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耀注册登录网_铜仁民间老字号:沿河站

沿河乌江风光

每一个老字号品牌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沧桑厚重的历史故事。糯米包子、米豆腐、荞面、凉面、豆腐干、豆腐皮……这些,都是沿河自治县民间传统食品,因其风味独特,备受欢迎,成为民间饮食老字号品牌。

豆花荞面:食尽黔蜀千般味,浑浆荞面最宜夸

豆花荞面(图片来源于微铜仁)

沿河农村盛产黄豆和花荞,花荞一年二季,世居的土家族人民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风味食品——浑浆豆花荞面。外地游客在品尝之后赞道:食尽黔蜀千般味,浑浆荞面最宜夸。

民国时期,沿河一个叫冉隆平的人开的荞面馆,吸引重庆秀山食客跑来品尝。豆花荞面这道传统风味食品,是沿河人民创造的百年老字号品牌。

198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举办全省风味食品竞赛,沿河民族宾馆派员参加,那些食尽山珍海味的评委及大厨师们赞不绝口,“浑浆豆花荞面”获得了二等奖,使这一独特食品登上了大雅之堂。

然而,如今走在沿河县城街头,想吃上一碗正宗的豆花荞面,却是难得。在开发区农贸市场一家早餐店,笔者和店主张凤钗聊天。她10多年前就开始卖豆花荞面了,但做到现在,荞面生意越来越淡。

“不知是怎么回事,现在市场上卖的荞面原料,做出的味道,大不如从前了。”张凤钗说,“我的原则是,我要做豆花荞面,就要做最好的,要让顾客品尝过后,能够竖起大拇指才行。如果在荞面中渗加小麦面或者其他原料,味道肯定会变,这样,就会使这道风味小吃失去它本来的‘面目’。”

丁字口:孙家小吃的坚守

      

  凉米豆腐(图片来源于微铜仁)

孙家的小吃摊,就摆在原沿河县百货大楼的左侧边,几十年来,历经岁月沧桑。丁字口,旧时的繁华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孙家小吃摊,却一直坚守于此。

孙家小吃摊,主要经营米豆腐、凉面等沿河民间特色食品,以其纯正独特的风味,吸引着人们前往品尝。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沿河丁字口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孙家小吃摊几十年不仅位置没变,经营的主人没有变,味道亦未变。“每次来这里吃上一碗凉面或是米豆腐,就会回忆起这里旧时的繁华,许多或甜或苦的沧桑往事,就会浮现于脑中。”

孙家小吃有两个摊位。接受采访的摊主孙代飞告诉笔者,她在丁字口摆小吃摊已有20年了。她指着对面的小吃摊,对笔者说:“那个摊子是我嫂子在经营,她摆摊至少有30年了。”

在沿河,也有不少人做米豆腐、凉面等小吃,但生意都没有孙家的好。几十年的摆摊经营,与其说坚守是为了挣钱,还不如说是为了坚守这个品牌。

据介绍,孙代飞家早在60年代,就有食用米豆腐的习惯。“那时,家人做米豆腐,都以自食为主,我嫁到县城后,用这个手艺谋生,直到现在。米豆腐各地都在做,但味道却大不相同,沿河米豆腐,算得上是沿河小吃中的一个品牌啦!”

糯米包子:从民间走向市场

       

       糯米包子(图片来源于微铜仁)

沿河糯米包子是当地民族传统风味食品,土家族妇女人人都会做。每逢元宵佳节,家家都要做,是传统必备的年货之一。其味脆嫩兼备,香软可口,富油而不腻,具有顺气补身的功效。从民国时期至今久经不衰,代代相传,备受欢迎。

如果要以时间的长短来推算一个经营者经营一个品牌的历史,那么在沿河县城做糯米包子生意的张琳,绝对算得上是在沿河经营糯米包子生意中的先行者了。

张琳家早在90年代末期,就开始在市场上卖糯米包子了,尽管不是第一家将传统的风味食品面向市场销售,但糯子包子的口味却一直赢得了顾客的喜爱。

早在5年前,沿河糯米包子就走向了山外。该风味小吃每一次参加省内外美食节,都会受到好评。如今,在省内不少大小超市,都能看到沿河糯米包子上架售卖。

有资料显示,民国时期,得乌江运输之利,沿河自治县是渝、黔、湘、鄂边区物资集散地,商贸云集。江西会馆、陕西会馆、永昌恒等商号林立,饮食业亦空前繁荣。当时就有王尚贤的糯米包子闻名山城,如今这道风味小吃传承至今,走向山外,正在推动沿河民间饮食经济文化的繁荣。

在沿河自治县,具有特色的风味小吃还有豆腐干、豆腐皮、米凉皮等10多种。这些传统的风味小吃,是勤劳的土家人民留下的不可再生的资源。遗憾的是,这些散落在民间的风味小吃,没有一种小吃申报“老字号”品牌。

责任编辑:匡奇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