叫做“弄拉”。景颇族认为灵魂“弄拉”是独立存在的。人的死亡只是肉体的终结,而灵魂“弄拉”并没有死,只是从阳间转人世界。因此,人死后便有一套祭神、送魂的仪式。

杏鑫注册平台官网_水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水族过汉族的传统节日,如正月过春节,正月十四过小年,三月过清明,五月过端午,八月过中秋,九月初九过重阳,等等。除此以外,还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古敢水族的传统节日与农事和祭祀活动密切相关,节庆活动往往就是对其信仰的神灵的祭祀。他们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神灵主宰,大凡奇石、古树、龙潭、山河、岩洞和水源都被视为神灵的化身而受到大家的供奉祭祀。从年头到年尾,几乎月月有节庆。 水族的春节 春节是水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农历腊月,家家忙着准备年货、杀年猪等。腊月三十早上各家打开大门,在门口燃香、备酒,接老祖过年。除夕要用酒肉祭祀过祖先后,才吃年饭。之后,围炉守夜,并用粑粑祭谷仓,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用饭菜祭火塘,祈求来年不闹火灾。正月初一,姑娘们争挑“新年水”。水族认为谁最先挑回“新年水”,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吉祥如意。初一忌到别家串门。,正月十四过小年,回娘家过年的媳妇要在这之前接回。 水族二月初二“祭白龙” 二月初二“祭白龙”,一般以村寨为单位,每村推举八个人作为祭祀代表,备鸡、饭菜、香等祭品到村寨附近出水处祭小白龙,祈求一年不下冰雹,并保佑村寨风调雨顺。 水族三月三“祭龙节” 三月三又称“对歌节”、“山歌会”。每年三月初的第一个属蛇日(不一定在三月三日),各村寨到固定的地点杀猪或杀羊举行村寨性集体祭祀,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用水族语言祷告,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无灾无难。在念祷告词时要看卦是否顺当,若不顺当要再祭一次。祭祀结束后,接连三天,男女青年互相邀约走村串寨、跳舞、对歌,中老年人利用这个时间走亲访友。 水族的六月六“祭土地节” 六月的第一个属兔日(不一定在六月六日),各村杀一头猪在土地庙祭土地神(旧称“土地会”,水语称“借卯”),预祝来年五谷丰登。祭完土地神后,各家用白纸剪成马的形状插在谷杆上,献上染色的粽粑,以此来祭田祭秧苗,防止田里的秧苗遭虫害。 六月“祭山牛”、“祭山神” 六月二十二各村寨集体举行“打老黄牛”仪式,祭祀本村本寨的山神,祈求五谷丰登。“祭山牛”时,先用糯米饭团喂牛,接着赶牛上山。在祭山神的地方供上染过色的糯米饭,然后杀牛,并点香念祈祷词。要连续玩要4天。有的村寨祭祀用“老牛”事先集资购买,有的则在每年剽牛祭祀后以丢鸡头(脚)的方式选定第二年的“领头”,承担买牛供祭的责任。六月二十四要“祭山神”。每个水族村寨都有祭山林,是专门祭山神的地方。每年推举八个头家买牛、鸡等进行祭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