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2753个相关结果 23次浏览

头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10天 头伏吃什么 1、头伏吃馄饨、饺子、鸡、火腿、羊肉等等。 2、头伏萝卜二伏菜”,从传统意义上讲,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储存的大白菜和大萝卜,所以种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萝卜就显得很重要。所谓的头伏萝卜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后,第一个10天称为头伏,这个季节就要种萝卜了,第二个10天称为二伏,这时就要种白菜了。 3、杭州人“头伏火腿二伏鸡”。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为最佳。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 头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中伏最热 俗话说热在中伏,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 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中伏最热 俗话说热在中伏,2021年中伏从7月21日开始,总共20天。在这个三伏的40天里,一般来说,中伏的20天是最热的时候。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 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三伏天注意6个饮食禁忌 1、三伏天饮食应注意祛除湿气 三伏天的时候,天气闷热潮湿,人体很容易被湿气侵蚀。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饮食一定要注意排出湿气。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哪些食物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湿气呢?其实,我们常见的可以帮助身体排湿的食物是有很多的,像是薏米、红豆、绿豆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排湿食物。 2、三伏天饮食要注意少糖 夏季的时候,吃一些甜品,点一杯饮料是很多人的选择。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如果吃糖太多的话,是会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的。像是痱子、高血糖等疾病。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少糖。 3、三伏天饮食应注意避开冰冷食物 因为三伏天的时候气温很高,天气很炎热,所以很多人为了给身体降温,就喜欢吃一些冰冻的食物。其实,在三伏天的时候,吃冰冻的食物除了容易刺激肠道之外,还容易诱发一系列的肠胃疾病,更甚至,还会造成身体寒气堆积,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身体疾病。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大家一定不要因为贪嘴而大量的食用冰冻的食物,特别是冰淇淋、冰镇碳酸饮料等一些列不健康的食物。 4、三伏天饮食应以开胃为主 在夏日的高温天气下,很多人都很容易没有食欲,吃不下饭。只是,如果三伏天饮食量太少,身体热量补充太少的话,是很容易导致中暑的。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开胃。而在夏季,能够开胃的蔬菜选择还是比较多,像是苦瓜、苦菜等一些苦味的食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酸性的食物,像是山楂、话梅等小食。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让自己的食欲更好,也可以选择山药、莲藕、木耳等益气养阴的食物来食用。 5、三伏天饮食应多食甘凉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暑湿最重的一段时间,所以说这段时间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除此之外,夏季的时候,人们又喜欢吃冷食,喝冷饮,造成身体湿气寒气入体,从而引起脾胃功能下降,造成消化功能减弱。而这个时候,想要调理身体的话,就应该多食一些甘凉的食物,这样不仅能够帮助调理身体,还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湿热。 6、三伏天饮食应注意补气去火 三伏天除了给我们带来了炎热之外,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火气。所以很多人在三伏天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的上火症状。这些上火的症状除了身体上的之外,还有情绪上的。所以说,三伏天的时候,饮食一定要注意补气去火。那么补气去火的食物都有哪些呢?其实,苦瓜、西红柿、牛奶、鸭肉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补气去火的食物,大家可适当的选择。

