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地区流传着“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可见在头伏的时候适宜吃饺子,在二伏的时候宜吃面条,等到了三伏的时候就要吃鸡蛋摊饼了。总之就是在三伏天的时候,适宜多吃面食。那么为什么二伏吃面?有什么讲究? 首先,伏天气温高,人容易食欲不振,而面条能增进人的食欲。三伏之中,数中伏的气温是最高的,在国内大部分地区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在酷暑的天气里,人也很容易没有食欲,看到食物也会没有胃口。俗语“大暑小暑,有米不愿回家煮”,说表达了这个意思。可是面条和其他的食物不一样,它能增进人的食欲。而且面条的食用方法比较多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来烹饪,并且还能添加不同的食材。 其次,二伏吃面条有尝新的意思。这个期间小麦收割回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北方这个时候正是“歇伏”阶段,气温高,所能干的农活也不多。何况在中伏期间的温度高,人体新陈代谢也加速了,身体大量出汗,所以要及时补充能量。但其他的食物又没有胃口,而新麦已经收割回来了,就可以用新收的小麦来制作面条吃。这样不仅尝新了,也庆祝了小麦的丰收,而且还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能力。因为新收的麦子中含有丰富的糖类、B族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等,营养丰富,还很容易使人更有饱腹感。 最后就是二伏吃面有利于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即符合了中医所说的“以热制热”法。在中医上提倡“冬病夏治”一说,就是说冬季的一些慢性疾病,可以在一年中最热的夏天来辅助治疗,在过去民间还有三伏天贴三伏贴的习俗。在中伏的时候本来就天气热,这个时候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这样能促进身体发汗,同时也能将体内的湿热排出,避免中暑。 其实这个是有道理的,因为新收割回来的麦子营养丰富,用它磨成面粉做成的面条煮熟了食用,通过排汗确实能达到一定的驱病效果。另外对于一些想要减肥的人群来说,在三伏天更要多吃面食了,因为却能使人产生饱腹感,而且面条中的纤维素还可以调节肠胃功能,有助消化。
分类 : 杏鑫注册开户 › 2753个相关结果 23次浏览
2022年数九是从冬至日开始算起,2022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星期四,农历十一月廿九。一般“三九、四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 2022年-2023年数九时间表 2022年一九时间:2022年12月22日-2022年12月30日 2022年二九时间: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8日 2023年三九时间: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 2023年四九时间:2023年1月18日-2023年1月26日 2023年五九时间:2023年1月27日-2023年2月4日 2023年六九时间:2023年2月5日-2023年2月13日 2023年七九时间:2023年2月14日-2023年2月22日 2023年八九时间:2023年2月23日-2023年3月3日 2023年九九时间:2023年3月4日-2023年3月12日
据浙江天气微博最新消息,预计未来五天浙江多降雨天气,湿度增大,浙江将于今日(6月10日)入梅。浙江常年平均入梅时间是6月8日,平均梅雨长度是30天。 梅雨是指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一带每年6月中旬前后到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阴雨的气候现象。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梅雨期“三防” 梅雨期到来,做好梅雨期“三防范”很重要。一是关注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做好防御措施以应对恶劣天气,特别要预防持续降水带来的洪涝及次生灾害。二是室内做好防潮。可在家中潮湿处放置干燥剂,尽量关闭门窗,可打开空调除湿模式以降低湿度。三是预防食物霉变。忌一次性囤积过多食物,尽量做到一餐吃尽,注意菜要烧熟烧透,食物存放要保持通风干燥。 来源:浙江天气
2022年数九是从冬至日开始算起,2022年冬至具体时间:2022年12月22日5:48:01,农历十一月廿九,星期四。时至冬至,意味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从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交九或数九,即是从冬至这一天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数完最后一个九,春天就来了。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 天。过了冬到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2022年-2023年数九时间表 2022年一九时间:2022年12月22日-2022年12月30日 2022年二九时间: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8日 2023年三九时间: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 2023年四九时间:2023年1月18日-2023年1月26日 2023年五九时间:2023年1月27日-2023年2月4日 2023年六九时间:2023年2月5日-2023年2月13日 2023年七九时间:2023年2月14日-2023年2月22日 2023年八九时间:2023年2月23日-2023年3月3日 2023年九九时间:2023年3月4日-2023年3月12日
2022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至8月24日结束,历时40天 一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二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三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一伏:7月16日-7月25日,共10天 一伏第1天:2022年7月16日 一伏第2天:2022年7月17日 一伏第3天:2022年7月18日 一伏第4天:2022年7月19日 一伏第5天:2022年7月20日 一伏第6天:2022年7月21日 一伏第7天:2022年7月22日 一伏第8天:2022年7月23日 一伏第9天:2022年7月24日 一伏第10天:2022年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 二伏第1天:2022年7月26日 二伏第2天:2022年7月27日 二伏第3天:2022年7月28日 二伏第4天:2022年7月29日 二伏第5天:2022年7月30日 二伏第6天:2022年7月31日 二伏第7天:2022年8月1日 二伏第8天:2022年8月2日 二伏第9天:2022年8月3日 二伏第10天:2022年8月4日 二伏第11天:2022年8月5日 二伏第12天:2022年8月6日 二伏第13天:2022年8月7日 二伏第14天:2022年8月8日 二伏第15天:2022年8月9日 二伏第16天:2022年8月10日 二伏第17天:2022年8月11日 二伏第18天:2022年8月12日 二伏第19天:2022年8月13日 二伏第20天:2022年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共10天 三伏第1天:2022年8月15日 三伏第2天:2022年8月16日 三伏第3天:2022年8月17日 三伏第4天:2022年8月18日 三伏第5天:2022年8月19日 三伏第6天:2022年8月20日 三伏第7天:2022年8月21日 三伏第8天:2022年8月22日 三伏第9天:2022年8月23日 三伏第10天:2022年8月24日
