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和品尝一座城市的美景与美食,就像在解读她的历史和文化。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独有味道,都有属于自己记忆中的美食。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变迁,儿时记忆中的味道还停留在街边小巷,而那些古老的小吃店早已淹没在各种建筑之间。
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进邛江古镇,用美食唤醒你的味蕾。
早上,从睡梦中醒来,脑子里立即浮现出印江的早餐代名词——牛肉粉。
在邛江古镇美食街肉牛粉店,一碗油红汤亮,表面点点翠绿,冒着滚滚热气的牛肉粉上桌了,辣中带点麻,一种别样的风味荡漾心间……
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粉犒劳了味蕾之后,意犹未尽地跟着空气中的香味寻找下一个目标。
“吱吱吱……”代先凤用夹子不停的在油锅里翻搅着,一会儿工夫金黄的油炸粑出锅了,印江人提到代先凤的油炸粑都是竖起大拇指,公认的全城最好吃的油炸粑,她炸出来的油炸粑,软硬适中,不油不腻,而且外焦内软,吃起来香得很。
“以前我母亲在服务公司坝坝卖油炸粑的时候就很出名,我们卖了42年了,好多人都是吃我们家的油炸粑长大的。”代先凤自豪地向游客介绍起了自家的油炸粑。
说起早餐标配还有一样是记忆里不可或缺的——老酵包子,就是传统的老酵母发酵的皮子,皮子是浅浅的黄色,有肉馅、白菜馅、豆腐馅,一口下去除了满足就是享受。
“好多年没吃到这样地道的包子了,在外面读大学,吃的都是酵母粉做的,不香。还是我们大印江这个酵头做的包子好吃。”刚刚开启寒假之旅的大学生任霖听说邛江古镇元旦期间有美食活动,迫不及待地邀上自己的好友,“扬言”要吃遍全场。
这边的肉包子刚刚下肚,那边酸辣爽口的木黄米豆腐让人胃口大开。
继续前行,明明是那样熟悉,却又觉得处处都是惊喜,米花糖、麻糖、火草粑、炸洋芋、打糍粑……“欢乐·古镇嘉年华”美食街的小吃不仅让市民和游客品尝到原滋原味的地方特色小吃,还勾起了一份浓浓的乡愁。
“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喜欢吃印江这些小吃,现在我们老了,孩子也读大学了,可是还是忍不住喜欢吃这些小吃,今天孩子放寒假回来,我带她来吃好吃的。”游客肖玲带着女儿消失在喧嚣的人群中。
“这今天能吃到这个地道的红军麦芽饼,不错,很满足。”74岁的苏平老人一边品尝着红军麦芽饼一边和身边的老伙伴感叹道。
据红军麦芽饼制作第三代传承人张启标介绍,1934年,中央红军第三方面军军长贺龙到沿河县白石、德江县枫溪一带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期间,听冉少波、张中明(印江杉树镇大罗村中组)介绍过麦芽饼,麦芽饼口感香甜,便于存储携带,便派遣几名战士来印江杉树镇大罗村密密商定提供麦芽饼作为行军干粮。大罗人为中央红军第三方面军生产饼,曾一度成为红军生产麦芽饼的地下加工厂,红军麦芽饼由此得名。
“这门手艺是从我爷爷传下来的,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配料都是我们自家种的粗粮,有小麦、谷子、玉米、毛毛麦子、花生、葵花仁、芝麻、糯米面、冰糖、红糖、黑芝麻等,有26道工序,纯手工制作,保证是纯天然放心食品。可用于生日,乔迁,新婚,过年过节,祝贺,送礼欢迎前来选购。张启标一边忙着烘烤麦芽饼,一边向过往游客吆喝。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勤劳豁达的印江人用美食诠释着“吃喝的人生”,有吃就有喝。空气中不时伴着微风飘来阵阵酒香,一个个散发着泥土气息“发霉”的酒坛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注意。
“这不是发霉了,这是酒菌,我们的白酒都是用土陶坛装好了放在天然溶洞中存储,这个酒菌通过土陶坛的质换对酒进行再次发酵,使白酒的口感更加香醇细腻,大家可以免费品尝。”面对游客的不解,盛天下酒业负责人陈帮付解释说。
“是这样的,这个白酒储藏越久越香醇,也越好喝。”人群中有喜酒的游客忍不住端起酒杯。
然而对于不喝酒的游客来说,也许喝茶也是不错的选择,在茶品展示区,你可以坐在小凳子上品名茶,看茶艺,让你尽情享受。土家罐罐茶、石磨茶、湄坨国茶、红茶、绿茶、金丝黄菊应有尽有。
青石板间、灰色砖墙里,牛肉干、红薯粉、油炸粑、魔芋豆腐、米豆腐、老酵肉包等昔日诱人的特色小吃,都是写不尽的乡愁,说不完的印江记忆……(王琴 闻松松 印江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