每年数九并不是从立冬开始,而是从冬至节气开始,2022年冬至具体时间:2022年12月22日05:48:01,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的经历九九八一天出九的。 数九特点: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在中国所处的北半球,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白天时间最短,晚上时间最长。过了这天,太阳光线才逐渐由南回归线向北移,白天一天天变长。冬至这天太阳照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天最短,晚上最长,所以冬至又称日南至或“南至”。然后逐渐由南回归线北移,北半球的白天一天比一天长起来,南半球正好相反。 2022年数九时间表 一九第一天:2022年12月22日(冬至节气) 一九第二天:2022年12月23日 一九第三天:2022年12月24日(平安夜) 一九第四天:2022年12月25日(圣诞节) 一九第五天:2022年12月26日 一九第六天:2022年12月27日 一九第七天:2022年12月28日 一九第八天:2022年12月29日 一九第九天:2022年12月30日(腊八节) 二九第一天:2022年12月31日 二九第二天:2023年1月1日(元旦) 二九第三天:2023年1月2日 二九第四天:2023年1月3日 二九第五天:2023年1月4日 二九第六天:2023年1月5日(小寒) 二九第七天:2023年1月6日 二九第八天:2023年1月7日 二九第九天:2023年1月8日 三九第一天:2023年1月9日 三九第二天:2023年1月10日(人民警察节) 三九第三天:2023年1月11日 三九第四天:2023年1月12日 三九第五天:2023年1月13日 三九第六天:2023年1月14日(南方小年) 三九第七天:2023年1月15日(北方小年) 三九第八天:2023年1月16日 三九第九天:2023年1月17日 四九第一天:2023年1月18日 四九第九天:2023年1月19日 四九第九天:2023年1月20日(大寒) 四九第九天:2023年1月21日(除夕) 四九第九天:2023年1月22日(春节) 四九第九天:2023年1月23日 四九第九天:2023年1月24日 四九第九天:2023年1月25日 四九第九天:2023年1月26日(国际海关日) 五九第一天:2023年1月27日 五九第二天:2023年1月28日 五九第三天:2023年1月29日 五九第四天:2023年1月30日 五九第五天:2023年1月31日 五九第六天:2023年2月1日 五九第七天:2023年2月2日 五九第八天:2023年2月3日 五九第九天:2023年2月4日(立春) 六九第一天:2023年2月5日(元宵节) 六九第二天:2023年2月6日 六九第三天:2023年2月7日 六九第四天:2023年2月8日 六九第五天:2023年2月9日 六九第六天:2023年2月10日(国际气象节) 六九第七天:2023年2月11日 六九第八天:2023年2月12日 六九第九天:2023年2月13日 七九第一天:2023年2月14日(情人节) 七九第二天:2023年2月15日 七九第三天:2023年2月16日 七九第四天:2023年2月17日 七九第五天:2023年2月18日 七九第六天:2023年2月19日(雨水) 七九第七天:2023年2月20日 七九第八天:2023年2月21日(龙抬头) 七九第九天:2023年2月22日 八九第一天:2023年2月23日 八九第二天:2023年2月24日 八九第三天:2023年2月25日 八九第四天:2023年2月26日 八九第五天:2023年2月27日 八九第六天:2023年2月28日 八九第七天:2023年3月1日(国际海豹日) 八九第八天:2023年3月2日 八九第九天:2023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 九九第一天:2023年3月4日 九九第二天:2023年3月5日 九九第三天:2023年3月6日(惊蛰) 九九第四天:2023年3月7日 九九第五天:2023年3月8日(妇女节) 九九第六天:2023年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 九九第七天:2023年3月10日 九九第八天:2023年3月11日 九九第九天:2023年3月12日(植树节)

2022年交九是从2022年冬至日开始的,具体时间为:2022年12月22日。 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冬至开始,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 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2022-2023年数九时间表 2022年一九时间:2022年12月22日-2022年12月30日 2022年二九时间: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8日 2023年三九时间: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 2023年四九时间:2023年1月18日-2023年1月26日 2023年五九时间:2023年1月27日-2023年2月4日 2023年六九时间:2023年2月5日-2023年2月13日 2023年七九时间:2023年2月14日-2023年2月22日 2023年八九时间:2023年2月23日-2023年3月3日 2023年九九时间:2023年3月4日-2023年3月12日 什么是数九 汉族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是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古代汉族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了。 从农历节气冬至这一天人们开始数九,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 人说“冷在九、热在伏”,数九寒天,最冷的是三九、四九。我国地域辽阔,冬季南北温差大,但大部分地区较寒冷。北方地区尤为寒冷,在黑龙江有“三九四九,棒打不走”的俗语,在吉林”>吉林有“三九四九冻死狗”;中南地区则有所缓和,在黄河中下游以及长江中下游则有“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说法;就这些地方来说三九、四九天特别冷,出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告诫人们在此期间无论如何不要出远门。 正如《九九歌》中所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把田犁。”而在南方地区,三九四九就不那么冷了,如在江苏则有“三九四九拾粪老汉满街游”的说法。