2021年入伏时间是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初伏第1天:2021年7月11日 初伏第2天:2021年7月12日 初伏第3天:2021年7月13日 初伏第4天:2021年7月14日 初伏第5天:2021年7月15日 初伏第6天:2021年7月16日 初伏第7天:2021年7月17日 初伏第8天:2021年7月18日 初伏第9天:2021年7月19日 初伏第10天:2021年7月20日 入伏的意思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三伏的意思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三庚、三伏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入伏吃饺子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人们在三伏天适合吃面,北方有句俗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讲的就是在三伏天这段时间人们应该吃什么。这里的伏日吃面的习俗从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2022年6月7号左右入梅,7月10号左右出梅。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入梅和出梅的标准 入梅: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有4天为雨天才算是入梅; 出梅:反之,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30℃,且不下雨,就代表着出梅了。 所以梅雨季节出入梅也要看天气情况,而没有具体的时间设定。 梅雨形成的原因 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 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中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中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2023年三九时间: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 第一天:2023年1月9日 第二天:2023年1月10日 第三天:2023年1月11日 第四天:2023年1月12日 第五天:2023年1月13日 第六天:2023年1月14日 第七天:2023年1月15日 第八天:2023年1月16日 第九天:2023年1月17日 三九天是什么意思 “三九”是指冬至到来之后后的第三个“九天”,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需要注意的是“冬至后第三个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就是“三九”和“四九”相交之日,而不是“三九”,所以“三九”是九天而非一天。 三九天这段时间是全年中温度最低的一段时期,从冬至节气开始,白昼增长的速度渐缓,从冬至到“三九”的这一时期,平均每天白昼时间只增长了一分钟。另外,由于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所呈的夹角角度增加也很缓慢,而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此时北半球会继续失去热量,地温也持续下降,造成了此段时期气候会十分寒冷。 三九养生注意事项 三九天要注意“冬藏” 如今已正式步入了三九天气,养生专家在此提醒大家,此时一定要注意“冬藏”养生,晨练是好习惯,但也要看天气,还是见到阳光才出门,锻炼的时候不要大汗淋漓,要“收”一些。冬季进补也要谨慎,不可过度,如果感冒咳嗽了,就要暂停进补,疲劳了、体力差了,不要光想着进补了事,而是要注意调节起居饮食,注意锻炼身体。此外还要注意合理膳食,同样可以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三九”寒天合理膳食御寒 三九时节,天气比较寒冷,此时御寒成为了最为关键的事情。可以通过合理膳食,以达到御寒的目地。在日常饮食中不妨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同时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羊肉、牛肉等肉类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的功效,吃这些食物可增强内分泌功能,从而达到御寒作用。还可适当多吃一些辛辣的东西,如葱、姜、蒜、胡椒等,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的。时至冬至,意味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从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 2022年冬至九九表 2022年一九时间:2022年12月22日-2022年12月30日 2022年二九时间: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8日 2023年三九时间: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 2023年四九时间:2023年1月18日-2023年1月26日 2023年五九时间:2023年1月27日-2023年2月4日 2023年六九时间:2023年2月5日-2023年2月13日 2023年七九时间:2023年2月14日-2023年2月22日 2023年八九时间:2023年2月23日-2023年3月3日 2023年九九时间:2023年3月4日-2023年3月12日
2022年中伏具体从7月26日开始到8月14日结束。而中伏时间也是最长的,有20天。而中伏是三伏天处于中间的一段时间,也是最热的时候。而中伏到来,吃面成为很多人的首选;饮食应以消暑去火为原则,同时要防“空调病”,不要过度贪凉。夏日炎热,注意防暑哦。 庚日出现的早晚会影响中伏的长短,而2022年夏至到立秋之间出现5个庚日,中伏则为20天。庚日就是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中伏注意防暑降温 三伏天的天气很热。此时,如果不注意防暑降温,很容易引起中暑,如闷热、心烦、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三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 中伏少吃冷食 三伏天很热。许多人喜欢呆在空调里喝冷饮;然而,通常不建议长时间这样做。空气每天都很热,持续3伏,人体的毛孔处于开放状态。吹空调或喝太多冷饮会导致人体表面温度突然下降,毛孔闭合,血管突然收缩,身体热量无法排出。 中伏注意防晒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此时,太阳紫外线的毒性最大。如果你外出时不注意防晒,你很容易被晒伤。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因此,在三伏天你应该注意防晒。