2022年从7月26日进入二伏第一天,到8月14日结束中伏,共20天。 中伏又叫做二伏,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是夏天最热的一段时间。 中伏一般为10天或20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四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如果在立秋之前出现第五个庚日,那中伏为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则为10天。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 中伏第1天:2022年7月26日 中伏第2天:2022年7月27日 中伏第3天:2022年7月28日 中伏第4天:2022年7月29日 中伏第5天:2022年7月30日 中伏第6天:2022年7月31日 中伏第7天:2022年8月1日 中伏第8天:2022年8月2日 中伏第9天:2022年8月3日 中伏第10天:2022年8月4日 中伏第11天:2022年8月5日 中伏第12天:2022年8月6日 中伏第13天:2022年8月7日 中伏第14天:2022年8月8日 中伏第15天:2022年8月9日 中伏第16天:2022年8月10日 中伏第17天:2022年8月11日 中伏第18天:2022年8月12日 中伏第19天:2022年8月13日 中伏第20天:2022年8月14日 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中伏是什么意思 中伏又称二伏:通常指的是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五个庚日,则中伏为10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六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20天,今年是2021年,中伏大约就为20天。 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尤其是到了三伏这些天,太阳日晒足,热量比较集中,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所以说夏季就是有些闷热的,大家还是要注意防晒防暑为好。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 中伏第1天:2022年7月26日 中伏第2天:2022年7月27日 中伏第3天:2022年7月28日 中伏第4天:2022年7月29日 中伏第5天:2022年7月30日 中伏第6天:2022年7月31日 中伏第7天:2022年8月1日 中伏第8天:2022年8月2日 中伏第9天:2022年8月3日 中伏第10天:2022年8月4日 中伏第11天:2022年8月5日 中伏第12天:2022年8月6日 中伏第13天:2022年8月7日 中伏第14天:2022年8月8日 中伏第15天:2022年8月9日 中伏第16天:2022年8月10日 中伏第17天:2022年8月11日 中伏第18天:2022年8月12日 中伏第19天:2022年8月13日 中伏第20天:2022年8月14日 “头伏饺子,二伏面”——吃面 在过去,伏天里“吃水煮面食”的习俗自古有之,“伏天食汤饼,名为辟恶”。 酷暑时节,吃些面食,“以热制热”。面食好消化,营养也高。不仅可以出一身汗,还可以带走体内的湿寒和恶气,令身体轻松舒畅,平安度夏。 中伏吃面,种类也比较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特色的面食,既普通又仪式感满满。 “头伏吃鸡,二伏吃鸭”——吃鸭肉 经过了春天的滋养,初夏的孕育,酷夏时节,正是吃鸭肉的最好时机。中伏时节,鸭肉肥美,营养丰富,好消化,滋补不上火,还清热消暑。 鸭肉的吃法众多,或煲汤,或红烧,或卤制,或清炖都很适合夏天。 “头伏冬瓜,二伏茄”——吃茄子 老话说,“头伏冬瓜,二伏茄”,中伏时节,大家要多吃茄子。 中伏天,茄子大量上市,营养好,价格也便宜。里面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解暑去火,滋养身体。烹饪好的茄子,肉质鲜嫩,美味好吃,开胃解馋。 “头伏馄饨二伏茶”——饮伏茶 伏天要喝伏茶,特别是中伏,“中伏吃热胜吃寒”,适当吃点“热”,有助于帮助调养身体,热茶就是一个很好的养生方式。 酷夏时节,喝些热茶,不仅可以补水,还可以生津解暑,清凉去火,润燥,解渴。 对于茯茶的定义,有的指泾阳茯砖茶,有的指黑茶,有的指发酵茶等等。不管什么茶,只要适合伏天来喝,都是好茶。

夏至已至,三伏天还会远吗?今年仍是40天,高温天气,预防中暑显得重要,调节日常饮食,防止肠道不适,关于夏季养生的健康小常识就一起来看看吧! 定时饮水 夏天防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水,多喝热水,要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可以消耗,但是一定要少吃冰淇淋,少喝饮料,可乐,雪碧等,因为饮料含有大量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肠胃产生不良影响。 多吃含水量高的蔬菜水果 含水量高的蔬菜有:冬瓜、黄瓜、西红柿、丝瓜、苦瓜 含水量高的水果有:西瓜、柠檬、橙子、梨。 夏季正好也是水果大丰收的季节,多吃些水果可以补充营养成分和维生素,对身体,皮肤都是有很多好处的。夏天我们身体抵抗力是比较弱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来及时地补充营养和维生素。 不要剧烈运动 夏天天气那么热,就不要剧烈运动了,很容易中暑的。早上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晨跑,回到家后,洗个热水澡,多喝点水。但千万不要在大中午的时候跑出去,这时候高温环境下,身体会透支得很快的。 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 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会待在空调屋里的,但我们还是会有出门的时候。要保持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肌肤身体感知温度忽冷忽热的话,会使人体调节功能紊乱的。 午睡时间不要太长 一到夏天就会有种疲劳感,人们会感到犯困,无力。这属于正常现象。中午可以进行午休一会,但是不要休息的时间太长了,一睡睡一下午,这样一整天就过去了。但不能熬夜,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质量。 出门要备好防晒用具 夏天最好不要外出,等到晚上最阴凉的时候才出去走走,如果非得外出就要做好防护措施。如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点防晒品。 夏天不要频繁吹空调 夏季频繁出入空调房,冷气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身体受冷。长期吹空调或者直吹,容易受到寒气的入侵,引起身体不适。 吃冷食经常吃凉食、喝冷饮,会加重寒气在体内的堆积。刺激肠道收缩,影响胃肠血液供应,容易造成胃部疾病。

2021年伏天从7月11日开始算起,一直到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计算方法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地支的数字是12个,“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中伏 俗话说热在中伏,2021年中伏从7月21日开始,总共20天。在这个三伏的40天里,一般来说,中伏的10天是最热的时候。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 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三伏天的忌讳 1、忌不开窗通风 在三伏天的时候很热,闭窗室内吹空调。其实,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 2、忌只吃水果 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导致疾病。 建议: 果蔬不能少:多吃点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香瓜、西红柿、南瓜、豆类、土豆及芹菜等。 来点汤开胃:菜汤、肉汤、鱼汤、蛋汤等,餐前少量饮用还能增加食欲。 蛋白质一定有: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 谷物不可少:出汗会丢失B族维生素,而谷类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3、忌冷风对着吹 空调冷风,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或者找点衣服遮挡一下。

2022年中伏时间是2022年7月26日0:00:00,“头伏饺子二伏面”,中伏到来,吃面成为很多人的首选;饮食应以消暑去火为原则,同时要防“空调病”,不要过度贪凉。夏日炎热,注意防暑哦。 中伏要防病 1.心血管疾病:一不小心要人命 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既往的统计数字显示,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2.中暑:死亡率高达60% 夏季高温,中暑不是什么罕见事儿。但是!在中暑里面,有一种最严重的中暑叫做“热射病”,死亡率高达60%,是临床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 3.面瘫:空调直吹容易面瘫 夏季,人们常呆在空调房,很容易导致一种夏季高发疾病——面瘫!天气炎热,部分人选择空调或者风扇直吹,风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现面部神经炎,即面瘫病症。面瘫患者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 4.肠炎:不注意很遭罪 这段时间人体消化功能变弱,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同时,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的繁殖,因而腹泻、肠炎成为“夏季”最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 中伏按三穴 1.百会穴:提神醒脑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的最高点,按摩这里可以提神醒脑、升举阳气。 方法: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穴位,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持续30秒即可。 2.内关穴:预防中暑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也就是位于手腕横纹处三指的距离。 高温环境待久了及时按揉这里可以防范暑邪,对保护心神是非常必要的。 方法: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内关穴各50次,以中暑三大症(头痛、出汗、口干)有所缓解为佳。 3.劳宫穴:养心宁神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指尖处。中医讲“心主夏,心与夏气相通”,因此,炎夏养生重在养心,而劳宫穴也被称为“护心穴”。 方法: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左右每穴各操作10分钟,每天2次~3次。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共10天 初伏第1天:2022年7月16日 初伏第2天:2022年7月17日 初伏第3天:2022年7月18日 初伏第4天:2022年7月19日 初伏第5天:2022年7月20日 初伏第6天:2022年7月21日 初伏第7天:2022年7月22日 初伏第8天:2022年7月23日 初伏第9天:2022年7月24日 初伏第10天:2022年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 中伏第1天:2022年7月26日 中伏第2天:2022年7月27日 中伏第3天:2022年7月28日 中伏第4天:2022年7月29日 中伏第5天:2022年7月30日 中伏第6天:2022年7月31日 中伏第7天:2022年8月1日 中伏第8天:2022年8月2日 中伏第9天:2022年8月3日 中伏第10天:2022年8月4日 中伏第11天:2022年8月5日 中伏第12天:2022年8月6日 中伏第13天:2022年8月7日 中伏第14天:2022年8月8日 中伏第15天:2022年8月9日 中伏第16天:2022年8月10日 中伏第17天:2022年8月11日 中伏第18天:2022年8月12日 中伏第19天:2022年8月13日 中伏第20天:2022年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共10天 末伏第1天:2022年8月15日 末伏第2天:2022年8月16日 末伏第3天:2022年8月17日 末伏第4天:2022年8月18日 末伏第5天:2022年8月19日 末伏第6天:2022年8月20日 末伏第7天:2022年8月21日 末伏第8天:2022年8月22日 末伏第9天:2022年8月23日 末伏第10天:2022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